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数学教学的本质来说,大学数学是变量数学,而高中数学则是常量数学.高中数学是大学数学的基础,而大学数学是对高中数学的延展与延续,因此,若是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材、教学模式等衔接不当,定会对大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和兴趣造成一定影响.自步入新时代发展时期以来,在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中,高中数学更注重“教学”方面的改革;而大学数学则更注重“学”的过程和结果,这便造成许多大学生因无法适应大学数学教学模式而难以跟上教学进度,从而失去学习大学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鉴于此,如何更好地促进高中与大学数学有效衔接,是高中、大学数学教师需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工科院校教育革命发展的需要,促进教材改革的深入,支持厂办七·二一工人大学的成长,大连工学院编写的《工程数学基础》一书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体系上,把工科院校工农兵学员所必需的数学知识统一安排,使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早些出现,以适应开门办学结合生产任务进行教学的需要.在内容上,根据工科院校的特点,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对旧数学教材的某些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精减,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及与电子计算机有关的某些数值计算的内容,增添了算法语言初步的新内容,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该书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批判唯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之而来的与大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等问题也日益突现,直接对大学数学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大学数学的教材应当适当调整内容,避免出现重合或脱节的现象;同时,教师也应该更新理念,把握好新旧教材之间的差异,采取相应的衔接措施.  相似文献   

4.
过去工科数学基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课程设置的门数较多 ,课时较多 ,课程内容较陈旧重复 ,重经典、轻现代 ,重基础、轻应用 ,重理论推导、轻数值计算等 .于是对工科数学基础课程设置进行了思考和改革 ,合并、减少了课程门数 ,压缩了学时 ,删减了重复内容 ,更新了教学内容 ,改革了教材体系 ,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然而在改革中 ,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有些院校在教学指导思想上重视专业课教学 ,对数学基础课教学重视不够 ,甚至出现偏差 ,认为工科数学基础课仅仅是服务性课程 ,只教其他课程用到的数学知识就可以了 ;…  相似文献   

5.
论证了大学数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数学的应用遍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数学是大学理工科各专业知识的基础;探讨了大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对中美大学数学教育的研究进行了对比,指出我们在研究大学数学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我们在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方面的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既是演绎科学也是实验科学,大学数学实验体现了数学的教育价值.大学数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范式包括:基础实验式和综合实验式,基础实验式包括验证性实验式和计算性实验式,综合实验式包括探索性实验式(探究、猜想、模拟)和应用性实验式.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范式来提高大学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1991年3月21日,湖北省暨武汉市“工科数学教育研究组”即“工科数学专业委员会”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举行了扩大会议,与会者24人.省数学会副理事长俞玉森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武汉市数学教育研究组”副组长工科数学教育研究组组长樊孝述教授主持了会议,全国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林化夷教授介绍了新的一届课委员会的组成及工作情况.会议就如何协调各工科  相似文献   

8.
谈大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性及某些尝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红  王洪滨 《大学数学》2003,19(4):18-21
长期以来 ,工科数学分析 (微积分 )是理工科院校绝大部分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 .众所周知 ,数学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对一个人思想方法、知识结构以及创造能力的形成 ,进而造就各类优秀的专门人才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跨入新的世纪 ,国家的各个相关部门更加注重大学数学的课程建设 ,确立了它在各基础学科中的领军地位 .大张旗鼓地将大学数学的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上 ,使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了勃勃生机 .新的思想、新的问题、新的尝试层出不穷 .改革后的工科数学分析的教材更加注意数学素质的教育 ,内容丰富饱满 ,更具灵活性和…  相似文献   

9.
数学建模教育教学工作对工科院校培养新工科要求下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数学建模教育教学的经验和不足,探讨了在智能教育背景下,全方位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举措.在新时期探索数学建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培养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强化本科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为新工科的发展夯实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董逸婷 《数学之友》2017,(16):57-59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开始,它是数学思想的基础,也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同时又是历年高考的宠儿.函数概念的产生标志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改变,从常量数学转变成了变量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和比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从《工程数学》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当前面临的教与学困难,提出引进《数学实验》课以解决这一问题.阐述了《数学实验》课的特点、重要性、作用,并给出具体实施办法.《数学实验》课可全方位提高学生学习《工程数学》兴趣,进而提高应用《工程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对大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进行衔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二者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教学中较普遍使用的经典教材,对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数学符号使用、教学内容重叠、教学内容遗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归纳总结,对于大学数学教学和大学数学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认识规律出发论述了几种数学创新型思维在大学数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介绍我校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采用以原问题为主导的问题驱动式研究型教学方法,在该课程中训练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并针对直觉、类比、归纳和发散等几种思维方式训练介绍了若干具体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4.
融入数学开放题 改进大学数学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式课堂呼唤开放性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促进数学教育的开放化与个性化,使数学教育更具生命活力.数学开放题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主要体现在:说书人式的"导入新课"让位于主持人般的"情境创设";单纯讲授改为师生互动;巩固练习中加入质疑反思;从讲细讲透到留有余地.这种做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改进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数学物理方程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指出了目前理工科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高等院校数学教学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从教学内容、师资要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某些具体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李岚 《大学数学》2007,23(4):20-26
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历史与现状,阐明21世纪高等数学课程地位、作用和价值,及与21世纪相适应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意义、方向与方法.并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分析、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高等数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改革成果与经验.最后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和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模糊数学课程是我校各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实施模糊数学核心课程建设,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模糊数学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人手,较详细地阐述了模糊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和手段等系列改革以及模糊数学课程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郑婷婷 《工科数学》2012,(6):139-141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考命题不仅引导着中学教学的方向,而且对高等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通过一道安徽省高考数学试题的解答情况,简要分析了中学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大学数学与之衔接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以期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的思路与举措,通过实行“案例教学法、找错误教学法、可视化教学法、实验教学法以及讨论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Teaching mathematics in university level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elds of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Nevertheless,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teaching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teacher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provides a suitable framework to study knowledge of teacher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explicit the perception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teachers about PCK. For this purpose,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was done. Data resources includ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10 mathematics university teachers who were in different places of the mathematics university teaching experience spectrum. Data analysis indicated a model consisting of four cognitive themes which are mathematics syntactic knowledge, knowledge about mathematics curriculum planning, knowledge about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knowledge about creating an influential mathematics teaching–learning environment. Besides, it was found out that three contextual themes influenced on PCK for teaching mathematics in university levels which were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s subjects, university teachers' features and term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