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广琴  李爱林 《化学教育》2013,34(12):78-78
实验创新的目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钠与水在烧杯中进行的反应[1],只能验证其中的一种产物NaOH,而不能验证另一种产物H2。钠与乙醇在试管中进行的反应[2],产生的H2点燃效果不好,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克服了教材中的不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孙杰 《化学教育》2012,33(2):67-67
在高中化学金属的实验中,课堂上教师在演示钠与水反应的时候,通常都是将小块金属钠直接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烧杯中的水与钠剧烈反应,这对于观察实验的一些基本现象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对于实验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这个结论却并不能加以严密的验证,因此笔者经过反复研究,通过对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使上述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1实验用品烧杯(500 mL)、分液漏斗(250 mL)、注射器(100 mL)、酒精灯、导管、橡胶管、单孔橡皮塞、止水夹.金属钠、蒸馏水、酚酞溶液.  相似文献   

3.
钠的两个性质实验的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东洋 《化学教育》2008,29(6):58-59
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在中学阶段,研究钠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钠与非金属(主要是氧气)的反应,即钠在空气中燃烧;二是钠与水的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多数教材采用的方法是在石棉网上加热,这种方法不仅实验成功率低,而且会损坏石棉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采用的方法是钠在坩埚中燃烧[1],用这种方法实验,学生不容易观察到实验现象,演示效果较差.钠和水的反应,不容易收集到反应时生成的气体,气体产物的检验成为实验的难点,3套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材中都略去了该项实验操作.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我们对上述2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
郑子辂  谢碧玉 《化学教育》2014,35(19):68-69
正高一年级化学课本"氮的循环"[1]一节中,涉及了NO2的产生及其与H2O反应的2个实验。教材中,NO2的制取采用试管作反应器,产物NO2(一种有毒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师生健康,这不是一个绿色化的教学实验。笔者经过系统的研究、探讨及数百次的实验[2],研制出"二氧化氮的制取及与水反应实验器"[3](以下简称实验器)。实验器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120472676.2,图2所示的实验器已在本校  相似文献   

5.
王春 《化学教育》2010,31(5):66-66,79
1 问题的提出 为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教材的第20页设计了如下实验:取2支试管,各加入0.01 mol/L的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0.1 mol/L的H2C2O4溶液2 mL;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0.2 mol/L的H2C2O4溶液2 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本实验的预期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褪为无色,且加入0.2 mol/L H2C2O4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先褪色.  相似文献   

6.
廖正元 《化学教育》2003,24(6):33-33
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实验。观察燃烧现象 ,验证燃烧产物是学习掌握可燃性物质性质、组成必然涉及的过程。通常的实验中 ,由于燃烧产物难于富集、火焰颜色及烟等因素的影响 ,使产物的观察难以进行 ,同时由于燃烧产物中还包括燃烧不完全的气体 ,这些气体的扩散 ,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笔者设计了一套气体产物收集及验证的简易装置 ,利用负压引导气体流向 ,使气体产物易于富集 ,便于观察 ,很好地防止了空气的污染。而且操作简便易行 ,效果较好。以H2 S燃烧产物的观察和分析为例说明其原理。仪器 :漏斗、试管、广口瓶、烧杯…  相似文献   

7.
王朴  张军 《大学化学》1990,5(4):53-53
曾昭琼先生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1987)中,环己酮肟经Beckmann重排制备己内酰胺的实验对学生理解、验证所学的重排反应知识十分适用,其在合成、结构测定、立体化学等方面的应用也甚为重要,故我系在历届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均采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该实验有如下不尽合理之处:(1)重排反应温度难以控制.反应瞬间温度由120℃骤升至160℃或200℃以上,因此,常出现树脂状聚合物,甚至造成反应物冲出容器;(2)重排反应安排在大烧杯中进行(散热),但重排后产物非常粘稠,且遇水容易水解,致使产物的转  相似文献   

