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PH7.6的10%三乙醇胺溶液中,用快速扫描伏安法,可获得茜素S以及铝-茜素S配合物的吸附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0.63V和-0.74V(vs.SCE)。起始电位置于-0.65V时,只出现配合物的还原峰,其导数峰的高度与铝的浓度在1.2×10~(-9)-1.0×10~(-7)M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6×10~(-10)M。电极反应是吸附于电极表面上的配位体由醌型还原为氢醌型。  相似文献   

2.
郭满栋  刘海涛  李燕 《分析化学》1999,27(4):475-478
肌酐能够和Cu~(2+)生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可以吸附于玻碳电极表面,在pH3.50的NH_4Cl-HCl底液中,吸附于电极表面的肌酐-Cu~(2+)络合物在较负的电位下还原为肌酐-Cu~+,当电极向正向扫描时,产生一个灵敏的表面催化波,其峰电流和肌酐的浓度在1.0×10~(-5)~1.0×10~(-8)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1.0×10~(-9)mol/L(富集5min).研究了肌酐-Cu~(2+)络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机理,选择了测定肌酐的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测定肌酐的新的灵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pH10的NH_4OH-NH_4Cl介质中,DBC-CPA在示波极谱上产生两个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1.11V和-1.19V(vs.SCE)。加入钡离子后两峰消失。在-1.15V处出现一新的还原峰,峰形稳定,峰高与钡离子浓度在5×10~(-9)-7×10~(-8)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配合物的组成比为Ba~(2+):DBC-CPA=1:2,极谱峰的性质为配合物吸附波,该波可直接用于水样中痕量钡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在pH 5.9的0.1 MHOAc-NaOAc中,可获得铥-茜素配位剂的单扫极谱配位吸附波.在适宜条件下,峰高与铥浓度在1×10~(-8)~1×10~(-6)M范围有正比关系.溶液中生成Tm_2L_2配合物.在C_(Tm~(3_+)≥C_(aliz)条件下,Tm_2L_2直接在电极上吸附后配位体可逆地还原.在C_(Tm~(3+))相似文献   

5.
在pH3.0的HCl-NaAc介质中,In(Ⅲ)与1_苯基_3_甲基_4_噻吩甲酰基_吡唑啉酮_5(HPMTHP)生成配合物,于-0.63V(vs.SCE)处出现一尖锐、灵敏的极谱峰,In含量在0.002~1μg/mL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反应机理,证明-0.63V处的极谱波为配合物吸附波,峰电流由中心离子In(Ⅲ)还原产生。用直线法测得配合物组成为n[In(Ⅲ)]∶n(HPMTHP)=1∶1,表观稳定常数为2.96×103。  相似文献   

