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钱学森教授的倡议,在国家科委高技术基础研究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部支持下,常温核聚变讨论会于6月1日至2日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50多人。著名科学家王淦昌、黄祖洽、杨立铭、周毓麟、王乃彦教授等出席了会议,基金会副主任陈佳洱、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陈能宽到会讲话。  相似文献   

2.
汤涛 《计算物理》2023,(1):4-13
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汤涛教授的线上报告《科学计算的历史与展望》受到了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师生的广泛好评,并广为传播。应《计算物理》主编江松院士的邀请,汤涛院士为《计算物理》的读者倾心打造了专版——科学计算的历史与展望,和读者们分享他40年潜心研究计算数学的心得体会。除了引言之外,这个专版有4个主要部分:计算机与计算数学、数学与科学计算、什么是科学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计算。汤院士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与《计算物理》的读者们和广大科学爱好者们分享科学计算的历史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计算物理》2002,19(5):466-467
全同计算物理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庆祝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交流会于2002年8月5~10日在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召开,承办本次会议的是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计算物理学会陕西分会、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参加本次年会开幕式的有陕西省科西副主席刘亚光、陕西省核学会副理事长张建民、陕西省科西学会部部长陈建国、秘书长张水泉、中科院院士李家明、工程院院士汤中立、中物院副院长孙锦山,以及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26位专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4.
刘洁  黄烁  蔡洪波 《计算物理》2023,(2):128-135
<正>应《计算物理》主编江松院士的邀请,贺贤土院士接受了本刊的独家专题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在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开展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如何实现科技创新,如何突破现阶段国家科技创新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战略科学家的培养等内容。在访谈中,贺贤土院士剖析了我国目前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提炼了个人科研生涯发展的秘籍,对青年计算物理学者寄语,并对《计算物理》期刊发展提出了恳切的建议。现将贺院士的访谈内容整理后发表,  相似文献   

5.
《物理通报》2005,(9):1-8
编者按:作为2005世界物理年一项重要活动,中国物理学会、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于2005年6月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了"彭桓武先生从事物理工作七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宣读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院士、朱光亚院士、杜祥琬院士、于敏院士、黄祖洽院士、何祚庥院士等著名科学家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称颂彭桓武先生在开创我国理论物理、核理论研究领域,成功地解决"两弹一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培养高层科技人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用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科学事业和人格塑造两个方面竖起了高大的丰碑.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副所长、北京应用物理及计算数学研究所朱少平所长、云南大学陈世波副校长也在会上先后发言.九十高龄的彭桓武院士还在会上做了题为<广义相对论--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最新的前沿研究,彭先生的报告使与会者感到极度振奋.为使大家了解这位物理学大师卓著成就和崇高的精神,现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与何祚庥院士的讲话摘要发表如下(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何祚庥院士的讲话均经本人审核,彭桓武先生还对全组文稿作了审定).  相似文献   

6.
《物理》1996,(8)
1995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介绍(Ⅱ)新当选的院士贺贤土贺贤土核物理学家.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男.汉族.1937年9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并被聘入现单位从事科学研究至今.1988年6月起提升为研...  相似文献   

7.
《物理通报》2005,(9):1-3
作为2005世界物理年一项重要活动,中国物理学会、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于2005年6月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了“彭桓武先生从事物理工作七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宣读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院士、朱光亚院士、杜祥琬院士、于敏院士、黄祖洽院士、何祚庥院士等著名科学家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称颂彭桓武先生在开创我国理论物理、核理论研究领域,成功地解决“两弹一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培养高层科技人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用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科学事业和人格塑造两个方面竖起了高大的丰碑.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副所长、北京应用物理及计算数学研究所朱少平所长、云南大学陈世波副校长也在会上先后发言.九十高龄的彭桓武院士还在会上做了题为《广义相对论——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最新的前沿研究,彭先生的报告使与会者感到极度振奋.为使大家了解这位物理学大师卓著成就和崇高的精神,现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与何祚庥院士的讲话摘要发表如下(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何祚庥院士的讲话均经本人审核,彭桓武先生还对全组文稿作了审定).  相似文献   

8.
 1996年8月16日,祝贺于敏院士七十寿辰学术报告会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举行。  相似文献   

