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涪江  何云清  赵可清 《化学学报》2005,63(18):1747-1752
由于电子离域, 长链体系的轴向超极化率随链长增长而增加, 直到达到饱和. 由于不能计算无限长体系的超极化率, 需要对有限的数据用函数拟合, 再根据拟合函数外推求得饱和值. 每单元超极化率有两种表示方法, 于是有两个拟合函数γ(n)/nab/nc/n2和γ(n)-γ(n-1)=ab/nc/n2. 用聚乙烯、氢分子链、聚乙炔和长链硅烷为例, 表明后者在链增长时没有正确的渐近行为. 其原因是后者与γ(n)的一个含有对数项的拟合函数等价, 而这个对数项是不需要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2个基于Keggin型杂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物, 化学式分别为{[Cu2(4,4′- bipy)4(H2O)4](SiMo12O40)·18H2O}n(1)和{[Cu2(4,4′-bipy)4(H2O)4](PMo6W6O40)·18H2O}n(2)(bipy=bipyridine). 结构分析 表明2个化合物同构, Cu2+是六配位, 分别与4个4,4′-bipy上的N原子和2个水分子上的O原子结合, 形成 [Cu(4,4′-bipy)2(H2O)2]n2n+二维层状结构. 杂多阴离子通过静电与配位阳离子[Cu(4,4′-bipy)2(H2O)2]n2n+作用交叉排列在层间. 通过红外光谱、 粉末X射线衍射和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对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所合成化合物对水溶性染料亚甲基蓝的降解活性, 发现2种化合物对于亚甲基蓝均表现出显著的光降解活性, 并对它们的催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4种Sm3+配合物, 即{[SmZn(2,5-pdc)2(tp)0.5(H2O)]·2H2O}n(1), [Sm2Zn2(C6H5COO)10(Imh)2(H2O)2](2), {[Sm2(NO2C6H4COO)6(H2O)4]·H2O}n(3)和{[SmN(CH2COO)3(H2O)2]·H2O}n(4)[2,5-pdc=2,5-吡啶二羧酸根, tp=对苯二甲酸根, C6H5COO=苯甲酸根, Imh=咪唑, NO2C6H4COO=对硝基苯甲酸根, N(CH2COO)3=氨三乙酸根].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 在室温下测定了其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以及在近红外区和可见区的发射光谱. 结果表明, 4种配合物在近红外区或可见区均出现Sm3+离子的特征发射. 这是形成配合物后, Zn-配体部分和配体对Sm3+离子发光的敏化作用所致. 此外, 讨论了不同有机配体或d过渡金属离子对Sm3+离子发光的影响, 并分析了配合物中Sm3+离子的近红外发射带位移、 劈裂和加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溶剂热反应条件下, 用预先合成的乳酸衍生物(R)-H2CBA和(S)-H2CBA分别与含氮辅助配体(E)-1,2-二(4-吡啶基)乙烯(DPEE)和1,4-二(1H-咪唑-1-基)苯(1,4-DIB)组合, 制备出2对不同结构的单一手性配位聚合物[Cd2((R)-CBA)2(DPEE)(H2O)2]n(1-D), [Cd2((S)- CBA)2(DPEE)(H2O)2]n(1-L), [Cd((R)-CBA)(1,4-DIB)]·H2O(2-D)和[Cd((S)-CBA)(1,4-DIB)]·H2O(2-L). 其中1-D和1-L是由梯形Cd-CBA链和DPEE配体连接成的二维框架结构; 而2-D和2-L是三维超分子框架结构, 包含3种不同类型的对映手性螺旋链. 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 热重分析和圆二色谱分析, 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李海茹  张层  李思殿 《化学学报》2022,80(7):888-895
基于第一性原理, 系统地研究了Ben (n=1~3)对B12团簇结构的调控. 结果表明: 团簇BeB12全局极小结构为Cs对称性准平面结构, 而Be2B12和Be3B12最稳定的结构均为笼状结构, 对称性分别为CsC2v. 随着Ben (n=1~3)原子数的增加, 团簇B12由准平面结构过渡到笼状结构, 且Be倾向内嵌在B12笼状结构表面的B7或B8单元环中, 通过离子和共价作用形成稳定Be&B7和Be&B8单元, 从而稳定笼状结构. 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 团簇Cs BeB12, Cs Be2B12, C2v Be3B12内部存在电子转移情况, Be原子2s轨道上失去电子, Be—B键主要以离子作用为主, 同时也存在共价作用. 成键分析显示Cs Be2B12C2v Be3B12的π键遵循球状芳香性2(n+1)2 (n=1)电子计数规则, 表明该团簇具有球状芳香性. 预测了三个结构的红外和拉曼光谱, 为以后的合成实验和数据表征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将柔性苄氨基三羧酸配体5-(3-羧基-4-甲氧基苄氨基)间苯二甲酸(H3L)与硝酸镉和不同含氮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 制得了配合物{[Cd(HL)(bpea)·H2O]·H2O·DMF}n(1)、 {[Cd(HL)(bpp)·H2O]·2H2O·DMF}n(2)和 {[Cd(HL)(dmbpy)]·DMF}n(3)[bpea=bis(4-pyridyl)ethane; bpp=1,3-bis(4-pyridyl)propane; dmbpy=5,5′-dimethyl-2,2′-bipyridine]. 