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指数对辐照交联的影响.随着多分散指数的增大,聚乙烯的辐照交联相对于Charlesby-Pinner直线关系的偏离愈大.定义了一个参数v来定量表示这种偏离的程度,v与多分散指数M_w/M_n。之间可以简洁地用经验式v=1.25-0.18(M_w/M_n)~(0.62)表示.因而可以通过这个关系,用辐照交联的技术来估算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指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GY-131医用级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PMVS)在辐照交联中的自由基产生和衰减的ESR潜,以及SiO2填料对交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SBS光交联反应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测定凝胶含量的方法 ,对SBS热塑性弹性体在紫外光辐照下的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SBS经光交联剂的引发能很好地发生交联 ,在所采用的光引发剂蒽醌、苯芴酮、三硝基芴酮、安息香乙醚中 ,安息香乙醚的交联效果最佳。另外 ,通过红外光谱对交联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SBS中乙烯双键含量的增加对交联反应影响不大 ,因为乙烯双键含量的增加 ,只会加速分子内反应 ,对分子间的交联反应没有贡献。辐照膜的差示扫描量热及热失重分析表明 ,交联后的SBS膜热稳定性增大 ,且随交联程度的增加 ,热稳定性增大 ,并用扫描电镜对交联膜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对电子束辐照交联并经溶剂抽提得到的炭黑/高密度聚乙烯(CB/HDPE)凝胶复合物的阻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凝胶复合物与未抽提的交联试样和未交联试样相比,其PTC强度显著增大,并伴有明显的NTC现象.经热冷循环后,表现出很好的阻温特性稳定性,并且NTC现象消失.表明阻温特性的稳定性及NTC现象的消除强烈依赖于CB/HDPE导电复合材料凝聚态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交联聚合物具有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可以提高药物缓释载体的尺寸稳定性。本文综述了可生物降解交联聚合物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可生物降解交联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交联剂交联、辐照交联、光致交联以及过氧化物交联在制备可生物降解交联聚合物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交联剂的种类及结构对交联效果的影响、交联后聚合物性能的变化等。最后总结了可生物降解交联聚合物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缓释材料、神经再生修复材料以及形状记忆材料等生物医用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辐照法制备交联聚丙烯酰胺涂层毛细管电泳柱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达  廖杰 《分析化学》1998,26(11):1303-1308
采用辐照法制备交联聚丙烯酰胺毛细管电泳涂层柱。毛细管先经双功能团试剂γ-甲基丙烯基氧丙基三甲基硅烷预处理,然后柱内充入丙烯酰胺溶液进行辐照聚合,得到线性涂层柱;再经动态涂覆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二次辐照交联,采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对辐照剂量率,辐照时间和交联剂浓度几个因素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DSC,WAXD,ESR和介电谱以及凝胶分数测定等技术,研究Nylon-1010的聚集态对γ-辐射化学反应以及辐照后热处理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Nylon-1010的交联与裂解反应主要发生在非晶区或结晶表面,进一步证明了非晶区也是辐射后交联和后裂解主要反应区。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能电子束辐照方法获得了一系列从20kGy到1000kGy大剂量辐照范围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 fiber)。通过凝胶含量测试和溶胶流变性能测试定性和定量表征了辐照过程的交联和裂解效应,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辐照产物的结晶性能,并且利用热机械分析仪(TMA)表征了辐照纤维在高温恒温条件下的热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高能电子束辐照对于UHMWPE纤维具有交联和裂解两种作用;大剂量辐照下会造成纤维熔点和熔融热焓降低,法线方向晶粒平均尺寸有明显变小;辐照交联大大提高了纤维的热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接枝共聚交联;60Co辐照;预辐照聚乙烯醇纤维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的接枝、交联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聚乙烯在低于凝胶化剂量的~(60)Co γ线辐照后,交联结构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H”、“Y”型交联链的生成不仅与辐照剂量有关,而且还与原试样中所含微量异种结构单元相关,但与试样的分子量无关。还讨论了融熔态聚乙烯的辐射交联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型PES微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新型双烯丙基聚醚砜(PES), 采用超临界CO2作为物理发泡试剂制备微孔材料, 研究了不同发泡温度、饱和压力、发泡时间和放气时间等因素对微孔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发泡温度在110~170 ℃之间, 随着温度的升高, 泡孔直径增加, 泡孔密度在140 ℃达到一个最大值; 随着饱和压力的升高, 泡孔直径减小, 泡孔密度增大; 发泡时间和放气时间对微孔直径和密度影响不大; 研究了在不同辐照剂量下微孔材料的交联性能, 结果表明, 在600 kGy辐照剂量以下, 交联效果不明显, 在800 kGy以上, 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 凝胶含量增加, 辐照后的样品在265 ℃热处理10 min, 仍能保持完好的微孔结构.  相似文献   

12.
