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联苯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银纳米溶胶,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银纳米溶胶进行了表征. 对水相的联苯胺进行了SERS研究, 并对联苯胺的拉曼谱带进行了归属. 考察了团聚剂氯化镁的浓度对检测的影响, 发现随着氯化镁浓度的变大, SERS信号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弱的趋势, 即氯化镁的浓度存在一个最佳值, 此时联苯胺的检测限可达到10-8 mol/L.  相似文献   

2.
在银电极表面4-氨基安替比林(4-AAP)分子自组装,形成单分子膜层.应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原位考察不同电位下4-AAP在电极表面的吸附机理及其组装液pH值对组装分子与银作用方式的影响.依据密度泛函数(DFT)理论预测4-AAP分子振动模式及其SERS光谱归属.结果表明:在开路电位下,组装层中的4-AAP分子以N15和O3为位点,由苯环倾斜和比林环垂直的方式吸附在银表面;但随着外加电位负移,4-AAP分子的苯环趋于垂直吸附而比林环则逐渐以平行方式靠近银表面.在-0.8V电位下,4-AAP分子从银表面脱附.酸性溶液中组装,形成的4-AAP膜层以N15和O3为位点吸附于银表面,比林环倾斜而苯环直立;碱性条件下,分子的吸附位点不变,比林环呈平行取向,而苯环倾斜于银表面.  相似文献   

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吸附态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量了吡啶分子在电化学处理的银表面和亚甲基蓝分子在硝酸刻蚀银表面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对SERS谱线的分析结果表明,吡啶分子在较低的表面吸附分子密度时倾向于平躺方式;而在较高的表面分子密度时,则倾向于向垂直吸附态转化.亚甲基蓝分子在较低浓度时主要是平躺吸附,随Cl-浓度的增加,亚甲基蓝从“平躺”吸附态转向“站立”吸附态.  相似文献   

4.
氧化乐果的振动光谱及其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TR-FTIR、FT-拉曼表征了氧化乐果在酸、碱、中性条件下的振动光谱,获得了氧化乐果分子较为全面的结构振动信息;以金/银核-壳粒子为基底,获得了不同浓度及其酸碱条件下氧化乐果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考察了其分子在该基底表面的吸附状态及其酸碱影响,推测了氧化乐果的SERS机理;结果表明:νas(NH),νas(CH3),Amide Ⅰ,ν( POC ),ν( PO ),ν(C-S)为氧化乐果分子特征振动;中性条件下,氧化乐果浓度低于2.0×10-2 mol/L已无明显SERS,酸、碱条件下,在2.0×10-10 mol/L氧化乐果分子与基底的作用仍显著,尤其酸性的SERS更强;氧化乐果主要以磷酸酯结构与基底表面作用,探讨了酸碱条件下的不同水解历程对该作用的影响,为研究有机磷农药的形态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顾仁敖  蒋芸  孙玉华 《化学学报》2004,62(23):2352-2354
利用共焦显微拉曼系统研究了在乙腈非水体系中,二甲基亚砜(DMSO)与乙腈的竞争吸附,同时研究了咪唑在非水乙腈体系中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在非水乙腈溶液中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吸附现象,咪唑和二甲基亚砜较乙腈分子在银电极上优先吸附,明显抑制了乙腈分子的吸附,随着电位负移,咪唑或二甲基亚砜逐渐脱附,更多的乙腈分子才得以接近电极表面并开始发生解离反应.  相似文献   

