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甜瓜组培体系的优化及抗病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新疆优良甜未成熟子叶切块作为外植体,经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以MS为基本培养基,取3日龄子叶块外植体,选用MS+6-BA0-2.5mg/L诱导丛生芽,最高诱导率可达89%,在整个再生体系建立过程中,6-BA的浓度逐渐降低,在生根培养培养基中,附加活性炭和硝酸银有利于极的诱导,在甜瓜高效再生体系基础上,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导入新疆甜瓜中,经卡那霉素的抗性筛选,获得转化的再生根植,用PCR反应,点杂交及SDS-PAGE等手段,进一步研究了再生植株的基因整合与达情况,经PCR扩增反应和琼脂糖电泳检测,在转化植株中扩增出了特异片段,点杂交检测转化植株有阳性反应,SDS-PAGE分析表明,转化植株比对照在35.5KD处有一条明显的蛋白质谱带,其分子量与几丁质酶基因表达产物分子量相符,初步确定该基因在转化植株风得到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2.
本文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麻黄组织培养,由愈伤组织诱生不定芽;二是诱导自然生长的麻黄枝条段生根,在第一部分工作中,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atina Bge)无菌苗子叶切段在M4(MS 2.4-D1.5mg/L KT0.5mg/L)上脱分化效果好,愈伤组织白色透明,生长快,在第二部分工作中。选用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自然生长的枝条段为材,经过多种处理发现,以20ppmNAA溶液浸泡枝条6h。扦插入粗沙中对生根有利.埋入沙中的结节处膨大。呈浅黄色,同时,灭菌麻黄枝条段在Ⅱ号培养基(1/2MS KT0.1mg/L NAA3.0mg/L)中生长良好,末端膨大,接触培养基的枝条韧皮部产生较多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3.
以陆地棉(冀棉20)下胚轴为外植体,在含KT0.3mg/L和2,4-D0.08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产生了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不需要添加激素,胚性愈伤组织即分化为胚状体,并萌发出小芽,胚状体萌发过程与合子胚相似,但出现了一些畸形胚,解剖学方法观察发现,这些畸形胚的维管束系统不明显或形态异常,以农杆菌介导法对冀棉20胚状体及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的遗传转化条件探索,并以GUS基域瞬间进行检测加以证实,得出农杆菌的浓度为O.D600=0.8时,浸染时间为5min,共培养时间为3d,筛选培养基中卡那霉素浓度为75mg/L,对冀棉20胚状体及胚性愈伤组织转化是较为适合的。  相似文献   

4.
彩色棉再生体系影响因子及抗病基因NP-1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彩色棉优良品种(棕色):新彩1号、新彩2号,以下胚轴和子叶作为外植体,确立了5~6日苗龄的彩色棉下胚轴是较好的愈伤组织诱导外植体,不同激素组合及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重要作用,2,4—D是愈伤组织诱导中重要的激素,在附加有0.1mol/L2,4—D 0.1mol/LKT的MSB培养基上,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质地疏松、生长旺盛,有利于分化为胚性愈伤,比较了不同糖源在愈伤组织诱导中的效应,在蔗糖和葡萄糖为糖源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但葡萄糖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蔗糖的诱导效果次之;麦芽糖和乳糖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不及蔗糖和葡萄糖;甘露醇作为糖源则抑制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在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中,KNO3加倍和NH4NO3减半的组合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抗病基因兔防御素NP—1转化过程中。外植体经农杆菌浸染10min,共培养48h较为合适,在添加头孢霉素500mg/L、卡那霉素50mg/L的培养基中筛选抗性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5.
