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导跟踪雷达最优搜索时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轨迹的相控阵雷达最优波位搜索时序模型.该模型根据预警信息的统计特性,将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引导误差分布等效为多条目标以一定概率沿其飞行的航迹,即概率轨迹.通过递推的方式实时计算更新各轨迹的概率,从而动态地得到各波位的目标落入概率,依据最大累积发现概率准则确定雷达波位的搜索时序.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该模型在高速运动目标条件下具有比传统的最优搜索模型更佳的探测性能.  相似文献   

2.
吴必富 《电讯技术》2014,54(5):574-577
针对机载传感器搜索任务,将无引导搜索问题分为搜索区域目标出现概率未知和已知两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在搜索区域仅有一个目标和忽略传感器搜索视场切换的前提假设下,在搜索时间最短的要求下,提出了一种最优搜索策略,即任一视场的搜索次数与该视场中目标出现概率的平方根成正比。并通过仿真实例表现了该搜索策略:未知目标出现概率的情况下是一种顺序搜索,而已知目标出现概率的情况下是优先、多次搜索目标出现概率较大视场的同时,还无遗漏的兼顾搜索其他视场。该策略使传感器尽快满足任务要求,缩减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指示信息和有指示信息两种情况研究了相控阵雷达最优搜索算法。特别的,在分析有指示信息的搜索策略的基础上,得到了最优搜索的随机规划模型,深入讨论了目标函数和机会约束条件,最后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4.
被动红外光电搜索预警雷达的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宏波 《红外技术》2009,31(10):559-562
通过分析雷达搜索预警系统的性能指标,指出作用距离与搜索效率之间的矛盾是远程被动红外搜索预警系统的核心问题,在总结了支撑被动红外探测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理论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需要重点突破的三项关键技术,即专用红外探测器技术、光电合成孔径技术和被动测距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相控阵雷达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竞争,为了增强生存能力相控阵雷达采用了射频隐身雷达搜索法。但是这种雷达搜索方法性能是否达到设计目标,是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是分析相控阵雷达射频隐身之时搜索算法,根据参数改变来研究相控阵雷达射频隐身时的搜索性能。  相似文献   

6.
当前机载传感器管理中,信息引导雷达搜索的空域规划问题由信息误差和经验公式确定,雷达搜索空域较大,使信息引导失去意义.根据雷达搜索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结合目标高斯分布的假设和目标截获概率的推导,建立信息引导雷达空域搜索模型.模型以最小化搜索空域为目标,同时满足目标截获概率和雷达的探测约束,实现对不同截获概率需求的搜索空域规划.引入带约束条件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并与传统方法、遗传算法和人工鱼群算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MIMO雷达在电子战中的生存能力,分析了雷达各参数与其搜索性能及射频隐身性能的关系,建立了MIMO雷达搜索模式下的射频隐身性能优化模型,其中射频隐身性能综合考虑了MIMO雷达的截获因子及搜索帧周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MIMO雷达搜索模式下的射频隐身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自适应地控制雷达系统天线划分的子阵数、信号占空比、波束驻留时间以及搜索帧周期,在满足雷达系统检测性能及搜索时间资源约束的要求下,优化雷达系统的射频隐身性能。仿真结果表明,MIMO雷达采用搜索模式下的射频隐身算法,能在保证检测性能的条件下,相比非射频隐身的搜索状态,获得更好的射频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火控系统仅配备光电跟踪仪和目标搜索雷达的情况,从理论上证实了在目标匀速等高直线运动的前提下,由搜索雷迭信息(斜距、距变率、方位角)计算目标高度的可行性,并给出了估计目标高低角的滤波算法,为搜索雷达提前引导光学系统捕捉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介绍了主要的雷达隐身技术、隐身机理以及雷达组网反隐身,分析了基于等概率的组网雷达发现概率的计算模型,指出该模型具有局限性,进而提出了基于非等概率的组网雷达发现概率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机载预警雷达协同探测航线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架机载预警雷达探测目标时存在空域覆盖盲区和多普勒盲区。建立了巡逻航线的参数化模型,推导了机载预警雷达目标发现概率计算模型;提出了基于累积发现概率矩阵2-范数的单架机载预警雷达巡逻航线优化准则。由于多架机协同可以减小盲区对探测性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多架机协同探测的任务航线规划问题,提出了优化准则,分析了机载预警雷达之间的飞行时间间隔和航线之间的距离间隔对重点监视区域累积发现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了基于累积发现概率矩阵2-范数的优化准则的有效性,有利于最大化机载预警雷达空域覆盖和目标发现概率。  相似文献   

