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5):65-68
目的:测定研究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主要致癌相关癌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在肺癌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选用6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采用PCR法扩增相应癌基因关键外显子序列,扩增产物直接进行碱基测序。利用NCBI网站数据库进行碱基定位及突变分析,推断基因突变导致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改变。同时检测供试细胞系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结合测序结果分析相应突变对肺癌细胞系实验研究的意义。结果:所有供试细胞系的EGFR、ERBB2、BRAF基因的受检外显子区域均无碱基突变,H460细胞系的KRAS基因存在单碱基置换,推测可导致Q61H氨基酸改变,PC9、HCC827、NCI-H1975、NCI-H1299细胞系存在KRAS第2外显子区的移码突变,推测可导致氨基酸编码阅读框的严重改变,导致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结论:供试的NSCLC细胞系在RTK/Ras/Raf信号转导途径拥有的癌基因突变,以及它们对顺铂的敏感性均与NSCLC患者体内癌细胞的情况有较大差异,我们认为在针对该途径的靶向治疗中,上述细胞系不具备典型性,不能较好的模拟NSCLC患者癌细胞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自噬即细胞自我消化,不仅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还与癌细胞耐药的形成有关.细胞的自噬水平可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多种信号通路进行调控.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可以有效阻断下游信号通路,并广泛应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EGFR-TKI疗效肯定但容易产生耐药,而且还能诱导肿瘤细胞自噬活性.最新研究表明,使用自噬诱导剂或抑制剂调节自噬水平,可延缓EGFR-TKI的耐药性,提高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免疫治疗作为目前最具影响力的肿瘤治疗手段,已全面改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格局。综述了晚期NSCLC免疫治疗存在的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免疫联合治疗模式的组合和优化、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和应对策略、寻找合适的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特殊人群特征的免疫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相关毒性管理等。探讨了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现状和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5.
分析2014—2019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为构建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试验的核心指标集和选择临床研究测量指标提供借鉴。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进行检索,检索并筛选出相关RCT,整理指标域、统计频次排前10位的指标,利用R语言绘制年份和结局指标的折线图,利用VOS viewer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聚类分析。不良反应是最受关注的结局指标类型,关注免疫分子的研究基本不关注中医症状、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对于中医特色指标关注度不高,今后可以增加对中医特色指标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分期早,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仍出现转移及复发.这表明患者在术前已存在着通过常规手段无法检测的微转移病灶.国内外学者就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诊断做了大量研究,以期寻找到检测微转移的理想标志物及方法,更准确的分析,合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紫杉醇化疗方案进行观察和护理。方法:应用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例,选用最新方法和剂量,使用有效畅通的静脉通道,及时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通过相关护理,减轻了毒副反应及其他不适,提高了疗效。结论:应用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经过相应护理,毒副反应明显减轻,护理效果好,延长了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微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作用广泛,参与生命活动中的一系列重要进程,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微RNA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具有与原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相似的作用。在肺癌组织中微RNA有特定的表达谱,参与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等多个过程,并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以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及临床预后。作为一类新的分子靶标,微RNA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株A549/taxol,研究其对紫杉醇耐药性的分子机理.方法通过长时间低浓度的紫杉醇处理A549细胞的方法获得其耐药细胞株A549/taxol,提取细胞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其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通过不同siRNA处理细胞进行基因沉默,研究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对紫杉醇的耐受情况.结果发现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株A549/taxol的基因表达紊乱,表现为ING5的高表达抑制了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而Bcl-2是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所必需的.结论以上结果初探了A549对紫杉醇耐药性的机制,为探寻紫杉醇化疗新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的miRNA表达特征及其作用,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7例对照的外周血有核细胞mi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对照的外周血有核细胞miRNA表达特征,分析两者miRNA表达水平差异情况,共鉴定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对照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有显著表达差异的miRNA 209种,其中肺癌样本miRNA表达上调的有138种,表达下调的有71种.研究结果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对照样本的外周血有核细胞中miRNA表达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部分已被证实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 相似文献
11.
