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11月17日狮子座流星雨的次声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昉  苏骁 《应用声学》2000,19(3):1-6
采用三台CSH-1型次声接收器,在北京昌平区布置了一个次声测量三点阵,并观测到1998年11月17日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次声波P-t曲线和波速波向图,借助快速富立叶变换,分析P-t曲线的波形得到次声的三维动态谱,频谱分析结果表明,(1)各流星产生的次声波大都很短暂,持续时间在1-5分钟内;(2)流星次声波的周期都在40-408秒内,少数在1-480秒内;(3)在11月17日19:21-20:41期间  相似文献   

2.
 2001年11月19日,凌晨1点,我披上棉衣准时走出居室楼门,因为天文台早有预告:即将到来的狮子座流星雨将是百年以来最为壮观的。流星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散见的,它们可能出现在任何时间和任何方向;第二类与周期运行的彗星有关。坦普尔彗星(Tempel’scomet)的轨道呈长椭圆形,周期为33年。每当它运行到近日点,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便会喷发出由水、一氧化碳、甲烷、氨、甲醇等组成,并以冷冻形式存在的固体物质。每年11月中旬,地球都将穿越坦普尔彗星的轨道,如果正赶上由彗星残屑构成的云团在这里通过,大量固体颗粒在堕入地球大气层时便会因摩擦燃烧而形成流星雨。  相似文献   

3.
上层大气中石质流星尾迹的紫外光谱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arrow的粒子碰撞理论,计算了海拔100~90 km范围内的大气中的不同初始地心坐标速度的石质流星的有效温度;分别采取不同的成分配比,给出了速度72 km·s-1的石质流星尾迹主要成分的粒子数密度;应用大型光谱合成程序Cloudy模拟了上述流星尾迹的240~400 nm波段紫外辐射,给出了若干预期的强谱线的相对强度;经比较发现,有效温度5 680 K、蒸汽分压0.1 Pa的尾迹光谱比较接近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 Sparrow理论 ,计算了海拔 90— 95 km高空的不同初始地心坐标速度的典型铁质流星的有效温度 ,获得初速 72 km/ s的该类流星尾迹主要成分的粒子数密度 ,以 Cloudy程序模拟了该流星尾迹的 2 0 0—4 0 0 nm波段紫外辐射 ,给出了若干预期的强谱线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5.
殷绍燕 《物理通报》2009,(11):15-16
圆周运动的实例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喜欢用它来开公开课.一次省物理新课程观摩课在我校举行,一位亲和力很强的年轻女教师,语言和思路都很清楚,课堂气氛也相当不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启发探究.就是在做水流星实验时启发学生思考了一个问题:要能使水在最高点不掉下来(实验成功),水流星在最低点处速度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相似文献   

6.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141次学术讨论会于去年9月在北京举行.笔者在参加会时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在太阳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引起了世界太阳物理学界的关注.我国学者艾国祥、汪景琇在会上作了特邀报告.艾国祥报告题目是“太阳磁场测量的进展”,江景琇报告题目是“磁场向量的分析”.他们的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国外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在太阳活动22周峰年期间的黑子群和太阳耀斑爆发研究中,特别是近年在太阳磁场和速度场的观测研究方面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土壤的二向反射光谱特性及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不同类型土壤进行室内光谱二向反射率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可见光波段及TM4近红外波段土壤二向反射率随观测角度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在不同的观测方位角,土壤二向反射率都随着观测天顶角的增加而增加,土壤的二向反射率在垂直主平面方向是对称的;反射率在后向散射方向达到最高,在前向散射方向最低。并利用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Hapke二向反射模型对不同类型土壤在可见光波段及Landsat TM4近红外波段的二向反射率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其在模拟可见光波段时的RMSE值分别为0.003,0.002,0.004,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5,0.998及0.998;在模拟TM4近红外波段时的RMSE值分别为0.004,0.006,0.005,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7,0.996及0.998,这表明通过逐波段的模拟可以获取整条二向反射光谱曲线。  相似文献   

8.
戴闻 《物理》2001,30(9):590-590
望远镜的口径越大 ,它的角分辨能力就越强 .据悉 ,我国将于 2 0 0 1年在贵州南部利用那里天然球面状喀斯特洼地建设一座直径为 5 0 0m的超大型静止射电天文望远镜 .根据 1993年国际射电望远镜委员会的决定 ,这座中国境内的望远镜将与其他国家的几十座大型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网阵 ,进而利用原子钟和计算机控制的干涉测量手段 ,将可以实现望远镜等效口径扩大到数千公里的高分辨观测 .基于射电望远镜阵列的长基线 (80 0 0km)关联测量 ,早在 1995年已在北美洲地区实现 .不过 ,在那里每一台方位角可调的射电望远镜的口径只有 2 5m .可以预计 …  相似文献   

