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涂料用可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涂料用可交联丙烯酸乳液的制备方法,组成、结构与乳液及涂膜性能的相互关系和各种乳液体系的交联机理作了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红外光谱法研究乳状液,笔者曾对JR-1型乳液的交联机理进行过讨论。本文采用变温样品池,原位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探讨了JR-1型乳液当温度变化时其红外光谱的变化规律,讨论了交联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确定了JR-1型乳液的最佳交联温度及最佳交联时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含羧基丙烯酸酯乳液和含环氧树脂乳液的混合和交联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混合乳液具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在室温下可以稳定贮存5个月以上,证实了在叔胺促进剂作用下,交联固化机理为单酯化反应,混合乳液可在中温(<100℃)下固化,涂膜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4.
双丙酮丙烯酰胺参与共聚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肼;聚氨酯;乳液性质;交联;双丙酮丙烯酰胺参与共聚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水性聚合物产品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节约资源和能源等优点,因而油漆、涂料、粘合剂等重要化学品的水性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聚合物乳液作为水性聚合物产品的成膜物,其适当的交联是提高产品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对不同交联机理的单组分室温交联水性聚合物乳液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该领域的一些重要交联体系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聚硅氧烷大单体与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静  彭慧  程时远 《应用化学》2003,20(8):778-0
乳液聚合;交联程度;聚硅氧烷大单体与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  相似文献   

7.
羧基丙烯酸酯涂料合成及其防雾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互穿网络型羧基丙烯酸酯类聚物乳液,研究了加料方式对羧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加入到核单体中有利于羧基分布在乳胶粒表面。在体系中引入离子键交联结构提高了乳液涂料的硬度和耐水性能,离子键交联PILN型涂料具有优良的防雾性能。  相似文献   

8.
螯合固化型丙烯酸酯系水乳漆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木质家具用丙烯酸酯系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乳化剂配合、用量及聚合温度等对共聚物收率和乳液性质的影响,制得了可供室温螯合交联的丙烯酸酯系共聚物水乳漆。  相似文献   

9.
环氧硅烷室温交联丙烯酸酯共聚无皂水溶胶的研究 Ⅰ.环氧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自交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含环氧基的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乳液交联后的溶胀度、自交联反应及动力学.结果表明:交联共聚物的溶胀度Q随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单体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共聚物在受热的情况下,环氧基因在羧基的作用下开环而发生交联反应,产生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钙离子室温交联聚丙烯酸酯无皂水溶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Ca^2 聚丙烯酸酯无皂水溶胶交联乳液的制备条件,考察了交联温度、交联剂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2 加入无皂水溶胶中的最低温度为40℃,交联反应于室温下即完全发生,交联膜具有较好的耐热、耐水性能。用TEM以及电导滴定对交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胶乳表面.COO^-与Ca^2 之间。  相似文献   

12.
GHD室温自交联乳液的聚合及贮存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含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室温自交联乳液(GHD).实验结果表明,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GMA种子乳液存在下,聚合温度升高,聚合过程稳定性下降,但乳液的贮存稳定性提高;乳化单体滴加速度加快,种子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升高,可减少聚合过程的交联凝聚作用,提高聚合过程的稳定性;而HEMA和DMAEMA用量增加对聚合过程的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但使乳液的贮存稳定性下降.官能团间的交联凝聚作用可能是影响室温自交联乳液聚合及贮存过程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酸酯系水乳漆的螯合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含螯合单体2-AAEMA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漆的窒温螯合交联,用~1H-NMR测定了共聚物中2-AAEMA的含量,IR研究了螯合交联物的结构;比较了五种金属盐(M~(2 ))和不同2-AAEMA含量的共聚物乳液的实际交联效果,并测定了固化产物的交联程度、漆膜耐水性、硬度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丙烯酸酯共聚无皂水溶胶的室温交联剂——环氧硅氧烷(KH-560)的乳化方法。研究了乳化剂类型、用量以及KH-560含量对微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P-10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当ω(OP-10)=5%、ω(KH-560)=40%时,微乳液稳定性最佳。微乳液加人无皂水溶胶中制得的交联乳液(用量为5%)室温放置6个月后性能无明显变化,干燥涂膜的交联度达到93%,而且具有较好的耐水、耐溶剂性能(水中溶胀度降低了83%,在甲苯中由原来的溶解变为溶胀115%)。  相似文献   

