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毕树平  陈刚  刘剑  邹公伟  干宁 《化学学报》2000,58(5):494-499
利用吸附的方法在热解石墨电极上制得邻苯二酚紫(PCV)修饰电极。在NH~3.H~2O-NH~4Cl底液(pH8.5)中,该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其示差脉冲氧化峰电位为E~p~a=+80mV。对铝进行检测,只是峰电流降低,而峰电位不变,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与铝浓度在1×10^-^8-1×10^-^7mol.dm^-^3和1×10^-^7-1×10^-^6mol.dm^-^3范围内成正比,检测限为5×10^-^9mol.dm^-^3,标准偏差为5.0%(4×10^-^8mol.dm^-^3Al,n=8),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对其检测机理进行了研究后认为:(1)PCV修饰电极表面是PCV单分子层吸附,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活性;(2)铝与PCV在电极表面形成一1:3的配合物,该配合物在修饰电极上本身没有电化学活性,仅覆盖住原有的PCV电活性点,从而使峰电流降低,而峰电位没有变化;因此,在有铝和无铝时,电极过程没有变化,都对应于PCV的电化学行为。我们用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此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2.
张家祥  尹斌  张祖训 《化学学报》1995,53(11):1124-1130
在苯胺浓度为1.0mol.dm^-^3的盐酸溶液中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得单分子聚苯胺膜电极。在该修饰电极上, 抗坏血酸在0.01mol.dm^-^3盐酸底液中有一线性扫描催化氧化波, 其峰电位为+0.270V(vs.SCE), 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10^-^2~10^-^5mol.dm^-^3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文中详细地探讨了该波的性质, 证实它是一个不可逆波, 并且测定了αAn, ks, DR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双拄碳纤维微电极的研究及应用,分别用循环伏安法,计市电流法考察了该电极的性能,并用实验验证了双微电极的稳态电流理论公式,探讨了理论曲线与结果偏离的原因,采用发生一收集模式,提出间接测定维生素B~1的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维生素B~1的检测限为1.0×10^-^6mol.dm^-^3,线性范围为7.5 ×10^-^6-7.5×10^-^4mol.dm^-^3  相似文献   

4.
庄惠生  张帆  王琼娥 《化学学报》1995,53(2):168-172
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由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OH形式),转换成N-(β-羧基丙酰基)异鲁米诺(简称CPIL)化学发光形式的阴离子交换树脂.试液中的阴离子将树脂上的发光剂阴离子(CPIL^-)交换出来与H~2O~2-Fe(CN)~6^3^-反应,产生化学发光,化学发光的强度与试液中的阴离子浓度成正比.由此建立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离子交换测定技术,应用于CI^-,Br^-,NO^-~2,NO^-~3,SO^2^-~4等阴离子的测定,对不同的阴离子检测限为8.0×10^-^7mol.dm^-^3-1.4×10^-^6mol.dm^-^3,线性范围可达两个数量极(1×10^-^6mol.dm^-^3-1×10^-^4mol.dm^-^3).  相似文献   

