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兴家  徐淑坤  佟健  邢长宇  杨薇薇 《分析化学》2006,34(11):1668-1668
1引言 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原卟啉Ⅸ二钠盐具有促进细胞组织呼吸、改善蛋白质和糖代谢等作用。研究原卟啉Ⅸ和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对了解内源性或外源性原卟啉Ⅸ在血液中储存、运输和作用机理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理液中金属血卟啉络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喜增  何锡文 《分析化学》1993,21(11):1263-1266
在人体的生理性能方面,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为分析化学提供了许多新的课题。卟啉类化合物与生命现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广存在于自然界中,它具有生物环境,配位化学等多重特殊性质。通过对微量元素-血卟啉,微量元素-血卟啉-人血清白蛋白溶液体系的光谱研究,探讨微量元素对血卟啉在生理条件下聚集状态以及对肿瘤光动力学治疗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了七叶皂苷钠(SA)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七叶皂苷钠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的复合物的稳定常数K为6.18×104mol/L,最大表观化学结合计量比为5∶1。考察了进样液pH值以及质谱仪毛细管温度、锥孔电压对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根据温度变化对复合物热力学常数ΔH、ΔS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七叶皂苷钠与人血清白蛋白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苯胺蓝黑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时的荧光猝灭及构象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苯胺蓝黑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而且有较强的结合。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人血清白蛋白与苯胺蓝黑的相互作用中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变化,结果显示二者结合改变了蛋白质的微环境。热力学参数说明小分子与蛋白质的作用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一系列阳离子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阳离子卟啉通过静电引力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作用位点位于BSA表面.较高的正电荷有利于增强卟啉与BSA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卟啉化合物的光敏性和对肿瘤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以及核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及抗癌活性, 设计合成了胞嘧啶核苷卟啉化合物6和8, 其结构由1H NMR, IR, UV-Vis, MS 和元素分析表征. 同时, 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上述核苷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它们对BSA荧光有较强的静态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烟酸分子修饰的自由卟啉o-(niacin)C4O-TPP、p-(niacin)C4O-TPP及锌配合物o-(niacin)C4O-TPPZn、p-(niacin)C4O-TPPZn。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等多种谱图对结构进行了表征。为模拟金属卟啉的生物功能,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金属锌卟啉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按照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得到了反应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等。实验结果表明:锌卟啉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发生了较强的静态荧光猝灭效应,二者之间是以氢键或Van der Waals力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8.
前言卟啉在生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研究和重要应用[1~3]。近年来虽然对卟啉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很多[4~6],但对卟啉在酸性介质中的研究很少。较早期的研究工作认为卟啉类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仅以其二酸形式存在[7]。本文实验结果显示me...  相似文献   

9.
简单介绍了自行设计并组装的波长扫描型声光可调滤光片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AOTF-SPR)传感器装置。应用此SPR传感器研究了两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采用胺基偶联的方法将HSA固定在传感器表面。通过AOTF快速扫描,记录共振电压的位移,并通过计算得到头孢克洛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1.17×103L/mol,结合百分率为44.22%;头孢曲松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2.55×102L/mol,结合百分率为14.79%。结果表明:AOTF-SPR传感器装置可用于研究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荧光法研究氢氯噻嗪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徐文祥  庞月红  双少敏 《分析化学》2004,32(12):1571-1574
采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酸度下,降压利尿药氢氯噻嗪(Hydrochlomthiazide)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间的相互作用。求得不同酸度下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形成常数,讨论了微量金属离子对药物与血清白蛋白形成常数的影响,并根据热力学常数确定了该药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福斯特Foe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氢氯噻嗪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的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从而证实了氢氯噻嗪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且阐明了其猝灭机制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N-错位卟啉既是卟啉的同分异构体又是异卟啉的典型代表,也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卟啉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及反应活性,近年来引起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N-错位卟啉研究的意义、N-错位卟啉的结构和性质.重点综述了N-错位卟啉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化学、生物化学和材料化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同时对N-错位扩展卟啉和其它错位异卟啉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概述,并对N-错位卟啉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用IAsys光生物传感器研究了阿霉素以及阿霉素铁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求出了五个不同温度下.结合和解离的动力学平衡常数,并且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逐渐增强,说明温度升高有利于结合反应的进行;相同温度下,阿霉素铁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平衡常数是阿霉素与该蛋白结合常数的7倍.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过程是一个吸热的熵驱动的过程,水分子重组在结合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徐香玉  王浩  杜中玉  毛旭艳  姜靓  孙德志 《化学通报》2016,79(3):279-282,231
通过化学还原法合成了球形银纳米颗粒,并利用电子显微镜方法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荧光光谱法(FL) 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研究了球形纳米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 的结合反应。随着纳米银溶液浓度的增加,混合溶液的紫外吸收峰强度增加,但荧光强度则发生了明显的猝灭。光谱学实验结果表明,球形纳米银与人血清白蛋白在溶液中发生了相互作用,此结果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得到了验证。由荧光实验还可获得纳米银与HSA 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以及吉布斯自由能变,由这些热力学数据可知纳米银与人血清白蛋白可以自发结合发生反应,并形成缔合物。  相似文献   