6.
在pH=9.6的0.1MNH_3-NH_4Cl和2×10~(-4)M茜素红溶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得到钆-茜素红配合物的波,峰电位在-0.69V处。其导数波峰高与钆在1×10~(-7)~6×10~(-6)M范围内的浓度有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6×10~(-8)M。研究确定该波为1∶3钆-茜素红配合物的吸附波。配合物中茜素红经电极反应由醌型还原为氢醌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氧化还原循环处理电极首次得到Ag/0.1 mol L~(-1)NH_3+0.1 mol L~(-1)NH_4Cl体系中吸附在银电极上氨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按氨分子在电极表面上的吸附量为每平方厘米8×10~(15)计算, 增加因子为1.2×10~5。谱峰强度及位置随电极电位改变。吸附氨分子的SERS谱与Ag(NH_3)_2~+的正常拉曼光谱类似。本文结果表明电极表面上存在Ag(δ+)络合物, 它可能是SERS效应的活性中心, 用这个概念可较好地解释本文实验结果。通过谱图分析给出了Ag(δ+)表面络合物的可能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钒(V)-5-Br-PADAP-H_2O_2三元配合物的配位吸附波。在O.60M磷酸底液中,该波的峰电位为-0.05V(vs SCE),在8.00×10~(-8)~2.00×10~(-5)M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对极谱波的电流—电位性质进行了研究,求得了配合物的组成、表观稳定常数和离解及生成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9.
钴(Ⅱ)-丁二酮肟-亚硝酸盐体系极谱催化波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氨性底液(pH8)中,钴(Ⅱ)-丁二酮肟(DMG)-亚硝酸盐体系产生高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利用吸附伏安法,测定下限可达1×10~(-11)mol·dm~(-3)Co.我们用多种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证明,吸附在汞电极表面的[NH_4]_2[Co(DMG)_2(NO_2)_2]是有很高电活性的混配化合物,在复杂的电还原过程中,不仅 Co(Ⅱ)和 DMG 被催化还原,而且 NO_2~-也被催化还原,从而产生很大的催化电流,本文再一次证明,“活性钴”在催化波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锌-乙二胺络合物的极谱吸附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乙二胺(en)介质中(pH11.6~12.2),Zn(en)_3~(2+)在单扫描示波仪上有一较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可用于测定1×10~(-7)M-5×10~(-6)M的锌,检测下限为5×10~(-8)M。该方法准确,简便,选择性好。应用于血清,毛发及天然水中痕量锌的测定,结果良好,研究了吸附波的性质,初步认为是由于Zn(en)_3~(2+)吸附在滴汞电极表面。并进一步还原为Zn(Hg)所致。  相似文献   

11.
铜,铅,镉,锌-乙二胺-8-羟基喹啉络合物极谱吸附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乙二胺-8-羟基喹啉底液中,Cu~(2+),Pb~(2+),Cd~(2+),Zn~(2+)能产生灵敏的络合物吸附波,导数峰电位依次为-0.61V,-0.74V,-0.94V,-1.4V(vs SCE)。测定下限均为5×10~(-8)M。线性范围依次为0-3×10~(-6)M,0-4×10~(-6)M,0-6×10~(-6)M和0-1.5×10~(-5)M。应用本法同时测定多种水样的Cu~(2+),Pb~(2+),Cd~(2+),Zn~(2+),结果良好。实验部分 1.主要仪器和试剂:JP-1A型示波极谱仪(成都仪器厂)。铜,铅,镉,锌标准液:以纯金属配制,使用时稀释至所需浓度。混合液I:0.5M 柠檬酸三钠和0.01M Mg~(2+)。混合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氧化还原循环处理电极首次得到Ag/0.1mol L~(-1)NH_3+0.1mol L~(-1)NH_4Cl体系中吸附在银电极上氨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按氨分子在电极表面上的吸附量为每平方厘米8×10~(15)计算,增加因子为1.2×10~5.谱峰强度及位置随电极电位改变。吸附氨分子的SERS谱与Ag(NH_3)_2~+的正常拉曼光谱类似。本文结果表明电极表面上存在Ag(δ+)络合物,它可能是SERS效应的活性中心,用这个概念可较好地解释本文实验结果。通过谱图分析给出了Ag(δ+)表面络合物的可能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伏安分析仪上,锆(Ⅳ)在0.15M盐酸-5.0×10~(-6)M水杨基萤光酮(SAF)-5.0×10~(-7)M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体系中有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锆(Ⅳ)浓度在2.0×10~(-8)M~2.4×10~(-7)M范围内,与导数波高成线性关系。水杨基萤光酮及锆(Ⅳ)与水杨基萤光酮络合物都在悬汞电极上被吸附,络合剂的还原峰电位为—0.74V,络合物的还原峰电位为—0.94V。当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后,峰形变好,峰宽变窄,并且灵敏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黄芩甙的极谱催化波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 0 .2 4mol/L混合酸 NaOH(Britton Robinson) (pH 2 .0 ) -8× 1 0 -3 mol/LKIO3 支持电解质中 ,黄芩甙产生一极谱催化波 ,峰电位为 -1 .2 0V(vs.SCE)。该波的一阶导数峰峰电流与黄芩甙浓度在 1×1 0 -7~ 3× 1 0 -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0 .9988)。用该法测定了三黄片中黄芩甙的含量。该催化波是有机化合物极谱催化波的一种新类型—缔合 /平行催化波。IO-3 有双重作用 :( 1 )IO-3 作为配位体与吸附在电极表面的质子化黄芩甙形成离子对缔合物 ,引起峰电位的负移 ;( 2 )IO-3 及其还原中间体作为氧化剂氧化黄芩甙羰基经单电子单质子还原产生的自由基 ,产生了极谱催化波  相似文献   

