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研究了水溶液中头孢噻肟钠(CT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X能显著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并以静态猝灭为主;两者以摩尔比1∶1结合,结合常数分别为1.20×104(298K)、7.63×103(308K)和6.69×103(313K)L·mol-1;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CTX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依据Foe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CTX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r为3.26nm,同步荧光光谱研究表明CTX能够使BSA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动物生理条件(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下,左氧氟沙星(LVFX)和头孢呋辛(CEFX)能够猝灭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据此建立了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抗生素左氧氟沙星(LVFX)和头孢呋辛(CEFX)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发现BSA与药物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猝灭机理以静态猝灭为主,药物与蛋白结合位点数约为1,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使药物与蛋白间的结合常数增大、结合稳定性增大,游离型药物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巯嘌呤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分子间的相互结合反应.测定了硫唑嘌呤与HSA反应的结合平衡常数为:4.13×106L/mol.结合位点数n为1-2.运用Baster偶极与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硫唑嘌呤与HSA结合距离为r=2.59nm.并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硫唑嘌呤对HSA构像的影响,证实了硫唑嘌呤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pH=7.40 Tris-HCl缓冲溶液中,应用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298,303,308 K时,头孢噻肟钠(CTX)、氯霉素(CHL)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荧光的猝灭反应.结果表明:药物与BSA的结合稳定常数Ka随温度增加而降低,两种药物对BSA的荧光猝灭皆为静态猝灭过程.标记竞争实验表明CTX、CHL在BSA中...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生理环境中,使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三维荧光光谱法与分子对接模拟法研究黄腐植酸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在荧光光谱法研究中,经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298,303和308 K温度下的动态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和猝灭常数,证明BSA与黄腐殖酸(FA)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维生素B12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维生素B12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过程属于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维生素B1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根据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测得维生素B1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能量转移效率E=0.1091,维生素B12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置距离212位的色氨酸残基为6.29nm。同时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维生素B12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血清白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血清白蛋白-Triton X-100和牛血清白蛋白-盐酸西布曲明两个体系为实例,考察了以血清白蛋白和小分子化合物为荧光检测对象所获得的相互作用信息的差异。发现两种方法获得的分子间结合常数差异显著,说明在以血清白蛋白为检测对象的传统荧光光谱法中,以色氨酸基团的荧光光谱所表达的信息来代表整个蛋白分子的相互作用信息是不准确的。文章提出了以荧光小分子化合物为检测对象的改进荧光光谱方法和荧光背景扣除方法,前者能全面表达相互作用过程中分子的整体信息,后者实现了荧光光谱交叠体系的荧光光谱法相互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8.
首次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外消旋体奥美拉唑和其中的一个单体S-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异同.利用荧光猝灭反应求出了在pH7.4、pH8.0、pH9.0这三种环境中两个药物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进一步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出它们的主要作用力类型.发现两个药物引起的BSA内源荧光的猝灭均是由静态猝灭引起的.在相同情况下埃索美拉唑对BSA的结合能力强于奥美拉唑,结合位点数部是1.两种药物分子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可以得出结论:两个药物除了结合常数的差异外并无不同.  相似文献   

9.
荧光光谱法研究5-氟脲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5-氟脲嘧啶(5-F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5-Fu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25℃和37℃时,5-Fu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7.2×104、4.9×104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18和1.17。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表明二者之间的结合主要以静电力为主。  相似文献   

10.
荧光光谱法研究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武  高峰  王伦 《光谱实验室》2006,23(2):270-273
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型氟喹诺酮药物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求得结合常数为K=1.4×106,结合位点数为n=1.21.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测定了实验条件下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能量给体-受体间的作用距离(r=4.97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050)表明,洛美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结合作用,为探讨药物洛美沙星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温度下,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虎杖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虎杖苷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292K和311K时虎杖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及双倒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表明虎杖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动态猝灭过程,根据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了虎杖苷与BSA间的结合距离r=3.61nm,结合常数(Kb)分别为5.189×105L·mol-1(292K),1.382×105L·mol-1(311K)及对应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虎杖苷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尚永辉  李华  孙家娟 《光谱实验室》2011,28(3):1236-1238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根据测定不同温度下胡椒碱对BSA的猝灭常数,证实了荧光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由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小于零和熵变(ΔS)大于零,推断出胡椒碱与BSA之间主要靠静电引力相结合,生成自由能变(ΔG)为负值,表明胡椒碱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并应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考察了胡椒碱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荧光法对姜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pH7.4)姜黄素(Curcumi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对BSA产生荧光猝灭作用,其机理属于静态猝灭过程。T=310K时,其猝灭常数为1.388×1012L.mol-1.s-1,表观结合常数为2.387×104L.mol-1。根据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测得姜黄素在BSA中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4.43nm。探讨了姜黄素对BSA构象的影响及结合机理,考察了体内某些共存金属离子对姜黄素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pH为7.40的T ris-HC l缓冲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随着温度升高,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猝灭常数逐渐增大,表明黄芩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过程,由结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H=51.708 kJ.m o-l 1〉0和ΔS=265.075J.m o-l 1.K-1〉0,推断黄芩苷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相结合,生成自由能变(ΔG)为负值,表明黄芩苷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应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了黄芩苷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模拟人体的生理条件下(pH=7.40,Tris-HCl),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芹菜素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与较小浓度的芹菜素间的相互作用属于静态猝灭过程;随着芹菜素浓度的增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共同作用,但仍以静态猝灭为主。进一步求出了在287K和310K温度条件下静态猝灭的猝灭常数,由求得的热力学参数,证明了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依靠静电引力结合,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探讨了芹菜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pH值条件下氨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氨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该猝灭属于同时具有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特征的联合猝灭,但以静态猝灭为主.根据猝灭结果求得了不同温度下氨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及反应热力学参数,并据此推测它们之间主要的相互作...  相似文献   

1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 7.4),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瑞香黄烷A(DPA)和瑞香黄烷B(DP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DPA和DPB通过静态猝灭过程使得BSA荧光强度减弱;在25℃下,DPA和DPB与BSA结合常数分别为3.35×106L.mol-1和7.36×106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73和1.196;通过计算反应热力学参数值,可推断DPA和DPB与BSA作用力主要为氢键或范德华力;根据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DPA和DPB与BSA的结合距离分别为3.11nm和3.04nm;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表明,DPA和DPB与BSA的结合对蛋白质的构象未产生影响,其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同时还考察了部分共存金属离子对DPA和DPB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荧光光谱法研究头孢呋辛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头孢呋辛酯(Cefuroximeaxeti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人体生理条件下头孢呋辛酯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荧光猝灭作用且为动态猝灭过程,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出了两者的猝灭常数,并依据Fo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