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及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一系列喹唑啉衍生物分子的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及分子性质(广义结构)的各种参数,用以探讨该类药物分子的结构与对核因子抑制活性的关系.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因素,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方程.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环D上17位碳原子上的取代基X的疏水参数、环A中R1取代基上第一个原子的净电荷及该取代基的立体参数,以及环A上3位碳原子的净电荷与化合物的抑制活性紧密相关,它们是影响化合物抑制活性的主要因素.采用“leaveoneout”法进行预报检验,其交叉检验相关系数较大,表明所得的模型有较强的预报能力.方程入选的都是可计算参数,这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该类NFκB活性抑制剂的分子设计.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冷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通过Fenton反应测定了冷蒿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冷蒿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42.3mg/g,样品回收率为92.0%—99.6%。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增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香菇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利华 《光谱实验室》2009,26(3):680-684
采用浓度为70%的乙醇提取香菇中的总黄酮物质,分光光度法测定香菇中的总黄酮含量,研究了香菇中黄酮类化合物对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香菇中总黄酮提取率为0.738%,香菇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清除自由基有一定的作用,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试验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三种中草药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辅助法提取3种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从还原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和抗油脂氧化方面,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中,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老鹤草(132.516mg/g)、豨莶草(78.4749mg/g)、白花蛇舌草(35.6519mg/g)。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且对羟基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清除效果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三种中草药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能力,它们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实验结果为我们更加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药用植物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芩素是黄芩苷的初级代谢产物,二者的分子结构差别仅在于7-位取代基,前者为酚羟基而后者为糖苷.本文通过稳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实验,以及量化计算等方法考察了黄芩素和黄芩苷的酸离解常数(pKa)、脂水分配系数、氧化-还原电位、分子偶极矩等基本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清除ABTS.+自由基活性(TEAC)的差异.结果表明,黄芩素酚羟基7-OH的酸性较强(pKa=5.4);在生理pH下黄芩素的氧化还原电位(0.32 Vvs.NHE)略低于黄芩苷,且TEAC值约为黄芩苷的1.8倍.量化计算结果表明,7-取代基对黄酮分子骨架的构型、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自由基清除活性有显著影响.文中探讨了黄芩素和黄芩苷的微观和宏观分子属性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得出酚羟基数量及其pKa值、黄酮分子骨架构型以及电子结构是影响类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主要因素的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类黄酮化合物的抗氧化结构-活性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为主要影响因素,以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通过对亚硝酸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对猪油的抗氧化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0h、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70%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好,臭牡丹中黄酮类化合物在各抗氧化体系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其抗氧化活性均强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13)C NMR图谱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的~(13)C NMR图谱特征及化学位移规律.对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骨架上不同位置碳原子化学位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用于黄酮类天然产物~(13)C NMR图谱智能解析的知识库.  相似文献   

8.
