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手性(salen)Co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水解动力学拆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成君  陈志荣 《化学进展》2008,20(9):1294-1305
综述了近几年来手性(salen) Co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水解动力学拆分末端环氧化合物中的应用。设计更合适的配体、发展可重复利用的催化剂、对催化剂及催化体系进行理论和模拟是当前乃至今后该领域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手性双核Salen配合物的合成与谱学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ix novel chiral dinuclear Salen complexes [Cu2L1·H2O (3a), Cu2L2(3b), Ni2L1·2H2O (4a), Ni2L2(4b), Mn2Cl2L1·H2O (5a), Mn2Cl2L2 (5b)] have been synthesized(L1 and L2 are chiral dimeric Salen ligands with different chain length which were synthesized from (R,R)-diaminocyclohexane, salicylaldehyde, 4,4′-(1,10-decaneoxy)salicylaldehyde, 4,4′-(1,6-hexyloxy)salicylaldehyde). These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1H NMR, FT-IR, UV-Vis and CD spectra. The FT-IR, UV-Vis and CD spectra we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monomeric ligand and complex in detail. It was found that the spectra properties of compounds of different chain length were almost alike, and the properties of dimeric and monomeric compound were similar too. Furthermore Cotton effect and Cotton split of CD spectra of these chiral compounds were explained by the exciton interaction theory. It seemed that the direction of Cotton split depend on the configuration of diaminohexane. (R,R)-diaminohexane determine the chirality of Salen compounds as negative,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mponent of Cotton split lie at higher and lower energy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3.
手性金属Salen配合物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孙伟  夏春谷 《化学进展》2002,14(1):8-17
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已在不对称催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可溶性的手性金属Salen配合物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以及手性金属Salen配合物固载化研究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手性Salen FeⅢ配合物与咪唑配体轴配反应热力学;手性Salen FeⅢ配合物; 热力学; 圆二色光谱  相似文献   

5.
合成并表征了新型水溶性手性Salen 配体(R,R)-N,N’-二{4-[2-(三甲胺基)乙氧基]水杨醛}-1,2-环己二胺二高氯酸盐(L)及金属配合物ML [M=Zn(II), Cu(II), Ni(II), Co(II), Fe(III), Mn(III)]. 讨论了手性配体L及配合物ZnL的电子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性质, 用UV-Vis光谱滴定和CD光谱滴定法研究了ZnL对手性氨基酸对映异构体的分子识别. 测定了主体ZnL与客体氨基酸轴向配位反应的配位数(n)、缔合常数(K)及热力学函数 测得缔合常数的大小顺序为KPhe>KVal>KThr. 研究发现反应是放热、熵减小的过程. 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此类手性金属配合物在H2O2存在下对DNA的裂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配体(H3L)及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主体).通过研究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及氨基酸酯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这些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 >K(2-MeIm) >K(2-Et-4-MeIm).主体对氨基酸酯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LeuOCH3) >K(ValOCH3) >K(AlaOCH3) >K(SerOCH3),配位数均为2.主体与D、 L型氨基酸酯分子识别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常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对映选择性下降.实验发现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 CD光谱的研究结果也反映了主体对不同客体识别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四个新型的手性双核(R,R)Salen配合物[(Cu)2L•H2O(2), (Ni)2L(3), (Zn)2L•H2O(4), (MnCl)2L•2H2O(5)], (其中L是由(R,R)环己二胺、 3,5-叔丁基水杨醛、 5,5’-亚甲基二水杨醛为原料合成的手性二聚Salen配体(1)).用元素分析、NMR、FT-IR、UV-Vis、CD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与单核的Salen配体和配合物比较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性质.发现双核配体和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与单核的配体和配合物基本一致,而吸收峰的强度有近似两倍的关系.另外, 用激子偶合理论解释了此类手性化合物圆二色谱的Cotton效应和Cotton分裂. Cotton分裂的方向依赖于环己二胺的构象.(R,R)环己二胺决定了Salen化合物的手征性为负, Cotton分裂的正负两部分分别处于高能区和低能区.  相似文献   

8.
手性化合物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光学纯手性化合物已成为精细化学品和制药行业的重要目标,外消旋体的拆分是合成光学纯手性化合物最主要的途径之一[1],其中动力学拆分是常用的方法.然而经典的动力学拆分方法的缺点是最大理论产率仅为50%.  相似文献   

