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tic technique, it was confirmed that BSV RNA-1 and RNA-2 contained circular molecules and that they Were more stable than the ether viroids in thermodynamics. BSV RNAs extracted from individual diseased plants gave only one specific band on analytical polyacrylamide gel, either BSV RNA-1 or RNA-2. No plant which has yet been detected contained both. No variation whatever was observed in the 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even over a period of two and a half years for BSV RNA-1 and RNA-2.The calli developed from diseased leaves grew rather slowly compared with healthy ones. The replication of BSV RNA-1 in calli which had continuously grown for 6—8 months was evidenced by the distinct band of BSV RNA-1 on file gels.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烟草叶片发生的愈伤组织,相继用L-4-氧赖氨酸(OL,1克/升),2%甲基磺酸乙酯(EMS)和OL(4克/升)处理,选择并建立了抗OL的烟草愈伤组织突变体(W_0),它对乙硫氨酸(Eth)和5-甲基色氨酸(5MT)不表现交叉抗性。它比其亲本积累赖氨酸多一倍。从它再生出突变植株,在培养瓶内开花结籽。从突变植株发生次级愈伤组织(BCB)。检查了W_0和BCB对OL的抗性,赖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证实与其亲本不同的上述三项特征都能通过再生传递在次级愈伤组织培养上表达。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水稻植株再生及外源人α-干扰素cDNA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使用转化脂介导转化法(Lipofectin-mediated transformation)成功地将含有人α-干扰素(Hu-α-IFN)cDNA以及与其连锁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因的E. coli质粒pIG3031导入到水稻(indica type rice)的原生质体内,并由此获得转化愈伤组织。基于Npt-Ⅱ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转化频率高达10%。筛选出的转化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了完整的籼稻转基因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外源Hu-α-IFN cDNA己整合到水稻基因组内;RNA条带杂交结果显示,外源Hu-α-IFN cDNA在T-DNA转录子1启动子(P1′)的控制下,在转化水稻细胞中有效地进行了转录;体外生物活性检测表明,转化植株组织抽提物中含有干扰素特有的抗病毒活性,说明外源Hu-α-IFN cDNA可在水稻细胞内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4.
人参花粉植株的诱导及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参花药培养已连续四年(1981—1984年)得到了花粉植株,并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人参花药对培养基的适应较广,在MS等6种基本培养基上都得到了愈伤组织;低温预处理能明显提高诱导效果;已筛选出愈伤组织诱导率高的培养基配方,再生植株的分化比较困难,在100多种分化培养基配方中筛选出16种能分化再生植株的配方,分化率高的可达6.8%。经二年多16次继代培养,建立了能保持良好分化能力的体细胞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从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 Breit)叶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叶半夏叶片分离到大量、具活力的叶肉原生质体,采用无机盐、激素、蔗糖浓度不同的液体和固体双层培养基培养。4—7天内原生质体出现第一次分裂,分裂频率为3—8%,3周后形成80—100个细胞的细胞团,转入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月后将形成1—2mm直径的愈伤组织再转入固体分化培养基中,愈伤组织先增殖、生长,3—4周后分化出绿芽和小苗,再1月后,由原生质体再生的半夏小植株已长至6—10cm高。半夏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发生途径有器官型和胚状体型两种方式。比较和讨论了悬浮培养、双层培养和组份浓度差液-固体双层培养对原生质体培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麦原生质体培养——高频率的细胞团形成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整培养基中还原态氮的含量及变換使用不同水平的2,4-D,从普通小麦的成熟种子诱导建立了胚性愈伤组织无性系,随后又从中诱导出了适合悬浮培养的松脆愈伤组织,并建立了悬浮系。由悬浮细胞游离原生质体,培养于KM8P等几种培养基中,获得了大量的再生细胞团。变换使用不同的培养基使细胞团进一步发育,形成了致密的或颗粒状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以器官发生和胚胎发生的途径形成了完整的植株。  相似文献   

