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B3LYP/6-31G*)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nSiS」^+(n=1~3)的可能几何构型,得到各稳定构型的电子结构,并计算了相应的振动频率,预测了稳定构型的振动光谱,由其稳定构 比较可在理论上预测团簇的生长规律,并可初步预测团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钴硫团簇ConS^+n—1(n=2,3)的结构和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b initio分子轨道方法(RHF,UHF)和密度泛涵(DFT)方法研究了团簇Co2S^+,Co3S^+2的各种可能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并计算了相应的较稳定构型的振动光谱,发现Co2S^+和Co3S^+2团簇最稳定结构均具有Cs对称性。对团簇的成键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B3LYP/6-31+G^*)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nS]^-(n=1-4)的可能几何构型,得到各稳定构型的电子结构,并 相应的振动频率,预测了稳定构型的振动光谱,由其稳定构型的比较可在理论上预测团簇的生长规律,并可初步预测团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LaC4n(n=-2,-1,0,+1,+2)分子簇的结构与稳定性。振动频率分析表明,在所提出的九个构型中,当n=-2,0,+1,+2时,稀土位于碳环上最稳定,而当n=-1时,尽管稀土位于碳环上能量最低,但没有找到稳定的构型,我们的结果还指出,稀土元素是分子簇中对外部环境最敏感的部位,即最具有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5.
用密度泛函(DFT) 方法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 n+( n = 4 ,5) 的各种可能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并计算了相应的振动光谱,得到了(SiS2)n+ 的形成规律,即(SiS2)n + 以硅、硫交错形成四元环链的形式增长.  相似文献   

6.
银硫二元团簇[Ag·(Ag2S)n] +(n=1,2)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abinitio分子轨道限制和密度泛函方法对团簇「Ag.(Ag2S)n」^+(n=1,2)的各种可能的几何构型分别进行了全优化,得到其稳定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并对这两种团簇可为硫敏化中主自由电子深陷阱的存在形式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能量解析梯度法,以HF6/31G为基组优化了HCnS^-与HSC^-n(n=1~9)同分异构团簇离子的几何结构,计算了它们的电子总能量,结果显示HCnS^-比相应的HSC^-n稳定,从相邻簇离子的能量差及簇离子的平均原子结构能可知n为偶数的HCnS^-与HSCn^-较n为奇数的簇离子稳定,能量的差异随着n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计算和实验结果完全相符,还分别计算了HCnS^-失去H,  相似文献   

