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实验用磺化四苯基卟啉作柱前衍生试剂,研究了在Hg(Ⅱ)催化下,于pH5.5时,TPPS_4与Mn(Ⅱ)、Zn(Ⅱ)、Cu(Ⅱ)的配位反应,提出了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作离子对试剂,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光度法分离和测定痕量Mn(Ⅱ)、Zn(Ⅱ)、Cu(Ⅱ)的新方法,检测下限(×10~(-9)g/mL):Mn~(2+)0.15,Zn~(2+)0.20,Cu~(2+)0.11。所确立的方法用于茶汤中锰、锌、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铜的催化动力学电位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利用碘离子选择电极监测H2O2-KI氧化还原反应体系被Cu(Ⅱ)催化的反应速度,建立了测定Cu(Ⅱ)的催化动力学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80ng/mL,该法用于铝合金标样中铜的测定,结果非常接近标准样品的标准值,相对标准偏差为0.36%,回收率在98.3%-105.6%之间。  相似文献   

3.
催化还原褪色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PH5.0的HAc-NaAc缓冲休系中,痕量Cu(Ⅱ)催化抗坏血酸还原偶氮胭脂红B的褪色反应,褪色程度与Cu(Ⅱ)量在一定范围内线性相关。建立了测定痕量Cu(Ⅱ)的光度法,检出限为3.5*10^-11g/mL,褪色程度与Cu(Ⅱ)量在0.0-2.0μ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法结合N530-N510混合萃取剂萃取分离,测定了粉煤灰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4.
催化光度法测定煤矸石中微量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乙酸-乙酸钠介质中痕量铜对抗坏血酸还原二溴对甲基偶氮羟(2-Br-pMAC)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催化程度与Cu(Ⅱ)量线性相关。借此建立了测定痕量Cu(Ⅱ)的分光光度法。实验表明,有色溶液所最大吸收波长为586nm,方法检出限为0.048μg/L,Cu(Ⅱ)量在0 ̄0.8μg/5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可用于测定煤矸石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5.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Cu(Ⅱ)对过硫酸钾与亮绿间的氧化还原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痕量Cu(Ⅱ)的催化分光光度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005~0.10μg/25mL,检出限为6.4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3.4%,已用于天然水样及矿样中Cu(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抗坏血酸-偶氮胭脂红B体系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宁  尹庚明  王欣  朱锦瞻 《分析化学》1998,26(1):118-118
1引言催化光度法测定铜已有很多篇报道.本文基于HAc-NaAc介质中,痕量Cu(Ⅱ)对抗坏血酸还原偶氮胭脂红B的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方法灵敏度为3.26×10-9g/L;测定范围为0~2μg/LCu2+;对10mL体积中15ngCU2+重复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8%。本法是目前同类方法中灵敏度最高,选择性和重现性最好的体系之一。应用于血清、面粉和白酒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2实验部分2.1主要仪器和试剂722型分光光度计。铜标准溶液用CUSO4…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35±0.1℃、离子强度0.5mol/L(KCl)条件下,甲酸根、乙酸根、丙酸根和丁酸根分别催化Cu(Ⅱ)离子与四溴化间-四(N-乙酸甲酯基-3-吡啶基)卟啉(H2Tβ-N-ACMspyPBr4)的反应动力学及其机理,该类反应对卟啉和Cu(Ⅱ)离子均为一级反应,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uP^4+]/dt=k{1.0+b[A^-])/(1.0+K3,4.[H^+]^2}[Cu^2+][P]T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盐为原料,用柠檬酸络合法按[La1-kSrx□k-x]2CuO4(X=0、0.05、0.1、0.15、0.2,k=0.025)的配比制备了5个样品.应用多晶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此La-Sr-Cu-O系列A2BO4型复合氧化物的非完整结构.结构研究表明,此系列结构空位型非完整的存在,使结构中B位的铜离子变价为Cu2+和Cu3+.但是,随着A位Sr加入量的增加,A位空位的减少,结构中B位Cu3+量随之减少,Cu2+量随之增加,样品对于CO氧化的催化性能缓慢下降,而NO还原的催化能力增强.高价态的Cu3+的存在是实现对CO催化氧化的条件;而Cu2+给电子能力促进了No-的生成,是NO催化还原的活性来源.从此系列样品的催化性能和精细结构的研究可得出,适当地调节A2BO4型结构中A位和B位的空位及Sr2+的掺入量,使B位Cu2+和Cu3+保持适当的比例,可获得CO催化氧化和NOx催化还原同时具有较高活性的催化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9.
