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应用恒温微量热技术,对盐酸胍和尿素与溶菌酶在30℃水溶液中的结合作用及造成溶菌酶变性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简单结合模型,计算了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自由能。用变性中点的直线外推方法求出了表观变性焓。实验结果表明,盐酸胍和尿素诱导溶菌酶变性的相互作用均分为3个阶段。溶菌酶在盐酸胍溶液中的变性焓在pH=4.16时为81... 相似文献
3.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温度调制差示扫描量热(MDSC)研究了鸡蛋白溶菌酶在纯水及二甲基亚砜(DMSO)/水混合溶剂中的热变性过程, 探讨了酶的浓度、扫描速率和共溶剂的含量对热变性行为的影响规律. 在纯水溶液中, 溶菌酶的变性焓(△Hm)随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而在DMSO/水混合溶剂中, 变性温度(Tm)随DMSO体积分数的增大向低温方向移动, 变性峰变低变宽; 当DMSO体积分数达到70%后, 热变性曲线变成了一条光滑的直线. 另外, 在纯水溶液中溶菌酶的MDSC图除了出现DSC中可观察到的主吸热峰(I)外, 在峰(I)的前面还出现一个小而对称的吸热峰(II), 并且当体系中有DMSO存在时也未能观察到此峰. 当溶菌酶浓度增大时, Tm(II)移向低温, △Hm(II)减小, Tm(I)与Tm(II)之间的距离变长. 吸热峰(II)的出现被认为是由于水溶液中溶菌酶二聚体的可逆离解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高效疏水作用色谱法对还原变性溶菌酶的折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用高效疏水相互作用色谱(HPHIC)研究了还原变性溶菌酶(Lys)的复性。对还原变性Lys在3种疏水性不同的色谱柱上的复性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还原变性Lys在疏水性最弱的XDM-GM1型色谱柱上的复性效率最高,当Lys质量浓度为2.0 g/L时,其复性效率可达到94.6%。 相似文献
5.
6.
用差示扫描量热计,在不同pH值的各种缓冲溶液内、在不同浓度的两种中性盐溶液内,研究了牛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热变性过程.实验表明PIPES是一个不与SOD结合的缓冲剂;阴离子的结合或多或少地影响热变性过程,且对该酶的氧化形式的影响更显著。实验发现在不同的缓冲溶液内,在高于等电点的合适的pH值处,或者在浓度较高的中性盐溶液内,SOD能形成一种热稳定性较低的新构象。它受热后不可逆地转变成常见的高热稳定性的构象。依据无盐蒸馏水中得到的热力学参数,运用Ooi模型和热力学分析揭示出高值的纯构象变性焓△H_d~c是SOD高热稳定性的热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蛋白质变性-复性三态模型的基础上, 给出了一个描述在变性液中变性蛋白质复性时蛋白质浓度和其复性率的关系式. 通过这个关系式, 可以获得两个重要的描述蛋白质变性-复性体系特征的参数, 一个是包含在一个集聚体分子中的变性蛋白质的分子数目n, 另一个是蛋白质从原始态到形成集聚体过程中的表观集聚平衡常数K. 以三种溶菌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变性-复性过程对此方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所给出的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三种溶菌酶在这两种变性液中的复性结果, 三种溶菌酶在两种变性液中有形成二分子集聚体的趋势. 变性溶菌酶在复性过程中的电泳和高效凝胶排阻色谱也同时能够监测到复性过程中集聚体的形成, 并且监测结果与上述方程所得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9.
以溶菌酶作为模型蛋白,主要利用光谱法研究了埃洛石纳米管与溶菌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向溶菌酶体系中加入埃洛石纳米管会出现荧光猝灭现象,猝灭机理符合静态猝灭规律。共振光散射强度的增加可能与埃洛石纳米管-溶菌酶复合物的形成而导致的分子尺寸的增加有关,这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和静态猝灭机理相一致。同步荧光光谱分析表明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发生在色氨酸所处位置附近,作用过程使溶菌酶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分子链错误折叠,加入浓度为100mg/L和200mg/L的埃洛石纳米管时,通过圆二色谱数据计算出分别导致α-螺旋的含量降低3.28%和6.89%。 相似文献
10.
用差热分析法研究铜(Ⅱ)离子对人血清白蛋白热变性的影响曾成鸣,丁敏,孙凡(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重庆,630046)(西南农业大学基础部,重庆,630716)关键词:白蛋白,铜,热变性,差热分析热分析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生物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热力学性质的研... 相似文献
11.