肺癌在所有癌症中死亡率最高,而且老年肺癌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增势,因而探索老年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及策略是当务之需。目前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疗效尚存在争议,由于老年患者群常常被临床试验排除,虽然多个临床研究提示年龄大小不影响临床获益,但是老年肺癌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仍不明确。为此,对老年肺癌患者目前的临床治疗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线粒体长链非编码RNA(mitochondrial long non-coding RNA,mtlncRNA)IDL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um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代谢和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首先在A549细胞中通过线粒体压力测试发现敲低IDL会导致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功能受损,接着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证明了敲低IDL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H1299的生长速度变慢、迁移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减弱.随后通过RNA沉降实验(RNA pull-down)和RNA免疫沉淀实验(RIP)找到了在体内外均可以与IDL特异性结合的蛋白——ATP合成酶α亚基,即ATP5A1蛋白,并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证明了IDL下调会导致ATP5A1蛋白的O-GlcNAc修饰水平增加,在A549细胞中敲低ATP5A1也得到了与敲低IDL时一致的细胞表型.以上结果说明敲低IDL会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氧化磷酸化功能受损、细胞生长受抑制. 相似文献
13.
14.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 SCLC)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病情凶险并使患者迅速致命的癌症之一。近10年来资料表明,局限期SCLC治疗多主张采用化疗+手术+化疗或放疗。广泛期SCLC治疗多主张采用化疗为主的治疗。如化疗+放疗+免疫增强齐和免疫调节剂治疗。就化疗而言,多主张采用联合化疗的原则。1 SCLC有效的化疗药物1.1 单药对SCLC有效药物首先用于SCLC联合化疗的药物要求单药有效率>30%以上,其中有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六甲胺(HHM)、阿霉素(ADM)类、氨甲蝶呤(MTX)、足叶忆甙(VP-16)、长春… 相似文献
15.
徐鸿洁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4):340-343
吉非替尼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喹唑啉类衍生物,通过竞争抑制ATP与受体区结合,从而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吉非替尼主要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和三线治疗,其抗肿瘤作用已得到许多研究者的认同.阐述了吉非替尼的药理学、临床研究,吉非替尼疗效的分子预测因素及不良反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肿瘤发病率及死亡人数最高的肿瘤.每年全球被诊断为NSCLC的患者超过100万.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NSCLC占80%以上.作为治疗NSCLC的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给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临床获益.随着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的逐步深入,EGFR-TKI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代表药物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这两种药物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被大量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尤其是关于EGFR阳性敏感突变者.然而在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7~13个月)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对EGFR-TKI产生耐药,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EGFR-TKI在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因此EGFR-TKI耐药机制的探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对第一代EGFR-TKI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8,(10)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目前已成为具有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首选一线治疗,然而获得性耐药仍然是其临床应用无法回避的瓶颈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获得性耐药机制,包括EGFR二次突变、MET基因扩增、IGF1R及HER2扩增,随后对EGFR-TKIs耐药后的治疗选择做了相关阐述,包括一代、二代、三代、四代EGFR-TKIs及联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高通量平台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间的相互联系和其相互作用的途径.方法 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原始数据,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与健康样本的基因表达谱,确定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DEGs)和差异表达的microRNAs(DEMs).随后利用GeneSpr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SNORA56的基因性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NSCL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NORA56数据及临床信息资料,分析SNORA56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影响.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SCLC患者标本,利用PCR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18FDG—PE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索Pub/Medline数据库及中文数据库,检索所有用^18FDG—PE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进行诊断的文献,提取相关文献数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数据分析采用Excell 2003和SPSSll软件,进行异值性检验,得到合并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合并的比数比(OR)值,和并拟然比(SLR)。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3篇文献有^18FDG—PET技术,文献质量水平为1—3级。利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处理,^18FDG—PET的合并敏感性为0.883(CI:0.864~0.900),合并特异性为0.919(CI:0.908—0.928),合并阳性拟然比(SPLR)为10.2837(CI:7.644—13.834);合并阴性拟然比(SNLR)为0.172(CI:0.136—0.216),合并比数比(DOR)为68.532(CI:44.410—105.76);加权SROC曲线下面积为0.9539,SE为0.0093,Q*值为0.8958,SE0.0129。结论:入选文献均有较高的水平。显示^18FDG—PE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