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談     
本刊在最近連續發表了几篇介紹高等数学基本概念的文章,以后还將繼續登載这样的文章,編委会在四月号上写了一封“致讀者”的信,来說明我們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三个月来,我們接到了一些讀者的来信,提出了一些意見,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問題:在讀者的进修中,本刊应該起什么样的作用? 同时,在“向科学进軍”的号召下,有更多的讀者写信来,要求帮助解决:拟訂进修計划、进行进修和克服自修中所遇到的困难等問題。  相似文献   

2.
隨着祖國工農業迅速的發展,很自然的会想到文化教育建設的高潮將要到來,同時根据苏联的先進經驗和祖國的客观需要,我們势必要向基本生產技術教育方面發展,我們都知道,“數学是基本生產技術教育的基礎”,但是如何打好这个基礎呢?我們認为課本的改編就是主要的一环,以前对舊本立体幾何(刘薰宇編以後简称舊書)虽有很多老師提出宝貴意見,但究竟如何掌握書中教材以貫徹教学大綱的精神,全國教師还缺少統一的指導和統一的步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个迫切的問題,人民教育出版社幾位同志經过長期的鑽研,並吸取各方面的經驗,重新編訂了立体幾何課本,我們实驗中学(前師大女附中),去年幸运的試用新書並得到編者的帮助,在教学中走了一些捷徑,由於新書即將出版与全國老師見面,我們願意簡單地談談我們对它的一些使用後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数讀者的意見,本刊自本期开始,恢复“数学問題及解答”栏,这一期提出了四个問题。这些問題的解法都不超出中学数学教科书的范围。答案下次发表,欢迎讀者提供适合中学水平的数学問題。  相似文献   

4.
在去年中專校代数初出版时,讀了“近似計算”一章,曾写几点意見,投登本刊(56年11月号)。再讀新出版的中專校数学教科書——几何、三角、高等数学,觉得各教科書在貫徹近似计算方面,基本上已完成了中專校数学教学大綱所提出有关的教学任务,但在具体問題上,我想再提出几点意見,請同志們指正。  相似文献   

5.
讀到數學通報1955年2月號登載的壽望斗先生的“關於數學練習本批改方法的改進意見”後,很高興,認為壽先生能從現在中學教師批改作業存在問題中,搜集各種批改作業的辦法加以分析歸納出一種具體的辦法,這種幫助人的精神是值得讚揚的!同時為改進批改數學作業盡了一份力量也是肯定的! 但編者同志既然要求讀者們都來參加這一問題的討論,我想僅就我個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提出如下意見。 (一)和壽先生分歧的意見: 首先壽先生分析目前中學教師工作情况時談到:正因為教師們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花在批改練習本上,所以嚴重地影響了備課……解决的辦法,應當從改進批改方法入手,只有這樣,才能  相似文献   

6.
1956年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新編的高中代数課本第一册,我們使用以后有下面的一些体会和意見: 一、新課本的优点1.教材的內容和順序与教学大綱一致。这给教学上带来很大的方便。过去使用的課  相似文献   

7.
半工(农)半讀是貫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針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制度,是目前教育革命的方向,半工(农)半讀学校的数学教育,是新生事物,是我們今后要集中注意研究的新課題,我們在这里发表北京市紅旗学校数学教研組的这篇文章,作为一个开始,我們热烈希望广大的数学工作者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半工(农)半讀学校数学教师,能积极提出宝貴的意見、建議、設想和經驗,使这一新生事物得到发展成长。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編高中代数第三册中有些教材是数学教学大綱(修訂草案)中所沒有明确規定的,对待这些教材如何处理的問題,本刊曾接到不少讀者来信詢問,据教育部負責同志談:“日前黑龙江省教育厅會請示过这个問題,我們是这样答复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譯自美国数学会公报(Bulletin)第58卷(1952年)第二期,引言部分是摘譯,其余三部分是全譯。譯文中方括号中的数字是譯文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的編号,为了讀者查閱的方便,我們略去了文章中所原有的文献的出处,改成了这些文献在嘉当全集中的編号。  相似文献   

10.
本通报曾先后接到薛明同志对1954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初中几何課堂教学計划(譯本)”書中第51課的一个題,以及刘进修同志对該書第63課一个题的补充意見.由于这兩题是教科書中同一阶段的問題,因此我們便把它併在一起發表,以供讀者尤其是教师同志們在讲这一阶段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通报曾先后接到薛明同志对1954年9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初中几何課堂教学計划(譯本)”書中第51課的一个題,以及刘进修同志对該書第63課一个题的补充意見.由于这兩题是教科書中同一阶段的問題,因此我們便把它併在一起發表,以供讀者尤其是教师同志們在讲这一阶段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58年教育大革命中,我們曾大办工农业余学校,編写了适合工农需要的数学課本,同时編写了中学四年一貫制的数学教材,对数学教学提出改革意見,并在我校附中試行了半年。 1959年下半年,党提出向“高精尖”发展的号召,我校准备增设专业,感到大学需要补上的基础課太多,影响增加更多的专业課程,因而重新引起改革中、小学教学的想法。正在这吋我們数学系一百一十多名师生利用寒假期間,在党的直接領导下,师生結合大搞羣众运动,搞出了一个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初步方案。在工作过程中,我們訪問了将近一百个有关单位,其中包  相似文献   

