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河西部凹陷886个水样分析化验测试数据表明,地层水型主要为低矿化度的NaHCO3水型,94.3%的地层水化学组分为HCO3、Cl、Na+,NaHCO3和NaCl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彭县须家河组地表剖面、岩芯观察和常规物性、压汞参数、铸体薄片等测试资料 ,统计约 2 0 0 0多个数据及油气显示资料 ,确认该区天然气属非常规致密储层气藏领域。针对成藏条件较为复杂和气藏特征零乱的特点 ,对储集、圈闭条件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等过程中相互配置的独特成藏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须家河组气藏属于高压 -超高压气藏 ;气藏发育在油气主要生成期时运移条件良好的储集体中 ;须下组合为一具活跃地层水的似层状气藏 ,局部显示不规则特征 ;须上组合则表现为区域上不太规则的非层状储集体 ,局部仍属含水似层状气藏。总体看 ,气藏强烈依赖于裂缝的存在 ;气藏形态不受现今构造形态的严格控制 ;地腹储集体含气规模与砂体发育规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构造裂缝对四川东北部普光气田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能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研究该地区构造裂缝特征,以及成因可为有效评价与预测有利储层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对普陆1井取心岩样进行了岩性分析,以及裂缝的数量、产状及其大小的统计,且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及统计裂缝的大小、类型及充填情况,结合普陆1井EMI成像测井结果,识别出了须家河组NW-SE向和NE-SW向两期构造裂缝;根据裂缝交切关系确定NW-SE向裂缝早于NE-SW向裂缝的形成。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地层两期裂缝发育的成因。普光气田须家河组NE-SW走向裂缝与燕山晚期(K2-E1)构造运动有关,而NW-SE走向裂缝与喜马拉雅期早期(E2)构造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河北南部煤层构造变薄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北南部已采掘揭露的煤层构造变薄带特征的研究,论述了由于煤层系地地层的层状岩石组合及其力学性质的差异,构造变动时引起层间挤压,在断层附近出现煤层变薄与增厚带。煤田构造主要受北北东向构造所控制,其煤层构造变薄带也主要呈北北东向伸展。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恒山地区出露有不同层次的地壳,是研究构造相最理想的地区之一。作者对该区早前寒武纪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层次的褶皱、断裂、布丁化岩石及同构造分泌结晶脉的宏观地质特征和与其相关的微组构特征,结合当前实验研究成果,提出了变质岩构造相新的划分方案,并对该区进行了构造相的划分;综合地质单元的地质特征、岩石学、变形变质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区内早前寒武纪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的地壳演化和构造相相变成因进行了探讨。合理地解释了变质岩区普遍发生的所谓"同岩异化"和"异岩趋同",或"同物异相"和"同相异样"现象,为变质岩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恒山角闪麻粒岩相高级区代表中-下地壳的过渡带、拆离带,其典型的构造样式、物质组成、变质作用及深融作用对于研究中下地壳的流变习性、地壳分异作用、早期大陆裂解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别造山带北缘(北淮阳)古生代各构造-地层岩片变火山岩、变沉积岩显示了具有高放射性和低放射性成因的两类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块体效应明显,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特征的铅同位素组成对比表明,定远组构造岩片可能是南秦岭构造单元或扬子陆块北缘的成分;龟山组、南湾组-佛子岭群、石炭系岩片则属于北秦岭构造单元,它们是北秦岭构造带的东延部分.结合地质体之间的分布关系判断,在大别造山带,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在古生代的俯冲消减带应当位于南湾组-佛子岭群岩片的的北界或它们所覆盖地段之下的某个位置.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平朔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采集了区内浅层孔隙水、山西组砂岩裂隙水、煤系层间砂岩裂隙水和奥陶系灰岩裂隙水四个含水层共计31个地下水样,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组合比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形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含水层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total...  相似文献   

8.
砂岩储层中CO2-地层水-岩石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不同温度条件下CO2-地层水-砂岩间的相互作用,并观察反应前后样品形貌、分析质量和比表面积的变化,讨论反应液pH和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原因,进一步阐明CO2-地层水-砂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矿物的溶解和沉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注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砂岩中可溶矿物(长石类)的溶蚀作用加剧;样品表面和孔隙中均有新物质生成,主要矿物为石英、高岭石、绿泥石和一些未知的含“C”硅铝酸盐.  相似文献   

9.