运用 pH电位滴定法,在 25±0.1℃ T, I=0.1(KNO_3)条件下,研究了 Cu(Ⅱ)与三吡啶胺(L’)和队(2’-羟基苄基)-二乙二胺(HL~2)的配位行为。结果表明,L’以二齿的形式和 Cu(Ⅱ)形成稳定的 2:1(L: M)配合物。其配位水分子的离解常数 p Ka为 7.54。对于 HL~2,三个氮原子和酚氧负离子与 Cu(Ⅱ)配位,酚羟基离解常数 p Ka为4.44。在25±0.1℃,I=0.1(KNO_3)条件下,pH=6~9(50mol·L~(-1))范围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L~1的Cu(Ⅱ)配合物催化对-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动力学行为,发现配合物催化NA酯水解反应速率常数k_(NP)与溶液 pH呈 Sigmoidal型曲线, k_(NP)最大值为 2. 53×10~(-2)L· mol(-1)· s(-1)。说明 L~1的 Cu(Ⅱ)配合物中的 Cu(Ⅱ)-OH~-是有效的亲核试剂,对底物NA酯的水解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TPPS4光度法测定痕量锰锌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用磺化四苯基卟啉作柱前衍生试剂,研究了在Hg(II)催化下,于PH5.5时,TPPS4与Mn(II),Zn(II),Cu(II)的配位反应,提出了以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作离子对试剂,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光度法分离和测定痕量Mn(II),Zn(II),Cu(II)的新方法,检测下限(×10^-9g/mL):Mn^2+0.15,Zn^2+0.20,Cu^2+0.11。所确立的方法用于茶汤中锰,锌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铕(Ⅲ)在乙二酸双(α─氨基乙基)醚四乙酸(简称GBETA)-NaCl介质中的极谱行为及测定最佳条件,GBETA浓度为0.01mol/L,NaCl浓度为0.4mol/L,通N2除O25min。最低检出限为4.2×10-7mol/L,测定了发光材料BaFCl(Eu)中Eu(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Cu(Ⅱ)-PEG(聚乙二醇-2000)-Zincon(锌试剂)-(NH4)2SO4体系的析相光度法并应用于测定Cu(Ⅱ)。最宜酸度为pH5.5~8.5(KH2PO4-K2HPO4)缓冲溶液)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6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0×10^4L.mol^-1.cm^-1,Cu(Ⅱ)浓度在0~1.5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铜与Zincon形式组成为1:2的稳定的蓝色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电化学方法将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二磺酸黄盐(DPS)的Cu(Ⅱ)络阴离子掺入聚吡咯(PPy)薄膜内,制成PPy/(DPS)2CuH2O2传感器,该传感器对H2O2的电还原过程有明显催化作用,催伦电流和H2O2浓度在5.0×10^-6~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性关系,用于模拟样品中H2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pH6.5 的Na2HPO4NaH2PO4 缓冲介质中铜离子对高碘酸钾氧化胭脂红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提出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研究了该方法的适宜反应条件,方法的检出限为1.1×10- 7g/LCu(Ⅱ),表观摩尔系数ε= 7.8×105L·m ol- 1·cm - 1,线性范围为0~0.5μg/10m LCu(Ⅱ),方法已用于人发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溶剂浮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提出了利用溶剂浮选富集DDTC-Cu(Ⅱ)体系测定水样中痕量铜的方法(DDTC为二乙胺二硫代甲酸钠)。质量浓度的检出限为0.05ng·mL^-1,线性范围为0.0 ̄6.0ng·mL^-1,测定含Cu(Ⅱ)4.0ng·mL^-1的样品,相对标准偏差为0.85%,已用于天然水中Cu(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庄惠生  陈国南 《分析化学》2000,28(5):573-576
建立了一种Luminol-H2O-Cu(Ⅱ)考马斯亮蓝G250反相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线性范围0.005~0.100mg/Lcu(Ⅱ),对0.050mg/LCu(Ⅱ)溶液进行10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6%,干扰离子允许量大。该方法灵敏度、精密度和选择性好,直接用于江河水样中微量Cu(Ⅱ)的,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邻苯二酚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硫酸介质中,Cu(Ⅱ)能催化H2O2氧化偶氮胂(Ⅰ)的褪色反应,但加入邻苯二酚后,邻苯二酚能灵敏地阻抑该氧化褪色反应。作者研究了该阻抑褪色反应的动力学条件,从而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痕量邻苯二酚的方法。该法的测定范围为0.0~200ng/L,检出限为90.7ng/L。用于实验样品中邻苯二酚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Cu,Zn─SOD酶模型化合物催化O_2~-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Cu,Zn—SOD酶结构和功能关系.尤其是Cu周围四位构型对催化歧化活性的影响,本文用NBT法测定了Cu,Zn—SOD酶和两个Cu—im—Zn模型配合物及相应单核Cu(Ⅱ)配合物催化歧化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咪唑桥联方式和不同配位构型的化合物催化歧化的活性明显不同.其中以咪唑桥在四方锥底平面位置的[(dtma)Cu(im)Zn(dtma)ClO4·2.5H2O及其相应单核CU(Ⅱ)化合物比对应的咪唑桥在四方锥锥顶位置的[(tricn)Cu(im)Zn(tricn)](ClO4)3·H2O及其有关化合物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殷学锋  林容轩 《分析化学》1993,21(12):1399-1403
本文报道了固相萃取预富集处理样品继以液相色谱分离测定痕量Co(Ⅱ)、Cu(Ⅱ)和Hg(Ⅱ)的方法。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作络合剂及乙醇作洗脱液的预富集系统能在线富集Co(Ⅱ)、Cu(Ⅱ)和Hg(Ⅱ),富集倍数与富集时间成正比。对实验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探讨。用于测定合成水样中Co(Ⅱ)、Cu(Ⅱ)和Hg(Ⅱ),回收率分别为97.1%、97.7%和96.9%。相对标准偏差为3.5%、2.7%和2.6%  相似文献   

20.
新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AI^3对KBrO3氧化Bang花青褪色的催化行为,建立了测定痕量铝的催化动力学动力学分析方法。本法线性范围为0~160ng.mL^-1,检出限为1.0ng.mL^-1。除Cu^2+、Fe^3+、Cr(Ⅵ)外,其余离子均不影响测定。Fe^3+和Cu^2+、Cr(Ⅵ)的干扰可分别有效消除。测定了人发、茶叶和不中的,加标回收率为98.4%~102%,RSD为1.3%~2.1%(n=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