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蓝奔月  史海峰 《物理化学学报》2014,30(12):2177-2196
传统化石能源燃烧产生CO2引起的地球变暖和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利用太阳光和光催化材料将CO2还原为碳氢燃料,不仅可以减少空气中CO2浓度,降低温室效应的影响,还可以提供碳氢燃料,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因此日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综述了光催化还原CO2为碳氢燃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光催化还原CO2的反应机理,并对现阶段报道的光催化还原CO2材料体系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包括TiO2光催化材料,ABO3型钙钛矿光催化材料,尖晶石型光催化材料,掺杂型光催化材料,复合光催化材料,V、W、Ge、Ga基光催化材料及石墨烯基光催化材料.评述了各种材料体系的特点及光催化性能的一些影响因素.最后对光催化还原CO2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将改良式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酸性触媒TiO2/SO24-涂布于不锈钢网上,并利用自行设计之批次式光催化反应器,在三组近紫外灯管(波长为365nm,光强度为2.0mW/cm2)照射下,进行CO2光催化还原反应操作参数(还原剂种类、CO2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之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氢气为还原剂可获得最高的光催化还原速率,光还原反应之主要气态产物为CO和甲烷,其次为微量的乙烯与乙烷.同时,光催化还原速率亦随着CO2初始浓度及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FT-IR光谱分析发现,TiO2/SO42-光触媒表面有甲酸、甲醇、碳酸盐、甲酸盐及甲酸甲酯等产物之存在.TiO2/SO42-光触媒催化还原CO2有两种可能反应路径,其中一种反应路径生成CO,CH4,C2H4及C2H6等气态产物;而另一种反应路径则生成CO23a-ds,CH3OHads,HCOOa-ds,HCOOHads,HCOHads与HCOOCH3ads等吸附在光触媒表面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通过壳聚糖(chitosan)中的氨基与MPA-CdSe(MPA=3-巯基丙酸)量子点(QDs)表面Cd2+的配位作用, 构建了MPA-CdSe@chitosan组装体. 壳聚糖中丰富的氨基和疏水结构为量子点提供了富CO2及疏水的微环境, 从而提升了水相光催化CO2还原效率和选择性. 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 在以抗坏血酸钠(NaHA)为电子牺牲体的条件下, MPA-CdSe@chitosan组装体在水中可将CO2光催化还原为CO, CO的生成效率和选择性分别比不含壳聚糖的MPA-CdSe QDs体系提升169倍和8.6倍. 用组装体系光催化60 h后, CO的生成效率为73.6 mmol/g(基于量子点质量), 对应的选择性达到51.0%,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光催化还原CO2生成烃类燃料是一种可同时解决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整体的光催化转换效率还非常低.因此,需要发展更加高效的催化剂.由于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与太阳光谱相匹配,人们已经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Ti O2因具有无毒、强氧化性以及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质等而成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但是对于光催化还原CO2反应来说,Ti O2仍存在很多不足,如只能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紫外光,光生载流子会快速结合,以及光生空穴的强氧化能力等,这些都限制了其光催化还原CO2的效率.采用窄禁带宽度半导体修饰Ti O2是解决上述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采用简单的电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由窄禁带半导体Cu2O修饰的Ti O2纳米管(TNTs)的复合物,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所制备复合物的形貌、化学组成和结晶度.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Ti O2为整齐排列的纳米管阵列结构;复合物中的纳米颗粒为Cu2O;当电化学沉积Cu2O的时间为5 min时,得到的Cu2O纳米颗粒初步呈类八面体结构.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Cu2O颗粒尺寸增加,具有八面体结构.XRD和XPS结果表明,Ti O2纳米管为锐钛矿,八面体Cu2O纳米颗粒的主要暴露晶面为(111)面.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量Cu2O纳米颗粒修饰的Ti O2纳米管复合物在可见光以及模拟太阳光下光催化还原CO2的能力.在可见光下,由于自身的禁带宽度,纯净的Ti O2纳米管没有任何光催化还原CO2的能力;经过Cu2O纳米颗粒的修饰,复合物显现出明显的光催化还原CO2的能力,其中经过30 min Cu2O沉积的TNTs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效率.在模拟太阳光下,经过15 min Cu2O沉积的TNTs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效率.在所有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主要碳氢产物为甲烷.为了深入地理解该复合体系在还原CO2中的高催化效率,我们对催化剂进行了进一步的表征.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明,Cu2O八面体纳米颗粒的沉积将TNTs的吸收光谱拓展到了可见光区域,提高了复合物对太阳光的吸收能力.