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弦振动驻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对驻波实验中弦线上驻波产生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驻波与共振现象的关系,给出了弦的张力与驻波简正模式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周海忠 《大学物理》1991,10(11):31-31,32
本文在张力正弦变化的模型下讨论了有纵向策动时弦的振动,从功、能角反出发分析了出现驻波时需要满足倍频关系的实质,以简化的周期性张力模型为基础讨论了策动为纵向时发生共振的条件. 这些讨论对低年级学生解决弦振动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会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基波声压级(Lp1)为定值(148dB)的条件下,三次谐波变化曲线可用一“准周期”函数描述。其周期长度为驻波管的第一共振频率Δf=c0/2L。三次谐波的共振现象极有规律。共振峰处自身频率(f3=3f0)准确地与驻波管频率相吻合。而曲线谷值的自身频率并不与驻波管反共振频率相同。三次谐波在共振区必为峰值,在反共振区必为其谷值。而在其他频段则有尚待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实验研究了基于原子-腔耦合系统下的内腔四波混频效应。当一束驻波耦合场作用于该复合系统时,实验发现在原子共振频率中心,产生的反射波混频信号无法在腔内形成共振,而当耦合光频率偏离原子共振频率中心时,反射信号能在腔内共振,从而产生线宽压窄的共振输出;进一步实验研究了不同耦合光频率失谐下,腔模失谐对内腔四波混频效率的影响。理论上,基于内腔介质在驻波耦合场驱动下的吸收特性及耦合光泵浦引起的强吸收效应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辛永松 《物理实验》1992,12(1):17-17
中学物理教科书在介绍受迫振动时有两句很重要的话:“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策动力的频率,而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在受迫振动中,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叫共振。”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我们设计了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6.
冯伟  李石玉 《物理实验》1993,13(4):190-192
在传统的普物实验教材中,常用电动音叉与一端固定的弦来作“弦的振动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时常用方法是固定弦长L,改变张力T,或改变张力T的同时调节弦长L,使弦上产生基频或某次谐频共振。由于张力T改变时,弦线的线密度将随之改变,这会给实验带来误差。另外,实验中策动源频率不可改变,使实验的“自由度”受到一定限制。用音频振荡器(可用音讯——1甲型)的功率输出去驱动打点计时器(可用中学物理实验用的)作弦的振动实验可以固定弦长和张力,而改变策动源的频率(频率的大小可以由刻度盘读出,也可以用频率计测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声管的发声频率,进行了实验设计和分析.声管转动发声是由于空气在声管中的流动,考虑实际的实验条件,设计了气泵吹气代替声管转动的实验方式,改变吹气速率并测量发声频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此时的声管不符合两端开口即两端为波腹的条件,而是一端波节、一端波腹.声管的发声频率取决于其长度,符合驻波特性,发声时吹气速率与波纹长度须满足共振条件.研究结果有助于对驻波的理解和相关内容的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8.
本介绍了可同时演示共振和驻波现象的共振驻波演示装置,并在原有激光单缝衍射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可随意调节缝宽的单缝衍射演示装置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驻波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振动频率可随外加交流电压频率变化的振动子作为振源,再利用单片机及功率驱动电路产生各种所需的不同频率的电压,来控制振源的振动频率.用它可以验证传统的驻波实验装置不能验证的驻波频率f与驻波波长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教材中受迫振动是用手摇把手下挂弹簧振子来演示的,由于弹簧振子振动时易摇晃,手摇控制策动力的频率也不易掌握,因而共振现象不易观察。单摆的共振现象教材中是用张紧的绳上挂几个单摆来演示的,装置虽简单,效果并不好。原因一是挂单摆的绳形成“弧垂”,造成对各单摆的策动力强弱不等。二是由于绳上形成“波”的反射,使作用到各单摆的策动力变得复杂,实验中很难调节到受迫共振摆和“策动摆”基本同相位,策  相似文献   