5.
电聚合卟啉衍生物修饰的碘离子选择性电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若  柴雅琴  俞汝勤 《化学学报》1994,52(2):192-198
用电化学方法将α,β,γ,δ-四(4-氨基苯基)卟啉单体聚合在铂丝电极上, 可制备化学修饰型I^-选择性电极.质子化卟啉衍生物的立体交联高聚大环与I^- 的作用具有强的主客体效应,使电极对I^-具有高的选择性,并呈现与经典Hofmeister 系列及一般金属卟啉中性载体膜电极不同的阴离子选择性次序:I^-》SCN^-》ClO~4^->NO~2^->Br^->NO~3^->Cl^->SO~4^2^-.电极对1×10^-^1~2.6×10^-^6mol ·dm^-^3呈线性响应,检测下限8.2×10^-^7mol·dm^-^3,斜率61±0.2mV/pI^-(27℃).测试了电极膜的交流阻抗行为.电极具有内阻小,响应快,抗毒化能力强,制备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王柯敏  俞汝勤 《化学学报》1988,46(11):1087-1092
用亲脂的长链四烷基锡作中性载体制备亚硝酸根选择性电极. 其选择性模式与经典的阴离子交换剂相比有显著不同, 相对硝酸根的电位选择性系数改善约4个数量级. 线性响应区间为1x10^-^1-2x10^-^5mol.dm^-^3, 检测下限为5x10^-^6mol.dm^-^3. 电极斜率在弱性介质中为Nernst响应, 在弱酸性介质中为两倍Nernst响应. 紫外光谱研究发现酸度影响载体与阴离子的多级配位平衡. 电极斜率的变化与此平衡密切相关,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对电极斜率的异常变化及电位-pH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KTiOPO4单晶薄片作为离子活性传感膜, 制备了钾离子选择性电极。20℃时, 其线性响应范围为1.2×10^-^5~1.0mol.dm^-^3氯化钾溶液, 平均响应斜率为58mV/-lgak, 对钠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为4.0×10^-^4。该电极的优点是电极斜率受酸度变化影响小, 稳定性和重现性好, 寿命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双拄碳纤维微电极的研究及应用,分别用循环伏安法,计市电流法考察了该电极的性能,并用实验验证了双微电极的稳态电流理论公式,探讨了理论曲线与结果偏离的原因,采用发生一收集模式,提出间接测定维生素B~1的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维生素B~1的检测限为1.0×10^-^6mol.dm^-^3,线性范围为7.5 ×10^-^6-7.5×10^-^4mol.dm^-^3  相似文献   

9.
实验比较了几种季盐制备碳酸根离子电极,以长链季盐十六烷基三苯基制备的电极性能为佳,Nerstian响应区间为1X10^-^2~6.3X10^-^7mol.dm^-^3,检测下限为1.8X10^-7mol.dm^-^5.采用三氟乙酰特丁苯作为介体溶剂,改变了通常的离子选择性序列,介体溶剂与电极响应的主离子在膜相的强溶剂化作用有利于改善电位响应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掺杂-涂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的生物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苯乙烯石蜡体系制备涂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的方法简单,在 0.35 V(vs SCE)时的响应时间仅为 30 s 左右.涂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 和电势依赖性与聚苯胺尿酸酶电极酶催化反应的最适 pH 和电势依赖性相似,但涂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19.9 kJ•mol-1)较无膜聚苯胺尿酸酶电极酶催化反应的活化能(29.9 kJ•mol-1)低,而前者较后者的稳定性好(前者超过180天).  相似文献   

11.
李梭忠  胡敏  俞汝勤 《化学学报》1995,53(11):1118-1123
以自制的4,4',4',4''-四特丁基酞菁钴(II)为原料合成二氯4,4',4',4''-四特丁基酞菁钴(III)。以此为载体制备PVC膜电极。该电极的电位选择性次序明显不同于Hofmeister次序, 其最佳 响应斜率为-52mV/pNO2^-, 线性范围为3×10^-^5~1×10^-^1mol.dm^-^3NaNO2。通过改变配合物轴向的配位阴离子,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电极的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谢剑炜  许金钩  陈国珍 《化学学报》1995,53(10):972-977
本文首次报道了将敏化和猝灭同时偶合在同一体系中的敏化/猝灭室温磷光新方法。体系中, CTAB胶束一方面增强α-溴代萘的室温磷光发射、α-溴代萘和联乙酰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效率, 另一方面起到猝灭α-溴代萘敏化联乙酰发射的室温磷光的作用。CTAB对联乙酰的猝灭反应由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速率限制,求得α-溴代萘敏化联乙酰的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速率常数为1.76×10^9(mol.dm^-^3)^-^1s^-^1, CTAB对联乙酰的猝灭常数为7.82×10^7(mol.dm^-^3)^-^1s^-^1。详细研究了实验条件, 实现了猝灭法测定联乙酰,检测限达2.8×10^-^8mol.dm^-^3。  相似文献   

