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H2与HNCO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氰酸(HNCO)分解引发的一系列自由基反应是氮氧化物快速消除机理所研究的领域,由于该反应在燃烧化学中讨论氮氧化物NOx的消除过程十分重要,所以获得这些反应准确的位垒就成为实验化学和理论化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CH2与HNCO体系的反应机理,力求从理论角度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抗坏血酸氧化反应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万勇 《大学化学》1989,4(5):31-35
本文讨论了近年来H_2A(抗坏血酸)氧化反应的研究.在有O_2参与时,H_2A与金属络合物形成三元络合物后被氧化,过程中存在A??和H_2O_2中间体.在无O_2时,氧化反应按外球电子转移机制进行.文中从电子转移理论,Taube的价键理论和Marcus理论给予讨论.并介绍了H_2A参与下的化学振荡反应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3.
非平衡化学反应的热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现象是由反应速率表征的,只有在非平衡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才会呈现出非零的反应速率.因此化学现象本身是一种非平衡现象,化学热力学应属于非平衡态热力学(也称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范畴.但是传统的化学热力学主要限于研究平衡态和可逆过程,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整个非平衡态热力学缺乏一个较为令人满意的理论.但在最近二、三十年间非平衡态热力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简要讨论与化学反应有关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借助Rh催化费托合成反应,探讨了微观动力学模拟软件MKMCXX在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章节教学中的应用。以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能垒和反应热为基础,通过MKMCXX软件构建微观动力学模型,计算各中间物种的表面覆盖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与表观活化能,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化学动力学。  相似文献   

5.
东启云 《化学教育》2010,31(Z2):234-237
高中化学新教材对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也为同化理论应用于化学概念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运用同化理论进行"化学能与电能"的化学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在过渡金属尤其是铑络合物催化下烯烃与CB ( 邻苯二酚硼烷 ) 的硼氢化反应在化学、位置和立体选择性的进展, 对它们的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上一讲里,曾经讨论过化学教学的特征。这是一个与化学教学规律密切相联的论题,其他如化学教学的原则、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都受教学规律的制约。而人们总结概括的教学理论(教学论)和学习理论(学习论),以及关于课程设置的学说(课程论)等,之是否正确(其真理性完全与否),都要通过教学实践及其后的社会实践的检验,不断修正、完善,以逐步接近于客观地反映教学规律本身的要求。我们通常讲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上述道理。也就是说,教学本身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一样,要遵循客观规律进行,教学违背了教学规律,就要招致失败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低浓度三分子反应模型反应-流动-扩散方程,理论分析了出现差速流动化学不稳定的条件,得到了临界流动速率c和扰动波包的群速度vg,讨论了扰动增长率与流速的关系,并理论研究了出现不稳定时系统的时、空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化学反应在低浓度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差速流动引起的化学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喻俊  沈甸 《化学教育》2017,38(1):78-80
针对电解反应中关于电极反应式书写形式所引发的争议,从教科书的内容设计与编排、相关的化学术语、学生认知规律及电解反应理论等视角阐述了电解反应实质与电极反应式书写规则之间的差异是产生争议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如何认识和看待这种争议,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AlCl3与NaOH反应的半定量实验,从量的角度观察Al(OH)3与碱反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推导出Al(OH)3为一元酸和产物NaAlO2的化学式,从而掌握了反应原理,并轻松突破了Al(OH)3两性的学习难点。本文设计的实验及教学过程,能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同时将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渗透于教学过程,让学生切实体验化学研究方法及化学科学研究中的最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教学有很高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医学向来是化学和生命科学密不可分的兄弟学科和下游学科,很多化学原理在医学中得以体现。同时,众多化学发现、物质和技术也被应用于医学发展。对于生理学与医学相关问题的认知和讨论具有加深学生对对应基础化学理论认识的作用,从客观理性和直观感性上促进其对化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感知。以牙科医学为例,探索将医学知识与基础化学教学相结合,系统讨论其中涉及的若干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问题,希为相关学科的教学提高素材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高等学校有机化学教学工作中对如何处理教材,尤其是对教材中量子化学的应用,反应机制的讨论以及“四大谱”(核磁、质谱、红外、紫外)和共振理论的处理和安排等方面,存在着疑难。为此,北京化学会于1979年10月下旬,由北京化学会副理事长陈光旭教授主持举行了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有机化学教学问题座谈会。王序、邢其毅、张滂、胡秉方教授等知名有机化学家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北京钢铁学院等校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杨启瑞 《化学教育》2022,43(1):129-129
胡志刚主编的《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以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相统一为原则,全面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专业学生的参考教材,也是化学教师和化学教学研究人员较为实用的一本工具书.  相似文献   

14.
