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Nd(C6H5CH2COO)3.H2O的晶体结构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X射线四圆衍射仪测定了Nd(C_6H_5CH_2COO)_3·H_2O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_1,晶胞参数为a=0.7983(1)nm,b=1.3975(1)nm,c=2.0282(2)nm,Z=4。采用TG—DTG—DTA和DSC研究了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和其过程的焓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稀土新材料的发展,大颗粒Nd_2O_3在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研究大颗粒草酸钕前驱体分解生成Nd2O3的过程,可为制备性能优异的Nd_2O_3产品提供有益的借鉴。使用TG,DTG,DTA研究了大颗粒草酸钕的热分解过程,采用Ozawa法、Starink法计算活化能E值,同时利用Coats-Redfern积分法推断反应机制函数。结果表明:当升温速率为10℃·min-1时,室温加热到397℃,草酸钕完全失去结晶水;397~584℃,无水草酸钕分解生成Nd_2O_2CO_3;584~770℃,Nd_2O_2CO_3分解为Nd_2O_3。提高升温速率,TG,DTG,DTA三条曲线都向高温侧移动;升温速率越高,草酸钕达到相同热解失重率所需的温度越高,DTG曲线最高升温速率下对应的失重率明显增加,DTA曲线峰面积明显增大且同一温度下焓变的绝对值变大;无水草酸钕热分解生成Nd2O2CO3的反应活化能为130.10~187.8 k J·mol-1,反应过程符合三级化学反应模型,Nd_2O_2CO_3热分解生成Nd_2O_3的反应活化能为57.40~81.83 k J·mol-1。  相似文献   

3.
采用TG—DTG和DSC法,在空气气氛下对14种稀土乙酸盐水合物(Ln(Ac)_3·nH_2O,Ln=La~Lu+Y,除Ce、Pm,n=4或5]的热分解机理进行研究。热分解机理在钕、钆处发生转折。无水盐的形成温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采用Freemen-Carroll和Kissinger法计算了稀土乙酸盐脱水、分解过程的活化能,以脱水过程的活化能对原子序数作图呈“斜W效应”。用DSC测定了稀土乙酸盐脱水、分解过程的焓变。  相似文献   

4.
对LiNd(PO3)4晶体分别在N2气和空气下进行了TG和DTA热分析研究,给出TG和DTA曲线,讨论了LNP晶体在N2气和空气下不同的热分解机理.得到分解产物分别为Nd4(P2O7)3和NdP2O7.  相似文献   

5.
张建军  王瑞芬  王淑萍  白继海 《分析化学》2004,32(10):1371-1374
采用TG-DTG和DTA技术研究了Eu2(BA)6(PHEN)2 (BA苯甲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咯啉)在静态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根据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运用Acher法、Madhusudanan-Krishnan-Ninan (MKN)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出第一步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1-α)2, 第一步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为135 kJ/mol, 活化自由能ΔG为149 kJ/mol, 活化焓ΔH为129 kJ/mol, 活化熵ΔS为-33 J/(mol·k), 同时用等温TG法得到失重10%为寿终指标的寿命方程为lnτ=-22.66+1.646×104/T.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双硫脲金(Ⅰ)配合物(Cl-)的红外光谱、差热曲线(DTA)、热重曲线(TG);测定在21个不同温度下配合物发生分解反应后产物的红外谱图;提出了配合物热分解机理的一些论断;估算了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查明了双硫脲金(Ⅰ)配合物在升温速度为10℃/min条件下在230-260℃温度范围内配位体中硫脲能发生同分异构转变,硫脲转变为异硫氰酸铵;分解反应从~240℃开始,~322℃结束,650℃以上Au2S分解为金属金。  相似文献   

7.
采用TG DTG和DTA技术研究了2,2' 联吡啶 对甲氧基苯甲酸铕(Ⅲ)在静态空气中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 ,根据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 ,运用微分法与积分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推断出第一步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 E/RT)2(1 α)1/2 。  相似文献   

8.
苯甲酰肼和对硝基苯肼在医药、农药、化工及橡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两种肼在热作用下会或快或慢地发生分解反应,放出热量,如果发生失控反应,则具有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因此,研究这两种肼在热作用下的热分解过程对其安全生产、储存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际上多采用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或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进行试验研究,而DTA和DSC只能对很少量的样品(通常为几毫克)进行测试,并且不能得出试验反应的压力,同时两种方法中不同的程序升温加热速率对物质的热分解特性曲线影响很大,因而测试得到的初始分解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Mg2NiH4对高氯酸铵热分解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置换-扩散法制备了储氢材料Mg2NiH4, 用XRD, ICP和DSC-TG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热分析法(DSC)研究了Mg2NiH4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过程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Mg2NiH4对AP热分解过程有较大影响. Mg2NiH4可以显著促进AP的低温热分解过程, 降低高温热分解温度, 使DSC表观分解热明显增大. 随着加入量的增加, Mg2NiH4对AP热分解的催化促进作用增强, 当Mg2NiH4加入的质量分数为30%时, DSC表观分解热最大. 吸氢量越大, 储氢材料对AP的催化促进作用越强. Mg2NiH4催化促进AP分解过程的作用机理为: Mg2NiH4分解释放的H2及Mg和Ni与AP分解产物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0.
ZnAc2·2H2O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G/DTA,DSC和XRD技术研究了固态物质ZnAc2.2H2O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ZnAc2.2H2O在空气中发生两步分解,其失重率与理论计算失重率相符.XRD结果表明,ZnAc2.2H2O分解的最终产物为ZnO.用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求得分解过程的活化能E,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给出了可能的机理函数.ZnAc2.2H2O在空气中两步分解的活化能分别为119.82和66.82kJ/mol.  相似文献   

