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计及岩土类材料塑性力学行为的中主应力影响或应力路径相关性,通常将应力张量Lode角/Lode数引入屈服函数与塑性势函数。由此在计算塑性应变增量时必然涉及Lode角/Lode数对应力的导数张量(记为 )。然而,应力张量主值有重根时 的计算存在困难。本文给出了 的主值计算方法及谱分解表达式并详细讨论了张量 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2.
超高强度钢AF1410塑性流动特性及其本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文中,为揭示超高强度钢AF1410的塑件流动特性,并研究其塑性流动本构关系,利用CSS4410 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改进的Hopkinson拉、压杆技术,对AF1410钢在温度从100K到600K,应变率从0.001/s到2000/s,塑性应变超过20%的塑性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拉伸加载下AF1410钢屈服强度低于压缩屈服强度,且随应变率增加,拉、压屈服强度差值越来越大;该材料塑性流动应力对应变率敏感性低,而对温度较为敏感;随应变率的提高,该材料拉伸失效应变减小,但温度对失效应变无明显影响.最后基于位错运动学关系,借助试验数据,获得了AF1410钢的塑性流动物理概念本构模型,并通过与经典J-C模型的结果对比对该物理概念本构模型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该物理概念本构模型在较宽温度和应变率范围能较好的预测AF1410钢的塑性流动应力.  相似文献   

3.
热残余应变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塑性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残余应变是影响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作者改进的等效夹杂理论定量研究了热残余应变对金属基复合材料塑性强化规律的影响,并对20%SiCw/Al材料的拉、压断口做了SEM观察,通过其拉、压性能实验验证了本文理论的合理性,说明了考虑热残余应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沈新普  曹鹏 《实验力学》2006,21(5):645-650
研究了一个用于混凝土的基于塑性的损伤模型本构参数辨识问题。把从实验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数值计算中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差别,作为局部水平上最小二乘法的目标函数。为了求解这个反问题,局部水平上求解损伤弹塑性正问题的子程序被嵌入到本文的反问题的迭代格式之中。灵敏度系数矩阵是通过有限差分方法近似计算得到的。给出的数值计算例子计算了单轴压缩试验结果的参数辨识问题。采用反分析得到的模型参数值,对单向拉伸及三种不同侧压作用下的压缩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应力反分析计算格式稳定,且具有合理的准确性,数值计算得到的应力-应变结果可以较准确地拟合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5.
塑性流动理论的变分不等式模式及其优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与塑性流动理论相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泛函形式,此类形式比现有的能量形式描述更为简洁,便于数值计算,并具有可靠的数学依据,文章还证明了其广义塑性势形式具有线性和凸性性质。在进行有限元离散后,采用变分不等式二次规划解,不需要传统求解弹塑性问题的迭代过程,迭代次数比传统方法少得多,而且具有足够的精度,其效果优于传统的非线性问题解法。  相似文献   

6.
COMP.B复合炸药动态力学性能和塑性流动本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自制的含能材料动态变温三轴压缩实验装置,采用准静态应变速率(10-4/s)和中等应变速率(3/s),对国产复合炸药Comp.B进行了三轴压缩实验.测试了Comp.B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杨氏模量E,泊松比ν和屈服强度Y.实验结果表明,Comp.B具有明显的应变率相关和热软化效应.基于热激活模型,作了适当的改进,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含能材料塑性流动模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合理地描述率相关材料的塑性流动,同时考虑了应变率和温度对塑性流动的影响.这些基础研究为含能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研究和炸药早爆机理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刚(粘)塑性流动理论的自然单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然单元法与刚(粘)塑性流动理论相结合,对自然单元法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化结构的Non-Sibsonian插值方法构造近似速度场向量,实现无网格方法中速度边界条件的直接精确施加,提出了基于刚(粘)塑性流动理论的无网格自然单元法。运用不完全广义变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用Almansi应变张量进行光塑性三维应变场求解的方法.为了便于工程应用,进一步提出了工程应变求解方法.用所提出的方法在连杆上进行了塑性成形后的变形场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维 《力学学报》2018,50(1):58-67
对金属正交切削过程中切屑形成机制和材料塑性流动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通过对4 种常用金属材料正交切削过程的实验研究和切屑形貌的微观观察,确定了连续切屑转变成锯齿切屑的临界速度. 结果表明该临界速度与材料性能相关. 在实验观察基础上,提出描述材料正交切削过程的二维分析模型. 该模型假设切屑形成区为包括主剪切区和次剪切区的一个平行四边形. 载荷有主剪切区中的剪应力和次剪切区中的正压力;通过量纲分析得到描述材料正交切削过程的无量纲主控参数和无量纲形式的基本控制方程;应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建立平面应变状态下评价材料塑性流动稳定性的普遍准则;求得切屑形成区内材料塑性变形的速度和应力近似解. 讨论切屑形成、形貌转变以及相关的塑性失稳机制. 分析结果表明, 表征材料惯性与阻尼之比的无量纲参数— 雷诺数可以作为主控参数描述金属切削过程以及切屑材料塑性流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混凝土的弹-粘塑性动态本构关系,提出一个应变率相关的非线性混凝土模型.模型改进Bicanic的混凝土塑性间断面变化规律和Ottosen的四参数屈服准则,建立冲击荷载下的混凝土本构方程,可以应用于地震和爆炸作用下混凝土材料响应的研究.根据混凝土动态实验结果对应变率和材料强度的关系提出合理假设,考虑以往被忽略的材料峰值应变和泊松比随应变率的变化.模型包含静水压力参数和动态塑性损伤因子,可以有效地反映混凝土的动态力学行为,为其动态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推进课堂高阶性教学改革,本文以工程力学专业本科课程塑性力学教学难点——洛德应力参数为例,构建"三位一体"的高阶性课堂教学体系,以洛德应力参数为核心内容,遵循课前、课中和课后围绕其相关性、拓展分析和工程应用三方面开展高阶性研究,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拓展分析了洛德应力参数与应力偏张量三个不变量变化规律,给出了工程中9种应力状态相对应的塑性变形,可为课堂高阶性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experimental method of quantitative plastic deformationanalysis by means of the thermoplastic effect. The incremental plastic strain distribution for a singleshear specimen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is method.  相似文献   