11.
评价未来空战系统作战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如下方面:发现目标的能力、可发现的范围、发现的概率。本文以某机载光电跟踪系统为对象,研究在具有诸多约束条件下的一种激光搜索策略,在保证不漏扫,满足探测概率的前提下,使系统搜索范围最大,并适应载机上的纯惯性状态下惯导的最大导航误差。本文建立了可有效减少重复作业和无效搜索时间,充分利用激光探测器的有效视场,对目标进行较高效率的等效“一”字形激光搜索策略模型,给出并分析了模型的边界条件。并给出了在确定的边界条件下数学模型的仿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不漏扫,满足探测概率的前提下,在2000 m以下的高度,采用N=3,L=12 km的光斑搜索范围,基本能够覆盖惯性3σ导航误差范围。若导航误差取1σ,则在1500~6000 m高度都可覆盖。若想获得较高的搜索效能,需对搜索速度、重叠系数等因素综合考虑,而提高激光重复频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雷达与雷达网的目标检测威力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飞行器面临雷达网的威胁描述问题,研究了雷达目标检测威力模型。基于雷达方程、雷达系统参数和检测概率建立了雷达目标检测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描述单部雷达的目标检测威力,还可以推广到雷达网中,用于规划飞行器突破雷达网的航迹、突防成功概率和飞行器突防雷达网临界雷达散射截面积计算。  相似文献   

13.
详细分析了超宽带雷达在信息作战环境下的四抗能力,指出超宽带雷达四抗能力优于普通脉冲雷达,将在未来的信息作战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雷达网反隐身性能评估——雷达网综合发现概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科技局部战争中,隐身飞机是防空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雷达组网是实现反隐身的一种有效技术。以隐身飞机F-117A为对象,提出了隐身飞机姿态角的概念,根据姿态角得到计算雷达探测概率所需要的雷达截面积;提出了雷达网综合发现概率的概念和以“高度分层,平面分格”的描述方法,建立了雷达网综合发现概率数学模型,依此从雷达网发现隐身飞机的能力方面对雷达网反隐身的能力予以评估;在此基础上编制出性能评估软件,可为雷达网反隐身的实际应用和评估提供一定参考;经过运行分析发现在由3部分米波雷达和2部米波组成的雷达网的综合发现概率较单部雷达的发现概率平均提高约5%~20%。  相似文献   

15.
单基地雷达对隐身目标探测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典型隐身目标的单站雷达散射截面,提出一种计算隐身目标雷达探测区域的新方法,由单基地雷达方程出发,从能量角度得到雷达探测判定不等式;采用一种新的雷达探测区域仿真计算的网格剖分方法,给出隐身目标探测范围的仿真计算流程。仿真计算了不同频段单基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范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雷达组网反隐身的优化布站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雷达组网抗击空中隐身目标是现代防空雷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根据隐身目标雷达截面积的分布特性,将雷达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范围进行了简化,建立了雷达对隐身目标探测范围的理想化模型.从雷达探测区域补盲的角度探讨了雷达组网优化布站问题,两部雷达组网时,探讨了来袭方向确定和不确定时的优化布站,进而探讨了3部雷达组网时两个副站对一个主站进行探测区域补盲的优化布站问题,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相控阵雷达最优波位编排的边界约束算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相控阵雷达波束展宽效应的基础上讨论了空域中最优波位编排的问题.把复杂空域中边界的动态性和非线性难题转化为图论问题,提出了相控阵雷达最优波位编排的边界约束算法并给出了实例.然后比较了多种不同编排样式的覆盖率和重叠率并给出了一般性结论,最后以某相控阵雷达为例给出了波位数目和相交电平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8.
叶晨  杨振宇  喻剑  龙其 《通信学报》2014,35(12):14-123
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路况信息的分布式邻近目标查询算法,采用基于Voronoi图的划分将地理信息存储在离它最近路口的智能摄像头上,实时路况信息由智能摄像头采集,通过对路口的畅通程度进行建模,估算出路口间通行所需要的时间。当有车辆查询邻近目标时,网络中的智能摄像头根据所在路口的畅通程度和到邻近路口的距离,在分布式查询过程中加入延时转发机制,广播目标路径询问的数据分组,使数据分组的发送能模拟当前的路况进行传输,从而获得到达邻近目标的路径。基于真实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的,处理大量并发查询时的性能优于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