3个配合物分别表现出有趣的2D→2D穿插结构和一维带状结构. 荧光性质测试结果表明, 所有配合物的荧光均可被Cr2O72?猝灭, 而在乙酰丙酮的DMF溶液中, 只有配合物1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 羧酸配体的柔性、 含氮配体的类型和结构可以调控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o3O4/CeO2(x)[x为钴铈原子摩尔比n(Co):n(Ce)=6:49:1]和Ce1-yCoyO2-δ(y=0.10.4)2个系列复合氧化物, 并表征了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考察了这些氧化物作为氧载体参与甲烷化学链转化(化学链燃烧和化学链部分氧化)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2类复合氧化物的甲烷反应活性均明显优于单一氧化物CeO2或Co3O4, 但2类氧载体上的甲烷反应产物的选择性具有明显差异. Ce1-yCoyO2-δ氧载体形成了Ce-Co-O固溶体, 储氧能力明显增强, 体相晶格氧迁移速率与甲烷活化速率匹配较好, 甲烷反应产物以CO和H2的合成气为主, 有利于甲烷的化学链部分氧化. Co3O4/CeO2(x)氧载体中CeO2与Co3O4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了材料的储氧能力和氧化活性, 其与甲烷反应时主要生成CO2, 有利于甲烷化学链燃烧. 连续性化学链循环实验表明, 2类氧载体均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分子二阶超极化率γ的Hartree-Fock极限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涪江  刘柳斜 《化学学报》2004,62(5):471-474
用共轭微扰Hartree-Fock (CPHF)方法,在RHF/x-aug-cc-pVXZ (x=0~8, X=T, Q)水平上计算了He, Ne, H2, FH, CO和OH-等原子和分子的二阶超极化率γ.发现当基组增大时,超极化率γ起初趋向于收敛,但当基组继续增大时,γ值又趋于发散,即γ随基组的增大出现一个拐点.拐点对应的γ值与数字轨道计算的γ值符合得较好.初步讨论认为γ值的发散是由于基组在近核区域的不完全性造成的.建议用拐点处的γ值作为Hartree-Fock极限值.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4种不同烷基链长的1-烷基-3-甲基咪唑碳酸氢盐([CnMIm]HCO3, n=2, 4, 6, 8)离子液体(ILs), 并以H2O2水溶液(质量分数30%)为氧化剂, 研究了H2O2在[CnMIm]HCO3离子液体、 H2O和C2H5OH中对芥子气模拟剂2-氯乙基乙基硫醚(CEES)的消毒能力, 考察了离子液体烷基链长、 H2O2/CEES摩尔比和反应温度对消毒率的影响, 并对反应活化能和产物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H2O2在不同溶剂中对CEES的消毒能力依次为[BMIm]HCO3>[EMIm]HCO3>[HMIm]HCO3>[OMIm]HCO3>C2H5OH>H2O. 对于CEES在[BMIm]HCO3中形成的20 mg/mL的毒剂溶液, 当n(H2O2)∶n(CEES)=10时, H2O2可在30 min内消毒99.58%的CEES, 且该体系具有一定的低温(243 K)消毒能力. 该反应为一级反应, 活化能为15.59 kJ/mol, 低于单一过碳酸钠与CEES的反应活化能. 化学发光测试结果表明, 在碳酸氢根活化过氧化氢(BAP)体系中, 咪唑基离子液体可抑制亚砜被超氧阴离子(·O-2)过度氧化为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更长的碳链自由基l-CnH与O2反应的机理, 在CCSD(T)/CC-PVTZ+ZPVE//B3LYP/6-311++G(d,p)的计算水平下, 讨论了当n=5,6时, l-CnH+O2的各个异构化反应通道. 当n=5时, 主要反应通道为碳迁移过程, 生成主要产物为P2(CO2+C4H); 当n=6时, 碳-氧交换[产物为P1(CO+HC5O)]和氧迁移过程[产物为P3(3O+HC6O)]均为主要通道, 并具有很高的竞争性. 将所得结构与l-CnH(n≤4)+O2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1,3,5-苯三乙酸-钬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柔性三脚架配体1,3,5-苯三乙酸(H3bta)与Ho(NO3)3•6H2O在水热条件下组装得到了一个具有三维孔道结构的配位聚合物: {[Ho(bta)(H2O)]•1.26H2O}n (1).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 a=0.7621(4) nm, b=0.9634(4) nm, c=1.0500(5) nm, α=106.409(18)°, β=105.273(18)°, γ=100.88(2)°, Z=2, V=0.6839(6) nm3, Dc=2.208 g/cm3, μ=5.824 mm-1, F(000)=437, R1=0.0224, wR2=0.0462. 