6.
顾仁敖  沈晓英  王梅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10):1117-1121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对2,2′-联吡啶分子在锌电极表面的吸附进行了研究. 实验表明, 2,2′-联吡啶和锌电极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2,2′-联吡啶和锌表面的氧物种存在竞争吸附, 起始电位较正时, 氧物种的吸附使2,2′-联吡啶吸附电位负移;起始电位较负时, 2,2′-联吡啶的吸附抑止氧物种的吸附, 使其吸附电位正移, 且相同电位下氧化种的吸附量大大减少. 同时当电极电位由正往负移时, 吸附在锌表面的2,2′-联吡啶会发生构型转化, 在-1.3 V下以顺式构型垂直吸附, 而当电位负移至-1.4 V时则以反式构型吸附;而电极电位由负往正移时, 在研究电位区间内2,2′-联吡啶都以反式构型吸附, 不存在构型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孙如  李淑瑾  姚建林  顾仁敖 《化学学报》2007,65(17):1741-1745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现场研究了酸性溶液中4-氨基苯硫酚(PATP)在金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转变过程, 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光谱进行了指认, 由此确定电极表面的最终产物. 研究结果表明, PATP分子在电极表面首先氧化为阳离子自由基, 该自由基与邻近的分子通过头尾相接生成二聚体4'-巯基-N-苯基苯醌二亚胺, 随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4'-巯基-N-苯基苯醌单亚胺. 用DFT在B3LYP/6-311+G** (C, N, S, H)/ LANL2DZ (Au)水平上计算模拟4'-巯基-N-苯基苯醌二亚胺在金表面的拉曼光谱, 结果与所获得的表面拉曼光谱较好吻合, 平均相对偏差约为2.1%.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2-(2-吡啶基)咪唑,并通过稳态荧光光谱研究了它在溶液中的光物理行为及溶液酸碱度的影响.发现2-(2-吡啶基)咪唑化合物存在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PET),并且这一过程强烈地依赖于溶液的pH值,但是氮原子的质子化会影响PET过程.  相似文献   

9.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on Carbon Fila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method for analysis of carbon-containing thin films by using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is described. Thin films of boron nitride or silicon carbide which are deposited on carbon filaments were coated additionally with silver nanoparticles. A very thin plasma polymer film was deposited on the silver particles to give a better long time stability. Using these layers, very intensive carbon band were detected.  相似文献   

10.
凌曦  张锦* 《物理化学学报》2012,28(10):2355-2362
利用石墨烯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可以获得与石墨烯接触的某些分子的拉曼增强信号, 并且对于不同的分子或振动模, 其拉曼增强因子不同. 根据这一特征, 本工作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对石墨烯表面上酞菁铅(PbPc)分子Langmuir-Blodgett (LB)膜在退火过程中吸附构型的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 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 石墨烯表面上PbPc分子的拉曼信号经历了一个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 在升华温度点附近强度达到最大, 表明PbPc发生了由直立向平躺取向的转变; 同时, 在PbPc分子升华温度点附近, 由于对称性破坏导致散射截面低的振动模出现, 并且该振动模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而增强, 表明非平面的PbPc分子受石墨烯π-π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形变加剧, 向平面结构转变; 在更高的退火温度下, 则出现一些不属于PbPc分子的拉曼振动峰, 表明PbPc分子在石墨烯表面由Pb(II)被还原成Pb(0).  相似文献   

1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对水中残留绿麦隆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银镜反应原理在玻璃片上镀一层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的表面粗糙的银膜,通过测定农药绿麦隆在银镜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探讨了绿麦隆在银镜表面的吸附取向。结果表明,在银镜表面,当绿麦隆浓度小到10-10mol L时,仍然能得到明确的光谱信息,且吸附饱和时间仅为2h,这为探索水体中微量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蛋白质氨基酸中唯一一对异构体氨基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FT-拉曼光谱和在银胶基底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归属了各振动、增强峰位并分析了异构体氨基酸分子内不同振动模式引起的拉曼位移及其在不同pH值下SERS的变化. 分子内不同的振动模式主要源于异构体氨基酸中一个甲基和主链的不同连接次序, 表现在拉曼光谱; 亮氨酸的甲基摇摆ρ(CH3)和非对称变形δas(CH3)在962, 945, 924和1454, 1408 cm-1; 异亮氨酸的ρ(CH3), δas(CH3)在922和1448, 1420, 1394 cm-1. C—CO, C—C, H—O…H及骨架晶格振动峰位基本对应. 饱和液态的拉曼光谱和SERS中, 各基团振动峰位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 初步推测了这对氨基酸异构体在银表面吸附状态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TheInvestigationofOxygenAbsorptionoverLaOFbyMeansofRamanSpectroscopyZHOUmXiao-ping,CHAOZi-sheng,WANGShui-juWANHui-linandTsaiK...  相似文献   