9.
陈式刚     
浙江省温江市人,1935年11月生,汉族,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学家。历任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现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物理学部院士。陈院士40多年来一直潜心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核武器理论研究与设计。是我国混沌研究的主要开拓研究者之一,在映象混沌、符号动力学、混沌控制与同步等方向上的研究都获得了多项创见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陆栋 《物理通报》2002,(12):1-1
《物理通报》自文化大革命停刊后,于1982年出版了.王淦昌院士为此写了祝词: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谢希德院士写了一篇短文《几点希望》,指明了办好刊物的具体方针:"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在我国物理界学界老前辈严济慈、周培源、钱三强、钱临照、卢鹤绂、余瑞璜等院士的关怀、指导下,在历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集体努力下,《物理通报》办得很出色,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很吸引人,交流了好的教学经验;介绍了当代物理学的新成就;绍述了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事绩,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实现了谢先生当初提出的几点希望.  相似文献   

11.
1993年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介绍(Ⅲ)新当选的院士梁敬魁新当选的梁敬魁院士是物理化学家。汉族,1931年4月28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5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1956年至1960年为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晶体化学研究室金属...  相似文献   

12.
郭柏灵     
福建省龙岩县人,1936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家。历任助教、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现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学专家组评委。200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物理学部院士。  相似文献   

13.
《物理》2005,34(7)
关于施汝为院士105年、陆学善院士100年诞辰纪念活动的通知2005年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施汝为院士诞辰105周年和陆学善院士诞辰100周年.为缅怀二位物理学界老前辈的卓越品质和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物理学会决定于2005年10月11日(星期二、重阳节)上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D楼212报告厅举办纪念大会.会议内容包括:院士生平介绍、发行纪念文集、纪念发言等.该项活动是“2005———世界物理年”纪念活动之一.敬请有关专家、学者、生前友好光临.施汝为院士105年诞辰纪念活动筹备组陆学善院士100年诞辰纪念活…  相似文献   

14.
《物理》2004,33(7):502-502
6月3日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评选委员会宣布,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杰院士获得2 0 0 4年度亚洲成就奖(AchievementinAsiaAward) ,以表彰他在X射线激光、相对论高次谐波产生和超短超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张杰院士现任《物理》杂志副主编张杰院士获2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月10日,"在中学开展宇宙线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和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协办。会上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王贻芳院士欢迎大家的到来,感谢各位承担起科普工作的社会责任。《现代物理知识》张闯主编介绍了《现代物理知识》杂志及开展的相关活动。中国  相似文献   

16.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1,13(1):129-130
2000年12月24日在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会议中心举行了《强》刊编委会四届一次会议。陈能宽、杜祥琬、贺贤土、王乃彦、刘盛刚、范滇元、姜文汉、梅遂生、赵伊君、王世绩等十位院士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3位编委及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强》刊编委会副主任王乃彦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17.
<正>7月12日,何杵庥先生从事物理学研究七+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成功举办。杨振宁、戴元本、叶铭汉、林群、苏肇冰、解思深、郝柏林、张宗烨、方守贤、欧阳钟灿、李惯碚、杨国桢、张信威、陈和生、张肇西、赵宪庚、孙昌璞等院士,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何先生的老朋友们,和理论物理研究所全体职工一起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适逢何昨庥院士九十华诞,李政道院士和丁肇中院士为何先生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郝柏林院士是在新中国的阳光下和疾风暴雨中成长起来的理论物理和计算物理学家,我国非平衡统计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倡导者,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促进者。几十年来,他本着"顺乎历史潮流,坚持个人奋斗"和"先投入真正的  相似文献   

19.
第二届全国光电子物理及应用前沿问题研讨会于 2 0 0 1年 5月 13日至 1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应用物理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物理系、上海市物理学会联合承办。来自上海、北京、合肥、厦门、武汉、广州、济南等省市的 90余名代表 ,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干福熹院士、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匡定波院士、薛永祺院士出席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褚君浩研究员主持 ,上海大学副校长、上海教委主任王奇教授和厦…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科间不断交叉渗透,作为与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并列的第三种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计算物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学科发展相对较晚以及学科自身的一些特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计算物理课程教学尚未形成较成熟的体系.本文主要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计算物理课程协同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情况.本科生课程定位于掌握计算物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案例实践,课程教学小班化;研究生课程定位于构建计算物理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知识结构,突出专业性和前沿性,重视计算实践能力,并开设计算物理二级学科平行课.本文主要介绍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的协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这项探索使得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内容、结构和方式上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