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向心力的概念 ,目前中专教材并未对其进行详细讨论 ,给学生理解和应用向心力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向心力是以性质来命名的还是以效果来命名的呢 ?个别同学认为它和重力、弹力、摩擦力都挂不上号 ,就判断它是以性质来命名的 .有的同学倒是从“向心力”二字推理开去 ,觉得是以效果命名的 ,但不知其所以然 .下面我们就向心力的来源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 ,凡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都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 ,即向心力 .在此提醒学生必须注意 :向心力不是什么新性质的力 ,它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 ,任何一种力或几种力的合力 ,只要它的方向指向圆…  相似文献   

2.
杨琼  马亚鹏 《物理通报》2023,(4):103-106
利用小型风扇设计并制作了低成本的向心力演示教具,该装置使得教学用具更加生活化,并具有原理简单、操作简易、定量探究、现象明显等优点.在“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使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现行中学物理教材光学部分都只对“泊松亮斑”进行了简单介绍,没有安排演示实验让学生切实观察到“泊松亮斑”,这不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光的衍射概念.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泊松亮斑”的表象,笔者利用中学实验器材自制了“泊松亮斑”演示器,  相似文献   

4.
J2130型向心力演示器,如图1所示。当摇动手柄1时,变速轮2和3就随之转动,放在长滑槽4和短滑槽5中的球6和7都随之做圆周运动。球由于惯性而滚到横臂8的两个短臂的档板处,短臂档板就推压球,向球提供了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于杠杆作用,短臂向外时,长臂就压缩变速轮转轴上测力部分的弹簧,所以,在测力部分套管9上方露出的标尺10的格数,便显示出了两球所需向心力  相似文献   

5.
胡兴态  陆先升 《物理实验》1990,10(4):174-175
现行中师《物理学》课本中关于向心力的演示实验,存在操作难、费时长、误差大等问题。为了准确定量地研究向心力公式F=mrω~2(或F=mυ~2/r)和圆锥摆关系式g=lω~2cosθ我们制作了一台向心力、圆锥摆实验器。一、功能 1.对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测得它作水平匀速圆周运动的时间与转数,经计算处理后验证向心力公式F=mrω~2(或F  相似文献   

6.
“向心力演示器”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形象直观地演示归纳出向心力与质点的质量、角速度及圆半径的关系,是一种很实用的教学仪器.在做演示实验时,我们发现该仪器也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一是机座下两个用硬塑料制成的皮带轮(主动和从动轮)强度较低,极易开裂损坏而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在讲授普通物理课程时,演示实验也在课堂上占有一定地位.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深刻理解理论概念和加深记忆有很大帮助.我们这里介绍的刚体转动定律演示实验是其中较好的一个.现象直观,设备制作简单,操作方便. 本演示实验的简单原理是这样的: 设有一圆柱体在斜面上从静止向下运动.圆柱体质量为m,半径为r,它对其轴的转动惯量为由图一可见,圆柱体所受的力共有三个,重力G,斜面的正压力N和摩擦力fr.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由于N和mg都通过圆心,它们不产生力短,而摩擦力fr距圆心为r,所以它有力矩,即:因为    和a=a…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教学为例,介绍这种教学方法: 教学开始,教师出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运用演示、观察、联想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1 小球共受几个力,处于什么状态? 2 用剪刀剪断细线后,小球受什么力,从什么状态开始沿什么方向运动?(教师演示,指出这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现象)  相似文献   

9.
1设计动机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短路及其危害”是一个重要但又十分抽象的内容.教材中虽然明确介绍了短路的概念及其危害,但是并没有设计相关演示实验方案.教学中教师也往往因为“该实验不便于演示”,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上的推理与分析,师生对其都缺乏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学习效果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习要通过“听、看、做”三个程序。“听”指听讲课、听录音。“做”指做习题作业及实习实验。“看”包括板书、绘图、挂图、模型、幻灯、电影、录象及课堂演示实验等内容。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实验学生不可能有的也没有必要一一去做,所以,在课堂上边听讲边看演示实验就成为学生在学习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它可以使复杂概念、现象直观化,重点、难点形象  相似文献   