此外,我们还通过测试所制样品的光电流反应、荧光发射光谱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催化剂中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适量的Cu2O沉积提高了复合物对光的吸收能力,增加了光生载流子的数量,从而使更多的光生载流子参与光催化反应.综上,本文首次报道了八面体Cu2O纳米颗粒修饰TNTs复合物的光催化还原CO2的能力.在一定量的Cu2O纳米颗粒修饰下,该复合物在光催化还原CO2生成烃类反应中表现出高效性.经过一系列详细的表征和讨论,我们认为其高效性主要源于三个方面:(1)TNTs的管状结构为反应物的吸附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同时一维的管状结构更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运载,从而提高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2)Cu2O纳米颗粒的修饰提高了催化剂对光的吸收,促进催化剂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光;(3)TiO 2和Cu2O之间导带以及价带位置的匹配,在减少光生载流子复合的同时也降低了Ti O2价带上空穴的氧化能力,从而抑制了CO2还原产物的再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采用CVD法在阳极氧化TiO2纳米管阵列膜表面沉积一层非晶Si膜,通过退火后得到晶化了的Si膜/TiO2纳米管阵列的复合结构,并初步就其光催化还原CO2制备碳氢化合物的活性进行研究。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纳米管阵列的厚度为270 nm左右,管直径约为70 nm,管壁厚度约为16 nm。覆盖的Si膜已晶化,其厚度约为300 nm。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总有机碳(TOC)来检测光催化还原液相产物中的甲酸及总有机碳含量,发现负载Si膜后的TiO2纳米管阵列光催化性能有所提高,在装有400cut滤光片氙灯照射2 h下TOC含量从21.2 mg.L-1增长到29.5 mg.L-1,表明Si与TiO2的复合可有效的提高光催化还原CO2的活性,这可能与该异质结结构可增加对光的吸收并且可降低光生空穴-电子对复合有关。光催化循环实验表明所制得的催化剂在循环5次后仍可保持91.6%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半导体材料光催化还原CO2合成可燃物是目前解决能源危机和缓解温室效应的理想途径.本文对几种钙钛矿型材料,包括纯无机卤化物钙钛矿材料、金属有机钙钛矿材料、氧化物型钙钛矿材料和复合型钙钛矿材料在光催化还原CO2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李旭力  李宁  高旸钦  戈磊 《催化学报》2022,43(3):679-707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发和利用洁净能源成为当务之急.近年,以半导体为基础的光催化技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包括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光催化还原CO2、光催化固氮以及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等.尤其太阳能驱动的光催化分解水和光催化CO2还原均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和运输的化...  相似文献   

8.
何亚军  陈鑫  黄驰  李留义  杨程凯  于岩 《催化学报》2021,42(1):123-130,后插11-后插15
合成气是费托合成的关键原料,目前其主要是通过天然气重整或煤气化来制备,但是该制备过程需要苛刻的合成条件.光催化技术利用太阳能将CO2还原制备合成气是未来能源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了许多用于生产合成气的光催化系统.然而,大多数催化体系使用昂贵的金属如Re和Ru作为光敏剂和或催化剂,利用非贵金属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2制合成气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共价三嗪框架(CTF)由于具有可调节的光吸收性质、在分子水平上可调节的电子结构、高表面积和富氮结构,因而在光催化体系中具有明显优势.在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子内异质结的CTF光催化CO2还原生成合成气体系,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证明了CTF内的分子内异质结,采用X射线多晶衍射(XRD)、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DRS)等表征手段充分研究了CTF的组成、结构与光学性质.将所制备的CTF光催化剂应用于可见光催化还原CO2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分子内异质结的CTF在10 h内达到3303μmol g^-1(CO:H2=1.4:1)的合成气产率,相对于不具有分子内异质结的CTF催化体系,产率提高了3倍.时间分辨荧光发射衰减光谱、荧光光谱和瞬时光电流图谱等测试结果表明,分子内异质结极大提高了CTF内光生载流子的空间分离和转移效率.反应体系中自组装形成的吡啶Co配合物作为Co单活性位点可有效吸附和配位活化CO2分子.理论计算进一步证明含有分子内异质结结构的CTF能极大地促进电荷分离效率,从而实现催化性能的增强.这项工作不仅显示了CTF在光催化等领域潜在的应用前景,而且为合理设计基于CTF的光催化体系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张庆贺  夏阳  曹少文 《催化学报》2021,42(10):1667-1676
