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苗龄显著影响大豆子叶培养物器官分化的能力,其中3d苗龄子叶的器官分化率最高.BA促进不定芽和抑制不定根形成的作用没有改变苗龄对子叶器官发生的影响趋势.BA对器官发生的影响幅度随苗龄而异,表明不同苗龄子叶对BA的反应不同.子叶器官发生的适宜苗龄和BA生理影响幅度最大的苗龄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苗龄显著影响大豆子叶培养物器官分化的能力,其中3d苗龄子叶的器官分化率最高.BA促进不定芽和抑制不定根形成的作用没有改变苗龄对子叶器官发生的影响趋势.BA对器官发生的影响幅度随苗龄而异,表明不同苗龄子叶对BA的反应不同.子叶器官发生的适宜苗龄和BA生理影响幅度最大的苗龄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种子为材料,采用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浸种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Met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离体子叶成花的影响.结果发现:(1)10^-4 M Met处理3h显著促进苗的生长而10^-5 M Met浸种处理则有利于子叶的生长;(2)10^-5 M Met浸种处理显著促进离体子叶成花;(3)离体子叶培养物的花芽分化力与子叶离体前的子叶/苗的鲜重比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4)添加10^-5 M DNA去甲基化试剂5-氮胞苷(5-Aza—cgtidine,5-Aza)能逆转10^-5 M Met处理对离体子叶培养物成花的促进作用.上述结果说明:10^-5 M Met浸种3h能显著促进子叶培养物的花芽(无论直接花还是间接花)形成,Met对离体子叶成花的诱导作用可能是作为甲基供体通过DNA甲基化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KT和6-BA诱导绿豆子叶培养物 器官发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T与6-BA处理使离体绿豆子叶培养物不定芽形成的前期与对照间有明显差别,对不定根则存在显著差别。6-BA出芽进程快于KT,KT处理部分抑制培养物不定根的形成,6-BA处理则完全抑制不定根形成。6-BA抑制根形成,影响了再生枝的干物质积累。KT与6-BA处理使子叶培养物的内源Put水平升高,特别是KT处理与对照相比达显著程度。KT处理显著降低子叶培养物的内源ZT水平,6-BA处理则显著提高内源ABA水平。对器官发生和内源激素测定结果的对比提示,6-BA和KT对不定芽发生的不同影响与二者对子叶内源CTK/IAA比值的影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离体黄瓜子叶节花芽分化实验系统,研究了PP333在黄瓜花芽分化进程中的作用.组织培养结果显示,0.3 mg·L-1PP333处理显著促进离体黄瓜子叶节培养物的花芽分化,直接花形成率由对照的16.86%升高至3602%,直接花芽/总芽的比值达到最高,约为对照的1.7倍;营养芽形成率和营养芽/总芽的比值均降至最低,分别为对照的72%和59%.组织切片结果显示,0.3 mg·L-1PP333处理明显提高黄瓜子叶节培养物的花芽原基百分率和花芽原基/总原基的百分率,增幅分别为42%和50%,而营养芽原基百分率则较对照降低约47%.实验结果发现,适宜浓度的PP333处理可以促进培养物所生成原基向花属性方向发育,是PP333处理促进黄瓜子叶节培养物花芽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利于分析研究药壁、药隔在花粉去分化和愈伤组织形成中的作用,我们对与药壁组织起源相同的叶片(小麦幼苗叶片),进行了离体后若干生理生化性状变化的分析,共测定了18个项目,按其变化趋向,可以分为三类:(1)在叶片离体培养二天(48小时)后就出现明显的转折,如蒸腾强度和溶质渗出率;(2)在叶片离体培养后5天(120小时)或6天(144小时)出现明显的转折,如呼吸强度、鲜重、干重、含水量、全氮量、三氯醋酸可溶性氮、可溶性蛋白质等;(3)叶片离体培养一开始即出现变化,升高或降低,基本上直线进行,无明显转折,如以三氯醋酸不溶性氮为单位计算的呼吸强度、三氯醋酸不溶性氮、叶绿素a和b、胡萝卜和绿色素/黄色素比率等。这些变化结果表明,叶片的各个生理生化变化性状对离体影响的反应是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叶片不同的生理生化性状对根系的不同依赖性;也反映了离体叶片与离体花药的药壁、药隔相类似,经历着衰老死亡的过程,试验结果也表明:这种衰老过程在叶片离体2天就有所反映,在5—6天后全面反映出来了,而且,外植体各个部分是不同步的。