11.
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 ,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它还能向学生提供示范 ,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和动手能力 .下面就目前中专物理演示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1 轻实验过程重实验结论这主要表现在把演示实验教学的重点放在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 ,十分重视实验教学 ,对中专物理实验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 重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展现物理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 ,它有化枯燥为生动 ,化抽象为具体 ,化平淡为神奇的功能 .在激发学生兴趣 ,建立概念 ,验证规律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1 .1 由演示实验引新课讲授新课时 ,教师应想办法引入一个能使学生产生疑问和兴趣的演示实验 ,由实验引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电场中的导体”一课 ,教师可把正在收听的收音机用金属罩罩住 ,声音立即减弱 ,为…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向心力、离心力相关知识时,老师如果没有直观的演示教具,只用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抽象的向心力、离心力这样的物理现象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新设计了一种电动离心力定量分析演示装置用于离心力教学。该装置用电机作动力,用读数可以锁定的电子秤测离心力大小,通过改变电机转速,金属小球直径大小和小球旋转半径可定量演示和探究离心力公式。演示教具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无趣为有趣,更利于离心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根据静电感应和尖端放电现象制作的两种静电电动机演示模型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意义。一、感应式静电电动机图1是我们制作的这种电动机的示意图。A_1和 A_2是电动机的定子,A_1是夹角为45°的扇形薄铜片,A_2是金属尖端,A_2与 A_1中心线的夹角约为112°。B 是电  相似文献   

15.
1仪器装置图 2设计理念 用现有的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要进行4次实验和2次计算,这样误时费力,而且只是对阿基米德原理终端的、静态的说明,学生对它缺乏过程性的动态感受.为此,特设计该动态式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用对比和演示的方法加深“转动惯量”概念和“角动量守恒”条件的理解,并具体介绍了“球-棒弹性碰撞演示仪”的设计思想、结构、制作和演示内容.  相似文献   

17.
物理通报1964年第5期发表了吴启垿、张忠安两位同志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关于‘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实验”一文,文中所介绍的实验是很有启发性的,它指出我们做好一些重要演示实验的方向,即设法把一些抽象的、不易为学生所掌握的重要概念用简单明了的演示表达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就这一具体的演示实验来说,我觉得还有一些怀疑的地方及不同的看法,愿与吴、张两位同志商榷。原文介绍的装置,是把感应圈的副线圈两接线柱连到一个大型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关于“摩擦力”内容中,介绍了一些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以减小摩擦的实例,并且这也是减小有害摩擦的常用方法之一.使用自制的教具“摩擦力演示器”,只需要做一个演示就可用事实证明这个道理,并会给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留下深刻印象.1.制作(1)取一只废弃易拉罐或近似圆柱体饮料瓶在其内部填满泥土或砂子(在使用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从而增大弹簧秤示数的可见度)作为磙子.(2)用铁丝围成或用木条钉成一个方握并按图组合,即制成“摩擦力演示器”.2.使用(1)用弹簧秤拉着演示器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插销插…  相似文献   

19.
讲授普通物理的力学部分时,适当地运用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改善讲授理论概念的效果。“逆风行舟”是力学演示实验中较好的一个。 力的概念和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大学物理把中学使用的F=ma应用高等数学而改变成另一种表示式:并阐明这种新形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又强调: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有紧密联系。“逆风行舟”这一饶有兴趣的自然现象能很好阐明这两点。我们在1965年试制了“逆风行舟”演示设备,搬上讲台,立刻受到师生们的欢迎。近来对实践结果作了初步小结。 早在1955年《物理通报》…  相似文献   

20.
侯晓灿 《物理通报》2013,(10):124-125
1电场强度概念的引入方法及存在的弊端目前,教师在进行电场强度概念的引入教学时,大多数采用教材提供的方法,即用检验电荷测量电场强度的方法引入电场强度.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是在用检验电荷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时,必须先引入检验电荷的概念;二是这个演示实验在操作上基本是不可行的,学生看不到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