采用悬浮体系进行光催化CO2还原反应是将半导体光催化剂均匀分散到液相中,但液相中有限的CO2溶解度和扩散速率,极大限制了光催化还原CO2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为了提高悬浮体系的CO2还原活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包括开发新材料、形貌调控、复合光催化剂和用CO2饱和溶液代替纯水等.但这些改进策略对CO2还原活性的提升是有限的,仍然难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近年来,关于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仅有极少数的研究致力于构建有效的光催化体系.实际上,光催化体系的构建与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同样重要,因为理想的光催化CO2还原体系会使CO2反应气体与光催化剂的相互作用最大化,从而提高CO2还原反应的效率.近年来,可以建立气-液-固三相接触界面的疏水基底材料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燃料电池、光催化、电催化和有机合成等.这种独特的界面体系可以使反应气体到达反应界面并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从而提高了许多涉及气体的多相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传统的固-液两相体系中,气体传输通常是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疏水基底的引入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聚合物半导体,具有可见光响应能力,并且光生电子具有足够的还原能力满足还原CO2的需求,这使得它逐渐成为光催化CO2还原领域的明星材料.本文把g-C3N4作为光催化剂负载到疏水基底表面,构建气-液-固三相光催化体系并用于研究光催化CO2还原反应活性.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亲、疏水碳纤维纸表面生长g-C3N4光催化剂来构建新型气-液-固三相光催化体系,该体系可以增强CO2的传输和吸附能力,并形成气-液-固(CO2-H2O-光催化剂)三相反应界面,使得光催化CO2还原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显著提高.借助于疏水表面,气态物质可以连续不断地输送到光催化剂表面,而不仅依赖于溶解在液相中的微量CO2气体.因此,催化剂表面可以保持有较高的CO2和较低的H+浓度,在抑制析氢反应的同时增强CO2还原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与亲水样品相比,疏水样品的CO2还原效率显著提高并明显抑制了析氢反应,其光催化CO2还原反应的选择性达到78.6%.另外,氧化半反应通常是光催化CO2还原反应的限制因素,会导致光生空穴的大量聚集,阻碍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与传递,进而影响整体的光催化转化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磷酸盐溶液代替纯水进行光催化CO2还原反应性能,可以大幅提高气-液-固三相体系的光催化活性,其总体光催化CO2还原速率达到了1175.5 μmol h-1 m-2,是纯水环境下的8.8倍,CO2还原选择性为93.8%.光催化剂表面的光生空穴可以直接与溶液中的磷酸根离子发生反应,使磷酸盐反应生成过磷酸盐,以代替较难发生的产氧半反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还原CO_2和H_2O到燃料和化学品是一条极具吸引力但又充满挑战性的转化途径.迄今为止,只有非常有限的光催化剂已经被报道可以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还原CO_2.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现象可以被用作一种有效的开发可见光催化剂的策略.贵金属Au,Ag,Pt等的LSPR现象已经被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应用于光催化、光热、气敏等多种领域.而低价态金属自掺杂的金属氧化物,如MoO_(3-x)和WO_(3-x),也被证明具有LSPR现象,可用于开发更加廉价的可见光催化剂.本文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低价态Mo自掺杂的MoO_(3-x)纳米片催化剂,并在合成过程中原位加入TiO_2纳米颗粒(TiO_2-NP)和TiO_2纳米棒(TiO_2-NT),构建了MoO_(3-x)-TiO_2纳米复合物.电镜表征显示,MoO_(3-x)-TiO_2-NT纳米复合物中,MoO_(3-x)纳米片和TiO_2纳米管的结合更为紧密.UV-vis光谱显示,TiO_2的复合不仅可以增强MoO_(3-x)可见区的吸收强度,同时吸收峰的位置也发生了蓝移.XPS表征显示,TiO_2复合后,MoO_(3-x)中Mo~(5+)的比例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MoO_(3-x)中自由电子的浓度,进而增强了LSPR现象和LSPR吸光能力,且TiO_2纳米管相对TiO_2纳米颗粒具有更好的促进效果.MoO_(3-x)纳米片具有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还原CO_2的性能,CO的生成速率为2.8μmol g~(?1) h~(?1).复合TiO_2纳米颗粒后,MoO_(3-x)-TiO_2-NP纳米复合物上,CO的生成速率提高到6.8μmol g~(?1) h~(?1).当复合TiO_2纳米管时,光催化性能显著提高,在Mo O_(3-x)-TiO_2-NT纳米复合物上,CO的生成速率可达12μmol g~(?1) h~(?1),约为MoO_(3-x)纳米片的四倍,此外还可观测到CH_4的生成.当我们将反应气氛由CO_2替换成N_2后,CO和CH_4的生成量几乎为零,证明CO和CH_4的生成主要来自CO_2的光催化还原.此外,我们还考察了MoO_(3-x)-TiO_2-NT纳米复合物光催化还原CO_2的催化性能稳定性,以12 h反应时间为一个循环,经3个循环反应后,催化剂的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证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综上,我们通过MoO_(3-x)纳米片和TiO_2复合的策略,增强了MoO_(3-x)纳米片的LSPR效应,提升了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了MoO_(3-x)-TiO_2-NT纳米复合物光催化还原CO_2的性能.MoO_(3-x)-TiO_2-NT纳米复合物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光催化还原CO_2的可见光催化剂,且该纳米复合物调变LSPR效应的策略还有望用于增强其他LSPR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工业技术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维群  王倩  唐震  朱超 《化学通报》2020,83(10):919-922