13.
椭球壳体液压成形的塑性变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对椭球壳体的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壳体成形时,各点塑性变形不是同时发生的,并对壳体塑性变形的扩展过程和点的加载轨迹进行了研究,证明了壳体在胀形时焊缝区受到弯曲作用的影响,同时还成形后的椭球壳体的壁厚分布及壳体尺寸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任毅如  方棋洪 《力学与实践》2023,45(5):1154-1159

塑性变形是力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横力弯曲变形、塑性铰等教学过程中存在偏重概念和理论推导,缺乏实际工程背景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出以飞行器和汽车等运载装备耐撞性能需求的塑性变形教学改革模式。首先从实际运载装备在冲击事故中的乘员安全需求为牵引,引出耐撞性工程问题,通过合理假设建立力学模型,建立与塑性变形、塑性铰等教学内容的联系,推导预测压溃载荷的理论公式,让学生体会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误差分析让学生理解力学模型的局限性并提高模型精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航天器迫降、圆管多边形破坏模式、点阵结构等工程和学术前沿问题,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evaluation of various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a in a general three-dimensional stress state of stress triaxiality, the Lode parameter and the equiva- lent plastic strain to fracture. Evaluation is carried out by comparing fracture loci constructed by fracture criteria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12024-T351. Comparis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Modified Mohr-Coulomb criterion and a newly proposed criterion provide sufficient predictabil- ity of fracture strain. Moreover, evaluation is emphasized on the predicted cut-off value for stress triaxiality. The evalu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ckcroft-Latham, Brozzo, Oh, Ko-Huh and the new criteria coupled a reasonable cut-off value for ductile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6.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the subsequent yield-surfaces evolution using multiple specimens is presented for a 45 steel after a prescribed pre-strain loading in three different directions respectively, and the yielding is defined by a designated offsetting strain. The size of the subsequent yield surface is found smaller than the initial yield surface; the negative cross effects are observed in the normal loading direction, its shape is not a Mises circle but has a rather blunt nose in loading direction and flat in the opposite. These results strongly depend on the loading path and the prescribed offset plastic strain. The plastic flow direction to the subsequent yield surface is investigated,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plastic flow direction deviates from the normal flow rule. The deviation differs from preloading case to preloading case. And the plastic flow direction would have a larger deviation from the normal of the yield surface, if the subsequent yield was defined by a smaller offset strain. Furthermore, the experiments are simulated using the Chaboche model,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can rationally predict yield-surface only when yield is defined by a fairly large offset strain.  相似文献   

17.
固态高聚物的屈服和塑性变形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锡雄 《力学进展》1992,22(4):449-463
固态高聚物屈服和塑性变形的固体力学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研究这类材料产生屈服和塑性变形的条件及其具体的行为特征;②从整体上分析其应力应变行为,力求建立起相应的本构关系方程。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状况作一述评,并简要介绍我们最近取得的一些成果。内容包括屈服变形的现象与特征,屈服准则,取向材料的变形行为,热激活塑性变形理论,材料的本构方程,以及我们提出的粘弹塑性理论模型与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18.
主应力轴旋转对软土塑性变形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洪伟  赵锡宏 《力学季刊》1997,18(2):140-146
在姜洪伟所提出的软土各向异性弹塑性本构关系基础上,考虑类似于砂土的R-旋转试验条件,计算了软土由于主应力轴旋转所产生的塑性变形,对不同中主应力比情况下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解释忽略主应力轴旋转影响将使设计偏于不安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A plastic deformation zone near a screw dislocation is treated as an equivalent trans- formation inclusion by means of the Eshelby inclusion theory.A closed-form solution for deter- min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 screw dislocation and a plastically deformed zone of an arbitrary shape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solution between a dislocation and an equivalent transformation inclusion.  相似文献   

20.
黄筑平  王文标 《力学学报》1991,23(2):244-247
在有限变形弹塑性理论中,本构方程通常是以率型形式给出的。因此,应变率的分解将是一个十分基本的问题。在当前,较为流行的是基于中间构形的应变率分解,而这其中最有影响的有 Lee,E.H.等人的工作和 Dafalias 等人的工作。然而,本文的研究表明,至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得到与微观子结构定向旋率的有关表达式。这就使给出塑性旋率本构方程变得不必要了。显然,本文的结果既不同于 Dafalias 的工作,也不同于 E.H.Lee等人的工作。前者需要通过塑性旋率的本构方程来确定微观子结构定向的旋率,而后者则需要作出附加的隐含假设来避免给出塑性旋率的本构方程。可以相信,本文工作将可能为有限弹塑性变形的本构理论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