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章教材是向学生介绍几种酸、硷和盐。在这些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各种物质——酸、硷、盐的定义。从盐类连系到和国民经济有密切关系的矿物肥料。最后用图表表示物质的分类和各类物质间的关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我们提出这章的教学目的、进度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第八课硷类——苛性钠、苛性钾及消石灰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最重要的几种硷的性质和用途,并使其对可溶性硷的知识系统化。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的,可通过以下几个重点: 1.硷的定义及硷与碱的区别。 2.苛性钠,苛性钾,消石灰的性质及用途。 5.生石灰的制法及用途。进行本课时,应与第六章第三节碱类(68页)及本章第一节乙。盐酸的化学性质中的中和作用(84页)相联系。从复习该两节重点引出新课。检查学生知识: 1.酸类的成分和通性是什么? 2.什么叫做碱?你学过那几种碱? 讲授新教材:从提问第二题碱的意义是:“由金属与氢氧根化合而成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如果能溶于水的,就叫碱。”那么不溶于水的,又叫什么呢?它就称为硷(过去一度命名为(酉兼),现(酉兼)字已废  相似文献   

3.
通过前五章的学习,学生已经获得了关于原子-分子论的基本原理、重要的化学定律、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关于物质的初步知识,但学生对这些原理、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仅仅是初步的,教师还需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来加深和巩固,以期达到使学生自觉的牢固的掌握系统的化学基本知识的目的。一、本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通过对几类典型化合物的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4.
一、对第六章教材系统性的体会“氧化物、硷、酸、盐”一章教材的重要性:通过这章的教学,给学生树立无机物质分类的概念,认识各类化合物的通性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对高中进一步学习各类元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知识如何教给学生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所以这章教材编写系统如何,对教学起着很大的作用。新课本第六章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是每一类化合物都分两次提出。分两次提出,绝不是单纯的重复。原因有二:第一,因为提到某一类化合物必要牵涉到另一类化合物,如提到酸的性质,就要牵涉到硷和盐;提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也必须要联系到酸和硷。所以不能一次便把某类化合物的知识全部讲完。第二,旧课本,难点比较集中,一次把酸类,硷类,盐类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又缺少在这方面知识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5.
一、这一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七年级化学教学法简明指南,杜宾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教学法,第98页。这章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对主要几类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来使学生对物质认识得更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大学生先前获得的关于物质的知识。具体地来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关于物质性质的概念;丰富学生关于化学反应的概念,使学生懂得化合物分类的初步概念;巩固学生自觉地写出物质的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学生避免片面理解,孤立现象和死背定义等毛病,而能透澈地、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已获得的科学知识,经常地进行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现在我把复习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几种酸、碱、氧化物和盐”这一章的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得到指正,而能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一、教材分析酸、碱、盐、氧化物这一章是无机物基本概念的基础,通过酸、碱、盐、氧化物的组成,深入地贯澈了原子——分子理论,从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基础上了解到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这一章里应对前几章所讲的定组成  相似文献   

7.
本章是从单质、化合物开始,单质中分为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又可分为若干类物质,从而引出酸、碱、盐、氧化物。学生对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这些基木概念是比较熟悉的(而对酸、碱、盐、酸性和碱性氧化物是比较生疏的)。从这些已知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新的未知的知识来。从这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初中化学“氧化物、碱、酸、盐”一章主要的教学任务是: 通过介绍几种在国民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化合物,根据原子-分子学说使学生正确的形成关于氧化物、碱、酸、盐各类物质的概念以及了解其相互反应关系。在形成这些概念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如何进行科学上的概括,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这些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全是新的,要想先了解其中一类物质,必然要牵涉到另一类甚至于另外几类物质。因此氧化物、碱、酸、盐不论哪一类物质的完整概念也不可能一次就建立起来。所以在编写和讲授这部分教材时,除去概念本身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外,对讲授的顺序即如何使学生形成这些概念的方法的逻辑系统还必须予以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9.
酸、碱、盐、氧化物的一系列知识,是明确无机物的基本概念的基础。而初中化学课进行到这一章,教材的深度与广度是比较旧课本有明显的提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章教材深入体会,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一定要掌握住教材的精神与实质,才能达到这章的教学目的。一.深入教材的体会1.掌握原子—分子论,发挥教材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根据化学教学大纲的指示:“初中全部化学是以原子—分子论为基础的。”从一、二两章开始教物质及其性质与化学反应中,阐明原子—分子论的意义,并以原子—分子论观点解释物质性质及化学反应,基本上是可以使学生获得原子—分子  相似文献   