由于离体叶片的酶蛋白受影响较缓慢,加之叶绿体、叶绿素潜力较大,故在离体初期,仍然能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鉴于离体花药的药壁、药隔变化具有离体后的衰老过程的特点,对花药培养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黄瓜幼苗胚轴的不同部位对离子体子叶培养物器官分化的影响是不同的,热击处理具不同长度胚轴的黄瓜幼苗,其子叶培养物的直接花芽分化率不同,其中以单去根处理的为最高,去根+去/2胚轴的为最低,对照和去根+去3/4胚轴的居中,结果提示胚轴中存在着与成花有关的促进和/或抑制因子,热击无根苗产生了分子量约为67-94kD的热激蛋白,热击处理还使中性区域蛋白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黄瓜子叶培养物的花芽分化和ABP基因表达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瓜子叶培养物在pH7.0的培养基上培养1d而后转入正常培养基,能显著提高黄瓜子叶培养物的成花率。因此pH7.0处理对黄瓜子叶柄同时具有促进ABP基因表达和降低游离IAA含量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离体培养诱导萘醌色素产生。添加激素I和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色素,诱导率达30%。培养基中增加铜和硫也能促进色素的生成,诱导率为25%。足够的无机营养和接种前蘸激素I有利于在根状体中累积色素,诱导率达70%。  相似文献   

10.
以甜瓜品种红蜜脆、皇后的无菌子叶块为外植体,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处理。针对遗传转化处理后,在外植体上长出的甜瓜不定芽发生黄化的现象,从品种差异、遗传转化条件、矿物营养含量、光照强度、温度等多方面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与未遗传转化处理的子叶块上长出的不定芽相比,转化处理后的子叶块上长出的不定芽黄化现象普遍。将后者分别转接入多添加了Fe或Mg或B或K盐的改良芽生长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形态观察表明,在多添加了Fe盐的培养基上不定芽转绿明显,其次,在多添加了Mg盐的培养基上不定芽也有转绿。显微、超微结构上显示,在多添加了Fe盐的培养基上不定芽叶栅栏细胞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其叶绿体内有丰富的光合片层结构。光照强度对不定芽转绿作用不明显,温度保持恒定(270C 20C)或波动(150C-350C)对甜瓜不定芽转绿影响不大,两个品种在这方面的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1.
在异质性生境中,种内功能性状变异有助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进而影响种群更新、群落构建和生态系统过程。探讨了种内叶经济性状的变异及受生境异质性的塑造情况。以千岛湖片段化生境中的常见种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的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0株檵木幼苗个体水平的7个叶经济性状(比叶面积SLA、叶全碳量C、叶全氮量N等)及其对应的生境因子(郁闭度、土壤全碳量、土壤全氮量等),采用相关性检验、主成分分析和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等方法探讨片段化森林中檵木幼苗的种内叶经济性状变异及生境异质性对该变异的驱动作用。结果显示:(1) 在7个叶经济性状所构成的21对相关性分析中,有12对显著相关。经主成分分析降维后,主成分1(PC1)占性状总变异的43.02%,主要与比叶面积、叶绿素浓度、叶全氮量呈正相关,与叶干物质质量分数和叶碳氮比呈负相关,体现了檵木的种内叶经济谱,可反映叶片的最大光合效率。(2)片段化对生境条件和叶经济性状均有影响。岛屿森林群落的郁闭度显著低于大陆。相对于大陆,岛屿中的檵木幼苗趋向于更小的PC1值(缓慢投资-收益策略);大岛边缘较大岛内部偏向于更小的PC1值。(3)生境因子中,郁闭度对PC1具有显著正效应。研究表明,片段化生境中的檵木在幼苗阶段存在叶经济谱,生境片段化可通过影响生境条件进而改变檵木幼苗的叶经济性状。随着生境片段化程度的加剧,檵木幼苗的叶经济性状逐渐向缓慢投资-收益策略靠拢。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薹草属广义菱形果薹草组Carexsect.Rhomboidales s.l.(莎草科)54种、2亚种、8变种,共76个样品进行了叶片表皮形态特征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在大多数种中表现出稳定性,上、下表皮细胞大多为长方形,少数为近方形、近圆形或长条形,其垂周壁式样多为深波状,少数为波状;气孔器在下表皮脉间呈列或随机分布,气孔的大小、气孔指数及密度在种内有差异;有些种具硅质乳突,而表皮附属物分为刺突和刺毛2种,刺突常出现在sect.Rhomboidales s.str.的成员中.根据表皮的各项性状尚无法区分sect.Rhomboidales s.str.