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面临加速增长与保持可持续性的巨大难题.只有在生态化发展的总体框架下进行系统的模式创新,才能突破这一现实僵局.这需要技术创新、资本形成以及局域知识整合等方面的生态化协同.对构建生态化发展模式的路径和内容做出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晓丽 《天津科技》2003,30(2):24-25
简述了生态化城市的内涵、意义,针对天津市大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条建议:制定生态建设规划,组建生态建设科研队伍,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倡导清洁消费,推进污水资源化、海水淡化进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3.
应对新时代对个性化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了具有教学决策数据化、人才培养个性化特征的生态化+智慧化实验教学模式。秉承“以生为本,个性化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层次化设置项目内容,实施“递进型”教学流程,逐层提升课程的挑战度。“寓教于研”,以科研思维开展基础实验教学。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的改革,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霞 《华东科技》2014,(4):30-35
正生态文明就是在约束条件下的一种均衡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求保护,在摸索中寻求适合崇明发展的产业。东海瀛洲,是崇明岛美丽的古称。相传在远古东海之中有一瀛洲侧境,是神仙居处,秦始皇和汉武帝先后派人到东海之上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而到了明朝,朱元璋则把"东海瀛洲"四个字赐给了崇明岛。瀛,海也。崇明岛东南濒东海,西南与上海宝山、江苏  相似文献   

5.
徐书英 《科技信息》2011,(10):398-398
西峡县属南水北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重点区域,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对区域内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成功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治理模式,为优化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宏观决策和参考依据,对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在上海工作了三年的德国商人,故乡在勃兰登堡州的施普雷瓦尔德。  相似文献   

7.
黄家祥  殷勇 《河南科学》2007,25(3):509-512
分析了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以及地质公园建成后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讨论了地质公园建设、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杰 《世界博览》2008,(22):42-43
因海水冲积而成的"春蚕"状的崇明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一千多三峡移民正在和本地人共同见证着崇明岛的壮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SD模型的崇明岛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上海崇明岛为例,运用水资源承载力多幕景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以不同引水量(本地地表水资源量、现状引水量、10%最大理论引水量、20%最大理论引水量、30%最大理论引水量和50%最大理论引水量)以及不同水资源策略(现状用水策略、节水治污及污水回用策略、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和综合策略)为幕景,以人口和GDP为表征,动态模拟了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承载能力,得出不同水平年崇明岛水资源承载能力;通过动态模拟得出的COD浓度值,分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响应;结合崇明岛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计算崇明岛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承载力指数,得到提高崇明岛水资源承载力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中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建筑生态化的基本特征,发展生态建筑的社会条件以及目前生态建筑发展的动态,并就发展中国家发展生态建筑提出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崇明岛地区以前孢粉研究资料较少 ,通过对崇明岛北侧的CY孔作了高分辨率的孢粉研究 ,详细地划出了大西洋期以来的 9个孢粉组合带 ,并结合邻区钻孔孢粉资料研究 ,恢复了该区植被、气候演化的 7个阶段 .从大西洋中期起植被依次为 :中亚热带含落叶树的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北缘以松、栎为主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北缘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 .气候经历如下的波动 :热暖潮湿—暖热湿润—温和略干—温暖湿润—温暖略湿—温而略干—温暖湿润 ,这种气候的波动与世界性的气候变化相一致 ,而且与海平面变化相吻合 ,从而为该地区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丰富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崇明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动物种类和组成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崇明岛选择了苗圃、农田、公园和湿地这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探讨崇明岛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共获得土壤动物1 179头,分属28个类群;其中大型土壤动物共483头,中小型土壤动物共696头....  相似文献   