10.
崔银伶 《化学教育》2010,31(Z2):143-145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化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开放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开展学习。  相似文献   

11.
顾润瑛 《化学教育》1988,9(5):24-26
本章是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开始。“万事开头难”。起始章教学的“难处”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师生的心理状况,另一方面是教材内容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这学期我在讲授初中化学第六章的时候,采取了在边讲边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对照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把各类物质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因而使学生对各类物质理解得更透彻,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巩固。兹以我对硷类的教学法为例来加以说明:在讲“几种重要的硷”这一节时,我就利用边讲边实验积极地指导学生对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物质同时依次的进行观察和实验,接着将观察和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对照,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能够彻底地理解和掌握。为了保证讲课的顺利,所以我在上课前先在小黑板上画下了为讲该节所需要的空白图表(见表1),并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课本第六章氧化物、酸、碱和盐,这一章是在前几章的基础上,对物质系统研究的开始。课本对各类物质作了较系统的介紹,这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一章的教学中主要关键是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除此以外,根据我校的教学经验,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对盐的性质的教学,課本中对盐的性质只在物理性质方面作了簡单的介紹,说明所有的盐都是固体,通常是規则的晶体,許多种盐具有颜色,各种盐的溶解度各不相同。課本中根本沒提到盐的化学性质,根据需要我认为有补充盐的化学性质的必要。系統讲解盐的化学性质时,一方面对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作了复习,同时也将盐的知识充实系统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4.
实录了1堂"氧化物的复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以氧化物知识复习为主线,将游戏的元素和方法融入教学情境,从元素观、转化观和分类观的视角去认识和剖析氧化物及其转化规律,体现了物质研究的一般方法,呈现了1堂学科观念教学的具体课例,凸显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的基本流程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孙杰英  严文法 《化学教育》2018,39(23):71-74
采用自编的二段式多项选择诊断测验为研究工具,对55名初三学生“酸、碱、盐”核心概念的相异构想进行调查研究,诊断了学生头脑中存在的相异构想并探析了产生这些相异构想的成因和主要来源,为中学化学教师进行概念转变教学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讲分子论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导出原子论,而全部化学变化又是以“原子”为基础的,很显然本章是全书开始的最重要的一章。所以教学大纲中指示说:“初中全部化学课程是以原子—分子论为基础的。”前一章中曾经提到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这两个概念,并通过分子论将物理现象加以充分说明,因此,本章就紧接着研究化学现象。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研究分解反应,这不单是为了便於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区别出:在物理现象中,由於物质分子运动形式不同呈扩散、蒸发和凝固等现象但并不变成别种物质;而在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分裂,由於原子的重新组合和排列而变成新的物  相似文献   

17.
一、本章教学法方面的参考资料: 1.苏联中学化学教学法(第二分册),奚尤什金著,王世显等,译第121页到141页。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计划,叶果尔金著,译第67页到81页。 3.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教学法符绶玺等写,化学通报,1955年1月号第44页。请注意上述三种参考资料所提到的教材系统和内容与现行课本不尽相同,但其中许多具体部分还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同时,现行课本的教材对水和溶液在工农业上的应用讲得较多,上述三种参考资料却不够重视,在参考时  相似文献   

18.
王俊义  倪娟 《化学教育》2015,36(5):7-10
以"酸、碱、盐"这一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例,分析德国启蒙教科书《今日化学Ⅰ》内容设置及其特色。在重视与生产生活实际及科学前沿联系、加强化学学科知识微观本质的揭示、强化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等方面,可为国内初中教材更新和教学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Ⅰ第一章一、本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七年级化学教学法简明指南,杜宾宁著,68~8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本章的教导任务是根据学生早在自然课程和物理课程里获得的一些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使他们从化学上获得初步的物质概念,还要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界里发生着这样一些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以后生成了在成分上和特征上完全不同的另一些物质。此后还应当使学生知道,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常常是互相伴随着进行的。在这一章里,应根据学生已知的事实(物体的热胀冷缩,各种物质会扩散和互相混和等等)来讲授分子论,而在后面的各个章节里,应该利用原子——分子论来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变化,以便巩固学生已经学到的有关原子——分子论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以牙膏的制作为主线,通过认识口腔环境、选择牙膏材料、测定主材含量、动手制作牙膏等4个项目任务,复习酸的通性,拓展酸的个性。从元素观、转化观的视角认识物质转化规律,体现物质研究的一般思路,凸显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构建验证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反应发生的思路;建立混合物中定量测定某成分的方法;总结商品设计的思路及原则;深化物质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观念。呈现一节利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案例,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批判能力、证据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