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渐近半压缩映象的收敛性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任意的赋范线性空间中,通过使用新的分析技巧研究了渐近伪压缩映象和渐近半压缩映象带误差的三步迭代序列的几个强收敛性定理.文中不仅包括了修正的带误差的Mann和Ishikawa迭代序列的收敛性结果作为2种特殊情况,同时证明了序列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且证明方法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2.
刻划了具有总体紧性质的复合算子序列的符号函数,利用复合算与Toeplitz算子的关系得到了Bergman空间上复合算子序列是总体紧算子序列一个充分很必要条件,从而推广了Smith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一致光滑的Banach空间中,研究了多值伪压缩映象整体迭代序列{xn}的强收敛性,其中序列{xn}由下式 xn+1=xn-λn(xn-un+θn(xn-z)),A↓un∈Txn,n≥1生成。本文的结果改进和推广了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可分Banach空间中已有的概率不等式及对称化方法,研究了可分B-空间中加权系数具有某些较弱性质的加权和收敛问题,得到了B-值独立同分布随机元序列的这类加权和的强、弱大数定律成立的充分条件,对可分Banach空间中的Cesaro大数定律和欧拉大数定律进行了推广.同时,得到了实值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的这类加权和的强、弱大数定律成立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运用截断方法研究了一类椭圆方程在加权Sobolev空间中解的存在性.主要采用Marcinkiewicz估计,在得到逼近解序列的截断函数先验估计的基础上,通过选取适当的检验函数,对逼近解序列做合适的估计,以此证明重整化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4t+1素数码长的伪随机序列,提出了一种适合短波SFH/MFSK系统的宽间隔的伪随机序列,并在单片机上对该序列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最后用MATLAB软件对其汉明相关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序列可以满足短波跳频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次线性期望空间下随机变量序列的完全积分收敛性,在一般矩条件下,利用Rosenthal不等式得到了次线性期望空间下行END (extended negatively dependent)阵列的完全积分收敛。  相似文献   

8.
利用湖北大量的历史文献重建的各地区早涝等级序列,建立了能基本反映出早涝长期演变规律、长而统一的干湿指数序列,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计算,着重分析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干湿指数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这几种分布出现的时间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9.
两个渐近非扩张映射公共不动点的迭代程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一致凸Banach空间中,研究了迭代序列逼近收敛于两个渐近非扩张映射的公共不动点。所得结果推广了已有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Banach空间中含k-次增生映射和φ-强增生映射的一类无紧性条件的广义拟变分包含解的存在惟一性与逼近问题,给出了一新的迭代算法和具混合误差的ishikawa迭代序列强收敛到变分包含解的充要条件,所得的结果改进和推广了近期许多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浙江省天目山常绿阔叶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应用点格局方法分析了3种优势种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杉木(Cryptomeria fortunei)、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比了优势种不同生长阶段(幼苗、幼树、中树、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之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3个主要优势种并未受到明显的生境异质性的影响,总体呈现随机分布格局,其中短尾柯由于具有较高的根蘖率,导致在中树种群阶段于2~10 m处呈现聚集分布;(2)3个主要优势种在不同生长阶段之间1~25 m尺度范围内总体表现为无关联性,其中幼树与幼苗在小尺度(1~3 m)上均表现为正相关,细叶青冈中树与大树阶段之间存在潜在的负相关趋势,杉木幼树与大树阶段存在潜在的正相关趋势;(3)3个优势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均未明显受到密度制约造成的自疏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几种蕨类植物的能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类植物广泛分布于浙江省的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是林下草本层中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马尾松林和木荷+栲树林内主要蕨类植物里白(Diplopterygium glaucum)、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紫萁(Osmunda japonica)和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的地上部分的灰分含量、干重热值和去灰分热值等能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蕨类植物中,里白、狗脊、芒萁和乌蕨在木荷+栲树林中的去灰分热值高于马尾松林,而紫萁在马尾松林中的较高;蕨类植物叶片热值高于叶轴的热值,叶片的去灰分热值与叶片年龄有关,较老叶片中贮存能量较多.狗脊含孢子的叶片热值高于不含孢子的叶片.里白、狗脊、芒萁等广布于该地草本层中,与其较高的热值有关.同其它4种蕨类植物相比,里白在该地的分布更加广泛,在林下占绝对优势,通过热值分析发现,里白的热值高于狗脊的,说明里白在能量利用和贮存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矮慈姑自然居群的克隆生长格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等位酶分析方法,研究了矮慈姑一个自然居群的克隆多样性与空间格局.根据9个酶系统16个等位酶位点23个等位基因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在由120个单株组成的矮慈姑自然居群中,总基株数G=20;平均克隆大小Nc=6;不同基因型比率PD=1.6667;克隆的基因型多样性Simpson指数D=O.8496;克隆的基因型分布均匀性Fager指数E=O.8371.克隆生长空间格局分析表明,矮慈姑自然居群中的克隆之间有明显的相互交错,克隆构型为混合型,分株居群的构型有游击型、密集型以及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了中国木荷林的生态分布,组成结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和演替动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浙江省县域单元城市人口数据, 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分形理论、GIS等计量方法从时、空间角度分析浙江省城市规模体系演化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 (1)浙江省城市规模结构总体不断调整优化, 问题在于特大城市、大城市数量稍显不足; (2)浙江省城市规模体系发育经历了小城镇快速发展和大城市加速发展两个阶段, 杭州市的首位度也呈现出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 (3)空间演变上, 沿海和内陆城市区域差异显著; 环杭州湾地区、温台沿海地区、金华—义乌地区日益显现出圈层集聚特性.  相似文献   

16.