聚琥珀酸丁二酯的辐射交联及其生物降解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聚琥珀酸丁二酯(PBS1)采用两步法辐照,比其它辐照法得到的凝胶含量高,这是由于在室温下预先辐射所形成的交联网络结构减少了聚合物的降解。交联后的PBS1有较高的耐热变形性。通过酶降解试验和土需求量法降解实验,PBS1有很高的生物降解性,即使它产生了很高的交联结构。在65℃时,酶的降解率最高。由于交联样品所含有的交联网络结构阻碍它的降解,交联PBS1的生物降解失重低于未交联样品。  相似文献   

13.
交联度对由聚合物共混物辐射交联而制备出的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研究共混体系的辐射交联度和交联行为是十分重要的。通常,用溶胶分数与辐照剂量间的关系表征聚合物的交联度和交联行为。文献[2]发现线性聚合物的溶胶分数与辐照剂量间的关系与高分子链结构参数有关。本文试图考察共混体系的辐射交联行为是否也与高分子链结构有关,并将线性聚合物的关系式(1)推广应用到PEO/PVAc共混体系中。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未曾见文献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14.
聚乙烯片晶辐照破坏的X射线散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乙烯片晶辐照破坏的X射线散射研究王国英,姜炳政(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辐照聚乙烯,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有关聚乙烯辐照破坏和交联问题,Hoseman等[1]从X射线衍射的研究指出,辐照交联和破坏在晶区内部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本系列工作的此部分系用小角激光光散射,小角x光散射,广角x光衍射等技术考察了高密度聚乙烯的球晶、片晶和微晶等宏观和微观结构在不同辐照条件下的行为和变化,发现辐照交联对聚乙烯球晶结构有保持效应,且这种效应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加强;辐照交联对聚乙烯的片层结构也有保持效应,但对片晶内部却有破坏效应,辐照导致了聚乙烯结晶的晶胞膨胀,用“片晶内部破坏”机理解释x光小角散射积分不变量随辐照剂量单调下降比用“片晶表面破坏”机理解释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将具有阻燃剂和辐照敏化剂双重功能的含烯丙基环三磷腈(CP-Allyl),通过熔融共混的方式引入到由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组成的基体中,制备了一系列基于有机-无机阻燃复配剂的新型无卤阻燃聚乙烯基复合绝缘材料。进一步通过100~190 kGy剂量下的电子束辐照,实现了复合材料的辐照交联,并建立了辐照剂量与交联度以及材料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含有功能性环三磷腈衍生物的辐照交联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强度、阻燃性和电绝缘性能。力学强度在14.5 MPa以上,极限氧指数为28.2%~32.4%,电阻达到2.47×1012Ω以上,因而有希望在电线电缆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系列工作的此部分系用小角激光光散射,小角χ光散射,广角χ光衍射等技术考察了高密度聚乙烯的球晶、片晶和微晶等宏观和微观结构在不同辐照条件下的行为和变化,发现辐照交联对聚乙烯球晶结构有保持效应,且这种效应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加强;辐照交联对聚乙烯的片层结构也有保持效应,但对片晶内部却有破坏效应,辐照导致了聚乙烯结晶的晶胞膨胀,用"片晶内部破坏"机理解释χ光小角散射积分不变量随辐照剂量单调下降比用"片晶表面破坏"机理解释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在γ射线照射下,线型聚合物或是交联,或是裂解,或二者兼有之。这取决于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在辐照交联过程中聚合物的交联度及裂解度与辐照剂量成比例。有的文献认为溶胶分数与辐照剂量成正比[1],有的认为与剂量的1/2次方成正比[2]。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的形态结构明显的影响辐照交联。结晶形态结构越不完整,结晶度越低,界面越多,则形成分子间的交联越多。 通过聚乙烯球晶的拉伸、腐蚀和熔融时形态的变化,可以认为,在所有序态结构的界面上均可产生分子间的交联,而且优先在片层之间产生。 当分子间交联使凝胶量达92%以上时,随辐照剂量的增加,结晶度和晶粒变小;折光指数和密度随之增加;而分子链段取向却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0.
首先通过左旋丙交酯(L-Lactide)、乙交酯(Glycolide)等合成了可发生交联反应的PLG9010预聚体(crosslinkable PLG9010),使用光引发剂诱发交联反应制备交联型PLG9010(crosslinked PLG9010),研究了辐照时间对于交联聚内酯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交联产物的凝胶含量、力学性能呈上升趋势,在光引发剂含量为1.0%(wt),辐照时间20min条件下,交联型PLG9010的凝胶含量达到97.5%。利用飞秒激光切割技术将交联型PLG9010管材制备成血管支架,考察其支撑力、静态降解行为以及动物实验有效性。25℃下存储6个月时,支架的径向支撑力为88.65k Pa。37℃静态降解系统中,交联型PLG9010的凝胶含量在6个月时仍能保持在88.9%。采用兔为动物实验模型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后,明显观察到支架扩张,血管开通,且未对植入部位的血管造成损伤。术后2h时间节点,通过解剖观察,支架在植入部位未发生移位,植入处血管保持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