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潘书恒  程萍  胡帅杭 《化学教育》2021,42(19):96-101
应用高温传感器测定了铁在氯气中燃烧时的温度;基于实际反应温度、压强与物质状态,对铁与氯气的相关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发现FeCl3(Fe2Cl6)是铁与氯气反应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热力学稳定产物,而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2的条件则较为苛刻;反应的动力学分析,FeCl2和FeCl3的结构分析,也表明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2.
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主要用于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其工业化生产一直是合成化学中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碳酸乙烯酯(EC)为原料,在紫外光和加热条件下,通入氯气,生成氯代碳酸乙烯酯。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氯气流量,用气相色谱方法测量EC转化率和CEC收率,系统地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光热法制备CEC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氯气流量对CEC的合成过程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综合考虑CEC收率和副产物收率,选择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85℃,氯气流量80 mL/min。通过加入自由基抑制剂,确定了制备CEC的过程为自由基反应。通过研究不同时间原料的转化率,确定了该反应为一级动力学反应,该反应的活化能为37.65 kJ/mol。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冰醋酸为溶剂,氯化铁为催化剂,通入氯气,可以使喹唑酮产生氯化反应。主要产品为6-氯喹唑酮,次为8-氯喹唑酮,再其次为6,8-二氯喹唑酮。氯化时溶剂的性质,通入氯氣的量,以及反应温度,对於氯化反应及产物的相对比例均有影响。在大多数实验中,氯化物的产率均在40%以下,只有在温度较高(97-100°)时,氯化物产率才可以达到50%以上,同时也生成6,8-二氯喹唑酮。  相似文献   

4.
运用热力学原理基础知识,分析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在常温下生锈生成氧化铁的反应属性,说明它们都是热力学自发进行的反应。对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与氧化亚铁相互转化的温度条件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李超 《化学教育》1997,18(3):33-33
现行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通过实验〔1一6〕介绍氯水光照分解,验证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光照可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  相似文献   

6.
利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各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熵和摩尔定压热容,在298~700 K温度范围内对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体系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以及反应平衡常数进行了详尽的计算,分析了不同反应步骤的热力学平衡与限度,对不同反应发生的热力学可能性与顺序进行了判断,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压力对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确定了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体系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为放热反应;从热力学上看,温度低于546 K时,乙烯齐聚生成直链α-烯烃反应为自发过程,且比α-烯烃异构化和烯烃歧化反应更容易进行;低温、高压有利于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的进行;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体系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23~473 K,压力5~20 MPa,且在SHOP法的工艺条件下(温度363 K,压力10.3 MPa),乙烯齐聚生成直链α-烯烃反应的热力学平衡转化率接近于100%.  相似文献   

7.
从化学热力学角度探讨乙醇直接脱氢和氧化脱氢的反应属性,认为直接脱氢的反应温度应高于322.5℃。说明决定反应温度的相关要素,对化学教学中相应的反应温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异龙脑甲醚在三氯化铁 /乙酸酐存在下的断裂反应 ,并详细讨论了三氯化铁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断裂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生漆和三氯化铁反应制备漆酚铁聚合物,用红外光谱、涂膜鲜映性仪和光泽度仪等对聚合物结构和漆膜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h,漆酚和三氯化铁物质的量比为8∶1,所生成的漆酚铁聚合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丁烯催化裂解制丙烯/乙烯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丁烯催化裂解反应网络中各反应步骤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结合实际反应的产物分布,探讨了各产物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有利于丁烯裂解为丙烯和乙烯,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和压力可有效提高产物中的丙烯/乙烯比. 低碳烯烃在热力学上有很强的芳构化倾向,升高温度可抑制氢转移反应,可以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开发高选择性催化剂的方法来提高丙烯和乙烯的选择性,抑制芳烃和烷烃的生成. 在催化裂解反应条件下,C5+烃的生成量较少. 热力学计算结果在进行催化剂筛选和反应条件优化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甲苯热解机理的AM1研究(Ⅰ)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的基础上,本文用Gaussian98程序包中AM1法UHF计算,对碳材料用碳前驱体甲苯的热裂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在对反应物,产物自由基的结构进行能量梯度法全优化的同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标准热力学参数(298-1073K)。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1)当甲苯的热裂解温度相对较低时(773K左右),热力学计算结果首先支持苯环上甲基C-H键的断裂生成苯基自由基并继而生成联二甲苯的反应;随着温度的提高(达1073K时),生成苯自由基和甲基自由基的反应比例将大生成苄基自由基的比例;该反应机理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2)采用Gaussian98程序包中AM1法中的UHF计算,较适合低级芳香烃热裂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硝酸银溶液与碘化钾溶液直接混合时,发生生成碘化银沉淀的复分解反应,而通过带盐桥的原电池,阻止离子接触时,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从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钛薄膜上三氯乙烯光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二氧化钛薄膜上三氯乙烯(TCE)气相光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TCE气相光催化氧化反应生成的氯气可引发TCE的连锁反应. 当添加氯气的浓度相同时TCE表面光催化反应的初速率约为光化学反应初速率的2倍,说明连锁反应主要发生在催化剂表面. 氯可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作为电子的接受体抑制空穴与电子复合,提高TiO2光催化剂的活性. 除了TCE与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OH的相互作用及反应产物/中间产物二氯乙酰氯的光催化分解可生成氯气以外,光气在与氯气共存时的光分解也有利于氯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装置存在环境不友好、实验装置较大、过于分散、反应难以定量化等缺陷,从绿色化学角度出发,对传统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该实验过程的绿色化,实验装置的微型化、综合化和反应的可控化、定量化。  相似文献   