根萌是植物营养繁殖的重要策略之一,森林植物的根萌现象影响着植物群落的更新动态和演替方向.在对古田山茶湾1hm2固定样地胸径≥1cm的木本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样地木本植物的根萌现状及根萌与母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样地内根萌植物共有68种,隶属于48属26科,占群落总物种的67.3%.其中根萌萌生能力较强的物种有林冠层中的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亚乔木层中的灰白蜡瓣花(Corylopsis glandulifera)、隔药柃(Eurya muricata)、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ckiangoleosa),灌木层中的窄基红褐柃(Eurya rubiginosa)、宜昌荚蒾(Vibernum erosum)、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对优势根萌物种和母树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考虑根萌因素后,各物种重要值发生小幅度增减,但各垂直层次的优势种排名次序基本不变;乔冠层物种在母树Ⅰ~Ⅲ级生长阶段、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在母树Ⅰ~Ⅱ级生长阶段均表现出根萌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其他生长阶段,不同物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优势根萌物种在样地中的分布与样地内相关母树的分布情况基本吻合,多数根萌物种的分布表现出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7.
摘要准噶尔盆地北沿与阿尔泰山地的兽类,山区以北方针叶林型动物群为主,平原以中亚荒漠型动物群居多,广布种掺杂其间。由于该地位处西伯利亚与中亚的交汇处,种类繁多,区系混杂。近几十年来,许多大型兽类的数量明显减少,只中小型兽类的数量较稳定。在资源开发利用上,应该进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8.
青冈常绿阔叶林中青冈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群落与种群的调查,对浙江北部几个地区的青冈常绿阔叶林中青冈种群的数量特征,从分株和分株 萌生枝两个层次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冈种群的大小结构在分株层次上,有两种类型:纺锤形结构和不典型的金字塔形结构(倒“J”型),在分株 萌生枝层次上,都为金字塔形结构;青冈种群主要是集群分布格局;动态分布格局是从集群分布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索古籍文献,整理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长江流域人口大量死亡事件(mass death events,MDE)10 a尺度的频次与县次序列,利用自然断点分级法、空间分析法等分析了MDE的时空特征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276 a间,长江流域有158 a发生MDE,明代后期发生频次和影响规模最大;季节上,表现为夏季多发(44.3%),春、秋季次之;空间上,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尤其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且呈从各省交界处向各省中心扩散的趋势。“未记录原因的饥荒”和“旱灾+其他灾害-饥荒”是造成明代长江流域MDE的主要原因。气候冷干期发生频次多,影响范围广,暖湿期相反,与温度和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人口规模和社会脆弱程度是主要的社会影响因素。在人口规模大和社会脆弱的明代后期,MDE发生频次高,波及范围广,是气候变化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将1980~2014年浙江省天然能耗氮排放过程分为3个阶段:1980~1990,1991~2000,2001~2014,采用Kaya扩展恒等式并结合LMDIM,研究了1980~2014年浙江省天然能耗氮排放的主要推动因子.并通过分析1980年以来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排氮量变化特征,定量分析了经济产出、人口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能源替代效应分别在3个阶段的贡献.得到:(1)氮排放增长的首要正影响因子为经济产出,其次为人口规模.(2)改革开放以来,能耗强度的降低抑制了氮排放,能源强度为负效应.(3)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替代效应也为负效应,但在第3阶段,二者均由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