15.
氮丙啶交联剂的交联性能及固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飞  刘宗惠  魏德卿 《合成化学》2002,10(2):120-125
合成了一种氯丙啶交联剂,并以丙烯酸树脂乳液为模型化合物对交联剂的交联性能及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丙烯酸树脂乳液中加入适量的氯丙啶交联剂,可使胶膜的力学性能及耐水碱性,耐溶剂性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交联对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较小。用程序升温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方法对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计算出固化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6.
多重乳液因为具有独特的"两膜三相"的多隔室结构,使得交联剂和聚合物溶解在不同相中,起到延缓交联的作用,可用于油田采油后期深部调剖堵水作业,以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采用用两步法制备了一种稳定的W/O/W型多重乳状液延缓交联体系,并对其在大庆地层条件下成胶性能进行室内静态评价。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多重乳化最佳工艺条件:W/O乳液在WSpan80=2.8%,Wresidual=5%,VOil∶VWater=3∶7,T=2.5min条件下制备;W/O/W乳液在VW/O∶VHPAM=7∶3,WTween80=1.5%,R=4000r·min-1,T=3.0min条件下制备。在pH=8时所合成的柴油/渣油多重乳液延缓铬溶胶交联体系成胶时间为480h,冻胶强度为28354m Pa·s。  相似文献   

17.
对水溶性壳聚糖和对苯二甲醛在水/油界面发生的交联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水相溶液的pH值和油相中对苯二甲醛的浓度对该界面交联反应的影响.采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得到了单分散的壳聚糖微囊:首先通过毛细管同轴聚焦流微流控装置制备得到单分散的O/W/O乳液.乳液制备中,以Pluronic F-127作为水相乳化剂,羟乙基纤维素作为水相增稠剂,水溶性壳聚糖溶于中间水相;交联剂对苯二甲醛溶于内部油相;含乳化剂PGPR 90的大豆油作为外部油相.乳液制备完成后,以乳液为模板,对苯二甲醛通过油/水界面扩散进入水层,与壳聚糖的氨基发生交联反应,生成壳聚糖聚合物凝胶网络,从而构成微囊的囊壁.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微囊具备良好的单分散性和球形度以及尺寸均一的内部空腔,微囊的囊壁致密无孔.所得单分散微囊在药物传递等领域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在低温下(<100℃)实现含羧基/环氧树脂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交联固化为目的,进行了分子设计;估算了共聚物的组成,用碱滴定法测定了乳胶粒表面的羧基数,并比较了不同单体配比所得乳液的成膜性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烷基丙烯酸酯磷酸酯改性的丙烯酸乳液,讨论了聚合温度、乳化剂、磷酸酯的加入方式和用量、pH值等因素对乳液合成以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温度控制在75~80℃之间较为合适,使用了烷基丙烯酸酯磷酸酯进行改性的乳液,单体转化率和固含量提高,凝胶率以及涂膜吸水率明显下降,乳液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当聚合温度为78℃,磷酸酯占单体总质量0.5%(wt)、反应体系pH值在5左右以及采用延后滴加磷酸酯单体的方式时,能够提高乳液耐水等性能以及涂膜的交联度,合成性能优异的磷酸酯改性丙烯酸乳液。  相似文献   

20.
交联PBA/SAN核—壳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树脂,但由于橡胶相含有双键而耐候耐热性差,本文试图以交联的聚丙烯酸丁酯为核,合成PBA/SAN核-壳乳液接枝共聚物。考察了核-壳乳液接枝共聚物的定量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接枝物组成近似于其乳液恒比组成;接枝率、接枝效率、分子量和接枝层,壳层厚度随聚合过程参数的改变而呈规律性变化,损耗正切峰表明在种子聚合物相中存在SAN聚合物的微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