本文从CO2来源、与CO2反应的原料、反应过程、以及反应产物性质等多方面对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工业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研究分析表明,将工艺过程产生的CO2直接做成目前CO2固定量最高、工艺能耗较少、反应产物性质稳定的1,3,5-均三嗪三醇(C3H3N3O3)是最可行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工业技术途径。将化石燃料在一定工艺过程条件下生成1,3,5-均三嗪三醇,同时将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和剩余氢作为能源利用是环境友好的能源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之后,如何减排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之一的CO2,并能将CO2转化成有用化工产品成为当前全球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至今在CO2捕集、存储和转化方面的进展工作.另外,结合各种CO2利用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总结出这些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对CO2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化石能源依赖所造成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限制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Li-CO2电池能量密度高、原材料成本低廉且结构简单,因而被认为是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有力技术,在住宅能量存储、电动汽车驱动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 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Li-CO2电池放电时可将空气中的 CO2还原固定,生成的碳材料可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在资源利用化上提供了新途径。 Li-CO2电池是建立在锂-空气电池的基础上。相比大气中的其他成分, H2O与 CO2对该电池的影响很大。防水膜可以减少水的影响;而在放电过程中, CO2的存在会生成 Li2CO3, Li2CO3是可以分解的。由此可见, CO2在可充放的锂电池中作为正极活性成分储能,从而被利用起来。目前 Li-CO2电池至少面临三个问题:(1)电池充放电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并且以 O2和 CO2混合气为活性气体的机理与以纯 CO2为活性气体的机理是有差别的, Li2CO3的生成与分解的机制仍在探索中;(2)电解液的稳定性;(3)寻找高效的正极催化剂材料。
  本文介绍了 Li-CO2电池的发展历程,讨论了 Li-CO2电池的充放电机理、电解液的影响以及正极催化材料的选取等。综述了活性气体为纯 CO2和 CO2-O2混合气时机理的差别,以及 CO2/O2混合比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选取电解液应考虑其粘度和介电性。高效能的正极催化材料大多具有高导电性、多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等特点。而温度也是影响 Li-CO2电池性能的因素之一。虽然 Li-CO2电池的概念相对较新,但可实现 CO2在能源储存与转化领域中的应用,并为 Li-O2电池向锂空气电池飞跃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以如何提高正极材料的催化性能和 Li2CO3的生成和分解机理为重点,总结了正极材料所具有的导电性、比表面积、特殊结构等特点,以及相关机理。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合成反应是二氧化碳活化和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列举了18个二氧化碳氢化反应,并对相应的反应热和平衡常数进行了计算。假定各反应物以反应的摩尔计量比参加反应、反应物的总量均为1mol,求出了各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光热催化还原技术是二氧化碳资源化的研究热点之一。设计高效的新型催化剂材料,是构建有效的光热催化反应体系的重要内容,而开发与催化材料适配的反应器,则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催化剂的性能,是光热催化放大反应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光热催化反应器的不同形式,讨论了光热催化关键变量温度、光照、给料类型和运行方式对反应器设计的影响。总结了反应器设计的局限性和挑战性,为光热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 The utilization of fossil fuels causes serious neg- ativ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life. There are many pollutants such as SOx, NOx and CO2 emission produced from the combustion of coal, oil and natural gas. It has been known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that CO2 is a greenhouse gas and that the release of CO2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may affect the climate of the earth. In the last years the concern over the aspects of an increased release of greenhouse gases has…  相似文献   

17.