13.
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的无性扩散能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互花米草是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外来物种,尽管对其带来的效益以及危害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对影响这些效应的关键因素——无性扩散能力知之甚少.经对上海境内互花米草的分布进行调查,发现目前上海分布有3592 hm2互花米草.采用定位研究方法,对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无性扩散能力进行的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具有十分强的无性繁殖能力,经过9个月的生长,单株互花米草可以扩展到86-222株,最大扩散距离达到226 cm,互花米草集群的扩散距离平均为107 cm,最大扩散距离可以达到263 cm.最后针对其无性繁殖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迁徙途中在崇明东滩停留的黑脸琵鹭进行了观察,记录到718只次在东滩活动.结果发现,黑脸琵鹭主要在春季北迁时在东滩停留,占全年的93.2%, 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并选择鱼蟹塘作为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地,占94.8%.冬季黑脸琵鹭在东滩偶见,说明该区域不是其重要越冬地.2002年春季黑脸琵鹭以相对较大的集群在东滩活动,而2003年春季则是小种群分批到达并离开.其中经过并停留的黑脸琵鹭达130只左右,说明崇明东滩是该物种在迁徙过程中重要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6年的发展,崇明“农家乐”旅游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然而,由于在旅游软硬件建设上的欠缺和薄弱,“农家乐”旅游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其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作者根据对岛内“农家乐”旅游实地调查所掌握的客观情况,对其目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如何摆脱这些困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崇明岛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市崇明县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中的地统计分析模块的普通克里格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作图,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多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崇明县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崇明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Cu>Cr>Pb.主要重金属污染为镉,平均单项污染指数为1.05,属于轻度污染.所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为0.22~2.59,平均0.88,污染程度达警戒级,但总体污染状况仍属较清洁(尚清洁样点占72.39%).  相似文献   

17.
崇明东滩芦苇的生态特征及其演替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年12月~2003年12月,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上海市崇明东滩98堤外及堤内湿地恢复生态示范区的芦苇群落的生态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芦苇是本湿地恢复生态示范区中的主要组成种,其盖度达到70%,密度最大为211.83支/m2,最高生物量为1 783.8g/m2,是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03年6月以后由于湿地生态示范区内鱼塘水被放干,碱篷和结缕草侵入,群落进入陆生演替阶段.并对湿地恢复和重建工程中人为干扰所造成植物群落的陆生演替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证明本地的湿地环境一旦陆化以后植物群落的演替十分迅速,据此我们为生态示范区的植物群落管理措施提出技术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和直接观察法对崇明东滩越冬白头鹤进行食性研究,结果表明:崇明岛东滩越冬白头鹤的觅食地在98堤外滩涂,主要位于海三棱lu草群落外带和中间带的潮沟附近,内带是白头鹤在大潮高潮时的觅食地及休息地,白头鹤的越冬食性分析,占总质量99%的食物成分为海三棱lu草的地下球茎和根茎(根状茎),对地下球茎特别偏爱,很少食用海三棱lu草的种子,潮汐冲刷使用使潮沟附近海三棱lu草球茎和根茎裸露,为白头鹤取食带来便利条件,白头鹤与小天鹅食性相似,但两者具有明显的生态隔离,由于白头鹤大部分时间在滩涂自然湿地上活动和觅食,因此崇明东滩对于保护白头鹤非常重要,但目前人类活动特别是围对白头鹤及其栖息地带来严重干扰。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为揭示滨海湿地不同植物群落下沉积物中温室气体的释放规律,以崇明东滩为原型区域,采集光滩(无明显植物覆被)、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芦苇共生及芦苇等4个采样带沉积物样品,观测CO2和N2O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互花米草、互花米草-芦苇、芦苇群落的沉积物中CO2累积释放量(1 066~1 105 mg/kg)显著高于光滩((846±22)mg/kg),但3种植物群落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合CO2累积释放量与沉积物中全氮含量(ω(TN))之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可以认为,湿地沉积物全氮含量对CO2释放的影响可能比植物群落大。相比较而言,芦苇群落下沉积物中N2O累积释放量为(0.41±0.01)mg/kg,明显高于互花米草-芦苇群落的(0.32±0.01)mg/kg、互花米草群落的(0.23±0.01)mg/kg和光滩的(0.21±0.00)mg/kg。这表明,芦苇群落有利于沉积物中N2O的产生或释放。未来对滨海湿地N2O排放进行调控与评估过程中,芦苇及其生境的作用应当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