在1.8~300 K的温度范围内研究了该配合物固体样品的磁性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波技术合成了配合物[Gd2(Gly)6(H2O)4](ClO4)6(H2O)5, 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红外表征和热重分析. 应用X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 该晶体为一维链结构, 属三斜晶系, P 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1569(17) nm, b=1.4138(2) nm, c=1.5642(2) nm, α=96.910(2)°, β=102.735(2)°, γ=105.512(2)°, V=2.3606(6) nm3, Z=2, Dc=2.144 g•cm-3. 采用精密溶解-反应量热计, 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 计算出了该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7960.73±3.23) kJ•mol-1.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颖酰基硫脲金属簇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有明  杨莉梓  林奇  魏太保 《化学学报》2006,64(11):1200-1204
报道了一种新型酰基硫脲金属簇合物[Cu6(HL)6] (HL=N-乙氧羰基-N'-4-氟苯基硫脲)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对化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并经X射线单晶衍射法确定了其单晶结构. 晶体结构表明, 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 a=1.2508(11) nm, b=1.3011(11) nm, c=1.4686(12) nm, a=102.401(14)°, β=97.859(2)°, γ=114.700(13)°, V=2.051(3) nm3, Z=1, Dc=1.687 Mg/m3. 标题化合物是由六个铜离子和六个硫脲配体组成的笼状金属簇合物, 每一个硫脲配体上与乙氧酰基相连的氮原子与铜进行配位, 并且配体上硫羰基上的硫原子与铜也发生配位作用, 使它们互相连接形成畸变的多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4.
配合物[Pd(phen)Cl2]与腺嘌呤的键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恩君  刘祁涛 《化学学报》2005,63(8):725-728
合成并表征了固体三元配合物[Pd(phen)Cl2] 1. 以1和DNA的组成小分子腺嘌呤(ade)反应, 获得双核配合物单晶[Pd2(phen)2(ade)2]Cl2•4.5H2O (2). 配合物2为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nma, 晶胞参数a=2.1709(9) nm, b=1.4378(6) nm, c=1.2274(5) nm, αβγ=90°, V=3.8311(3) nm3, Dc=1.729 g/cm3, Z=4, F(000)=2004, R1=0.0766, wR2=0.1526. phen配体以两个氮原子与钯(II)离子配位, 按生物学原子规范标号, ade以N(3), N(9)原子与钯(II)离子桥联配位, 形成双核混配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马艳平  包鹏  虞忠衡 《化学学报》2006,64(13):1304-1308
为了探索DFT方法中氮苄叉基苯胺分子的扭曲驱动力, 通过把非平面氮苄叉基苯胺(NBA)分子的DFT能量分成π和σ的方法, 分析了垂直离域能ΔEV(θ)及σ-π轨道作用能ΔEσπ(θ)的失稳定性, 并讨论了在扭曲过程中它们所起的作用. 在B3LYP/6-31G*, 6-311G*, 6-31G(2d), 6-311G(2d)水平下的计算结果显示: 与经典观点不同, π电子的离域是失稳定的, 且平面时失稳定性最强, 是分子扭曲的动力; 但σ-π轨道作用也是失稳定的, 随着扭角的增大其失稳定性增强, 是分子扭曲的阻力. NBA分子的大扭角构象, 是包含π-π, σ-π轨道作用在内的各种电子相互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含2-噁唑啉基三角架配体1,3,5-三(2-噁唑啉基)苯(L)与三氟醋酸银反应合成了配合物[Ag4(L)2(CH3CN)2(CF3CO2)4]n (1), 并利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晶体结构解析结果显示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a=0.83731(6) nm, b=1.22828(9) nm, c=1.33997(10) nm, α=102.9760(10)°, β=107.3050(10)°, γ=93.8600(10)°, Z=1, R=0.0365, wR2=0.0929. 该配合物是由[Ag4(L)2(CF3CO2)2]2+笼状结构单元通过另外两个三氟醋酸根双桥连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 相邻的链间通过C—H…O氢键进一步扩展为二维网状结构. 电喷雾质谱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条件下, 溶液中配合物1是以聚合状态存在的.  相似文献   

17.