14.
表面增强喇曼光谱已广泛应用于物质分子在金属表面吸附的研究.人们发现,不仅无机物和有机小分子能产生SERS,而且生物分子,如核酸、色蛋白以及蛋白质均能产生SERS效应,并以此来研究生物分子-蛋白质的变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铜表面缓饰的喇曼光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金属缓蚀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金属缓蚀机理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电化学方法和现场光谱技术,特别是表面增强喇曼散射光谱技术(SERS);由于它极大的增强效应,可以用其研究金属表面微量物质的吸附行为.它不需要其它现场光谱技术所必需的高真空、高温等技术,即可得到吸附在金属表面物质的结构信息.本文对两种缓蚀剂[‘],2一氨基苯并咪吐和6一硝基苯并咪娃在铜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喇曼光谱电化学研究,通过改变铜电极电位对两种缓蚀剂的各主要喇曼振动谱带进行了观察,对它们在银表面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应用超声技术辅助预处理,以纳米银为活性基底,在溶液pH 5.0、纳米银与阿斯巴甜(APM)混合比例1∶1、混合温度30℃、加热时间6 min的条件下,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合化学计量法对纯品及软饮料中APM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APM在0.5~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其中水标准溶液的相关系数为0.993 3,检出限(LOD)为0.41 mg/L,苏打水、雪碧、可乐、芬达等标准溶液的相关系数为0.974 7~0.984 8,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4%~12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运用SERS检测软饮料中APM具有分析速度快、无损、环境污染小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阿斯巴甜的定量分析,为食品添加剂的进一步表征和检测建立了依据,显示了SERS技术在化学物质检测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时间分辨拉曼光谱研究一氧化氮与肌红蛋白的结合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秒瞬态拉曼光谱技术是研究分子结构变化超快动态过程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而肌红蛋白(Mb)与小分子配体的结合过程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旨在利用纳秒瞬态拉曼光谱技术研究小分子配体NO与肌红蛋白结合的动力学过程.通过考察MbNO光解后产物脱氧肌红蛋白(DeoxyMb)与反应物MbNO的ν4特征振动峰的强度比值随激光激发功率的变化,阐述了利用纳秒瞬态拉曼光谱技术研究MbNO体系中NO与DeoxyMb结合过程的可行性.利用纳秒瞬态拉曼光谱技术,获得了与皮秒时间分辨拉曼和皮秒时间分辨吸收相一致的结合动力学实验结果.为研究其它复杂体系的超快结合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是一种强有力的食品检验技术,当待测样品吸附于具有纳米量级粗糙度的金属结构表面时,样品分子的拉曼信号将得到极大的增强。该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迅速以及"指纹"识别等特点,在快速检测食品污染物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基底分类以及联用技术,综述了该技术在重金属离子、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等方面的最新应用,最后提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引用文献74篇)。  相似文献   

19.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研究了含微量水的乙腈溶液中银电极 /乙腈界面水分子的吸附行为 ,详细考察了随电极电位的改变及微量水浓度对其的影响 .研究表明 ,银电极双电层中存在多种吸附模式下的水分子结构 .在较正电位下 ,水分子主要与乙腈形成弱的氢键共吸附于电极表面上 ,ν(O— H)伸缩振动出现在3 487cm- 1左右 ,一定范围内增加体相水的浓度对其影响较小 ;在较负电位下 ,随着乙腈解离反应的进行 ,水分子转为与表面配合物 [Ag(CN) n]( n- 1 ) - 作用而共吸附于电极表面 ,其有序性地增加导致 ν(O— H)频率出现在更高的波数 3 5 83 cm- 1 .增加水的浓度加强了界面水分子间的氢键作用 ,致使 ν(O— H)红移 ;在极负电位下 ,水分子发生解离 ,ν(O— H)的振动主要来自 Li OH微晶 ,其波数为 3 665 cm- 1 .随着体相水含量的增加 ,电极表面进一步形成水合 Li OH· H2 O,特征 ν(O— H)的波数为 3 5 63 cm- 1 .  相似文献   

20.
 首次采用原位共焦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研究了经纯氧预处理后电解银表面吸附的不同氧物种在升温过程中相互转化的情况. 结果发现,当温度低于423 K时, Ag-O2物种缓慢转化为超氧物种 Ag[O-O]-; 温度升高至423 K时, Ag[O-O]-物种将随着时间的延长转化为 Ag-O(α) 物种; 继续升高温度, Ag-O(α) 物种首先转化为 Ag-O-O-Ag 物种,再进一步转化为电解银表面最稳定的 Ag-O(γ) 次表层氧物种并保持至973 K以上. 结合实际反应体系,低温下电解银表面吸附的氧物种主要是分子氧,在类似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条件下这些分子氧将转化成 Ag-O(α) 物种,而在类似甲醇选择氧化制甲醛的反应条件下又转化为在高温下较稳定的 Ag-O(γ) 物种,根据具体的转化细节推测了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