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晶体学报》2009,(1)
最近,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沈德忠院士实验室Nd:YAG透明陶瓷获得重大突破,于200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祖彦院士实验室成功获得1064nm的激光输出。实验所用Nd:YAG透明陶瓷的尺寸为3×3×1.5mm3,掺杂浓度为2.7at%,端面镀808 nm和1064 nm增透膜。实验采用端面泵浦,陶瓷块通过铟箔固定在铜质的水冷热沉上,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20℃,抽运源采用LIMO公司的808 nm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芯径200μm。采用对称平-凹腔结构,腔长23 mm,输出镜R=50 mm,T=9%。当吸收功率2.1 W时获得最大输出功率约170mW,光-光转换效率8%,斜效率13.8%。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Nd:YAG透明陶瓷获得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2.
3.
5.
7.
8.
9.
《人工晶体学报》2021,(7)
正功能材料的核心是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它涉及人们对材料的力、热、声、光、电、磁等物理性质及其相互耦合效应的基本理解,材料性能的多尺度(微观-介观-宏观)结构设计和调控机制,材料结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演化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等。传统均匀晶体材料的物性往往是由原子和分子的固有属性,以及它们的空间结构和对称性来决定。如果把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人工微结构作为某种功能基元,叫做"人工原子",然后再把这些"人工原子"按照一定的序构进行排列,就可得到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人工微结构材料。这种人工微结构材料超常的性能不仅来源于"人工原子"的组分和结构,也源自这些"人工原子"排布的特殊序构,该类人工微结构材料也常被称作"超构材料",材料界也有称之为"超材料"。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废热”的斗争史,为抑制热效应对光束质量的不利影响,先后出现了热容激光器、薄片激光器、板条激光器以及光纤激光器,新的增益介质形态结合先进的散热技术将激光输出功率提升至百千瓦量级。固体激光增益介质的热学性能是限制激光功率进一步取得突破的重要瓶颈。因此,寻找具备超高热导率的激光晶体材料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上述四种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高功率激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从提高增益介质材料热导率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已有的方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对超热导激光晶体研究和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