13.
胡忠民  叶风华  赵平三  漆德瑶 《化学学报》1991,49(12):1483-1486
用氯化石腊和邻硝基苯辛醚为混合溶剂制备中性载体ETH5214的镁离子选择性微电极,相对于钾离子的电位选择性系数较单独以邻硝基苯辛醚为溶剂的ETH5214镁微电极改善0.9个数量级。在纯MgCl~2和在含细胞内典型离子背景的MgCl~2溶液中,响应斜率为Nernst响应,检测下限分别为4×10^-^7mol.dm^-^3和2×10^-^5mol.dm^-^3。在pH3.5-9.5范围内,氢离子对电极的电位响应无影响。测量的重现性良好。电极的实用响应时间(t~9~5)≤3s,有效寿命长于5天。  相似文献   

14.
[Ru(bpy)2(L-Trp)]ClO4-KCl水溶液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Ru(bpy)2(L-Trp)]ClO4, 并对其电致化学发光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在KCl溶液中, 在三角波脉冲电压作用下, 该配合物在铂电极上有电致化学发光活性。其线性动力学响应范围为5.9×10^-^9~1.2×10^-^7mol . L^-^1。当信噪比为3时, 可检测浓度为5.9×10^-^9mol . L^-^1。浓度为5.9×10^-^8mol . L^-^1时, 10次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3%。根据电化学研究的结果, 提出了该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谢伟炜  许金钩  陈国珍 《化学学报》1995,53(10):952-957
本文报道了AOT-C6H12-H2O反相胶束介质中α-萘乙酸(α-NAA)敏化双乙酰(BIAC)的室温磷光。详细讨论了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AOT)浓度和水泡大小(W值)对敏化磷光的影响。吸收、发光性质和微粘度性质的实验表明AOT浓度对敏化磷光强度的影响由敏化磷光寿命、能量转移效率和Poisson分布决定; 一定范围内, 随着水浓度增大, 由于粘度下降和内腔半径增大作用的相互抵销, 水泡大小仅有微弱影响。当W([H2O]/[AOT])大于20后, 内腔半径增大起主要作用, 敏化磷光强度快速下降。与普通SDS胶束相比, 磷光强度约增强13倍, 检出限约下降一个数量级。建立了灵敏的测定α-萘乙酸和双乙酰的敏化室温磷光法, 检出限分别达2.0×10^-^8mol.dm^-^3(α-NAA)和8.5×10^-^9mol.dm^-^3(BIAC)。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紫外光谱研究Cu(II)-BSA和Ni(II)-BSA配合物的结构随BSA浓度的变化,发现当浓度增大并>2×10^-^4~3×10^-^4mol.dm^-^3时,这两种配合物从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转变成四配位的四方平面构型,首次提供了BSA的Asp羧基氧参与同Cu(II)和Ni(II)配位的证据。计算并讨论了Cu(II),Ni(II)和有关配体轨道的光学电负性。  相似文献   

17.
脂肪酸十二烷基铵在四氯化碳中的聚集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  顾惕人 《化学学报》1996,54(10):943-948
通过碘光谱法和对水的增溶研究了乙酸十二烷基铵(DAA)、丙酸十二烷基铵(DAP)和丁酸十二烷基铵(DAB)在四氯化碳中的聚集作用; 碘光谱测得的(cmc)~I约比水增溶法测得的(cmc)~W低一个数量级。可能因为碘光谱法测得的是开始发生聚集时的cmc, 这时聚集体较小, 对水无增溶能力; 只有当聚集体随浓度升高而长大到一定程度时, 才能开始增溶水。实验表明, DAA, DAP和DAB的反胶束对水的饱和增溶能力, 分别相当于每一个表面活性分子增溶4.2, 9.4和13.5个水分子。根据球型反胶束模型, 计算了反胶束聚集数、捕集水团的半径和自由水团的半径。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Orderedfilmsofwater insolublesurfactantscanbepreparedbycastingtheirsolutionsordispersionsontoasolidsupport .1Evaporationofthesolventaftercastingleavesthinfilmself assembledintoorderedstackofbi layer ,whichissimilartobiologicalmembraneformedb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