研究泽泻醇类化合物23-乙酰泽泻醇B(alisol B 23-acetate, 23B)、24-乙酰泽泻醇A(alisol A 24-acetate, 24A)混合物(24A∶23B含量比=1∶1)与抑癌基因p53DNA的作用机理,探讨泽泻醇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与分子模拟联用探讨23B,24A及24A-23B混合物与p53DNA的作用方式。紫外光谱显示泽泻醇单体与其混合物部分嵌插入p53DNA,他们使p53DNA紫外吸收降低的程度为:24A∶23B(1∶1)>23B>24A。荧光光谱显示泽泻醇单体及其混合物与p53DNA的相互作用模式均为嵌插结合,结合强度为:24A∶23B(1∶1)>23B>24A。分子模拟显示,泽泻醇单体及其混合物与p53DNA结合能的大小顺序为:24A∶23B (1∶1)>23B>24A,23B与p53DNA f 链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A4)形成1个氢键,24A-23B复合物与p53DNA的DA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19)形成4个氢键。24A,23B及其混合物与p53DNA结合的强度顺序:24A∶23B (1∶1)>23B>24A,表明24A和23B对抗癌靶点p53DNA具有协同作用,三者与p53DNA的作用方式均为部分嵌插结合。同时,泽泻醇化合物母环C14-和结构中的空间位阻,p53DNA f 链的DA4中磷酸上的氧原子为泽泻醇类化合物与p53DNA相互作用的关键结合位点,是该类泽泻醇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活性中心。24A侧链C19-上的羟基,p53DNA f 链的DA4中腺嘌呤上的氮原子和氧原子,e链的DT19中胸腺嘧啶上的氧原子为泽泻醇类化合物协同增效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应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CoMFA)对一系列抗癌性苯并噻唑类衍生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建立了交叉验证的CoMFA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交叉验证的偏最小二乘分析模型.所建最佳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为0.64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为0.976,估算的标准误差S=0.161,统计方差比F(3;20)=111.4,表明该模型是合理有效的.同时对该系列抗癌化合物的3D-QSAR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R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上引入吸电子基团或原子,如F等,便可增强与它直接相连的C19的正电荷,从而增强C19ˉ位上处于静电场蓝色区域的原子的正电荷.同时,选择适当体积大小的取代基R,使之落入立体场绿色区域,就能有效地改善这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AM 1方法理论研究了C70 五元环酸酐衍生物C72 O3 的 8种可能异构体的结构和稳定性 ;以各异构体稳定构型为基础 ,分别用AM 1和ZINDO/CI方法计算了它们的振动光谱和电子光谱。结果表明 ,酸酐基团—C2 O3 主要加成在CⅠ CⅡ(异构体A)和CⅢ CⅢ(异构体B)键上形成闭环结构 ,异构体B的稳定性与实验已证实存在的异构体A十分相近 ;异构体A的振动光谱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B的振动光谱理论计算值与A相似 ;对C72 O3 各异构体的电子跃迁进行了理论指认 ,讨论了其电子光谱的红移现象 ;其他异构体的振动和电子光谱属于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11.
吡喃酮型花色苷衍生物是一类具有非氧鎓离子结构和内酯型吡喃环结构的新型多酚类化合物。本研究以植物花色苷为原料,通过羧基吡喃花色苷形成及微氧化等两步反应法,结合柱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制备高纯度的吡喃酮花色苷衍生物A (Oxovitisin A)标准品;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质谱法(HPLC-DAD-ESI-MS/MS)分析鉴定出纯化后反应产物Oxovitisin A的纯度达99%以上。利用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及超微弱化学发光光谱仪研究了Oxovitisin A及其前体物质花色苷(锦葵素-3-葡萄糖苷,Mv-3-gluc)与羧基吡喃花色苷A(Vitisin A))的光谱特性、色泽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Oxovitisin A在440 nm激发波长下有最大荧光峰,最大发射波长490 nm,而具有氧鎓离子结构的两种前体物质无荧光特性。紫外光谱结合LAB色泽空间表征参数显示Oxovitisin A在不同pH值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结构稳定性和色泽稳定性。Mv-3-gluc,VitisinA和Oxovitisin A在不同体系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71.4,30.7和19 μg·mL-1(抗坏血酸28 μg·mL-1),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68,3.524,2.854 μg·mL-1(抗坏血酸8.441 μg·mL-1),对双氧水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1.311,0.4098和0.288 μg·mL-1(抗坏血酸3.265 μg·mL-1),表明Oxovitisin A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能力均高于反应前体物Mv-3-gluc和VitisinA及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2.
荧光法研究高粱红色素清除羟自由基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组成的天然产物高粱红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粱属植物的壳、茎等部位, 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妆品和染色等领域,对清除氧自由基、保护人体健康非常重要。通过Cu+催化过氧化氢-抗坏血酸反应体系产生羟自由基模型,根据羟基苯甲酸的荧光大小对比研究了亚硝酸钠、槲皮素和红色素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高粱红色素、亚硝酸钠、槲皮素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亚硝酸钠、槲皮素优于红色素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探讨了红色素、槲皮素、亚硝酸钠的猝灭机理,表明红色素、亚硝酸钠为动态猝灭,槲皮素为静态猝灭过程。本研究可为高粱红色素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两种芳香植物非挥发性组分抗氧化和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6种化学发光体系和两种比色体系研究了芳香植物罗勒和香柠檬的非挥发性组分(简称罗勒、香柠檬)直接清除活性氧、活性氮和对^.OH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罗勒和香柠檬不仅能直接清除O2,而且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O2的产生。