15.
罗鹏  张辰刚 《化学教育》2020,41(7):76-77
从教材中钠和氯气反应的演示实验出发,设计独特的实验装置,在实验室里完成了碘化钠的制备。避免了氯气的危害,也满足教学的需要。从热力学角度进行相关计算,证明本实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碳/碳复合材料碳源化合物乙苯热裂解机理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采用Gaussian 03程序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在UB3LYP/6-31G*水平上对碳材料用碳源化合物乙苯的初期热裂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法全优化,计算了不同温度下(298~1573 K)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298~1573 K下,热力学首先支持生成甲苯自由基和甲基自由基的反应为主反应路径.低温下,生成苯乙基自由基(α位脱氢)的反应比例大于生成苯基自由基的反应,而高温下(823 K),生成苯基自由基的反应比例大于苯乙基自由基(α位脱氢)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活化与转化甲烷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是难点.报道在环境温度条件下,无水三氯化铁(FeCl_3)与甲烷在环境温度下的光化学反应,这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活化甲烷生成一氯甲烷的方法.在300W的高压汞灯或者太阳光的照射下,由甲烷转化的产物为单一的一氯甲烷,而没有其它多氯代物,最大初始生成效率为43g MeCl·(kg_(Fe)·h)~(-1).氯化铁既作为氯自由基源,也作为氧化剂,并在反应中被还原为氯化亚铁.高压汞灯功率增加以及氯化铁浓度增加都会加快初始反应速率.而反应温度以及甲烷的压力对反应的初始速率影响很小.氯甲烷可以被水解为甲醇,亚铁在空气以及盐酸存在下也可以被重新氧化为三价铁,从而完成铁和氯的循环.  相似文献   

18.
利用HSC5.0软件对异丁烷脱氢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了异丁烷脱氢过程中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和不同温度、压力及氢烃比的异丁烷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结果显示,裂解反应平衡常数比脱氢反应大约3个数量级,在热力学上裂解反应更易进行.在异丁烯异构化产物中,trans-C4 H8生成的平衡常数最大,cis-C4 H8其次,1-C4...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天然气中高含量硫化氢形成的化学机制,利用高温高压反应装置,对天然气与固态硫酸钙反应体系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使用气相色谱仪、微库仑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热力学特征,并进行了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天然气与固态硫酸钙可以发生反应,产物主要为硫化氢、二氧化碳、碳酸钙、水和炭。热力学研究表明,天然气与固态硫酸钙的反应可行,升高温度对反应有利,同一温度下长链烷烃与固态硫酸钙发生反应的可能性要比短链烷烃大。根据动力学模型得到反应活化能为96.824kJ/mol。  相似文献   

20.
李琼  李永红  姜建文 《化学教育》2018,39(23):65-70
综述了目前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实验存在的问题,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该反应的温度、光照条件、气体比例、光照距离等4个因素进行系统探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找出了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