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采用溶剂萃取法在盐湖卤水中提取锂资源的三类萃取剂:酸性萃取剂、中性络合萃取剂和碱性萃取剂,分析了三类不同萃取剂在萃取锂工艺过程的优缺点,指出了溶剂萃取法从高镁锂比的盐湖卤水中萃取提锂尚待攻克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萃取法去除硫酸氧钛液中杂质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美琴  徐卡秋  叶静 《应用化学》2010,27(12):1462-1465
采用溶剂萃取法有效去除了钛白粉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产物硫酸氧钛液中大量的杂质铁。 将硫酸氧钛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后,用磷酸三丁酯(TBP)和煤油混合体系萃取除去Fe3+。 考察了氧化剂、稀释剂、有机相中TBP体积分数、萃取相比、NaCl加入量等对铁萃取率的影响以及反萃条件的选择和萃取剂的循环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用煤油作稀释剂,TBP在有机相的体积分数为60%,萃取相比O/W为2∶1时,NaCl加入量以Cl-计4 mol/L,Fe3+的3次萃取率可达99%,钛的损失率低至0.4%。当反萃相比W/O为1∶1时,Fe3+的3次反萃率可达100%。TBP经过5次萃取-反萃循环使用后,对Fe3+的萃取率无明显下降,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3.
固相微萃取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魏黎明  李菊白  欧庆瑜  梁冰 《分析化学》2004,32(12):1667-1672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作为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方便、快捷、不使用有机溶剂、灵敏、价廉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综合评述了采用SPME法对3种环境基质(气态、水体、固态)中的有机物、无机离子等近百余种污染物的监测情况,并对SPME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氨气敏电极;中空纤维膜萃取;稀土;用在线流动注射法研究膜基萃取过程中的铵离子传质规律  相似文献   

5.
镉在自然水体生物膜生长过程中的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镉在自然水体生物膜生长过程中的积累;吸附性积累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测定补骨脂中的主要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和CGC技术测定了 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对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 采用正交设计法和方差分析法进行了考察,确定了主效应和适宜的操作条件。与传统的萃取 法比较,SFE 具有经济、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溶剂萃取法回收固体废渣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溶剂萃取法从工业固体废渣中回收N-甲基吡咯烷酮,考察了萃取剂的种类、溶剂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萃取原液中NMP的含量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同时也探索了超声波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N-甲基吡咯烷酮的含盐水溶液体系,三氯甲烷的萃取效果最好。最适宜的萃取条件为:萃取原液中NMP的含量为9.14%、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h、溶剂比2:1、通过三级萃取,N-甲基吡咯烷酮的萃取回收率达到98.6%。在超声波存在的条件下,可明显地改善萃取效果,提高N-甲基吡咯烷酮回收率。  相似文献   

8.
刘伟  何勇  吴斌  蒋轲磊 《分析测试学报》2020,39(10):1239-1246
该文通过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原料药(API)的浓度调节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介绍了在良好生产规范条件下过程分析技术(PAT)的实施过程。利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开发出两个校正模型分别用以监控原料药和水分含量,并通过模型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以及对应的决定系数(R2)来评估模型的性能。为保证模型性能,按照分析方法验证要求对模型的线性和范围、准确性、精密度(重复性)、专属性以及稳健性指标进行验证。最后通过系统性能测试确认检测系统满足商业化运行的要求。结果显示,采用过程分析技术控制浓度调节过程,可以大幅度缩短浓度调节时间,节约蒸汽能耗和检测费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偏差,提升产品工艺水平和批次间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碳纳米管和石墨在电化学嵌锂过程中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锂电子电池;负极材料;碳纳米管和石墨在电化学嵌锂过程中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钠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维生素C(VC)生产过程中钠的含量。试验表明:该离子选择性电极对钠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电位响应特性。在pH≥10介质中,电极电位呈现能斯特响应,线性范围为1.0~10.0mg.L-1,斜率为55.18mV.pc-1。将该电极用于测定维生素C生产过程中的钠含量,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85.4%~99.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1.3%~1.4%之间。  相似文献   