罗勒和香柠檬也能有效清除^.OH、H2O2、ONOO^.和DPPH^.,两者相比,香柠檬除对^.OH的清除作用弱于罗勒外,清除以上各种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罗勒。结果还显示,罗勒和香柠檬都能抑制脂质过氧化,明显地抑制和延缓DNA损伤,起到预防型抗氧化剂和断链型抗氧化剂的双重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罗勒和香柠檬的非挥发性组分是有效的、多功能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DFT及TD-DFT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对S-酮洛芬电子结构及手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发现,羰基与两个苯环发生共轭;由于C(20)与C(11)上H原子之间存在空间位阻,羰基与环A及环B之间均存在一定的二面角.VCD谱中,标题化合物在1216和1712 cm-1处存在负性康登效应;在733、1803、1465和3751 cm-1处存在正性康登效应.C(14)=O(21)和C(4)=O(5)伸缩振动的空间方向相反,在VCD谱上的康登效应符号也刚好相反.甲醇溶液中,S-酮洛芬在214、334 nm处存在负性康登效应,在226、274 nm处存在正性康登效应.214和226 nm、274和334 nm处的电子转移方向分别相反,在ECD谱上呈现出符号相反的康登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DFT及TD-DFT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对S-酮洛芬电子结构及手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 研究发现,羰基与两个苯环发生共轭;由于C(20)与C(11)上H原子之间存在空间位阻,羰基与环A及环B之间均存在一定的二面角. VCD谱中,标题化合物在1216和1712 cm-1处存在负性康登效应;在733、1803、1465和3751 cm-1处存在正性康登效应. C(14)=O(21)和C(4)=O(5)伸缩振动的空间方向相反,在VCD谱上的康登效应符号也刚好相反. 甲醇溶液中,S-酮洛芬在214、334 nm处存在负性康登效应,在226、274 nm处存在正性康登效应. 214和226 nm、274和334 nm处的电子转移方向分别相反,在ECD谱上呈现出符号相反的康登效应.  相似文献   

16.
卫矛科美登木属(Maytenus)植物因发现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而备受关注,其中木栓烷型三萜是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并具有较特征的A环或A/B环均为芳香化结构.该文综述了近年(1995~2013年)来美登木属植物中木栓烷型三萜的结构类型及其13C NMR特征,为这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波谱数据归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荧光光谱法研究三种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高良姜素(Galangin)、山萘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这三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探讨了其荧光猝灭机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三种化合物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运用Foe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山萘酚、槲皮素等三种黄酮化合物能够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各化合物与BSA自发地发生了结合,形成了新的加合物(Adduct)或缀合物(Conjugate)。其荧光猝灭过程是疏水作用力为主导的静态猝灭过程,BSA与各化合物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三种黄酮化合物分子中随B环上的羟基数增加,与BSA的结合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从红树林内生真菌Xylariasp.2508中分离到一个新的蜂蜜曲霉素型化合物3S-7-羟基蜂蜜曲霉素,这是首次从海洋真菌中获得该类结构的化合物并测定其晶体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进行结构鉴定.其单晶经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化学式为C10H12O5,Mr=212.20.晶胞参数为:a=10.8884(19)(A|。),b=7.2284(13)(A|。),c=13.398(2)(A|。),β=104.217(3)°,V=1022.2(3)(A|。)3,Z=4,Dc=1.379 mg/m3, F(000)=448,μ=0.112 mm-1.结构由直接法解出,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498,wR=0.101.该分子由一个苯并吡喃环组成.通过与文献中已知3R-7-羟基蜂蜜曲霉素的熔点及旋光度对照,确定其绝对构型为3S.其初步抑菌实验结果表叫,3S-7-羟批蜂蜜曲霉素菌在每纸片200μg的剂量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没有表现出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大豆苷元磷酰化产物的结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二烷基亚磷酸酯和四氯化碳混合液滴加到由大豆苷元,N,N-二甲基甲酰胺,三乙胺组成的混合液中,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大豆苷元和二烷基亚磷酸酯发生了磷酰化反应,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确认单磷酰化大豆苷元为7-二烷基大豆苷元磷酸酯,证明了大豆苷元的7-位羟基在磷酰化反应过程中较4′-位羟基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其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被电喷雾质谱(ESI-MS/MS),特别是X-ray晶体衍射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20.
分光光度法研究芦丁-铜配合物及其自由基清除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芦丁是天然多羟基黄酮苷 ,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芦丁与金属铜离子的配位性能 ,在 KH2 PO4- Na OH(p H=7.38)缓冲溶液中 ,芦丁与 Cu( Ⅱ )能形成 1∶ 1的配合物 ,并具有良好清除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