9.
采用新型Salen中间体I(由3,5-二叔丁基水杨醛、2,6-二酰基-4-甲基苯酚、(R,R)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合成了4个新型手性双核Salen配合物[Zn2L·3H2O (2)、Cu2L·H2O (3)、CO2L (4)、Ni2L (5)],(L是由中间体I和邻苯二胺合成的手性二聚Salen配体)。用1H NMR、FTIR、UV-Vis、CD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详细讨论了红外光谱、电子吸收光谱、圆二色光谱的性质。采用激子耦合理论解释了此类手性化合物圆二色谱的Cotton效应和Cotton裂分,Cotton裂分的方向依赖于环己二胺的构象,(R,R)环己二胺决定了Salen化合物的手征性为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2个手性Salen型过渡金属配合物[(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 nickel(Ⅱ)] (1)和[(N,N′-bis(3-t-butyl-5-methylsalicylidene)-1S,2S-cyclohexanediamine-N,N′,O,O′) copper(Ⅱ)] (2)的合成、波谱与结构表征。它们由(1S,2S)-环己烷-1,2-二胺和3-叔丁基-5-甲基-2-羟基苯甲醛发生席夫碱缩合反应制得的配体分别与Cu(Ⅱ)和Ni(Ⅱ)盐反应而得到。产品经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紫外和圆二色光谱等方法表征,并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中心金属离子Cu(Ⅱ)和Ni(Ⅱ)均为四配位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且在其晶体堆积中观察到一种通过芳环之间弱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二聚结构。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4种聚醚桥连二异羟肟酸双核配合物,并将其用于催化α-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酯(PNPP)水解反应,研究了聚醚桥连二异羟肟酸双核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提出了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模型. 结果表明, 在25 ℃条件下,随着缓冲溶液pH值的增大, 聚醚桥连二异羟肟酸双核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速率逐渐提高,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 根据阿累尼乌斯公式和不同温度下的表观一级常数,求出了水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新型手性双Salen配体1及双核锰配合物2,并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双核Salen Mn(2)与咪唑、吡啶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结果表明:对咪唑类客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 > K(2-MeIm) > K(N-MeIm);对吡啶类客体缔合常数顺序为K(4-MePy) > K(3-MePy)> K(Py).主体与所有客体的配位数均为2.测定了识别过程的热力学函数ΔrHmθ, ΔrSmθ, 发现反应为放热、熵减过程.利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识别过程的Cotton效应.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客体的最低能量构象,结合量化计算结果对实验事实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13.
阮文娟  刘涛  李瑛  骆树新  朱志昂 《化学学报》2003,61(7):1000-1005
用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SalenFe~(III), SalenCo~(II))与 四种咪唑类客体在CH_2Cl_2中的分子识别行为,发现手性Salen金属配合物与咪唑 ,N-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的配位数为2,与克霉唑的配位数为1。各识别体系缔 合常数的顺序对SalenFe~(III)为: K(Im) > K(2-MeIm) > K(N-MeIm) > K(GMZ), 对SalenCo~(II)为:K(Im) > K(2-MeIm) > K(N-MeIm)。测定的识别反应的△ _rG_m~0, △_rH_m~0, △_rS_m~0表明此类识别反应为放热、熵减少的过程,反应 体系存在焓-熵补偿关系。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方法进行的理论研究对实验结 果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有机相中的酶促拆分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有机溶剂中的酶催化研究进展, 讨论了影响有机溶剂中酶促不对称转化过程对映体选择性的因素和拆分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14个含1,2-环己二胺、1,2-二苯基乙二胺或邻苯二胺的手性Salen化合物, 研究了手性Salen直接催化苯基锂对环氧环己烷的不对称开环反应, 结果表明二胺的结构和苯环上3,3'-位取代基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有很大的影响. 用Salen与 Me3Ga原位生成的Ga(Salen)催化苯基锂对环氧环己烷的不对称开环反应, 与用Salen直接催化相比, 得到了更好的化学产率和对映选择性. 当用Ga(Slane) 15为催化剂时, 最佳ee值为73%.  相似文献   

16.
吴祥  李明丽  龚流柱 《化学学报》2013,71(8):1091-1100
金属配合物和有机小分子双体系联合催化的不对称接力催化反应是一新兴热点研究领域. 接力催化可以由易得的起始原料生成结构复杂的化合物, 实现单一催化剂无法实现的新反应, 并且避免了对不稳定中间体的分离纯化, 提高了反应的步骤经济性和原子经济性. 手性磷酸是近年来研究最为热门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之一, 其与金属催化剂结合催化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本工作即针对金属催化剂和手性磷酸结合的接力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
手性环氧氯丙烷的制备及其药物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性环氧氯丙烷作为医药和化工等领域的重要中间体, 可以从廉价的外消旋体中分离得到,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综述了它的生物和化学法制备进展, 及其在药物合成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其制备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手性配合物模板剂对磷酸锌骨架的手性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外消旋的钴胺配合物Co(en)3Cl3为模板剂,在水热体系中合成出二种新颖的磷酸锌化合物:[Co(en)3]·[Zn8P6O24Cl]·2H2O(1)和[Co(en)3]2·[Zn6P8O32H8](2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新型Salen中间体合成了新型SalenZn(II)配合物.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双核SalenZn(II)与咪唑、二胺类等含氮小分子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它们的缔合常数.对咪唑类客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EMeIm);对二胺类客体缔合常数顺序为K(DAP)>K(DAE).主体与咪唑类和二胺类客体的配位数分别是2和1.主体与这些客体的识别过程为放热、熵减的焓驱动反应.利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识别过程的Cotton效应.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型,通过量化计算对实验事实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新型Salen中间体合成了新型Salen Zn(II)配合物. 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双核Salen Zn(II)与咪唑、二胺类等含氮小分子的分子识别行为, 测定了它们的缔合常数. 对咪唑类客体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θ(Im)>Kθ(2-MeIm)>Kθ(EMeIm); 对二胺类客体缔合常数顺序为Kθ(DAP)>Kθ(DAE). 主体与咪唑类和二胺类客体的配位数分别是2和1. 主体与这些客体的识别过程为放热、熵减的焓驱动反应. 利用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识别过程的Cotton效应. 用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型, 通过量化计算对实验事实做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