11.
含CL-20的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行为及非等温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DSC和TG方法研究了含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的改性双基推进剂在常压(0.1 MPa)和高压(4和7 MPa)下的热行为和高压下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结果表明, 该推进剂常压下DSC曲线有3个放热峰, 相应TG曲线有3个失重过程; 而高压下DSC曲线只有一个放热峰, 高压下放热峰的峰温随加热速率增大而升高. 高压下该推进剂放热分解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参数受测试环境压强影响较弱, 反应机理是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 放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 4 MPa时, dα/dt=1014.5(1-α)[-ln(1-α)]1/3e-17981.7/T; 7 MPa时, dα/dt=1014.7(1-α)·[-ln(1-α)]1/3e-18138.1/T.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TG—DTA、DSC、IR和X光衍射分析考察了三硝基间苯二酚金属盐M(TNR)·H_2O(M=Pb、1/4Pb3/4Ba、Ba)的热行为及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M(TNR)·H_2O晶体的热分解过程均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脱水阶段;脱硝逸出NO_2伴随苯环碎裂成凝聚相产物的阶段和凝聚相产物分别生成PbO和少量碳;BaCO_3、PbO和少量碳;BaCO_3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硝酸酯的热分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B3LYP/6-31G*和MP2/6-31G*的理论水平下,计算得到硝酸正丙酯、硝酸异丙酯、硝酸异辛酯和二缩三乙二醇二硝酸酯4种硝酸酯的O-NO2键离解能(BDE)。 采用常压DSC和高压DSC实验方法,研究了4种硝酸酯的热分解过程,获得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 常压下4种物质的热分解反应发生在气相区,当压力增大至2 MPa时,4种物质直接发生液相分解反应。 4种硝酸酯的O-NO2键离解能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由实验分析得到的活化能,表明4种硝酸酯的热分解反应只是单分子O-NO2键的均裂反应。  相似文献   

14.
张素蓉  周世光 《色谱》1988,6(6):347-349
用气相色谱(GC)、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金属草酸配合物的热分解已有报道。本文用GC法研究两种合成的草酸配合物[三水合三草酸合铁(Ⅲ)酸钾和三水合三草酸合钴(Ⅲ)酸钾]的热分解反应,配合TG,DSC测试数据,探讨了分解机理,并用微机编程序计算获得反应级数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15.
以DSC方法研究分析了1M LiPF6 EC-DMC-EMC(1:1:1,质量比)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热行为.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热行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电解液的热分解、参与充电态石墨负极的热分解反应、与Li0.5CoO2的热分解产物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电解液热分解反应是EMC分解生成DEC、DMC,而DEC、DMC与LiPF6的分解产物PF5发生系列的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热与气体.Li0.5CoO2分解释放的氧气导致电解液的分解产物及有机溶剂的燃烧,释放大量热与小分子气体.燃烧反应释放的大量热促使Li0.5CoO2的分解产物Co3O4的继续分解;当达到300℃以上时,由LI0.5CoO2分解生成的LiCoO2可能与燃烧产物CO2发生反应以及其他系列的化学反应.充电态的石墨电极的DSC结果表明,电极表面形成固体电解质膜(SEI膜)的碎裂反应是主要的放热反应,LiC6与粘结剂及电解液的放热反应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采用TG-DTG和DTA技术研究了2,2'-联吡啶-对甲氧基苯甲酸铕(Ⅲ)在静态空气中的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及动力学,根据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运用微分法与积分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出第一步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xp(-E/RT)2(1-α)1/2.  相似文献   

17.
采用TG DTG技术研究了Eu2 (o MBA) 6 (PHEN) 2 (o MBA :邻甲基苯甲酸根离子 ;PHEN :1 ,1 0 邻啡咯啉 )在静态空气中的非等温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根据TG曲线确定了热分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运用Acher法、Madhusudanan Krishnan Ninan (MKN)法和Ozawa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第一步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 ,同时用等温TG法得到失重 1 0 %为寿终指标的寿命方程 :lnτ=-2 4 3 690 +1 .5 2 84× 1 0 4 T。  相似文献   

18.
消旋卡多曲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陶友田  占丹  张克立 《化学学报》2006,64(5):435-438
用热分析(TG/DTA/DSC)技术研究了消旋卡多曲(C21H21NO4S)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 热分析结果表明, 消旋卡多曲在空气中一步分解, 其熔点为77.4 ℃. 用Friedman法, Flynn-Wall-Ozawa (FWO)法和ASTM E698法求取了分解过程的活化能E, 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给出了可能的机理函数.  相似文献   

19.
利用动态测压热分析法(DPTA)、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热烤法研究了低熔点含能材料DNAN/RDX的热行为和分解机理。研究得到结论:1)DPTA法测试结果表明DNAN/RDX的热安定性较好;在固相分解阶段,运用Satava-Sestak法得出20~100℃时非等温固相分解阶段机理函数为G(α)=[(1-α)-1/3-1]2,ES=85.64 kJ/mol, lgAs=11.57;等温阶段的等温分解动力学机理函数为G(α)=[(1-α)1/3,反应速率常数k=1.515 32×10-4。2)DSC法和TG法研究结果表明RDX主要为熔融液相形式分解,DNAN主要为气相形式分解;混合体系中RDX促进了DNAN的分解过程,DNAN/RDX的受热质量损失过程主要为DNAN的挥发过程和RDX的热分解过程。运用DSC法研究升温速率为5℃/min时DNAN/RDX的热分解过程,普适积分法得出在224~320℃范围内的分解过程机理函数为G(α)=[-...  相似文献   

20.
利用DSC曲线研究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报道还不多。本文利用一条非等温DSC曲线,将积分法和微分法相结合,对异硫氰酸钇与苄胺形成的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