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图书目录,从学术源流、编纂依据、编撰方法以及分类体系和著录体例几个方面对《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传统目录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两《志》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汉书·艺文志》中,赋是以类区分,以品相别,杂而不乱。《汉书·艺文志》对枚乘、东方朔、扬雄等人作品的处理,都能得出合理的解释。这样的分类与排序,一方面与《汉书·艺文志》总的编撰体例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受当时的学术观念、价值标准和批评方法的影响,反映了汉代朴实学风。  相似文献   

3.
《荀子·正名篇》提到小家珍说,前人多不重视。细绎文意,荀子此论的落脚点既不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也不在如何使用概念的问题上,而是在后王时君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他的正名思想与孔子的正名思想并无本质差别。文中所提出的期、命、辨、说,不仅是概念的产生方式,而且更是一种言说方式,体现在文本上则是一种文体形式。这种言说方式和文体形式是在圣王没,天下乱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其言说方式概言之为辨说,其文体形式后人称之为说体文。小家珍说则是相对于圣人之辨说和士君子之辨说而提出的,虽然主要是一种学术价值判断,但其中也隐含有对于先秦诸子文体的认识,与《庄子.外物篇》所云小说概念可相互发明。  相似文献   

4.
先秦音乐思想以及整个文艺思想 ,集中表现在一场关于“乐”的论争上。作为这场论争的总结和结晶的《乐记》 ,其成书年代历来没有弄清楚。郭沫若曾提出了公孙尼子说。但从《乐记》自身的矛盾性来看 ,作者不应是公孙尼子 ;从儒家传统文艺观的发展过程来看 ,《乐记》当在《荀子》之后。从直接的史料记载看《乐记》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汉书·艺文志》提供的史料是基本可信的。所以 ,《乐记》应是汉武帝时 ,刘德与毛生等人收集《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所作 ,经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而得。  相似文献   

5.
荀子学说的历史命运复杂而多变。自汉代以后,荀学日渐衰微;但同时也哺育、影响了为数众多的思想家和学者。对荀书首先加以校理的是西汉的刘向。唐杨倞校注《荀子》后,历经宋、元、明,直至清代校勘、考订者有多家,而王先谦的《集解》堪称善本。  相似文献   

6.
《荀子校释》汇集荀学研究之大成,同时考订是非,解释疑滞,多有发明。但是该书内容繁密,难免偶有疏漏、误释。今摭拾五条,谨献其疑,以补其阙,分别为:和齐的齐不必改读,率字两处误释,蠲疑的蠲是■的借字,埶在本朝的埶当读为设,隘慑同《左传》之垫隘。  相似文献   

7.
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认为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这个论断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是本文研究的思想范畴重点.  相似文献   

8.
从语义、词性两个方面对《荀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的构成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通过研究发现《荀子》中偏正式复音词的内部构成情况较前代更为复杂多样,而且产生了一大批新义。这说明《荀子》所反映的战国末期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的加深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二十五史《艺文志》、《经籍志》的长期研究,并经过完整的检索,发现作为载录中国第一部目录学著作《七略》的《汉书·艺文志》,尚无学者对其中的家数、卷数作过目录比例的数字统计的专题研究。为体现最早一批典籍在正史中被著录的状态,笔者对它们逐一进行了梳理,从而得出本文。  相似文献   

10.
前人对《荀子》注释的精义固多,却也难免还存在着缪误。通过对《荀子》各家注本失误的具体分析,侧面反映了唐代杨倞以来注释家们在理论、方法上所存在的缺陷及流弊,以期为探索传统训诂学的科学化道路提供一些反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韩非、李斯是荀学的主要继承人,从他们的生存状态、求学方式、思想发展历程等方面来看,他们早在求学之前便已埋下不同的学术种子,并非在学成之后疏离荀学。韩非自幼习染三晋法家文化,接触慎到、申不害等人刑名法术之学,他将追随荀卿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对儒家的深刻反思,并从荀卿处汲取了大量理论智慧。李斯出于生存状态、个人兴趣而有选择地继承荀学知识,关注帝王之术并对韩非学说产生兴趣,而从仕秦国的特殊经历加速了他推动法家学术的步骤,最终成为实践法家思想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礼”、“名”、“类”等重要概念的阐释,侧重考察了苟子“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等重要法律思想及其对诸子百家法律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一部分具有抒情风格的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化小说的源头,废名沿着这种独特的小说体式,用诗意的笔,抒写古朴东方的人性美、人情美。鲁迅和废名都是具有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们以诗人的情感,现代主义的叙事方式,表达出了个人对乡土中国的诗性情感和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4.
荀子承继孔子,他深入地探讨了礼的起源,在发生学上完善了孔子礼学思想;荀子“援法入礼”,以礼“合群制分”的思想使礼在社会功能上更加扩大化;荀子以礼“正名”的思想完善了孔子礼学中的正名理论;其以礼节欲的义利观发展了孔子礼学中的义利之辩。荀子以礼为道德之极,全面推进了孔子礼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荀子作为先秦著名的教育家,唯物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性恶论为基础的德育思想,既师承孔子,又立足于社会现实,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荀子的德育思想不仅对当世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荀子》六处旧注重新作了辨析,或从新的角度去补苴前人的说解,或对于说解不合荀文原旨的而发表己见:“傲”即“狂妄”、“逞己能事”;“类傲”、“求柔”即“(遇富贵之人)相应就傲慢(之)”、“(遇贫贱之人)相应就柔屈(之)”;“愉殷赤心之所”即“清楚在国家名声微弱之时将自己的赤诚奉献于何处”;“纂论公察”即“继承先祖的遗训作出公正的辨别”;“佚之以绳”即“依据礼义法度来安排语言”;“浃万物之变”即“达万物之变”。  相似文献   

17.
在探究刘熙<释名>中学术观点的基础上,对刘熙的语言观予以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刘熙的"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的学术观点与苟子的"约定俗成"论并无本质上的对立,只是对语词的不同发展阶段所作出的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发现及整理发表对当代中国的文学、历史和哲学之类的学术界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孔子诗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诗学著作,其理论的原创性具体表现在:诗的本质观、诗的阐释模式和审美价值取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的“鲁迅“是透视延安文化历史形成和延安文人思想变迁的窗口,这一时期主要存在着两种鲁迅观。延安文人认为“鲁迅精神就是揭露黑暗追求真理,不怕孤独,即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精神和批判国民性的现实主义精神”,并将自我对“鲁迅精神”的体认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实践中。而中共领导人则更侧重从政治的需要来阐释鲁迅,使得鲁迅逐步被意识形态化,并且通过标举鲁迅的旗帜团结文人以及规训他们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20.
天妃信仰最早的记载始于文言小说《夷坚志》,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民间传说过程及官方化后,终于在明代出现了较完备记叙天妃故事的小说--《天妃娘妈传》.本文叙述了这一过程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