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笔者在《物理通报》2003年第12期发表的题为《我猜想所谓马路蜃景是镜面反射》一文,对长期以来流传的“马路蜃景”一说提出质疑.文中提出了四点理由,说明所见到的现象与产生蜃景的条件不符,其中包括:不只在夏季,就是在冬季也能看到所谓的马路蜃景;不只在静风的天气,就是在有风、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62页中介绍多普勒效应时,以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为匀速运动为例说到“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时不能够清晰理解教材所表达的含义,往往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波源静止,观察者匀速靠近波源时,观察者听到的频率越来越高;当观察者静止,波源匀速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林元章 《物理》2006,35(12):1068-1068
Plasma一词目前译作“等离子体”,根据《物理学词典》(等离子体物理分册)(1985年,科学出版社)所述:“一般来说,等离子体概念可作如下定义:它是由大量的接近于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所组成的体系,在整体上是准中性的,粒子的运动主要由粒子间电磁相互作用所决定,由于这是长程的相互作用。因而使它显示出集体行为(例如各种振荡与波、不稳定性等)”.对于这样一种物质状态,当时为什么要称为“等离子体”,笔者实在不明白.这种由大量带电粒子组成的体系,既含有大量离子。也含有大量电子,整体上是准中性的,为什么在汉译时要突出“离子”呢?  相似文献   

4.
2009年6月2日《文汇报》第7版上登载了一篇短文《雷人的小学试题》(以下简称《雷》),文中说:“‘六一’前夕,钱江晚报披露了一些小学生的试题,把当过11年中学老师的笔者难住了.”并举了3例,其中一例是:“有一只熊,掉进了一个10米深的坑里,用了1秒钟,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的?标准答案:白色的.因为只有在两极才能达到10米/秒,其它地方只有9.8米/秒;  相似文献   

5.
《物理》1975,(3)
毛主席说:“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红旗》杂志1975年第4期发表的《认真办好自然科学研究刊物》一文中指出:“各种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刊物,尽管有各不相同的特点和内容,但归根到底,都应当成为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工具.”这里我们发表了一些读者为办好《物理》杂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结合办刊物的实际,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欢迎大家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使《物理》杂志成为名副其实的“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封面说明     
盛政明 《物理》2006,35(12):1068-1068
Plasma一词目前译作“等离子体”,根据《物理学词典》(等离子体物理分册)(1985年,科学出版社)所述:“一般来说,等离子体概念可作如下定义:它是由大量的接近于自由运动的带电粒子所组成的体系,在整体上是准中性的,粒子的运动主要由粒子间电磁相互作用所决定,由于这是长程的相互作用。因而使它显示出集体行为(例如各种振荡与波、不稳定性等)”.对于这样一种物质状态,当时为什么要称为“等离子体”,笔者实在不明白.这种由大量带电粒子组成的体系,既含有大量离子。也含有大量电子,整体上是准中性的,为什么在汉译时要突出“离子”呢?  相似文献   

7.
余建刚  赵坚 《物理通报》2006,(10):49-52
2006年高考作为广东省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衔接的最后一年“旧”高考,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广东省自主命题的第二年.试题基本上秉承了前两年国家命题中心为广东命题的要求和特点,所考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考试大纲》所列出的考点,没有超纲.当然,在新形势下,今年高考物理试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下面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暗物质与暗能量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美国《science》期刊所评2003年十大科学成就中将“证实了宇宙主要由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列为首项:“宇宙是平直的;宇宙中存在4.4%重子物质,22.6%暗物质和73%暗能量.”这是科学家们分析了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 Mi-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在教研活动中听了两位老师的课,课题是“自由落体运动”(《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课堂中,两位老师都对教材中“做一做——估算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问题进行了教学.问题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青友 《物理通报》2007,(11):14-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从传统的结果性目标到过程性目标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并给出了五条具体的描述性的要求.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对“过程”的理解主要是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大多数教学设计都是科学探究过程,要使得在实旌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落实,需要对“过程”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关洪 《物理》2005,34(8):619-620
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正行教授所著的教材《近代物理学》,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重印了7次,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该书作者撰写的姊妹篇《在解题中学习近代物理》.这本新书既包含了原来那本教材的习题解答,又不限于给出那些题解,而是与那本“主教材”配套的一本辅助读物.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这本书是自给自足的,能够当作一本独立的教材来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86年第9期发表了郭应焕同志的《“可逆佯谬”不存在》一文后,陆续收到几篇讨论“可逆佯谬”存在性问题的文章,除本期发表的这一篇以外,还有下列各篇 1.就《“可逆佯谬”是否存在?》问题与郭应焕同志商榷(江西师范大学物理系付楠青) 2.可逆佯谬(广东、梅县嘉应师专曾 珏) 3.时间反演不变性与运动过程可逆性──也谈“可逆佯谬”(长沙有色金属专科学校物理教研室钟承伟) 4.也谈可逆佯谬(湖南医学院赵敏) 这几篇文章的基本论点与本文大致相同.都发表了好的意见但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发表,请作者谅解。  相似文献   