王156油藏孔一下三砂组超覆型油层的钻遇标志着东营凹陷南坡东部孔店组地层油藏的突破。在钻井、地震和地化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王156油藏的原油、储层、油源、输导体系等特征,通过对不整合类型、超覆坡折带角度、沉积特征和侧向封堵性等控藏因素分析,认为王156为超覆型油藏,有利储集相带为滩坝和漫湖三角洲前缘砂体,有利坡折带角度为15°~30°,有利遮挡层为泥岩、砂质泥岩和凝灰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苏里格地区44口井66个下古生界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水样品测试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马家沟组地层水以偏酸性为主,具有矿化度高、Cl-和Ca2+占优势、以CaCl2水型为主等特征,反映出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地层水处于比较还原的阻滞—停滞水文地质状态,封闭条件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与保存.对苏里格地区马家沟组地层流体水化学组成变化与天然气藏关系的系统研究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高值区(>150 g/L)、CaCl2型水分布区、rNa+/rCl-低值区(≤0.3)、rCI-/rMg2+高值区(>15)、rMg2+/rCa2+低值区(≤0.2)等均与天然气富集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从地层流体水化学特征平面变化来看,以乌审旗为中心的中部是最大的天然气富集区,中北部的苏11井区也是天然气较有利区,推测南部的陕185井区也将是天然气藏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11.
蠡县斜坡位于饶阳凹陷的西部,整体为SE倾向、NE走向的单斜构造。斜坡断裂十分发育,断裂走向多为NE或NEE向,与斜坡倾向大致垂直。断裂样式主要为雁列式阶梯状断裂和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构成的Y字型、反Y字型、树枝状组合断裂,反映所受拉张和张扭应力作用较强烈。斜坡由高阳、雁翎和西柳三个构造带组成,雁翎构造带多发育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高阳构造带发育较大规模的断层鼻状构造,西柳构造带发育小型的地堑式断槽构造,断块和小型断层鼻状构造发育。斜坡发育期主要位于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期,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对斜坡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沙河街组中、下部沉积期属于深层古隆起构造背景上的继承性披覆发育期。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地层划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最早开采天然气、盐卤的层系之一,至今已探明3个气藏并发现了大量含气构造,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各勘探区块对雷口坡组顶底界面及地层内部划分认识上出现了一定分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复查大量钻井资料以及大量分析化验资料,厘定和明确了雷口坡组顶底界面特征,同时根据岩性组合特征、电性特征、旋回特征对全盆地雷口坡组地层进行了划分方案和分层对比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全盆地雷口坡组整体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低渗透气藏产气量在天然气总产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研究低渗透气藏的形成机理及形成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是重要的含气层位,但由于其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且具低孔低渗的特点,不仅储层预测难度大,而且开发的效果也差。因此需要研究其形成过程,提高储层预测精度以改善开发效果。以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分布特征、胶结物充填次序及充填时间等研究为基础,定时、定量地研究孔隙的整个演化历史,描述了孔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大小及变化原因,从而再现了储层形成历史,为下一步须二段气藏有效储层的预测与有效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带传动中带速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计带传动时,选用的带速参数直接影响传动带能否发挥其最大传动能力进行功率的传递本文对带速的最佳条件选择作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的构造特征,将其划分为茂汶─耿达推覆构造带、映秀—大宝山推覆构造带、彭灌推覆构造带三个次级推覆构造带,并对各级推覆构造带主滑面特征、推覆体内部构造特征、显微构造特征及变形性质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次级推覆构造带在变形性质上依次为韧性、韧脆性、脆性,变形强度由强至弱,变形层次从深到浅,均经历了多次构造叠加复合作用。主要推覆期为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16.
17.
杭州附近六和塔至梵村沿山麓一带分布的之江组,对它的成因众说不一。笔者根据砾石层具有磨园度、层理、凸镜体夹层、定向性、厚度及砾径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变化等特征,论述了之江组的形成是与新构造上升运动有关的山区或山前地区溪涧和河流堆积的产物。既不是冰磧、冰缘、亦不是海积,而是洪积成因。新构造上升运动受钱塘江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 ,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 ,可将孔西构造带的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构造变形阶段 :晚三叠世末期为挤压褶皱变形期 ;晚三叠世沉积后至侏罗系沉积前为逆冲构造变形期 ;早—中侏罗世为逆冲构造“轻度”渐进变形期。晚侏罗世以后 ,区域构造作用发生反转。随着晚侏罗—早白垩世、早第三纪裂陷盆地的发育 ,孔西构造带作为潜山构造被掩埋。裂陷盆地时期的伸展构造对孔西构造带前第三系的逆冲构造基本上没有大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