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种霞 《化学教育》1999,20(Z1):41-43
教师精心设计并高质量地上好每堂课,才能不浪费学生时间,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学会学习化学,这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廖昌旺 《化学教育》1996,17(8):26-26
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都很重视一堂课的导入,却有少数教师不太重视一堂课的结尾,因此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其实,一堂课的结尾设计与一堂课的导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过去的情况自从学习了苏联的教学原则和环节后,几乎每堂课我都运用着复习提问这一环节。特别在使用五级分制的记分法之後,更感觉它的重要。自己认为复习提问的题必需经过考虑拟定,并且题的内容要具有启发学生运用思考的成分。自以为在思想上是比较重视复习提问的。现在回想起来,问的题目绝大多数是上一堂讲的,比较简短用两三分钟即可答完的。例如:在高一讲完了氯气的化学性质以后,下—堂讲氯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刘同春 《化学教育》1986,7(1):15-1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上好每堂课是提高各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围绕改进化学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选定《氢气的性质和用途》这节教材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并用电视录象手段记录研究的全过程,想为高效率地培养合格的化学教师做点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5.
解放七八年来,由于党的教育和培养及领导的督促和帮助,我在政治和业务上都有了提高。只就业务来谈,过去和现在,有着很大的变化。概括地说,这些变化是从无到有,由肤浅到深入,无组织到有计划。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好一堂课,必须具各两个条件:一、备好课,二、讲好课。至今还有教师怀疑甚至忽视备课,自认有学问有经验,教一教中学生还成问题吗?化很多时间去备课,太不值得。事实是否如此,我们可以肯定地加以否认。所谓“学问”可能是一知半解的,“经验”可能是不合逻辑的,在教学中往往发生很多问题。因此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教师,必须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备好课是教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课没有备好要教好一堂课是不可能的,那怕你是一个真有学问和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6.
李文佐  刘绍丽  彭婕 《化学教育》2021,42(12):30-34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针对结构化学课程特点,从开展课程思政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提升教师自身政治素质;明确教育目标,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和强化第二课堂,贯彻全过程育人等方面对结构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聚合反应工程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去学习掌握其知识内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如何讲授第一堂课至关重要。本文就结合第一堂课讲授的内容从高分子科学知识框架、工程分析方法、工厂实践和聚合反应工程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授课方法探讨,并简单举例从工程角度分析工业放大问题,了解搅拌聚合釜设计思路。在第一堂课中,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工程化的兴趣,为聚合反应工程课程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寅 《化学教育》2004,25(1):19-20
化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 ?这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的很难 ,充斥着立体化学中的数学思想 ,枯燥、乏味。为使这堂课上好 ,迫使我思考应如何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 ,我用了化学史 ,结果枯燥乏味的内容被化学人文韵味感化了 ,一节课的主要问题解决了。有的课讲究渐入佳境 ,但这节课的课题较难 ,内容较深 ,如果课的开始不能吸引住学生 ,整堂课可能会显得乏味枯燥 ,我想用一段精彩的引言在课的发端就掀起高潮 ,使学生立即进入兴奋状态 ,最后决定用C60 的发现史作为开端。“2 0世纪 80年代初 ,科学家正热衷于研究碳原子团簇 ,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9.
首先应该肯定,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师的领导下,启发诱导,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劳动下,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为此不仅在备课过程中深入体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同时也必须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想情况。教师必须想出一切可以想出的办法,使学生能自觉地积极地展开思维活动;启发式的谈话法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我们用的启发式的谈话愈多,收效亦愈大。虽然学生在每堂课,都要接受一些新知识;但是这些新知识大多数是从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扩大、深入和提高的。由此我们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的问题。也只有在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综合系统化之后,启发学生对新问题的谬论,进—步作  相似文献   

10.
由俄罗斯天才学者 A.M.布特列洛夫(Бутлеров)所奠定的化学结构学说,一直光辉的指导有机化学和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它是有机化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显而易见,帮助学生巩固的掌握这一武器,是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也只有在整个有机化学教学中贯穿这根红线,学生才能深刻的认识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反应的本质,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才会学好有关的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全面的贯彻化学结构学说,不可能是通过一、两堂课而一举告成的,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本着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原则,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着重解决  相似文献   

11.
当我第一次站在吕大道老师面前的时侯,就不由自主地对她产生了一种敬慕之情,可能是她的气质和言谈举止吸引了我,也许是为校长介绍的她的先进事迹而羡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从吕老师的言行中悟出了更深涵的韵律,那是对事业执者的追求,那是与时代共脉者的心灵的回声。吕大道老师是华东模范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是一位具有三十八年教龄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但是她从不满足于已有经验,始终坚持课前备课,精益求精,争取每堂课都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2.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物理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阐述了通过重视第一堂课、多角度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多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加强与学生沟通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东北版高中化学第一章‘盐及其制法’里,所讲授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而且也是很有系统的,当初讲几节或当每节讲毕之后,因为通过演示或实验的讲授,一般同学们大都能领会和记忆的。但是,当请完全章之后,每因为材料较多,对于某一些重点或部分关键问题。还是会有少数同学感到困难的。为了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全章的知识,并使之综合化和系统化,在讲完这章之后应当上一堂复习课,将这一堂课进行的具体情况介绍如下。首先,我根据了凯洛夫的教育学第六章第  相似文献   

14.
徐京汉 《化学教育》2010,31(Z1):34-36
探讨"实验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合理组织教学,合理取舍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流程,适当安排连堂课,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发化学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纪玉玲 《化学教育》2006,27(3):31-33
教师在进行备课、教学设计、上课时,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设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能想、会做、善思”上。要思考,而不是死记,使学习“活起来”,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6.
尚兴久 《化学教育》1980,1(5):21-23
初三化学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开端.??教师要引导学生爱好化学,学好化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现就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谈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的,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为了使学生学习化学有个良好的开端,必须让他们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和重要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化学的第一堂课——绪言上,就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世界是物质的,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物质.所以,化学研究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化学与各门科学、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  相似文献   

17.
白建娥 《化学教育》2011,32(12):42-44
复习课不是“炒冷饭”,要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发展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主要是思维方法、思维品质。所以,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复习哪部分知识,更要关注用什么策略掌握这部分知识,什么策略最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论课程改革中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新 《化学教育》2006,27(10):10-12,28
实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要坚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从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4个方面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相似文献   

1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据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由实验出发,通过实验,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物质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结果。再由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认识。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而且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结合实验进行讲解,同时也要让学生随堂实验。苏联的先进经验——边讲边做教学法,就具备了这一优点。实行这种教学法,在一节课内,教师既要进行讲解,还要做演示实验;同时,还要穿插上几次学生实验。这一来,一堂课的内容和形式,就非常丰富了。如果不能很好  相似文献   

20.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实践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课程目标既有知识与技能目标,又有过程与方法目标,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了较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既要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又要执行严格的实施过程。指导教师要做好集体备课、课前动员、分组指导、成绩评定和课后总结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