11.
讨论纵向驱动弦时的次频驻波振动现象,与弦运动轨迹的观察方法。根据弦运动轨迹,用仿真分析谐波振动可获得弦振动的有关物理信息。实验观察到,可出现非共振驻波(次频振动)振幅可比共振驻波振幅大的多现象。  相似文献   

12.
康永刚  张秀娥 《物理通报》2011,40(11):11-12
改变驻波法测声速的操作过程,区分出谐振频率和共振干涉频率,较准确地测量出声速.  相似文献   

13.
正一、组成和构造如图所示,实验仪由支架、驻波管、声控发光阵列、扬声器、标尺、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万用电表、声压探头组成。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仪器是通过声控发光单元组成的阵列演示声音驻波现象,并通过驻波的长度和频率来测定声速(v=f·λ)。每一个声控发光单元,都由麦克风、放大电路和发光二极管组成。当管端扬声器工作时,调节信号源的频率,可使管內产生稳定的驻波,管内声强随驻波的规律强弱变化。通过內置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来控制对应位置的发光单元,从而使发光二极管发光亮度随驻波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朗缪尔探针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研究了非平衡磁控溅射等离子体静电波动的驻波共振频谱特征。频带宽度为0~300kHz,典型放电条件下磁控靶前2cm和10cm两个位置的共振本征频率变化范围分别为10~50kHz和1~10kHz,研究了线圈电流、气压和放电功率等参数对共振本征频率的影响;指出了非平衡磁控溅射中能够导致等离子体静电驻波共振的两种势阱结构,提出驻波共振机制解释特征频率出现的原因,根据声驻波共振机制计算的电子温度数值符合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朗缪尔探针和快速傅里叶变换研究了非平衡磁控溅射等离子体静电波动的驻波共振频谱特征。频带宽度为0~300kHz,典型放电条件下磁控靶前2cm和10cm两个位置的共振本征频率变化范围分别为10~50kHz和1~10kHz,研究了线圈电流、气压和放电功率等参数对共振本征频率的影响;指出了非平衡磁控溅射中能够导致等离子体静电驻波共振的两种势阱结构,提出驻波共振机制解释特征频率出现的原因,根据声驻波共振机制计算的电子温度数值符合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徐延燕  崔元德 《大学物理》1997,16(9):31-32,42
用自制的线密度为ρ(x)=ax形式的非均匀弦进行驻波实验,取得较好效果,它可以作为对原有的均匀弦驻波实验的改进或开放性实验安排到普物实验中去。  相似文献   

17.
刘全跃 《物理实验》1996,16(2):88-88
弦振动实验装置的改进刘全跃(皖南医学院芜湖241001)一、问题的提出弦振动研究实验是普通物理实验的一个基本内容,通过这个实验可加深对横波的产生、传播以及所形成驻波的理解,并可学会一种测量频率的方法——驻波法,实验中常用的振源是电动音叉;然而传统的弦...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波尔共振实验中摆轮在周期性的电机策动力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时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经过合理演化最终给出几种不同的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曲线形式。  相似文献   

19.
声波在一维声子晶体中共振隧穿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从实验和理论方面对声波在一维声子晶体单晶体和被小的共振腔分开的双晶体中传播时发生的隧穿和共振隧穿现象的研究,观察到了声子晶体单晶体在带隙频率范围内发生的隧穿现象,而对于双晶体样品,在带隙频率范围内出现了很强的共振透射峰.共振发生时,实验测得的群时间很大,但是没有共振时,群速度却很快. 关键词: 声波 声子晶体 隧穿 共振  相似文献   

20.
以单轴式声悬浮仪结构为基础,改变传统超声频率信号,使用低频信号实现物体在谐振腔内的悬浮,同时结合声学理论,定量分析出物体声悬浮的条件及悬浮的稳定区,利用驻波共振法测量声速。结合自制教具的特点,将水平放置的声悬浮仪改进后,还可用做驻波形成的演示性仪器,通过改变输入信号频率,观察谐振腔内驻波的形成及悬浮物体在波腹位置的振动状态,提高实验教学的演示性。该套装置制作简单,操作简便,既可作为实验演示教学也可作为定量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