7.
毛白杨的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是我国华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林木,从毛白杨无菌苗分离得到的叶肉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M8p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浅层培养,7天后开始第一次细胞分裂,1O天时分裂频率可达20%左右,随后形成大量的细胞团和愈伤组织,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愈伤组织呈黄绿色并逐渐变得紧密,当这种愈伤组织转到附加玉米素和吲嗓乙酸或者萘乙酸的MS培养基上时,培养4—5周后开始有芽的分化,待芽伸长后从基部切下转到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即长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8.
根瘤农杆菌介导的枸杞转化及转化植物的获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一种重要的中药——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转化、再生系统的建立。以根瘤农杆菌(Agrobaterium tumefaciens)C58cl(pGV3850::neo1103)感染枸杞的幼茎外植体,在含卡那霉素50μg/ml的诱培养基上选择转化的愈伤组织,在含卡那霉素25μg/ml分化培养基上得到再生小芽,再生小芽中有30%外观形态正常。形态正常的小芽转到生根培养基后可长出根从而得到完整的植株。胭脂碱检测。NPT-Ⅱ活性测定及分子杂交的结果均表明,外源基因已导入枸杞并得以表达。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1) 经过一定预处理后,形成愈伤组织较快的外植体易被转化。(2) 转化后愈伤组织再生正常植株的频率比未转化的愈伤组织高。  相似文献   

9.
植物形成愈伤组织的激素调节与核酸及氨基酸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绿豆子叶切段培养在Miller培养基上附加或不附加生长素和激动素,研究了受伤和激素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作用.实验证明绿豆子叶切段必须有生长素和激动素才能形成愈伤组织.25S和18S的RNA明显增加。对照子叶切段比形成愈伤组织的切段中自由氨基酸的含量多,而结合氨基酸的情况相反.脯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含量在两种组织中都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是形成愈伤组织的切段中羟脯氨酸和脯氨酸含量的比例却大大超过对照。  相似文献   

10.
小麦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直接形成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普通小麦品种“济南177”幼胚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游离原生质体,培养在附加有1mg/12,4-D和500mg/1水解酪蛋白(CH)的NMB培养基中,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直接分裂成为体细胞胚。生长至1.5—2mm大小的体细胞胚在无激素的MB固体培养基上直接发育成为完整再生小植株。  相似文献   

11.
大豆原生质体经体细胞胚再生植株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栽培大豆(Glycine max L)的未成熟子叶游离的原生质体,以Gelrite bead法包埋,培养在大豆根瘤产物(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尿囊素、尿囊酸等)为主要氮源的ZSP培养基中,形成了胚性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在体细胞胚分化培养基上直接分化出体细胞胚,并进一步诱导出再生植株,进入正常发育而开花。  相似文献   

12.
高等植物根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由12种植物,其中包括8种豆科植物(绿豆、黑绿豆、大豆、豌豆、木豆、蚕豆、苜蓿和胡卢巴)和4种十字花科植物(油菜、本油菜、甘兰和白芥)的萌发种子的幼根分离得到了根原生质体.根原生质体在培养中表现出活跃的分裂能力.除了在木豆和蚕豆中仅观察到细胞分裂外,其余10种植物的根原生质体均形成了愈伤组织。其中苜蓿根原生质体通过形成胚状体再生了植株,而油菜和甘兰的根原生质体通过愈伤组织诱导成芽也再生了植株,由此证明了根原生质体的全能性.这为那些在分离或培养原生质体方面仍存在困难的植物种提供了另一可供选择的系统.本文还讨论了这一系统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L)两个栽培种的叶肉原生质体培养于Nagata-takebe(NT)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将已形成的愈伤组织移入修改的MS分化培养基(MSBI,MSBN)上诱导器官发生。仅有一个品种的愈伤组织形成了绿色突起,将它移植到不加任何生长素的基本培养基上,这些绿色的小突起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均进一步发育成花芽,特别是其中一部分绿色小突起在试管内从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不具叶片的花蕾,并开花结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含有玉米醇溶蛋白基因Z_4的玉米基因组克隆插入Ti质粒pTiT_(37)的T-DNA区。用带有此质粒的根癌农杆菌感染龙葵,得到了能合成胭脂碱的转化愈伤组织和转化植株。DNA分子杂交和RNA点杂交表明,Z_4基因确实转化并整合进了龙葵的核基因组,并且被转录成mRNA。但在转化体中,没能检测出玉米醇溶蛋白。实验证明,单子叶植物基因的启动子能够在双子叶植物中发挥功能。文中讨论了Z_4基因在双子叶转化植物的种子中受发育调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证明杜仲剥下的树皮,其里面的部分具有未成熟的次生韧皮部.这一部分在人工培养下,可以由射线细胞和韧皮部中其他生活的细胞发生愈伤组织,从中分化出不连续的分生组织带或直接形成一些管胞状分子,后来并可出现成群的管胞状分子团.雄株韧皮部产生的愈伤组织中并可分化出不定芽和不定根原基.离休韧皮部经过人工培养所发生的愈伤组织内,没有分化出筛胞状分子。  相似文献   

