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差异与人之本质的生成样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产物,其首要的和核心内容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为引导,把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实践统一起来,为最终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类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着重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为异化劳动给出了四个规定:一是人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二是人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三是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四是人同人相异化。其中,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是前两个规定的结果,也是人与人相异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产物,其首要的和核心内容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为引导,把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实践统一起来,为最终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类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张长栋 《科技资讯》2011,(21):243-243
传统武术以其技击性为独有的个性特征存在于漫长的历史时期,然而,发展到现在,传统武术的这种技击性却发生了异化,传统武术为了在西方强势体育的侵蚀下,找到自己生存的地位,不得不与西方体育接轨,借用西方体育的一些现有规则,来改装自己,这就使得从传统武术中脱离出来的现代武术向着西方体育的方向异化,主要表现为:向拳击、体操、舞蹈、金牌方向异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异化概念的具体考察和分析,可以有助于我们消除对马克思使用异化概念的常识性的错误理解,从而全面地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论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目的是批判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从经济上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作出说明,但在写作思路中马克思开始转向关注共产主义问题,通过批判黑格尔思想,依据劳动实践观论述了私有财产的产生与扬弃.对黑格尔的劳动实践以及费尔巴哈的异化的理解来阐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9.
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一方面,马克思将工业与技术视为人的类本质,视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作为类本质的技术-工业可能产生异化。他以人本主义的理想劳动来关照现实的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将工人异化劳动的生存状态与造成异化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联系起来,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批判。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的研究视域实现了向经济学哲学的转变,其技术哲学思想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是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以及它们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批判中生成的。根据不同时期批判对象的特性,马克思依次揭示了寓于批判对象中的人本质的内涵。在次第展开的革命的批判中,马克思人本质理论逐渐完善,并且最终在批判中创立了唯物史观,使人本质理论在唯物史观的照耀下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从确立人的自由本质,到批判人本质的不同异化形式,最终揭示社会关系既是人本质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人本质的异化,其人本质理论的批判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批判是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生成方式,并且仍然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现实的劳动异化的分析,到人的实践本质的论证,再到异化与人的实践本质关系的探究,将异化从政治学的概念上升为哲学的概念,充分说明了实践产生异化的不可避免性和实践又可克服异化的势所必然性,依此建立了井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实践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物质保证。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首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要坚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学界,人的解放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已成基本共识,似乎已经没有再度言说的必要。但是,无论从这个问题所面临的理论挑战,还是就其实践意义在当代的充分开显,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仍须解决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包括厘清青年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与西方传统解放理论的根本区别,以及澄明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当代性。这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科技人化主要是指科技的人文化、人性化、人道化,从而克服科技的无人与无视人的状态,把科技完全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始终围绕人的个性自由、现实生存、未来发展进行,使科技复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并真正成为人的科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指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面临的一种根本处境:人的异化。马克思从劳动的分析入手,寻找人类生存异化的社会根源,提出通过社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来克服人的异化,达到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海德格尔则通过反思人类既有的思维方式,寻求生存异化的根源,希望回到思想的本源,实现思想、语言与存在的同一,让思想保持它的丰富性、多维性,将人类从无家可归的生存境遇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16.
黄东阳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18-121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采用“物质条件最后成熟”的提法,通过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变迁中的关系,引申出对人类解放和物质条件之间联系的探讨.物质条件和人类解放密切相关:第一,“物质条件最后成熟”是人类解放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人类解放和物质进步在契合中通向共同的彼岸;第三,解放的人类应当真正享有“物质条件最后成熟”的果实,同时还需拥有自主而快乐的生产劳动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与现象学的“现象学还原”理论对《红楼梦》中的“钟”进行新的阐释,同时借鉴海德格尔批评凡·高《农鞋》的方法,对“钟”进行“个体直观”和“本质直观”的解析。指出“陌生化和现象学还原”能够唤回“物”作为“物”的真实感受,激活现代人原本生动的感受力,提供了解析《红楼梦》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的提出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状况的理论思考,也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通过分析人的解放的哲学内涵、人的存在的矛盾性以及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的问题,进而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是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原始创新,创新系统的新范式是创新生态系统。基于文献分析、创新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指出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了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构建了结构模型和功能层级模型,结合该模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学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化,人必须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随时随地的学习,它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职业技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开发人的潜能来不断追求个人生命的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