和sect.Careyanae,叶表皮性状近缘种之间存在显著区别,可以作为区分种或种下类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芜菁叶汁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突变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清洁级ICR小鼠作动物整体试验,通过小鼠髓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试验,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等方法,测定芜菁叶汁对环磷酰胺(Cyclophsopamide,以下简称CP)引起遗传物质损伤的保护拮抗效应,灌胃(ig)不同剂量叶汁均使小鼠骨髓PCE微核率、骨髓染色体畸变率有所下降,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芜菁叶汁对环磷酰胺引起小鼠的损伤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提示芜菁叶汁具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梭梭幼苗抗旱性与生物自由基,膜伤害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梭梭幼苗同化枝的相对含水量和束/自比值随着幼苗生长而增加,渗透势与相对电导率却下降.SOD在梭梭幼苗同化枝中的定位表明随着幼苗的生长过程各细胞器中SOD的活性也在不断变化,但总趋势是随着生长、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SOD活性以及总SOD活性不断增高,只有线粒体中的SOD活性呈现下降趋势。另外梭梭种子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子叶和幼苗MDA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的值随着生长在不断增高,相反呼吸速率却降低.  相似文献   

15.
菱属植物的幼苗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10种菱属植物幼苗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探讨了其系统学意义 ,结果表明: ( 1)菱属植物的双苗是返祖现象 ; ( 2)菱沉水茎上的须根状物既不是沉水叶也不是托叶 ,而是不定根; ( 3)菱茎第 1节叶互生是返祖现象 ,而其余各节叶对生则是前进性畸形现象; ( 4)子叶柄、茎节间等长度性状可塑性很大且主要受环境 (水深 )影响 ,是对环境的适应. 而其粗度性状可塑性较小 ,可作为种类划分的参考依据;( 5)菱属的幼苗具有独特性 ,建议作为一个新的类型 —— 菱型 ( T ra pa Ty pe) .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系列试验探究坛紫菜不同生物量的指标, 以期用测量叶面积的方式来替代传统测量指标. 研究了环境的光、温、湿度对于叶面积测定结果的影响, 明确其适用范围; 设计了相关性、变异系数、标准差与增量比值的试验. 结果表明, 叶面积与干重的相关性极其显著; 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小, 均小于1%, 其标准差与增量比值也小于其他指标. 同时也表明, 在坛紫菜的实验生态研究中, 叶面积以其灵敏性、简便、精确更占优势, 其可以作为紫菜等海藻形态、育种研究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短穗柽柳幼苗形态解剖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柽柳(TamarixSpp.)在荒漠的非河岸区自然侵移现象已被发现,本文试图通过对短穗柽柳(TamarixLaxa)幼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态解剖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柽柳在沙漠非河岸区自然侵移定居成功的内部形态的适应特征,幼苗自5月萌发至9月,叶面积由2.91mm^2减小到0.80mm^2,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由疏松到紧密,栅栏组织厚度由54.5μm,增至86.0μm,维管束/茎半径的比值由25.3  相似文献   

18.
油菜幼苗在二叶一心期经,0.5mg/L的薯蓣皂素喷施处理后,幼苗生长受到促进,苗高增加、叶片增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经适当浓度的薯蓣皂素处理,油菜叶片生长素(IAA)、赤霉素(GA)含量增加.薯蓣皂素处理可能通过提高油菜体内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进而促进油菜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