陈三平  范广  高胜利 《化学学报》2007,65(22):2635-2638
利用小分子配合物[Cu(2-mpac)2(H2O)]•3H2O (1)作为配合物配体, 以其两侧未配位的羰基氧原子与金属配位合成了一个Cu-Cd异核配位聚合物[Cu(2-mpac)2(H2O)2Cd(H2O)4(NO3)2]n (2) (2-mpac=5-methyl-2-pyrazinecarboxylic acid), 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晶体学数据: 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7654(7) nm, b=0.8903(8) nm, c=0.9745(9) nm, α=116.116(1)°, β=98.408(1)°, γ=90.335(1)°, V=0.5880(9) nm3, Z=1, S=1.053, 最终残差因子[I>2σ(I)] R1=0.0280, wR2=0.0718, 对于全部数据R1=0.0305, wR2=0.0741.  相似文献   

18.
利用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在干燥条件下与硫氰酸钾、氯甲酸甲酯在乙酸乙酯溶液中反应制得4-(4,6-二甲氧基嘧啶-2-基)-3-硫代脲酸甲酯, 在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培养出单晶, 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法测定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C2/m, 晶胞参数为: a=1.6672(3) nm, b=0.66383(12) nm, c=1.1617(2) nm, β=109.275(2)°, V=1.2136(4) nm3, Dc=1.490 g/cm3, μ=0.281 mm-1, F(000)=568, Z=4, R1=0.0341, wR2=0.1042. 运用Gaussian 03程序, 在6-311G的基组水平上, 用HF, MP2以及B3LYP三种计算方法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几何全优化, 并对其成键情况及自然键轨道(NBO)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L-α-脯氨酸出发,经过酯化、N-烷基化、与格氏试剂反应合成了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S)-(+)-N-取代吡咯烷甲醇衍生物3a~3f,其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测定确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S)-(+)-1-[N-(5-氯-2-噻唑甲基)-2-吡咯烷基]-1,1-二苯基甲醇(3e)的晶体结构.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0.8737(14)nm,b=0.9098(14)nm,c=1.2180(17)nm,α=90.00°,β=92.55(3)°,γ=90.00°,V=0.9671(3)nm3,Z=2,Dc=1.3217g/cm3,F(000)=404,R=0.0584,wR=0.1335.  相似文献   

20.
4-氨基-1,2,4-三唑-5-酮(ATO)与硫氰酸钾、氯甲酸乙酯在乙酸乙酯中反应, 合成了4-(1,2,4-三唑-5-酮-4-基)-3-硫代脲酸乙酯, 在室温下采用缓慢蒸发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得到合适的可用于X射线衍射的单晶. 晶体属六方系, 空间群为R-3, 晶体结构参数为a=2.60524(7) nm, b=2.60524(7) nm, c=0.82579(6) nm, γ=120°, V=4.8540(4) nm3, Dc=1.442 g/cm3, μ=0.300 mm-1, F(000)=2190, Z=18, R1=0.0569, wR2=0.1424. 选取标题化合物的一个结构单元作为初始模型, 运用Gaussian 03程序对化合物进行了HF/6-311G, MP2/6-311G和B3LYP/6-311G水平的几何全优化,并对其原子电荷及自然键轨道(NBO)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