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飞  吴文中 《化学教育》2020,41(15):88-91
理论计算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作用的反应限度,设计实验并证实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可以反应得到乙酸钠和碳酸氢钠。通过对乙酸乙酯碱性水解机理的解读、讨论、分析,发现该反应速率极小,是因为碳酸钠溶液的强极性,导致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相互作用的接触面积显著减小所致。  相似文献   

2.
周梅华  李亚 《化学教育》2020,41(3):102-104
盐酸、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当碳酸钙沉淀出现后,混合溶液pH是否基本不变?此时的pH是否为7?为此用数字化实验对盐酸、氯化钙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pH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对平台段的出现及平台段溶液pH进行了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沈开惠 《化学教育》1981,2(6):31-31
高中化学(试用本)第二册第186页的演示实验和第262页的学生实验,均采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接收馏出的乙酸乙酯。这对制备、分离是有利的。在中学阶段只要求看到透明油状液体浮在液面上,并闻到果香味。为此,可直接用冷水收集馏出物。这样收集的馏出物呈酸性,可抑制酯的水解,有利于配合课文的讲授。  相似文献   

4.
关于苯酚和碳酸钠反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美娟 《化学教育》2007,28(3):51-51
设计一组实验,分别在一定体积的1.5 mol/L的苯酚乳浊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晶体碳酸钠、不同体积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在相同的条件下,用蒸馏水作对照,观察反应现象。结果观察到实验组苯酚乳浊液变清的现象。结论苯酚能与晶体碳酸钠或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盐,并通过平衡常数的计算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赵琦  林肃浩 《化学教育》2018,39(15):78-81
用电压传感器测得使用铝、镁作电极,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作电解质的原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存在电极极性翻转现象,说明铝片不仅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氨水反应。该结论和铝片和氨水反应的试管实验的结果一致。换用碳酸钠溶液作电解质的原电池不存在电极极性翻转现象;结合试管实验中铝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分析,发现有难溶于水的碱式碳酸钠铝生成,推测其覆盖在铝片表面,避免了电极极性翻转。  相似文献   

6.
于艳丽 《化学教育》2019,40(11):76-78
通过实验观察到铝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反应并冒出气泡,为此,设计了几组对比实验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常温下,铝与浓度在6.5×10-6 mol/L以上的碳酸钠溶液(pH ≥ 8.8)是可以反应的,而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气。  相似文献   

7.
采用泡沫分散聚合法,以自制的4-乙酰基丙烯酰乙酸乙酯(AAE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为单体,制备了具有相互贯穿超大孔结构的快速响应型水凝胶.结果表明,引发剂和交联剂用量分别为2.5%和0.6%时平衡溶胀度最高;当以饱和碳酸钠溶液为发泡剂时制得的凝胶孔洞均匀贯穿;凝胶经无水乙醇处理...  相似文献   

8.
段昌平 《化学教育》2012,33(8):82-83
学生做实验时偶然发现,表面擦去氧化膜的镁片可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经过进一步的探究实验,认识到镁片是直接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氢气,生成的Mg(OH)2再与NaHCO3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镁、碳酸钠和水。  相似文献   

9.
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性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活动。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水解,但制备时却用碱性的Na2CO3溶液收集,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基于Arduino平台设计数字化实验,利用多传感器同步检测,从多角度定量比较乙酸乙酯分别与Na2CO3和NaOH溶液反应的差异,并探讨温度、浓度和搅拌对反应的影响,旨在帮助师生深度理解乙酸乙酯与Na2CO3和NaOH相互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虽然在化学热力学上自发,但乙酸乙酯在常温和搅拌条件下与饱和Na2CO3溶液几乎不发生反应,在非饱和Na2CO3溶液或较高温度下则可发生,而不管在何种条件下与NaOH溶液均能发生强烈作用。由此,基于数字化实验,为常温下饱和Na2CO3溶液可用来收集乙酸乙酯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10.
银镜反应作为高中化学教学中醛基的一个重要性质演示实验,在演示时通常需要水浴加热,且形成银镜所需时间较长。在一系列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发现在银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后再加入乙醛,常温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生成银镜。该反应操作简单,银镜形成较快。  相似文献   

11.
正钠遇到浓的硫酸铜溶液时会迅速发生着火(并伴有爆炸),着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着火是由于硫酸铜溶液呈酸性引起的;(2)着火是由于浓的硫酸铜溶液黏度比较大引起的;(3)着火是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引起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进行了实验探究。1钠的着火是否是由酸性引起的硫酸铜溶液水解呈酸性,经测试常温下饱和硫酸铜溶液的pH约为3。为了研究钠的着火是否是由酸性引起的,我们选取了不产生沉淀且酸性更强的溶液进行实验。【实验1】向2个烧杯(规格125mL)中,分  相似文献   