廖联安  李正名 《有机化学》2000,20(3):306-318
综述了铟、锌、锡等金属(试剂)诱导的,在水介质中进行的Barbier-Grignard反应,并讨论了该反应的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闫文付  徐如人 《化学进展》2022,34(7):1454-1491
液态水是进行化学反应的最重要介质与溶剂之一,也是研究在凝聚(液)态中进行化学反应的主要对象。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特别是极端条件下),液态水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促使在其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呈现不同的特点,因而形成了温和条件下、水热条件下(Hydrothermal condition)与超临界水热条件下(Supercritical water codition)三大类型反应的凝聚态化学。本文立足凝聚态,讨论了在温和(一般)条件下,液态水与水溶液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对发生于其中的化学反应(包括溶解与结晶反应、盐类复分解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成胶与晶化反应、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配位化学反应)的影响,包括对反应物存在状态与化学活性,化学反应的过程与机理,反应的中间与最后产物的组成、结构等造成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结果与规律等有关的反应化学。通过这些讨论我们提出应从凝聚态的角度看待发生于液态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并希望这种新视角对研究在其他类型液体(诸如有机溶剂、离子液体、分子熔体等)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时有所帮助,同时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讨论与批判,协力为推动以液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凝聚态化学的研究与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频 《化学通报》1989,(7):52-55
六十年代中期发展了讨论化学反应性的两类理论模型:一个是支配协同反应的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另一个是强调反应分子某些特殊轨道起主要作用的普遍化的微扰理论(Genetalized Pettutbation Theory),前者很快被引入我国各类结构化学教材;后者则至今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其实这一理论在讨论化学反应性上的阶值并不低于前者。在此简要介绍这个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化学基础课教材采用共振论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济伯 《大学化学》1987,2(6):15-20
本文讨论了萘的键长和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苯并环丁烯和萘并[b]环丙烯等的Mills-Ni-xon效应,捕捉Kekule结构,环丁二烯及碳酸根等,从而说明使用共振论(RT)简明、易懂,学生易接受和掌握。并简介了Pauling对基础化学教学的观点。搜集了最近国内外名家对RT在教学中的作用的一些意见。井建议在化学基础课教材中采用RT。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几年,钯催化的烷基Heck反应在构建C(sp~3)—C(sp~2)键领域被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所关注.该综述总结归纳了涉及钯催化的烷基Heck型反应,主要分为分子内反应和分子间反应两大部分介绍,并详细讨论了多数转化的反应机理.希望通过该综述让更多的化学工作者了解钯自由基参与的Heck反应,并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经德 《化学教育》1985,6(3):21-24
在综合性大学无机化学专业(专门化)教学中,高等无机化学实验占有重要的地位,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自五十年代无机化学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以来,新开辟的研究领域有生物无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和无机固体化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实验技术应用于研究无机物质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反应,推动了无机化学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将化学动力学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探讨了非元反应经验速率方程和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以H2+Br2=2HBr及一些单分子气相反应为目标反应,讨论了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非元化学计量反应aA(aq)+bB(g)+…→…+yY(aq)+zZ(g),经验速率方程为:vA=-dcA/dt=k(cA)cnA(pB/p)nB…(cY/c)nY(pZ/p)nZ;速率常数k的单位为mol·m-3·s-1,与反应级数无关;浓度、压强对非元反应速率常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