13.
下面是兩篇读者对本刊工作提出的批評与要求。我們热烈地欢迎讀者对我們的批評,批評有助于我們檢查工作,改进工作,我們認为只有在讀者的关怀与监督下才能把刊物办好。我們决心在通报工作中認真貫徹党所提出的“敎育为無产阶級政治服务,敎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的正确方針。我們誠恳地希望在这一工作中能得到读者的帮助和支持,特别希望读者就如何將这一方針貫徹到敎学工作中去进行敎学改革以及敎法上的革新等方面为我们写稿,使本刊的內容充实起来。关于汪述云同志一稿兩投的問題,我们認为这种作法是不好的,是資产阶級思想的反映,应該提出批評。此外張泰松同志“我在高一代数复習課中是怎样巩固与提高学生知識的”一文也是兩投(投給本刊和数学敎学),我們認为也应該提出批評。  相似文献   

14.
下面是兩篇读者对本刊工作提出的批評与要求。我們热烈地欢迎讀者对我們的批評,批評有助于我們檢查工作,改进工作,我們認为只有在讀者的关怀与监督下才能把刊物办好。我們决心在通报工作中認真貫徹党所提出的"敎育为無产阶級政治服务,敎育与生产劳动相結合"的正确方針。我們誠恳地希望在这一工作中能得到读者的帮助和支持,特别希望读者就如何將这一方針貫徹到敎学工作中去进行敎学改革以及敎法上的革新等方面为我们写稿,使本刊的內容充实起来。关于汪述云同志一稿兩投的問題,我们認为这种作法是不好的,是資产阶級思想的反映,应該提出批評。此外張泰松同志"我在高一代数复習課中是怎样巩固与提高学生知識的"一文也是兩投(投給本刊和数学敎学),我們認为也应該提出批評。  相似文献   

15.
讀了数学通报1959年1月号王篤民同志的对处理“‘稜柱的体积”教材的意見一文后,总的來說,我是同意的。因为几年來我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实践表明:应用祖(日忄瓦)之公理,将稜柱的体积变換为长方体的体积来計算,从而导出一般的稜柱体积計算公式,不但可以大大簡化在  相似文献   

16.
我們为了滿足广大讀者的要求,正在把本刊自1951年创刊号起至1959年12月号所有发表过的文章的題目编一本“分类总目录”,以便讀者寻找历年来本刊上的材料,便于教师更好地进行备課。在这本“分类总目录”出版以前,我們先从本期起按照教学进度,选登一部分过去在本刊发表过的理論性参考文章及教材、教法研究和經驗的文章的題目,供同志們查考。理論性参考文章的题目燕元音:行列式。(1957,3,4) 苏法也夫:方程的等效。(1955,1) 孙梅生:有理化因子的存在和求法。(1957,11) 王国生,张范:中学代数里的直角坐标。(1958,2) 杜瀾·巴尔:在中学讲函数概念的經驗介紹。  相似文献   

17.
“無理方程”一文(见本報本年6月號)是由杨榮祥,韩祖貽兩同志的稿件綜合修訂而成。由於編者疏忽,未能注意到該文中之錯誤。杨大淳,張连鈞兩同志先後來稿指出該文第(四)节的错誤,編者對該文詳加檢查,又發現第(七)節亦有不正確處。(該文第(四),(七)節主要採白楊榮群同志原稿)现在綜合楊,張兩同志的来稿和編者關於第(七)節的更正一併發表。我們谨向杨大淳,張運鈞兩同志致謝並向讀者致歉。  相似文献   

18.
§1.前言在这簡短文里,我們向讀者介绍一个著名的数論問題,郎所謂“哥德巴赫”問題,为了避免引用較高深的数学工具,我們除了談談这一問題的发展历史及其成果外,只是十分簡单地談一下各种处理方法。其实本文所写的东西在有关的数論书籍中都有記載,作者只是加以整理与归納,以便于讀者更容易地了解这一問題。至于欲詳細了解这方面工作的讀者,請参看华罗庚  相似文献   

19.
我們常常接到讀者的来信,問到如何自修数学,並且希望我們介紹一下綜合大学数学專業的课程名称以及所用的教科書。为了统一回答提出这一方面問題的讀者,我們現在参考北京大学数学專業1956—1957学年中課程开設的情况介紹一下各年級的課程。  相似文献   

20.
1955年2月号数学通报發表了我組寿望斗同志所写的“关于数学練習本批改方法的改进意見”一文.当时編者曾号召全国数学教师大家来研究討論.这一号召引起了广大教师同志們的熱烈响应,許多同志並且將自己的經驗和看法撰文發表在数学通报上.这是展开学术論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