The kinetic procedure of the unfolding of lysozyme induced by the reduction of disulfide was monitored by the time-resolved ESI-MS with a sheath liquid assistant electrospray interfa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duction process for the eight disulfides had a less difference in the reaction time after denatured treatment. In addition, the alkylation of the reduced free thiols was much slower than the reduction procedure. An artifact peak produced by the CID fragmentation in the mass spectra was identified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 Hofmann elimination reaction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基本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快速测定蛋清中溶菌酶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与传统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相比,MALDI/MS法具有灵敏度高、精度高、易操作和分析时间短的优点,包括样品处理在内,一次分析不超过30min。 相似文献
13.
退火前后镍钨硼合金电沉积层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化学技术、XPS、DSC、XRD等方法研究Ni W B合金电沉积及热处理前后合金镀层的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在Ni W B合金电沉积过程中伴随着化学沉积镍等过程以及Na2B4O7在镀层中的夹杂;Ni W和Ni W B合金电沉积层分别表现为纳米晶结构和非晶态结构;热处理过程中合金电沉积层发生晶粒粗化过程以及Ni W B合金镀层发生新相形成过程,产生Ni4W和镍硼化物如Ni2B、Ni3B等沉淀物;400 ℃热处理2 h后Ni W合金镀层有最大的显微硬度达919.8 kg•mm-2,而在500 ℃下Ni W B合金有最大的硬度达1132.2 kg•mm-2. 相似文献
14.
WANG Sen-lin ZHANG Yong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2005,21(6):718-722
The electroless deposition of Ni68-Fe10.5-P21.5 alloy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deposit was comparatively studied by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The deposit transforms into a square Ni3P phase at 380. 0 ℃, then changes into a cubic FeNi3 phase at 490. 0 ℃. The microhardness, the size of the formed grains and the magnetic performance of the deposi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heat treatment temperature below 500 ℃, then they decrease after this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time at 500 ℃ on the surface micromorphology, the structure and the magnetic performance of the deposit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i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 treatment time, the extent of crystallization of the deposit increases and the size of the formed grains becomes uniform.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magnetic performance of the deposit under heat treatment for 40 min is maximal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 treatment time. The property change of the deposit is related to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 size of the formed grains of the deposit.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作为稳定剂制备了催化甲醇电氧化反应的PtRu/C催化剂,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形貌和活性的影响.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Ru/C催化剂催化甲醇电氧化的活性, 用热重和差热分析(TG-DTA)、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PtRu/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热处理对PtRu/C催化剂粒子的大小、分布和Pt的氧化态有重要的作用. 在350 ℃下热处理的催化剂显示了最好的催化甲醇电氧化的性能, 由Triton X-100作为稳定剂制备的PtRu/C催化剂最适宜的热处理温度是350 ℃. 相似文献
16.
非晶态Ni-W/ZrO2复合镀层的制备、热处理及腐蚀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镍钨合金电解液中, 通过搅拌使二氧化锆固体微粒悬浮, 电沉积制备Ni-W/ZrO2复合镀层. 研究结果表明, 二氧化锆粒子影响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表面形貌、结构、热处理过程和抗腐蚀性能; 与Ni-W合金的电沉积过程相比, 复合镀层中的W含量和电流效率均降低; 在400 ℃处理1 h后, 嵌入Ni-W本体中的ZrO2粒子脱落, W向镀层表面富集.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 复合镀层呈现团粒状形态, 无裂纹.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合X射线(XRD)衍射实验指出, Ni-W/ZrO2复合镀层为非晶态结构. 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较纳米晶Ni-W合金的高; 热处理后, 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和在3%氯化钠溶液中的抗腐蚀行为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 硝酸铜(Cu(NO3)2·3H2O)为铜源, 通过在复合溶胶体系中引入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DCCA)N,N-二甲基甲酰胺(DMF)进行原位共溶胶-凝胶, 结合常压干燥工艺, 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560 m2·g-1)的Cu-SiO2纳米复合气凝胶(含铜质量分数为5%). 研究了DMF对凝胶时间、干燥过程和复合气凝胶形态结构的影响, 利用N2物理吸附, 全自动X射线衍射(XRD)仪,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DMF能有效防止凝胶的开裂, 抑制颗粒团簇的产生, 使所得复合气凝胶的粒径减小, 比表面积增加, 微观结构更趋完善. 高温热处理后, Cu-SiO2中的铜物种仍高度分散于骨架网络中, 复合气凝胶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多羟基甾醇的合成及其结构与抗扣瘤细胞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报道了6个具有类似结构的多羟基甾醇的合成和它们的抗肿瘤细胞活性。发现此类化合物的细胞毒性与其分子中双键存在与否有着密切关系。当甾核或支链中双键被饱和时,其细胞毒性均明显降低。甾醇(5)和(8)对胃癌(MGC)、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