15.
在0.05mol·L-1氯乙酸 氯乙酸钠(pH3.0)介质中,In(Ⅲ)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DBPMACE)生成配合物,并吸附于电极表面,于-0.63V(vs.SCE)得到配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次微分极谱峰电流与In(Ⅲ)浓度在7.5×10-8~3.4×10-6mol·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10-8mol·L-1。应用于陶瓷颜料、矿石中微量铟的测定,结果满意。并对电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铀(Ⅵ)-5-Br-PADAP-磺基水杨酸三元配合物的极谱配位吸附波。在pH为7.5-8.2的醋酸、三乙醇胺、乙醇底液中,该波的峰电位在-0.6855V(vs.SCE)。在1.00×10~(-7)-1.00×10~(-5)mol·dm~(-3)范围内,铀(Ⅵ)浓度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对极谱波的电流、电位性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表观稳定常数和离解及生成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7.
钯(Ⅱ)与α-呋喃甲酰二肟的络合吸附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6×10~(-4)M α-呋喃甲酰二肟-0.4M NH_4OH-NH_4Cl底液中,Pd~(2+)有一灵敏的微分脉冲极谱波,峰电位为-0.75V(对Ag/AgCl电极),峰电流与0.01~0.50μg/ml浓度范围的钯呈线性关系。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和机理,认为该波系络合吸附波。本方法应用于活性碳钯催化剂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在0.15 mol/L HAc-NaAc(pH 3.2)介质中,In(Ⅲ)-NCP(2,9-二甲基邻菲咯啉)配合物在2.5次微分极谱图上产生良好的吸附还原波.其峰电位为-0.40 V,峰电流与In(Ⅲ)浓度在4.0×10-8~2.0×10-6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9 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氢氧化铝和陶瓷颜料中的微量铟,结果满意.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极谱波的性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9.
在NaAc-HAc介质(pH5.3)中,铬黑T(EBT)和Ga(Ⅲ)-EBT分别于-0.40V和-0.63V产生的峰电流具有吸附特性,均为不可逆电极反应过程。测得EBT和Ga(Ⅲ)-EBT的电子传递系数(α)分别为0.38和0.58,电子转移数(n)和质子数(m)均为2°EBT在电极表面的饱和吸附量(Г_0~S)为5.6×10~(-10)mol/cm~2。在pH4.8~5.6间,EBT(H_3L)主要以H_2L~-形式存在;Ga(Ⅲ)与不同浓度的EBT形成组分比分别为1:1和1:2:两种络合物,相应累积稳定常数K_1=7.2×10~(12),K_2=5.3×10~(25)。提出了它们的电极反应机理,并对温度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热色(电)效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永明  李桂芝 《分析化学》2004,32(9):1182-1184
在以0.1 mol/L KCl为支持电解质、pH 4.56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维生素B12在玻碳电极上于-0.68 V(vs. Ag/AgCl)处产生灵敏的还原峰,该峰的电化学还原反应机理为具有吸附特性的不可逆过程.当VB12的浓度较低、搅拌吸附时间较长且扫描速度较快时电极反应可完全由吸附态的VB12所控制,在电极上的吸附模式符合Frumkin等温式.VB12浓度在5×10-9~ 5×10-8 mol/L范围内与还原吸附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据此对VB12样品进行测定,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