滑淑清  孙京  周明东 《化学通报》2023,86(7):775-783,823
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来源丰富的C1资源,在温和条件下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CO2环加成反应制备环状碳酸酯是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环状碳酸酯是电池电解液的优良介质,可承受较恶劣的光、热及化学变化;同时也是聚氨酯、聚碳酸酯等精细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纺织、印染等领域。非均相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化学和热稳定性好、合成过程简单和可重复使用等优势。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非均相离子液体催化剂在CO2和环氧化物环加成反应中的应用,并对非均相离子液体催化CO2环加成反应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CNTs) are review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use of carbon dioxide (CO2) as a sole source of carbon. Compared to the most widely used carbon precursors such as graphite, methane, acetylene, ethanol, ethylene, and coal-derived hydrocarbons, CO2 is competitively cheaper with relatively high carbon yield content. However, CNT synthesis from CO2 is a newly emerging technology, and hence it needs to be explored further. A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ly existing CNT-CO2 synthesis techniques is given including a review of some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i.e., temperature, pressure, catalyst, etc.) that affect the CO2 reduction rate. Such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still a fundamental ne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following aspects so as to realize the full potential of CO2 based CNT technology: (1) the CNT-CO2 synthesi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2) catalytic effects of transitional metals and mechanisms, (3) utilization of metallocenes in the CNT-CO2 reactions, (4) applicability of ferrite-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in the CNT-CO2 synthesis reactions, and (5)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etc.  相似文献   

19.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CNTs) are review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use of carbon dioxide (CO2) as a sole source of carbon. Compared to the most widely used carbon precursors such as graphite, methane, acetylene, ethanol, ethylene, and coal-derived hydrocarbons, CO2 is competitively cheaper with relatively high carbon yield content. However, CNT synthesis from CO2 is a newly emerging technology, and hence it needs to be explored further. A theoretical and analytical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ly existing CNT-CO2 synthesis techniques is given including a review of some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i.e., temperature, pressure, catalyst, etc.) that affect the CO2 reduction rate. Such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still a fundamental ne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following aspects so as to realize the full potential of CO2 based CNT technology: (1) the CNT-CO2 synthesi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2) catalytic effects of transitional metals and mechanisms, (3) utilization of metallocenes in the CNT-CO2 reactions, (4) applicability of ferrite-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in the CNT-CO2 synthesis reactions, and (5)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etc.  相似文献   

20.
西藏当雄错碳酸盐型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湖卤水中蕴藏有许多重要的无机盐资源,是多种无机化学品的重要来源。当雄错盐湖是我国藏北高原典型的碳酸盐型盐湖,卤水中蕴藏有丰富的锂、钾、硼等盐类,当地气候条件非常适宜采用盐田相分离技术进行盐湖卤水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本文以Na+,K+/CO32-,SO42-,Cl--H2O五元体系(25℃)介稳相图为指导,通过对当雄错盐湖卤水在湖区现场开展自然蒸发实验研究,考察了卤水中Li、K、B等元素的浓缩富集规律,获得了卤水夏季自然蒸发结晶路线及析盐次序为石盐、水碱、天然碱、钾石盐、钾芒硝、硼砂和碳酸锂,同时分析了夏、冬季卤水自然蒸发浓缩析盐规律的区别,为指导西藏当雄错碳酸盐型盐湖卤水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盐田工艺设计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