11.
周毅  侯芳 《大学化学》2007,22(3):46-47
利用液-液萃取分离Fe3 和Al3 ,最后在滤纸上鉴定它们是否完全分离时,教材中的方法不能准确鉴定出分离后的Fe3 溶液中是否含有Al3 ,而改进的鉴定方法是在原方法的基础上,把滤纸放在氨气上熏蒸,该法能很好地鉴定出Al3 离子。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数学模型是对实物原型简化、抽象而构造的数学结构.描述氧化铝生产种分过程的工艺模型有"一段法"的AP经验模型、"准理论模型"和"二段法"工艺模型三种.应用模型可以对生产工艺条件进行预测,为生产决策者提供决定实际工艺条件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或定量检测负压体系中十二种微量挥发性有机物,如乙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己烷、甲苯等,检出范围1.6 ×l0-3 μg.L-1 ~1.7 μg.L-1.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斜率分析法研究了P204和TOPO从磷酸体系中液液萃取微量镧的反应机制和热力学,推测出一种可能的反应历程和萃合物结构,得到萃取反应式和反应的平衡常数K=104.502,焓变ΔH=-13.02 kJ.mol-1,自由能ΔG=-25.686 kJ.mol-1,熵变ΔS=0.0425kJ.(mol.K)-1。在液液萃取反应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液膜萃取法进行磷酸体系中微量镧的富集回收研究,考察了载体P204(2%~10%w/w)和TOPO(1%~10%w/w)、表面活性剂磺化聚丁二烯LYF(1%~10%w/w)、内萃取剂HCl(1~5 mol.L-1)和水乳体积比A/O(2:1~7:1)对液膜萃取收率及稳定性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可回收94.10%~95.94%的镧,并且膜溶胀率为8%~17%,破损率为0.45%~1.93%,能够维持较好的液膜稳定性。研究结果对磷酸中的微量稀土镧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稀土催化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合过程中的原位环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催化剂;环聚反应;稀土催化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合过程中的原位环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
萃提技术在皂素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然产物的提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溶剂加入到植物原料中时,在溶剂的扩散和渗透作用下,渗透至原料的内部,将原料中可溶性物质进行溶解,从而造成内部及其吸附溶剂和外部溶剂的浓度不一致,存在一定的化学势差,它付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换,直至它们的化学势趋于一致,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此时原料、吸附溶液和外部溶液的浓度基本保持衡定,溶济提取达到最大效能[1,5].将该溶液滤出,破坏它们之间的平衡,重新加入新的溶剂促使它们之间进行新的交换,建立一种新的平衡体系,并不断地破坏它们,从而不断地将原料中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聚天门冬氨酸合成过程中的水解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天门冬氨酸;;聚天门冬氨酸钠盐;聚丁二酰亚胺;水处理;阻垢作用;聚天门冬氨酸合成过程中的水解反应  相似文献   

18.
赵冲林  许大年 《分析化学》2005,33(8):1164-1166
创立了采样管-SPME分析气体样品的新技术,并应用于对空气中微量毒剂及相关化合物的测定。对比了65μm PDMS/DVB纤维和50/30μm DVB/CAR/PDMS纤维对所选化合物的萃取效果。优化了萃取时间及解吸温度。通过对i-PrMPA的衍生方法研究,确定了在纤维涂层中衍生的方法。研究了采样管-SPME法测试DMMP、GB、i—PrMPA和GD的检出限,分别为56ng、84ng、121ng和274ng。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过程能力分析技术应用于无菌粉针剂生产过程。通过对螺杆分装的参数设定装量情况等的监控和评估,阐述过程能力指数对无菌粉针剂生产过程的评估和监控,以及介绍过程能力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结果表明,过程能力指数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是非常重要,无论是在生产成本控制上还是质量控制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邻-五氟苯甲基羟胺(PFBOA)衍生,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啤酒中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反-2-壬烯醛等8种老化醛类化合物.顶空固相微萃取采用65 μm PDMS/DVB纤维,先用纤维吸附PFBOA溶液,再将纤维插入装有2 mL啤酒的20 mL顶空进样瓶的顶空中在60 ℃萃取60 min,衍生和萃取都在自动进样器中进行.采用GC-MS检测,特征离子为m/z 181.8种羰基化合物在0.2~5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0以上.检测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15.7%,回收率为88%~103%.同时研究并讨论了萃取纤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样品体积等因素对醛类萃取量的影响.该方法可用于啤酒保鲜期研究和产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