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得到无基底阵列式排列碳纳米管膜的方法。首先,用Al基胶把阵列式碳纳米管从沉积基底上剥离下来。然后,用离心旋转法将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PVA)填充到阵列式碳纳米管管间隙中,用36%的HCl去除Al。最后,用等离子法将碳纳米管上的胶膜及多余的PVA刻蚀,形成柔性结构的无基体碳纳米管阵列膜。  相似文献   

2.
基于一定约束条件下的多处理器阵列重构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并已被证明具有NP难度.对于可重构处理器阵列容错上界(最大可用处理器阵列的大小)问题的求解,由于其理论上的难解性,多年来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算法并给予了理论上的论证.该算法通过分析阵列中的删除行与收获的逻辑列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影响逻辑列总数的瓶颈条件.通过使用未损坏处理器(在逻辑上)替换损坏的处理器,突破限制逻辑列增长的瓶颈,逐步增加逻辑列数,最终计算出问题的新上界.仿真实验表明,与同类最新算法相比,在规模为128×128的处理器阵列上、处理器错误率在10%的情况下,原上界被降低了8.68%.最佳情况下的改进高达20%.  相似文献   

3.
铝基体上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在铝基体上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AAO)薄膜,然后在其上有序纳米孔中电化学沉积过渡金属Co作为催化剂,通过催化化学气相沉积(CCVD)法制备出高度有序的定向碳纳米棒阵列。利用场发射SEM、Raman光谱仪、XRD及高分辨率TEM等方法表征及分析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铝基体上AAO薄膜的孔洞为六边形蜂窝状结构且大小均匀,孔径约为85nm,孔洞密度为1.16×1010/cm2;制备出的定向碳纳米棒排列高度有序,直径与模板上的孔洞基本一致,且主要呈现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氨水为氮源,采用阳极氧化法和湿化学法合成N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并通过可见光光催化降解六氯苯(HCB)废水,评价其催化活性.同时,分析了煅烧温度、氮源、掺氮量、HCB浓度、HCB溶液pH值对N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450℃的条件下,以1.0mol/L氨水为N源合成的TiO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性能最佳,中性条件下降解效率最好.该催化剂循环使用6次仍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种强逾渗无序下约瑟夫森结阵列的非平衡态行为.根据标度分析,精确地确定了相变温度、动力学指数以及关联长度指数,同时确认这种阻挫类型的约瑟夫森结的有限温度相变为涡旋玻璃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二次阳极氧化法在硫酸体系中制备了多孔氧化铝模板,用交流法在模板中沉积了Au-Ag复合纳米阵列,并研究了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吸收特性.和单独的Au、Ag纳米线阵列不同,Au-Ag复合纳米阵列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两个横向吸收峰,一个纵向共振吸收峰.Au-Ag复合纳米阵列的纵向等离共振波长可以通过改变Ag的生长时间进行有效调节.实验结果发现,Au沉积对后续沉积Ag的最佳沉积电压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石英基底上制备了阵列式碳纳米管膜,并且把这层薄膜转移到纸质胶带上,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膜的结构.初步研究了纸质基底阵列式碳纳米管膜对含铅离子溶液、铬溶液中的铅离子、铬离子的过滤特性.研究表明:碳纳米管膜可以过滤溶液中的绝大部分的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频地波雷达回波信号是一维信号的特点,构造了任意形状的三角形阵列,将理想情况下用于二维到达角估计的空时DOA矩阵法进行了推广,使其能适用于存在幅相误差的阵列.利用将推广的空时DOA矩阵法用于一维到达角估计时产生的冗余信息,构造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得到天线阵列间幅度和相位误差,从而实现高频地波雷达通道的幅相自校正.对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均证实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在铝基体上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然后在其上有序纳米孔中电化学沉积过渡金属Co作为催化剂,通过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CCVD法)制备出有序、均匀的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采用激光Raman光谱仪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分析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两两NQD阵列加权和的LP收敛性,在更弱的条件下得到与陈平炎相同的结论,改进和推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先验分布为伽玛分布下,威布尔分布未知参数θ的Bayes区间估计方法,并给出参数的最高后验概率密度区间——HPD区间估计的条件极值解法.最后给出例子,说明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参数估计方法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目前常用的5种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参数估计法(概率权重矩法、极大似然法、双线性回归法、相关系数优化法、灰色估计法)进行比较研究,采用不同样本的7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得出了这5种方法各自相应的适用范围,相关结论对正确选用三参数威布尔分布参数求解方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估计的自适应容错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随机参数模型,并在建立自适应容错控制算法时将随机参数的概率分布估计引入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解决了系统运行模态参数不确定和系统运行模态变化不确定的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故障系统进行有效地容错控制  相似文献   

14.
全要素生产率测定的数理分析和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最常用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定方法包括索络余值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和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本文在对这些测算方法进行数理分析和优劣比较的基础上,就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前景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双向中继网络中稀疏信道估计的精度并减少训练序列的长度, 利用双向中继信道(Two-way Relay Channel, TWRC)的潜在稀疏特性, 研究了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TWRC估计问题,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正交匹配追踪(Improved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IOMP)算法. 新算法运用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代替了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OMP)算法中的最小二乘估计过程, 通过对样本进行迭代重加权, 逐步减小了异常样本的影响, 不断地修正了估计值, 在使用相同长度的训练序列时, 提高了估计的精度. 与传统的最小二乘估计算法相比, 新算法能够在获得相同估计效果的情况下, 显著减少所需训练序列的长度. 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新算法的稀疏TWRC估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抗差加权两阶段估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误差为随机变量的情况下,利用加权两阶段估计及抗差加权两阶段估计研究半参数模型得到了参数及非参数的估计;接着,讨论了估计量的影响函数及渐近方差协方差;最后,运用自由水准网的例子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恒定应力部分加速寿命试验下,基于左删失样本,研究了逆Rayleigh分布的参数估计问题。运用极大似然法得到未知参数和加速因子的极大似然估计。根据Louis提出的缺失信息原则,计算了Fisher信息矩阵,得到分布参数和加速因子的近似置信区间。当取参数的先验分布为指数分布时,在平方损失函数下求得了参数的贝叶斯估计,并利用极大似然法估计了超参数。通过 Monte Carlo 模拟,得到估计量的均方误差,据此对极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估计进行了比较。最后,计算了不同左删失样本下逆Rayleigh分布参数及加速因子的估计。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H.263协议的极低码率视频编码系统的一种具体实现,详细地讨论了码率控制算法和运动估计的搜索算法.其中该系统采用的自适应码率控制方法,能够动态地控制码率到指定的数值.提出的一种局部最优搜索算法,与全局最优搜索相比,大大地减少了搜索时间,而信噪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9.
把纹理图像吉布斯随机场模型参数的估值问题转化为一个组合优化问题,用模拟退火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通信的不可靠性为网络协议的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准确而高效的链路质量评估则是保证上层协议性能的基础.针对传统的LQI (Link Quality Indication)均值评估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LQI窗口均值(window mean-LQI,WM-LQI)评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是合理的,且与传统的均值评估法相比,提高了评估的精度,从而更加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