14.
宋玉民  刘哲  王坤杰  栾妮娜 《化学学报》2010,68(21):2191-2198
采用光度法研究了具抗凝血作用的过渡金属铁和铜的华法灵、水杨酸三元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观察到铁、铜三元配合物使人血清白蛋白荧光产生猝灭现象, 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 并计算了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 确定了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力类型. 并且发现三元配合物的存在明显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 并讨论了配合物使人血清白蛋白构象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在近似生理条件下秋水仙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秋水仙碱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主要是静态猝灭过程,秋水仙碱使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在pH=7.4、含0.05%吐温-2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秋水仙碱在玻碳电极上出现一不可逆的氧化峰,加入人血清白蛋白后秋水仙碱的氧化峰电位正移,峰电流下降.此外,利用光谱学方法和电化学方法测定的秋水仙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吻合.  相似文献   

16.
光谱法及分子模拟研究芹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及分子模型等技术,在生理pH条件下,研究了芹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分子模型研究表明,芹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在亚结构域ⅡA结合,二者间的主要作用为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这与荧光光谱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均显示芹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后没有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1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黄芩素(Bcl)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黄芩素能够猝灭人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ΔHθ(-70.8 kJ/mol),ΔSθ(-133 J·mol-1·K-1)的值均小于0,表明氢键和范德华力是维持基态复合物稳定性的主要作用力。位点竞争实验表明site I是黄芩素在HSA上的结合部位。三维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黄芩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后,改变了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  相似文献   

18.
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苯胺蓝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苯胺蓝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射有明显的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猝灭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推断苯胺蓝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计算得到了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同时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常数表明苯胺蓝和人血清白蛋白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结合。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苯胺蓝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水杨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及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具抗凝血作用的水杨酸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水杨酸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通过同步荧光法和圆二色谱法发现水杨酸的存在明显改变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  相似文献   

20.
烟酸修饰尾式卟啉的合成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烟酸分子修饰的自由卟啉o-(niacin)C2O-T(3p-OCH3)PP、p-(niacin)C2O-T(3p-OCH3)PP及锌配合物o-(niacin)C2O-T(3p-OCH3)PPZn、p-(niacin)C2O-T(3p-OCH3)PPZn.经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IR)光谱等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锌卟啉的最低能量构型.实验结果表明:o-(niacin)C2O-T(3p-OCH3)PPZn中侧链烟酸基团处于卟啉环上方,烟酸基团中N原子与卟啉环中Zn2+存在着Zn―N间的分子内配位作用,而p-(niacin)C2O-T(3p-OCH3)PPZn中侧链烟酸基团处于卟啉环较远的位置,一个锌卟啉的中心Zn2+与另一个锌卟啉烟酸中N原子之间存在着Zn―N间的分子间配位作用.同时,为模拟金属卟啉的生物功能,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金属锌卟啉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荧光光谱实验结果显示:金属锌卟啉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发生了较强的静态荧光猝灭作用,反应机理是以氢键或van der Waals力结合反应.按照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反应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