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学学科教学的深层价值在于引领学生形成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物质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知识、思想和方法“三线合一”的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基础的分析,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科思想发展线索以及方法线索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创设情境素材,设计驱动性问题,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认知参与中主动构建知识、形成学科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林  欧阳津 《化学教育》2012,33(11):21-24
结合心理学和学科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原型运用在学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设计了基于原型建构的化学实验教学价值分析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高一相关化学实验进行价值开发,并体现在教学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课堂中有关化学基本原理的内容通常不易开展探究教学.在"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探究"课题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采用"知识为线-方法为纲"的设计思路,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为线索承载科学探究方法,将课堂中探究教学的焦点从化学知识延伸至科学方法,较好地凸显了科学探究方法教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科学探究方法的化...  相似文献   

4.
杨玉琴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1,32(10):30-33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对教学情境投以高度的关注和热情,但由于许多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内涵及其价值缺乏正确的理解,在教学情境的使用中尚存在某些误区。文章摘取几个典型的化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了化学教学中情境运用的主要问题,提出必须把握情境的本质属性、核心内涵、深层价值及情感取向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松伟  刘雅莉 《化学教育》2012,33(11):37-40
以高中化学1"物质的分类"教学为例,分析了物质分类的教学价值与学生学习的困难,阐述了基于"问题账单"促进学生建构化学概念的教学整体思路,并就其中关键环节的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体会建立物质分类的必要性,以问题为线索设置认知冲突、构建教学内容主线,呈现了类别概念建立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凯  马宏佳  刘光祥 《化学教育》2019,40(14):53-60
为深入了解地方性师范院校化学师范生知识建构习惯和水平,探讨他们在大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学习历程,以物理化学课程中以“融合科学读写特色”的“热化学”学案作为研究载体,研究对象在学案引导下开展自学活动,并在阅读教材和文献基础上进行科学写作。采用量表工具针对大学生自学效果和反思活动进行评价,并采用SOLO分类评价科学写作作品,采用KWL工具评价学生的科学阅读收获。结果发现研究对象学习动机不强,不擅长在新的学科知识学习中联系已有专业课程知识,基于文本学习的建构活动水平极低,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应试背景下的基础知识并未形成体系,先修课程中并未培养元认知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7.
侯东林  黄翠英 《化学教育》2019,40(21):27-31
基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从“钠和硫酸铜反应”的习题出发,以问题链为教学支架,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因材分组施教;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引导学生由点到面地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从而提升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题为例,分析教材和学情,给出了情境为主线、知识为暗线的教学设计思路:确定教学的知识暗线,确定教学的情境主线,确定情境线与知识线建立融合的问题。阐释了教学实施过程,提出运用双线融合教学设计的思考:教学情境需要合理的叙事设计;注意运用多感官协同学习;提升双线融合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 教师在备课、钻研化学教材的过程中,时常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因限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教材在描述某些比较复杂的化学知识时往往采取模糊性表达,而不苛求知识的精确性.实际上这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策略.但作为教师,此时不应将认识停留在教材显浅的表观水平,不能仅满足于理解上的模糊性,应对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在准确、深刻地理解知识基础上恰当的把握教学过程.实践表明,结合中学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有助于强化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思想,是当前提高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程俊 《化学教育》2010,31(3):35-38
为了探索解决新课程实施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虚化和实验教学的困境,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以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为理论基础,全面把握人教版整套中学化学新课程教材,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践,选择必修教材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4个实验为案例,阐述实验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建构方法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教学为例,从微观层面利用微粒观,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运用微粒观建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把握物质的通性,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2.
化学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彩霞 《化学教育》2010,31(1):25-28
“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相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容更为深刻、复杂。从内容构成、目标要求2个方面阐述了对化学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对教学实践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与实施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相应地从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挖掘具体教学内容潜在的过程与方法、考虑学生基础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明确学生在过程中应发生的学习行为4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化学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陆庭銮 《化学教育》2012,33(4):39-41
对于化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很多老师都有很深的思考,通过同课异授课“化学肥料”的剖析,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凸显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从3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想法,课堂引入、知识呈现的方式与时机、知识呈现的铺垫与情境等,教师均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以国外对TPACK进行的相关研究及成果为基础,选择中学化学学科作为切入点,从理论研究的视角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化学教学知识(TPCHK)"结构模型,并分析其内涵。同时,以中学一线教学实践为基础,从实践微观的视角,通过对"氨"一课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详细讨论了教师应具备的TPCHK结构,为TPACK在我国本土化学学科中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知新 《化学教育》2014,35(9):32-33
“过程教学”是着力于引导学生开展意义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为某学校试验研究课题提供了某些教学研究结论与建议,其中包括:关注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过程;精选涉及学习行为改变过程的练习;完善学生实验的实施和完成过程;引领学生进行即时反馈矫正。  相似文献   

16.
刘臣  于春华  贾同改 《化学教育》2019,40(21):20-26
课堂教学以获取氢能为教学明线,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阐述了实际问题的确定、拆解和解决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问题的解决中,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搭建思维框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并进行了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7.
莫明远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0,31(7):16-17,29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创设4个彼此关联、富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地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使三维教学目标得到全面整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以"平衡常数的复习"一课为例,说明如何利用素材并进行有效设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价值认识的目的,进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化学。  相似文献   

19.
陈瑞雪 《化学教育》2013,34(1):19-21
"微粒观"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之一,具有微粒观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入系统地理解。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微粒观是从不同阶段、不同维度、不同水平进行建构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微粒观"的建构,以促进学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的深层理解。分析了学生对"微粒观"的理解和认识基础,设计了"弱电解质的电离"的关键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以《化学1》"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为例,分析了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差异性,提出了要实现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把握衔接点的差异性,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加强实验思想观念的渗透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