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帆 《物理通报》2008,(5):58-60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对电阻阻值的测定是电学实验的重点,在历届高考中屡见不鲜(2003年江苏卷第13题,2004年渝、川、吉理科综合第22题,2004年北京理科综合第22题,2005年全国理科综合1卷第22题,2007年全国理科综合Ⅱ卷第22题及上海、海南等在高考电学实验中均考查了电阻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实验题是近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中是必考的,而电学实验又是考查的一个重点,在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考查的内容和方法都比较全面,是高考中常考常新的重点内容.不仅可以考单纯的学生实验,而更多的是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把各个基本实验的所使用仪器和方法重新组合,设计出创新型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2 近五年高考理综试卷物理选择题命题特点分析 (1)四个必考模块大致按内容比例命题,个别题出现了跨模块的知识综合.8道选择题一般为4道力学和4道电学试题,多选题2~4道. (2)物理主干知识成为选择题的命题重点,例如,物理学史和物理思想方法、力的平衡、υ-t图像的理解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包括平衡)和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功能关系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天体运动规律、电场的性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变压器与交流电的性质和远距离输电等.  相似文献   

4.
丁庆红  何龙  孟卫东 《物理通报》2013,(8):83-85,90
2013年高考是北京市实施新课程的第四届高考,北京市在连续自主命题的十几年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物理试题始终坚持有利于高校选拔和素质教育的方向.今年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在命题思路、试题数量、试题结构、分值比例方面,继续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试卷由8道选择题和1道实验题及3道计算题组成,全面考查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和  相似文献   

5.
张赟 《物理通报》2011,40(11):84-88
实验题是历届高考物理题中必不可少的一类题型.电学实验以其灵活多样,更为常见,多以实验原理、方法、电路设计等不同的形式出现,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多种实验技能.在高考中的考查频率很高.但由于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使不少学生对这类题目感到束手无策,无法下手.  相似文献   

6.
姜付锦  张保雷 《物理通报》2024,(3):141-144+151
通过对两道高考电学实验题的理论分析,发现高考实验试题的数据或图像也会出现不合理的地方,这些不合理往往是没有完全尊重“真实”实验造成的,基于此我们提出3点实验试题命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送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工具,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矿山、码头、货场等生产实践中,在车站、机场等交通场所它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复习和理科综合测试中的传送带问题屡见不鲜,各省市的高考模拟题也不乏其例,特别是2003年的理科综合测试中传送带压轴题的出现,更引起了人们对传送带问题的极大关注。命题专家为何对此问题偏爱且赋分较多,我们分析研究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是此题的出现符合当今高考改革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命题专家以综合见能力的命题意图,强调了“着眼综合、立足基础、突出能力”的命题原则.  相似文献   

8.
谢婉君  张先燚  姚关心 《物理通报》2023,(5):137-139+143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理综物理试题第23题是高考评价体系下的一道电学实验题,考查全面.学生解题时往往面临多重困难,在电路设计中极易错判电流表的接法,对其科学思维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详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阐明内接法的不正确之处,从中为核心素养时代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带来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该理论经常被用到现代科技和生产生活中.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和磁场中的受力分析及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试题经常以电场和磁场叠加的形式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复合场”.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Ⅱ卷第25题考查的就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但该题没有考虑清楚实际的物理情境,在电场的边界模型上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好 《物理通报》2015,(2):114-116
对2014年高考江苏卷第7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确定该题没有正确选项,并对命题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日东 《物理通报》2022,(1):80-82+88
电学实验是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相对少见的电路设计问题开始更多地出现在新高考物理考卷上.这一现象表面上是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解题要求,背后反映的是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科学探究"的进一步落实.传统的题海战术很难奏效,学生也容易在低效的练习中迷失方向,所以这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梳理了电路设计问题的两条主线思路,明线是围绕核心物理量U和I的测量进行选材和设计;暗线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细节进行快速切入.两线并重以期突破电路设计这一难点,进而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12.
桂寅  张军 《物理通报》2010,(5):55-57
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特别注重科学前沿动态、时事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前几年"神舟上天"、"嫦娥奔月"是高考试卷中最常见的面孔,而2009年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获得了世界锦标赛冠军,有关冰壶的问题就出现在2009年重庆和辽宁的高考试题中;在2010年的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试卷中同样又出现了有关冰壶的题目.2008年北京奥运前后,有关奥运的题目也频频出现在各省的高考题目中;如在2009年江苏省高考的第12题,就考查了水立方游泳池中和光学有关的知识,辽宁省的第23题考查了青岛奥运会帆船赛场采用风力发电的知识.随着近几年来太阳能的广泛应用,硅光电池也成了2009年各省高考试卷中常见的面孔.  相似文献   

13.
杨斌 《物理通报》2015,(1):128-129
对2014年高考(课标卷Ⅱ)理综试卷物理学科的选择题的第21题进行来了分析,就该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电学实验离不开测量,为了控制变量要进行多次测量.滑动变阻器在电学实验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它能改变电路各部分电流、电压的大小甚至电流的方向(电桥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选择及连接方式,历来是高考实验题中的难点.本文从原理上谈谈如何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以及复杂的电学设计性实验问题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5.
20 1 6年高考全国卷 Ⅰ 物理电学实验题实验情境较新颖, 考生需要根据已有知识和题目条件正确理解 实验原理, 才能对该题迎刃而解. 从详细解读该题的实验原理出发, 阐述如何攻破该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物理实验》2001,21(2):32-34
介绍了第1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热学与电学综合实验题及其解答,并分析了该实验题的设计思想、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杨绍林  彭朝阳 《物理通报》2015,34(11):60-63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 是高考考查学生能力的方式之一, 而高中物理问题中常出现求极值问题, 如: 最长、 最大、 最短、 至少、 最多等. 这些问题渗透在物理中的运动学、 力学、 电磁学和电学等问题中. 均值不等式是 求解极值问题有效的方法, 分为定和求积与定积求和两种形式. 在物理解题中有许多极值题可以构造出定和或定积 的形式, 进而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相似文献   

18.
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物理学科考查的热点,特别是2005、2006年高考考试大纲中出现不定项选择题之后,这项能力的考查在试卷中的体现尤为突出.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又是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一轮复习中学生要根据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相同或相似的性质,从不同侧面、多层次、多角度提出相关的问题,深化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将已有的知识内化成能力.一题多变一般是指题目中给定的相关物理条件或背景材料的时问、空间的变化或适当添加主客观因素,从而改变题型的表面形式,以达到培养锻炼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目的.实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翠云   《物理实验》2000,20(12):37-39
介绍了第31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电学与光学综合实验研究题及其解答,并简要分析该实验题的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20.
笔者有幸参加了山东省201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的阅卷工作,阅卷时发现考生在做本题过程中出现的几类典型错误,如未根据具体情境建立匀速圆周运动模型,书写不规范,数学运算薄弱等.文章分析了考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