16.
杜仲剥皮后植皮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杜仲茎段被剥皮后,由于某些原因表面坏死,不能再生新皮。但如果及时将坏死部分的上下两端,再各剥去10厘米左右,并另从一较粗植株上剥下相应长度的树皮进行植皮,1周左右,植皮与新剥皮处即可愈合。而新植皮与原来坏死的对应部分,其未贴紧的地方可由植皮上的韧皮部射线向外形成愈伤组织,但贴紧的韧皮部,则并不产生愈伤组织。不久都可在韧皮部衍生细胞分散地发生管胞状分子,随后成团。接着在其周围发生一圈分生组织。后来这些分生组织逐渐趋向正常维管形成层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氯化铕对大黄愈伤组织生长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掌叶大黄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铕对其生长的影响,并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氯化铕对大黄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氯化铕促进愈伤组织生长,高浓度则抑制生长,浓度达到100mg/L则可导致大黄外植体全部死亡。氯化铕对大黄的促进作用可被钙调蛋白的拮抗剂氯丙嗪抑制。10mg/L氯化铕可使大黄愈伤组织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从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Nees ex Steud)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体细胞胚和再生成熟植株的试验结果。从悬浮细胞制备的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了再生小植株;而从胚性愈伤组织直接制备的原生质体,经培养已再生了成熟植株,后一条途径为其他禾本科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还对有关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证明草本植物茄茎在适当时期环剥后,一般都能生长出新的茎皮,而且形成新皮的速度,远较木本植物迅速。剥后不久就可从次生木质部暴露在表面而未被破损的射线细胞与其他细胞中发生出愈伤组织。大约一周后,在愈伤组织里面靠近原来次生木质部处分化出新的维管形成层。再过几天,才在靠近表面的愈伤组织中出现木栓形成层。剥皮后的茄茎,经过不到一个月,就可建立起完整的新皮。  相似文献   

20.
以苹果属砧木种对缺铁敏感的山定子(Malus baccata(L.)Borkh.)和对缺铁耐受的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 Makino)为材料,用无菌苗茎段建立了可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试验体系。比较了两种愈伤组织在不同铁营养条件下其生理与生化的变化。山定子愈伤组织在铁逆境下,其干重和鲜重显著增加,P,S,Mg,K,Zn,B等元素含量也均有所增加,三价铁还原能力未发生变化,细胞的超微结构遭到一定损伤,并在加重碳酸根离子(HCO_3~-)的缺铁逆境下合成了一种25kD的多肽。相反,西府海棠愈伤组织在缺铁条件下,干重和鲜重未发生显著变化,P和S元素含量显著降低,三价铁还原能力增加,并形成了传递细胞,在低铁和低铁加重碳酸根离子逆境下,合成了25kD,34kD和100kD的多肽。以上结果表明,对缺铁敏感的山定子和对缺铁耐受的西府海棠对缺铁营养逆境的反应不同,这是由其不同的遗传基础决定的。本结果为今后培育耐缺铁新类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