8.
陈裕祥 《化学教育》1988,9(2):34-34
钠跟水反应放出气体的收集和检验,按照师范化学第二册 P229的操作,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样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试管中收集的氢气比较少,检验不出钠和水反应放出的气体是氢气,以致达不到实验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很方便地确认钠跟水反应确有氢气生成,特作如下改进。把一块橡皮塞制作成带有2个缺口的10mm厚的橡皮片,把它塞入18×150mm 的穿底坏试管中,并准备好带有尖口导管的橡皮塞一块,待用。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笔者在课堂演示人教版教材《化学2(必修)》第三章第三节实验3-2乙醇与钠的反应时,学生提出2个问题:(1)乙醇为易挥发液体,且钠与乙醇反应放热,故放出的氢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乙醇蒸气。教材中通过气体燃烧产物的检验,判断钠与乙醇反应放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Cp_2ZrH_2与丙烯酸和Cp_2Zr(H)Cl与丙烯酸钠、巴豆酸钠的反应。产物由IR 1~H和~(13)CNMR、ESR谱、气相色谱以及化学方法分析鉴定。产物水解得到与底物相应的饱和酸.用~1H NMR方法考察了Cp_2ZrH_2与丙烯酸的反应过程,用IR方法考察了Cp_2Zr(H)Cl与丙烯酸钠的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上面两种反应首先消除H_2或NaCl,形成锆氧健,然后碳碳双键还原生成二茂锆羧酸盐配合物,其中羧酸根离子与二茂锆桥式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11.
水介质条件下油页岩热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对柳树河油页岩进行了饱和水和不饱和水介质条件下的热压模拟实验,研究了两种条件下油页岩热解产物(气体、油和热沥青)的生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油页岩的热解过程中,同时经历自由基反应和碳正离子反应.水在高温的物化性质较在常温常压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酸催化剂和碱催化剂的作用,促使按碳正离子机理进行反应...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人教版)学生实验九“苯酚的性质”:4、在试管里滴2滴苯酚稀溶液再加4mL水,振荡,然后逐滴滴加饱和溴水,直到有白色浑浊现象出现为止。5、在试管里滴人几滴苯酚稀溶液,再加约3mL水,振荡,然后逐滴滴入FeCl3溶液观察现象。这两个反应都属于灵敏反应,如果溶液浓度合适,实验现象就很明显。但是,在我们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最新版(全日制普通高校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实验[2一4]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采用挤瘪盛满水的塑料瓶来收集和检验氢气,较好地说明了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但是,我们在重复该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该方法常常会因挤捏不到位,引起橡皮塞进出,甚至爆炸的现象。为此,我们利用废弃品,自制了一种既能充分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方便地检验反应产物,又能安全操作的课堂实验演示仪。  相似文献   

14.
周勇  赵军霞 《化学教育》2011,32(2):59-59,63
1 提出问题 在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叙述到"加热时,铁还能与硫反应" [1].对该实验的研究资料比较多,但这些研究结果中存在反应物铁与硫的质量比不清楚[2,3]、混合物质量不准确[2,4]、实验的危险性描述过度[2,3,5]等问题.为此,在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对这个实验进行验证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实验中取用的铁与硫混合物质量较大和反应结束后的冷却方式是引起试管炸裂的主要原因,而SO2的产生来自试管的炸裂.笔者从减少实验药品的用量出发,使反应能够在普通小试管中进行,克服了该实验过程中试管炸裂和产生SO2等"危险",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一化学教材[实验4-3]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分为两步进行,尤其是第二步操作较繁琐,收集和检验氢气的方法对于演示实验也欠佳。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未提供验证反应所产生气体的实验装置。为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直观地认识和理解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在已设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从普通玻璃尖嘴导管焰色反应的干扰、煤油蒸气的干扰2个维度进行分析,最终设计出可以观察到氢气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的实验。  相似文献   

17.
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二版)第71页实验[4—2]的方法做铝与碱溶液反应的实验,不易在试管口点燃反应产生的H2,主要原因是所用浓NaOH溶液是常温下的,温度低,反应速率小。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改进:在大试管中加2~3g Na  相似文献   

18.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12,33(4):72-74
简单说,集约(合)化实验就是把几个独立的简单实验事实和实验现象归并组合成一个实验.例如,把浓H2SO4跟Na2SO3反应生成的SO2气体,依次通过紫色石蕊液、Ba2水、酸性KMnO4溶液;把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C2H2,依次通过CuSO4溶液(洗去H2S)、Br2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把KMnO4与浓HCl反应生成的Cl2,依次通过NaBr溶液、KI溶液和KI的淀粉溶液.这些实验组合所产生的集约化效果,历来受到化学教学同仁们的广泛青睐.但是早已流行在教材、参考和教辅资料中的一些不恰当的集约化组合,至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碱在H2O2溶液中起均相催化作用,使H2O2的分解速度加快。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进这个实验,有积极的意义。一、实验步骤与现象在盛有5mL30%H2O2溶液的试管中放入一小粒NaOH固体,即可观察到固体表面泛起少量气泡。随着NaOH的溶解扩散,溶液其它部分才逐渐有气泡生成。著增加NaOH的用量,H2O2的分解速度就加快。用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说明生成氧气。静置,待H2O2分解完全后,滴入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表明反应后碱仍然存在。二、本实验的作用1.高中化学第一册关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中只写出一个化学方程…  相似文献   

20.
王维琪  程萍 《化学教育》2021,42(5):82-82
采用电子放大镜对钠在空气中的切片实验进行观察,发现钠表面变白的同时也变湿润,且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引入钠与水的反应并进行实验改进。1钠切片实验的设计与新发现选择小型电子放大镜(Digital Microscope HJ-1000X)进行观察并用电脑中配套软件(HiView)接收数据。实验发现,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钠表面变白,且逐渐变湿润、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推测,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会与水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