9.
 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发磁谱仪(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AMS)是太空中第一个大型高能粒子探测器,用于探测反物质、暗物质和宇宙线。本刊2011年第5期曾有详细报道。AMS先后有2种型号:AMS01和AMS02。AMS01用永久磁铁,场强约0.15 T,重3吨,早在1998年已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成功试飞过。AMS02安置在国际空间站上,原计划采用超导磁铁,场强约0.87 T,为此科学家们差不多花了近10年功夫,却在2010年离发射不到1年的时候决定放弃超导方案,仍用1998年已经试飞考验过的、场强较低的永磁方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0.1 μs脉冲CO2激光快速加热厚度为微米量级的铝箔、康铜箔、氮化硼片样品,并使用参考激光束造成单缝衍射。然后,通过光电转换装置,实现长度、光强、电压的转化过程,来观测物体被快速加热时,热膨胀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热膨胀的动态过程并摄下了膨胀的弛豫曲线。在此基础上就铝样品考察了弛豫时间与样品长度的关系。最后,对热膨胀动态过程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可弯曲式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结构为上反射镜/有机层/下反射镜/柔性基板的可弯曲式有机电致发光器件(FOLED)。利用几何光学模型计算了器件在不同弯曲情况下,其发光光谱随观测角和曲率的影响,并与平整器件的光谱作了比较。结果表明:1)基板向内弯曲时,随着观测角的增大,器件的发光光谱峰值出现蓝移,且蓝移的程度相对平整器件要大;随着曲率的增大,器件的发光光谱峰值出现蓝移。2)基板向外弯曲时,随着观测角的增大,器件的发光光谱峰值出现红移,但红移的程度不大;随着曲率的增大,器件的发光光谱峰值出现红移,且与基板向内弯曲时蓝移的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12.
<正>1.夏季星空观测夏夜认星歌夏夜银河贯南北,天鹅河中展翅游。织女河西拨琴弦,牛郎偕子岸边候。南天人马对天蝎,南斗心宿有看头。巨蛇蛇夫并武仙,回首西北见北斗。每年夏季(6~8月)之夜是认星的好时节。夏夜比较容易观测的星座主要有这么几个:织女星-天琴座、牛郎星-天鹰座、天津四-天鹅座;南面的天蝎座、人马座;北面的北斗七星、天龙座;西面的室女座、牧夫座;天顶的蛇夫座、武仙座等。  相似文献   

13.
戴闻 《物理》2003,32(2):140-140
按照地质年代的划分,从生命在地球上诞生到距今2.25亿年是古生代;2.25亿年—0.65亿年前是中生代,中生代又按先后分为三迭纪、侏罗纪和白垩纪;0.65亿年—100万年前是新生代,它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关于恐龙的灭绝,科学家们有两种观点,即“灾变论”和“渐变论”.无论持哪种观点,他们都不否认,在距今6500万年前(在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地球上的生命曾因流星撞击而蒙受灾难.慧星或小行星的轨道可因外扰动而改变,以致于最终飞向地球.如果星体的直径大于2km,撞击或许将毁灭地球的文明.在1998年,曾有媒体炒作:一颗小行星正朝地球飞来,它将于2028年撞…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永载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史册的日子。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在绕地球环行14周后,16日6时23分,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在内蒙古预定地区安全落地,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独立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人类总是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当你吃到经过太空育种得到的食品,用上航天生物技术研制出的药物时,你还觉得太空真的遥不可及了吗?  相似文献   

15.
郑州EAS观测阵列的设计和初期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郑州宇宙线观测阵列的设计和初期运行情况.该阵列的探测面积为30m×30m,有八个闪烁计算器,控制运行采用国际标准的CAMAC系统.它可以对次级总粒子数为4×104到8×106的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现象自动地进行连续观测.  相似文献   

16.
分光计的观测系统可归纳由三个平面构成:读数平面、观测平面、待测光路平面.读数平面由主刻度盘和游标内盘绕中心转轴旋转时形成.对于每一台具体分光计,读数平面都是固定的,且和中心主轴垂直;观测平面由望远镜主光轴绕分光计中心转轴旋转时所形成的,只有当望远镜光轴与中心转轴垂直时,观测面才是一个平面,否则将形成一个以望远镜光轴为母线的圆锥面;  相似文献   

17.
短脉冲激光作用下丙酮液池沸腾现象的瞬态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短脉冲激光作用下试件表面的温度变化和丙酮液体汽泡行为进行了瞬态观测,研 究了激光参数和细小金属颗粒等因素对丙酮液体沸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参数中,脉宽是 影响温度曲线和汽泡行为的主要因素,随着激光脉宽增大,大汽泡的长大时间和脱离直径减小;汽 泡长大速度与常规沸腾时的完全不同,没有出现等温生长阶段,在激光脉冲后很长时间内汽泡长大 速度快速增大;试件表面覆盖细小金属颗粒后,沸腾过程变得非常剧烈。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37-37
哥白尼1491年进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对天文学开始发生兴趣。1497年,他作了第一次天文观测——月掩恒星毕宿五。1500-1503年去意大利学习,主要在帕多瓦大学学习法律和医学。1503年回波兰后开始系统研究天文学。他发现,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托勒密体系理论不能与观测相合。因此,产生怀疑。在古希腊人地动思想的启迪下,他提出了他的日心学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自转轴自转,并同五大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只有月球绕地球运转。  相似文献   

19.
周期运动是自然界常见的基本运动形式,但在超出视觉停留范围时,直接观测周期运动(例如像转动、振动)就非常困难。周期运动实验仪的研制,实现了对高速运动的"慢速"观察。  相似文献   

20.
 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用干涉仪所做的实验,证明了相对于“以太”的绝对运动是不存在的,“以太”不能作为绝对参照系,该实验成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如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世80年了,其理论已被物理界很多学者所验证和确认。但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所预言的“引力波”还未被任何实验所验证,爱因斯坦的“电磁力与引力统一”理论认为,对应电荷振动释放“电磁波”,质量振动,要释放“引力波”。电磁波容易检测,而引力波因强度太低很难检测。例如,质量为1万吨,长为2m的棒,以每秒200圈旋转时放出的引力波,在2000km处,只能引起10-37的空间波动(即相距为1m的两质点间距离变化不过10-37m)。这个值用现代科技手段是不可能检测的。 值得庆幸的是,在天体运动变化中,有巨大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放出的现象。如两个中子星合体时会放出强引力波;超新星爆发时,其巨大的潜能释放,会放出强引力波脉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