8.
硅-硫团簇(SiS2)+n(n=1-3)的结构和振动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n+(n=1-3)的各种可能的几 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并计算了相应的振动光谱,得到(SiS2)n+的生长规律,由此预测了(SiS2)n+团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n(n=1-5)的可能几何构型,并计算了相应的振动频率,得到稳定构型的振动光谱.比较其稳定构型可得到团簇的生长规律,由此可初步预测团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0.
1,4-二氧六环和氨分子氢键团簇的从头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基组水平上,对1,4-二氧六环和氨分子氢键团簇体系进行了从头算分子转道法研究,优化得到中性团簇,离子团簇和碎片离子(质子化团簇离子和非质子化团簇离子)平衡几何构型,研究结果表明:中性团簇最稳定构型为R-HN2-HNN2(R:1,4-二氧六环),离子团簇由于发生质子转移,其构型与中 团簇有较大的淡同,两类碎片离子R(NH3)+和R(NH3)H^+与中性团簇R(NH3)的结构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利用XeCl准分子激光烧蚀多种硅氧多孔结构材料,在负离子通道测得丰富的「(SiO2)nX」^-负离子团簇,并讨论了多孔网结构和表面活性基团的分布对激光能量的吸收,传输及团簇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B3LYP/6-31G*)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nS]^+(n=1~4)的可能几何构型,得到各稳定构型的电子结构,并计算了相应的振动频率,预测了稳定构型的振动光谱。由其稳定构型的比较可在理论上预测团簇的生长规律,并可初步预测团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B3LYP/6-31G*)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nS]^+(n=1~4)的可能几何构型,得到各稳定构型的电子结构,并计算了相应的振动频率,预测了稳定构型的振动光谱。由其稳定构型的比较可在理论上预测团簇的生长规律,并可初步预测团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4.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B3LYP/6-31G*)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nSiS]+(n=1~3)的可能几何构型,得到各稳定构型的电子结构,并计算了相应的振动频率,预测了稳定构型的振动光谱.由其稳定构型的比较可在理论上预测团簇的生长规律,并可初步预测团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化学学报》2012,70(15)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PBE方法和从头算的CCSD(T)方法,充分考虑自旋多重度,优化并得到了TiBn(n=1~12)团簇的稳定构型.二次差分能量分析表明n=2,8,10的团簇为幻数团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相关效应对TiBn团簇的相对能量有重要影响.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得到n=3,7,10团簇为幻数团簇.对垂直电离势、垂直电子亲合势和化学硬度的分析表明,除TiB8外,n为偶数的团簇有较小的电子亲合势和较大的电离势,从反应性上来说,更稳定一些.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22(8):1355-1358
用密度泛函(DFT)方法(B3LYP/6-31+G*)研究了硅硫团簇[(SiS2)nS]-(n=1~4)的可能几何构型,得到各稳定构型的电子结构,并计算了相应的振动频率,预测了稳定构型的振动光谱.由其稳定构型的比较可在理论上预测团簇的生长规律,并可初步预测团簇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Co3(CO)7(μ3—S)(μ,η^2—SCNR2)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2(CO)8与4个二硫代双(烷基硫代甲酰胺)类前配体[R2NC(S)S]2反应,得4个含烷基硫代甲酰胺基的三核钴羰基硫簇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等方法表征了它们的结构,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中一个簇合物Co3(CO)7(μ3-S)[μ,η^2-SCN(i-Pr)2](Ⅲ)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1452(2)nm,b=1.5028(3)  相似文献   

18.
Mo(W)-Co(Ni,Fe)簇合物的加氢脱硫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线型、立方烷型和笼状3种不同构型的Mo(W)-Co(Ni,Fe)-S(O)簇共12种化合物进行了噻吩加氢脱硫和环己烯加氢的催化活性研究.讨论了簇合物的组成,金属原子的配比、价态与催化活性的关系.探讨了不同构型对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晓光  王秀岩 《结构化学》1996,15(3):176-180
利用激光气化铁氰化钾或亚铁氰化钾并利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对氰化钾团簇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团簇正离子可归属为[K(KCN)_n] ̄+,n=0~37,它们的幻数为n=4、13、22、37;团族负离子可归属为[(KCN)_nCN] ̄-=,n=0~13,它们的幻数为n=4、13。这些幻数与氯化钠等碱金属卤化物团簇体系完全一致。这表明:它们的团簇结构应该是相同的,即1×3×3(n=4)、3×3×3(n=13)、3×3×5(n=22)、3×5×5(n=37)结构。因此氰化钾晶体的初期形成过程也应采取NaCl型结构的增长途径。在激光气化产生的等离子体中,正、负离子与中性团簇的碰撞增长反应、正离子与负离子的复合反应以及团簇的亚稳态解离反应造成了团簇离子的不同丰度分布。氰化钾团簇中稳定立方体结构的产生决定了幻数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利用表面光电压谱研究了四碘化四-(4-三甲胺苯基)卟啉(TTMAPPIH2)修饰n-GaAS(100)和n-Si(111)半导体表面的光致界面电荷转移特性。结果表明,n-GaAs(100)表面修饰TTMAPPIH2分子的光致界面电荷转移效率远比n-Si(111)表面修饰的高,并且发现在该卟啉分子的非吸收区也有明显的光致界面电荷转移现象,而与n-Si(111)间则没有这种转移特性。用电化学测量和U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