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光电子能谱与同系能级线性规律(Ⅱ)——同系非共轭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正烷烃CnH2n+2及其它19个非共轭体系的60组光电子能谱,发现它们的各级垂直电离势也符合同系能级线性规律或同系线性规律,但线性相关系数前者比后者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2.
刘本康  王艳秋  王利 《物理化学学报》2010,26(12):3157-3162
利用自行研制的离子成像检测器研究了Xe的飞秒时间分辨双色多光子电离过程.Xe的408nm多光子电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离子成像检测器与相应的进口产品具有相近的光电子能量分辨率.在272nm飞秒激光作用下,3光子电离产生能量为1.57和0.26eV的光电子,分别对应于Xe+的两个自旋态;在408nm飞秒激光作用下,还观察到第一级阈上电离产生的光电子.在双色飞秒时间分辨实验中,随着两束光相对时间的改变,光电子能谱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两束光时间重合程度的增加,由双色多光子电离(3+1'或4'+1)产生的光电子信号逐渐加强;在第二束光的作用下,由第一束单色光产生的光电子出现能量红移,第二束光同时也导致中间态布居数减少.这种光电子能谱的红移现象反映了原子体系中激光场诱导有质动力势的时间分辨动态调制过程.  相似文献   

3.
用B3LYP和MP2量子化学理论,详细地计算了HO3、HO+3、HO-3可能的平衡构型、能量和光谱参数,分析了它们可能的解离通道和稳定性.还分析了HO3的电离势(IE)及电子亲和势(Ea),讨论了HO3、HO3-自由基的光电子能谱的特征,及用光电子能谱去探测HO3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NH3 的第一快速预解离激发态 A1A″2 共振的 ( 1 1)多光子电离光电子能谱 ,得到了与共振Raman光谱等价的N—H伸张振动带系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bound free bound跃迁的多光子电离光电子能谱研究解离动力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光电子能谱与同系能级线性规律(Ⅰ)——同系共轭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用同系共轭体系的光电子能谱得到的各级垂直电离势验证了同系能级线性规律,并对同系因子和同系能级因子随同系序数n和分子轨道序数k的变化关系与实验测得的分子轨道能级E(n,k)随n和k的变化关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利用含时波包方法模拟不同泵浦-探测延迟时间下RbI分子1+3多光子电离时间分辨光电子能谱(TRPES). 模拟过程同时考虑了三光子电离过程和自电离过程. 计算结果表明, 泵浦-探测延迟时间的改变会影响光电子能谱(PES)的形状, 而这种影响实质上是由于强场的存在改变了相关势能面的位置以及势能面之间的交叉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用相对论赝势abinitio优化BX3(X=F、Cl、Br、I)系列分子的几何构型,系统地研究了BX3系列电子结构的变化规律。发现由BF3至BI3σ成键作用逐渐减弱,π成健(p-π反馈键)作用逐渐增强。用单电子S-O算符微扰法计算了BX3的旋-轨分裂,并根据Koopmans定理重新指定光电子能谱。  相似文献   

8.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了NaP4及其正负离子的低级电子态的平衡结构、振动频率、能量、原子化能、绝热电子亲合能、绝热离子势等, 并与实验所得的阴离子光电子能谱进行比较. 根据计算结果与实验所得的激发能进行比较, 对NaP-4的阴离子光电子能谱中的峰进行了合理的归属.  相似文献   

9.
利用2D平面模型,求解了描述定向H2^+分子和阿秒XUV脉冲相互作用的薛定谔方程,并求得光电子的角度分布.在计算模型中,采用基态1sσg和第一激发态2pσu的等比例混合态作为初始态,而激光脉冲的光子能量大于电离势,强度为10^14 W/cm^2. 计算结果表明,光电子角分布的非对称性和脉冲的宽度密切相关.这种非对称性实际上是由于初始态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相干振荡而导致的.当使用长脉冲时,这种相干振荡的周期效应就会被平均而消失,从而产生的光电子能谱会呈对称角分布.  相似文献   

10.
硫氧化碳OCS是线性三原子分子,这类小分子的激发态、离子态能级结构、能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电离过程,是研究中所关心的问题.Tanaka等[1]和Kopp[2]测量了OCS的VUV吸收光谱,Frey和Schlag等[3]以同步辐射光源,用光电离共振(PIR)谱方法、Kovac[4]和Wang,Shirley等[5]以Hel为电离光源,分别采用传统的光电子能谱和高分辨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了CO2、CS2和OCS分子从电子振动基态吸收单个光子而电离的过程.Yang和Anderson等问为了作选态的离子一分子反应利用可调谐激光rt光子吸收将OCS选择激发到某一中间态,OCS再吸收光子后…  相似文献   