13.
李培官 《物理实验》1997,17(4):162-165
“半偏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它不需利用其他仪表,而是利用被测电表自身的指示作用,来测量电表的内阻.所采用的原理电路主要有两种(参见图l、图2),这两种测量电路都存在着理论上的误差.若把电路加以改进,则理论上的误差可以消除.一、常用“半偏法”的测量原理及其理论上的误差l.第一种“半偏法”原理电路门)测量原理电路见图1,在实验中,先闭合K;,调节滑线变阻器R,使电表满偏.此时(2)理论误差用此方法所测得电表内阻值R。,比电表内阻的真值凡要小.这是因为当R。与见并联后,电路的总电流入增大了(即人>I。;)…  相似文献   

14.
对《对一道常见物理习题的看法》的讨论郭贵福(内蒙古工业学校010051)在《中专物理教学》1995年第1期刊登的王相住同志的文章:“对一道常见物理习题的看法”一文(下面简称《习》文),认为平面和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是错误的.其实这是一个常见题目.而结论也...  相似文献   

15.
徐镜明 《物理实验》2004,24(9):17-17
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阻碍”的含义主要有:1)它“阻碍”的是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与该磁通量原来的大小没有关系;2)“阻碍”不是“阻止”,它不能改变磁通量变化的趋势,仅起到一种延缓作用;3)“阻碍”不等于“相反”,当磁通  相似文献   

16.
现行工科中专物理统编教材(第三版),共编入“阅读材料”12篇.上册6篇;下册6篇,其中力学6篇;电磁学部分5篇;光学1篇,这些阅读材料,按照不同作用和特点,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1深化教材知识这部分阅读材料重点介绍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及重要物理定律的实验验证.例如《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万有引力定律的实验验证和引力恒量的测定》、《库仑扭秤实验》等篇。2物理学史这部分阅读材料通过对物理学发展过程著名物理学家生平业绩介绍,简要说明了经典物理学发展历程.这部分阅读材料包括《科学巨匠一牛顿》、《安培》、《电磁感应…  相似文献   

17.
1背景问题 本学期笔者接触到七年级《科学》“力的存在”一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致力于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力图体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引起我的一些思考:第一,课堂中启发性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也活跃起来了,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水波的干涉”、“布朗运动”和“静电实验”是三个较难做好的演示实验.“水波的干涉”实验的主要问题是看不到明显而规则的强弱条纹;“布朗运动”实验的主要问题是要么显微镜中看到的是黑洞洞的一片,要么镜头被沾湿弄脏;“静电实验”的主要问题是漏电,一漏电什么也做不成.这三个实验其实都有诀窍,如果我们能像刑警“破案”一样仔细分析每个实验做不成的原因,问题就可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物理实验》1992年第2期同时刊登了两篇关于覆杯实验的文章”-’‘.本文拟对覆杯现象的主要原因做进一步分析,并进行定量推导,得到了覆杯现象所满足的条件.一、原因分析覆杯示意因如图所示,为一圆柱形水杯,高为H,半径为R,正立时加水高h,盖一质量为。。的纸(玻)片.水杯倒立后,为使纸片不落,水不外流,必须克服纸片重力以及杯中封存空气压强和水高度压,提供向上的力,这些力包括:(1)大气压p。这是最主要的,没有大气压提供向上的“托力”,倒立后不可能平衡.(2)纸片渗水h;由于纸片对水的浸润性会吸进一部分水,与此…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14,(6):667-667
作者 读者:《光谱实验室》质量不高,厚度如砖头,垃圾期刊而已。 编者:《光谱实验室》是以普及为主的期刊,面向广大基层科学技术人员,宽容不同意见,不审查学术观点,只要求论文写作要达到本刊《模板》(661—664页)的要求(基本达到“保质”)即可。总体说来,本刊部分论文质量确实不高。我们的理念是:让普通基层的年轻科学技术人员都有发表自己学术观点(论文)和不成熟意见的机会,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花争鸣”。在此基础上,如果有可能促成1—2位普通年轻科学技术人员脱颖而出,成长成为像竺可桢、钱伟长、王淦昌、华罗庚、卢嘉锡、钱学森、杨振宁、黄昆那样的大师,我们就心满意足,就算这个期刊没有白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