12.
孙婷  刘涛  刘传志 《广州化学》2010,35(4):12-16,23
采用Zn-饱和甲酸铵溶液、Zn-饱和苯甲酸铵溶液还原体系,从偶氮苯制备氢化偶氮苯。Zn-饱和甲酸铵溶液还原体系的优化反应条件为:偶氮苯/锌物质的量比为1∶3(偶氮苯2.5 mmol),饱和甲酸铵溶液1.0 mL,反应时间5 min,产率87.5%。Zn-饱和苯甲酸铵溶液还原体系的优化反应条件为:偶氮苯/锌物质的量比为1∶3(偶氮苯0.625 mmol),饱和苯甲酸铵溶液2.0 mL,反应时间3 min,产率86.4%。  相似文献   

13.
乔金锁  刘冷 《化学教育》2011,32(6):63-64,61
为了让高师生体验探究学习,掌握探究方法、发展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探索用适宜浓度盐酸溶液浸泡木耳,取其浸泡液与饱和硫氰酸钾溶液反应,检验木耳中的铁;取其浸泡液加入淀粉溶液后与适量碘盐反应,检验木耳中的碘;取其浸泡液分别加入饱和草酸铵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20%氢氧化钠溶液,检验木耳中的钙。  相似文献   

14.
徐祝林 《化学教育》2023,44(5):25-31
文章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视角以“认识碳酸钠的溶解性”为例,基于研究碳酸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情况、碳酸钠溶于水的吸放热情况、碳酸钠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比较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解性与应用等本原性问题进行学科理解的复习,帮助学生对“溶液”核心概念进行结构化思维,以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1研究背景1.1教材知识Na2 CO3+H2O++CO2≡2NaHCO3[1]1.2经典习题题目:将二氧化碳通人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析出晶体的原因有————.[2]答案:①反应消耗了水,导致了溶剂减少,使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相似文献   

16.
潘国良 《化学教育》2016,37(21):72-74
采用正交实验法探究析出“NaHCO3晶体”的外部因素“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体积”“实验温度”“试管内径”“二氧化碳的流速”,得出在课堂上析出NaHCO3晶体的最佳实验条件,实验耗时约5 min就能产生明显的白色浑浊。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人教版)学生实验九“苯酚的性质”:4、在试管里滴2滴苯酚稀溶液再加4mL水,振荡,然后逐滴滴加饱和溴水,直到有白色浑浊现象出现为止。5、在试管里滴人几滴苯酚稀溶液,再加约3mL水,振荡,然后逐滴滴入FeCl3溶液观察现象。这两个反应都属于灵敏反应,如果溶液浓度合适,实验现象就很明显。但是,在我们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伍强  金立新  唐瑜  蔡益 《化学教育》2020,41(19):111-113
绘制了溶液pH与碳酸氢钠分解率的标准曲线。分别测定了室温放置和沸水浴2种情况下溶液中碳酸氢钠的分解率,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了溶液中碳酸氢钠的最大分解率。指出保存碳酸氢钠溶液时容器必须密封且尽可能盛满溶液;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不宜采用加热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季铵盐从碳酸钠溶液中萃取铀的反应,前人均确认为: UO_2(CO_3)_3~(4-)+4R_4NCl(?)(R_4N)_4UO_2(CO_3)_3+4Cl~-萃合物中铀与季铵的摩尔比为1:4,含0.1M季铵盐的有机相萃取铀的理论饱和容量为5.95g/L。在铀矿水冶碱法工艺中,我们以季铵盐从碳酸钠溶液中萃取铀,用碳酸铵溶液从饱和有机相中反萃铀,再用季铵盐从蒸除氨后的碳酸铵反萃结晶母液中萃取铀时发现,0.1M季铵盐萃取铀可高达60~90g/L,为按上述反应计算的理论饱和容量的10~15倍,萃取分配比大于10~4,单段萃取即可使萃余水相中铀浓度小于5mg/L。因此推测萃取过程是按另一反应进行。季铵盐不是萃取三碳酸钠酰配阴离子,而是萃取一种或几种铀酰离子的水解产物——多铀酸盐。  相似文献   

20.
钱维兰  顾聪  姜莉 《大学化学》2004,19(5):40-41
本文介绍两种医用器械在物化实验中的应用。1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注射器混合法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最基础的物化实验之一 ,实验中通常采用双管皂化池 (如图 1所示 ) ,将氢氧化钠溶液和乙酸乙酯溶液分别装入双管皂化池的A、B管中 ,在恒温槽中恒温后混合。常见的混合方法有 :( 1 )直接混合法 :将两种溶液分别装入独立的A、B管中 ,恒温后直接将A管溶液倒入B管混合 ;( 2 )洗耳球混合法 :在双管皂化池A管橡胶塞中央钻一孔 ,通过此孔用洗耳球将两溶液混合 (如图 1 a所示 )。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缺陷。前一种方法需要将溶液拿出水浴进行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