11.
气相硝酸及过氧亚硝酸的结构和光电子能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B3LYP方法和6-311G(d) 基组,并辅以MP2方法详细地计算了硝酸(HONO2)和过氧亚硝酸(HOONO)及相应正离子的各种可能构象、能量、振动频率等,分析了它们的相对稳定性、电离势、光电子能谱,探讨了用光电子能谱去探测HOONO的可能性.结构优化结果表明, HOONO和HOONO+均有三种稳定的构象, HOONO有三个一阶鞍点的结构.作出了HOONO和HOONO+的能量随O-O键旋转的变化曲线图,定性地讨论了可能存在的物种以及各构象之间几何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拥有―C(O)S―和―NCO基团, FC(O)SNCO的分子和电子结构是非常有趣的. 利用FC(O)SCl和AgNCO制备了FC(O)SNCO,并利用HeI光电子能谱(PES)、光电离质谱(PIMS)以及理论计算研究了其分子和电子结构. 通过将实验、理论计算以及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结合起来, 获得了FC(O)SNCO的最稳定分子构型. 利用外壳层格林函数(OVGF)方法以及与相似化合物的比较, 对其光电子能谱进行了指认. 理论计算表明,对于中性分子最稳定的构型为syn-syn非平面构型, 而电离后的离子最稳定构型为syn-syn平面构型. 实验结果表明, 第一电离能来自于S的孤对电子轨道, 为10.33 eV. 第二至第六电离能分别为12.03、13.23、13.77、14.78、15.99 eV, 并对这些电离能进行了指认. 在光电离质谱中产生了六个质谱峰, 分别为SN+、FC(O)+、SNCO+、FC(O)SN+、C(O)SNCO+、FC(O)SNCO, 其中FC(O)SNCO的峰是最强峰. 结合HeI光电子能谱和理论计算, 对PIMS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可能的电离和解离过程并对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新型单光子电离和光电子电离复合电离源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合电离源在单光子电离模式下可以产生分子离子信号,易于确定分子量;在光电子电离模式下,70 eV电子能量可以产生含有物质结构信息的碎片峰,实现物质的结构鉴定.两种电离模式可以实现毫秒级迅速切换.本研究通过提高光程降低了单光子电离模式下的检出限.在单光子电离模式下,对苯的检出限为50 μg/m3(累加时间为4s);光电子...  相似文献   

14.
对硝基甲苯的同步辐射光电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电离对硝基甲苯(PNT)可获得其电离势及碎片离子的出现势,并由此推断出离子产生的可能通道.目前尚未见到有关PNT光电离研究的报道,仅George等[‘j使用电子轰击电离质谱测得过它的电离势.我们使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测得了PNT的电离势和8种碎片离子的出现势,给出了飞行时间(TOF)质谱图,归属了质谱中的主要离子峰,初步分析了光解离电离通道.1实验部分实验装置由阈值光电子一光离子符合(TPEPICO)装置改造而成[’,’],光电离室上方的四极质谱计由TOF质谱计代替,下方的四极质谱计由盛固体样品的小炉取代.样品蒸…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步水热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合成了具有纳米棒形貌的Co3O4@MnOx整体式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分析、氢气-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和碳烟-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催化碳烟燃烧性能,通过等温动力学实验探究了催化剂的本征活性。结果表明,Co3O4@MnOx催化剂呈现了以Co3O4为核、以MnOx为壳的核壳结构。与催化剂Co-NW相比,Co3O4@MnOx催化剂中Co3O4与MnOx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表面产生了更多高价物种Mn4+和Mn3+以及更多的表面氧空位,其氧化还原性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氧物种数量增加了两倍,催化性能得到改善,在NO存在的反应气氛中...  相似文献   

16.
镧镍铜钴储氢合金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LaNi5为代表的镧系储氢合金有优良的吸放氢性能,抗中毒能力强,因而受到广泛重视[1]. 目前已开发出许多二元及多元镧系合金,并研究了部分合金的表面性质[1~4],但结果并不一致. 本文制备了四元合金LaNi4Cu0.5Co0.5,通过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和吸氢测试等方法研究该合金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衍射效率两个方面研究了曝光-显影间的间隔时间对重铬酸盐明胶(DCG)全息的影响。结果发现,DCG中的Cr2P3/2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DCG全息图的衍射效率受曝光-显影间的间隔时间影响较大。DCG中的Cr2P3/2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中的576.4eV附近的峰的相对强度和DCG全息图的衍射效率随这个间隔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它们在较长的曝光-显影的时间间隔里,都经历了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又下降。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了DCG全息图的衍射率和DCG中的576.4eV附近状态的铬的相对强度的相互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飞秒分辨的激光泵浦-探测技术结合飞行时间质谱和光电子速度成像方法研究了邻二氯苯第一电子单重激发态(S1)的超快动力学.邻二氯苯的S1态振动基态寿命为(651 ± 10) ps,对应于S1振动基态向三重态的系间窜越过程.邻二氯苯S1的高振动激发9a218a2对应两个衰减通道,其中寿命为(458 ± 12) fs的超快过程对应于由处于振动激发的S1向高振动激发的基态(S0)发生的内转换过程,而寿命为(90 ± 10) ps过程则对应由S1态向三重态(T1)的系间窜越过程,电离产生的光电子能谱中长寿命的谱峰可能与系间窜越过程有关. S1态高振动态的旋轨耦合程度比低振动态的更强,导致系间窜越过程更快.  相似文献   

19.
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术等考察了石墨炉升温过程中Sr(NO3)2在石墨探针表面上的形态变化,阐明了它的原子化机理.加热过程中Sr(NO3)2首先分解为SrO(s),再还原为SrC2,后者进一步分解为Sr(s).锶的原子化源于金属蒸发.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俄歇电子能谱等表面分析手段研究了石墨炉中石墨探针表面钐样品的原子化过程。发现在石墨炉升温过程中,钐样品先转化为Sm2O3,再由Sm2O3热分解为SmO,原子化起源于SmO的热分解;在Sm2O3与探针接触的表面有碳化物生成,碳化物是造成记忆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