籼稻幼胚组织培养高频率植株再生及其基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籼稻品种特青的幼胚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MS+2,4-D2mg/L作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愈伤组织在MS+KT3mg/L+NAA0.5mg/L的培养基上,分化频率为67.3%,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将外源的bar基因导入了水稻基因组,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对除草剂Basta很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重瓣丝石竹试管苗玻璃化发生原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引发重瓣丝石竹 (Gypsophila paniculata L. ) 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发生的若干因素 .结果表明 ,外植体取材部位显著影响玻璃苗发生频率 ,重瓣丝石竹玻璃苗发生频率以中部茎段最高 , 远高于顶芽和基部茎段. 培养基内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 尤为高浓度B A5mg L- 1 ,是影响玻璃苗发生的主要原因 . 琼脂浓度 ,蔗糖及培养温度等对玻璃苗发生率的影响 ,依培养基中激素的状况而异.添加适量硝酸钾 ,可以完全抑制玻璃苗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KT和6-BA诱导绿豆子叶培养物 器官发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T与6-BA处理使离体绿豆子叶培养物不定芽形成的前期与对照间有明显差别,对不定根则存在显著差别。6-BA出芽进程快于KT,KT处理部分抑制培养物不定根的形成,6-BA处理则完全抑制不定根形成。6-BA抑制根形成,影响了再生枝的干物质积累。KT与6-BA处理使子叶培养物的内源Put水平升高,特别是KT处理与对照相比达显著程度。KT处理显著降低子叶培养物的内源ZT水平,6-BA处理则显著提高内源ABA水平。对器官发生和内源激素测定结果的对比提示,6-BA和KT对不定芽发生的不同影响与二者对子叶内源CTK/IAA比值的影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拟南芥高盐耐受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floral dip方法,将雌激素诱导激活标签系统PER16ACT转入拟南芥中,最终获得了18000株T-DNA插入株系.通过挑取能够在250mmol/L NaCl条件下萌发的拟南芥突变体,从200000粒该突变体库T2代种子中筛选到一株高盐耐受性突变体hst1(highs salt tolerant 1),进一步分析表明hst1在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生长阶段都对NaCl具有耐受性,在没有盐胁迫的条件下,hst1同野生型没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黄瓜子叶培养物的花芽分化和ABP基因表达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瓜子叶培养物在pH7.0的培养基上培养1d而后转入正常培养基,能显著提高黄瓜子叶培养物的成花率。因此pH7.0处理对黄瓜子叶柄同时具有促进ABP基因表达和降低游离IAA含量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山西、甘肃、内蒙和四川等4个不同产地46个黄芪样品中Ca、Mg、Fe、Cu,Mn、Cr和Zn 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的相对误差RSD<5%.将主成分分析(PCA)应用于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产地对黄芪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4个产地的黄芪样品中7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以推断,中药黄芪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受种植地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黄瓜幼苗胚轴的不同部位对离子体子叶培养物器官分化的影响是不同的,热击处理具不同长度胚轴的黄瓜幼苗,其子叶培养物的直接花芽分化率不同,其中以单去根处理的为最高,去根+去/2胚轴的为最低,对照和去根+去3/4胚轴的居中,结果提示胚轴中存在着与成花有关的促进和/或抑制因子,热击无根苗产生了分子量约为67-94kD的热激蛋白,热击处理还使中性区域蛋白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沉积物主元素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地化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9年夏季采集的沉积物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10种主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与长江口和黄河口相比,珠江口沉积物Al、Fe等元素质量分数高,Ca、P等元素质量分数低,反映了“气候控制效应”、区域地质背景和河口类型对沉积物主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Al、Fe、Ti、P、Mn和K等主要在伶仃洋西部和最大混浊带附近富集,Si的分布趋势与Al、Fe、Ti等基本相反,Ca、Sr、Na和Mg等在口外近海质量分数高,物质来源的差异、水动力环境的不同是造成主元素平面分布方式的主要原因,与重金属相比,大部分主元素在珠江口的垂直分布形式较简单,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均显示出Si、Al、Fe、Ti、P、Mn、K的陆源特征和Na、Mg、Ca、Sr的海源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站位可分为4类,这种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反映了珠江口不同区域沉积环境和主元素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水稻花药进行了丁酸钠预培养的试验,结果表明:2mM丁酸钠24小时的预处理,可以促进小孢子的均等分裂,增加多核花粉的比例,并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的分化绿苗潜力,对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的促进作用尤其显著。丁酸钠对愈伤组织诱导的作用,与介质的pH的值有关,pH7.0的培养基的诱导率低于pH5.8,但对分化有利。 文章讨论了丁酸钠促进愈防组织分化的可能原因,以及丁酸钠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和促进分化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