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一锅法制备聚多巴胺-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PDA-AuNPs/GCE),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修饰电极进行表面形貌分析,并研究芦丁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PDA-AuNPs/GCE对芦丁有较好的电催化氧化性能,芦丁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6~1.0×10-4mol·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3×10-7mol·L-1(S/N=3)。该修饰电极可用于复方芦丁片中芦丁含量的检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依次用滴涂法和电化学方法将石墨烯和组氨酸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组氨酸/石墨烯修饰的玻碳电极,将该电极用于循环伏安法测定铜(Ⅱ)。由于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能以及组氨酸的配位吸附效应,铜(Ⅱ)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峰电流相对于裸玻碳电极上的显著增大。在最佳条件下,铜(Ⅱ)的浓度在2.30×10-8~3.06×10-5 mol·L-1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10S/N)为1.50×10-9 mol·L-1。此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铜(Ⅱ)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4.0%~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为2.0%,本法测定值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滴涂法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Nafion溶液修饰玻碳电极(rGO/Nafion/GCE),用电化学聚合法将L-半胱氨酸(L-Cys)聚合在rGO/Nafion/GCE表面,得到Poly-L-Cys/rGO/Nafion/GCE。采用伏安法研究了芦丁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Cys的电聚合圈数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芦丁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8)~1.0×10~(-5) mol/L内呈现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0×10~(-8) mol/L。  相似文献   

4.
采用循环伏安法将纳米金电沉积于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NG/GCE).在pH3.29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芦丁在NG/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NG/GCE对芦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用方波伏安法测得芦丁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8~2.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mol/L(S/N=3).  相似文献   

5.
首先在非水介质中通过电化学氧化将L-酪氨酸以C-N键共价键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L-酪氨酸接枝单层膜.再在L-酪氨酸功能化的玻碳电极上对邻苯二胺进行电化学聚合,从而制备了聚邻苯二胺/L-酪氨酸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聚-o-PD-Tyr/GCE).研究发现聚-o-PD-Tyr/GCE在pH 6.8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中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催化作用,其氧化电位为0.35 V,比在裸玻碳电极上(0.58 V)降低了0.23 V,峰电流也明显升高.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在2.5×10-4~1.5×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43.64μmol·L-1.经修饰的电极保存在0.1 mol·L-1PBS中,可至少稳定5d.对5×10-4mol·L-1抗坏血酸溶液连续测定10次,测得此电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  相似文献   

6.
玻碳电极在含有2.0 mmol·L-1间氨基苯酚的0.1 mol·L-1的三水合高氯酸锂溶液中,于0~1.5 V的电位范围内进行电化学修饰,制备了间氨基苯酚修饰电极(m-AP/GCE).研究发现:间氨基苯酚修饰电极对多巴胺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多巴胺在该电极上出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相对于裸玻碳电极,氧化还原峰电位差为减至70 mV,提出了用循环伏安法测定多巴胺的方法.氧化峰电流与多巴胺的浓度在1.2×10-7~9.1×10-6和9.1×10-6~1.2×10-4mol·L-1范围内呈线生关系,检出限(3S/N)为3.2×10-8mol·L-1.  相似文献   

7.
以部分电化学还原的氧化石墨烯(pErGO)修饰的玻碳电极(GCE)作为工作电极(pErGO/GCE),用于苦参碱(MT)含量的电化学测定.在活化好的GCE上滴涂氧化石墨烯(GO),用恒电位法在-0.75 V下还原GCE表面的GO 200 s,得到的电极即为pErGO/GCE.以0.1 mol·L-1 NaH2 PO4-...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化学方法先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共价键合一末端带有巯基的2-氨基乙硫醇(AET)单层,通过硫-金相互作用将金纳米颗粒(GNP)固载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GNP修饰的GNP-AET/GCE电极.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循环伏安法对固载纳米金的玻碳电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GNP-AET/GCE电极不仅对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使其氧化过电位由玻碳电极上的0.53V负移到0.33V,氧化峰电流明显增加,而且能将多巴胺和抗坏血酸在玻碳电极上重叠的氧化波分成两个独立的氧化峰,峰间电位差为0.29V,提出了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在多巴胺共存在测定抗坏血酸的选择性方法.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8.5×10-6~1.0×10-4 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4.7×10-6 mol·L-1.  相似文献   

9.
将玻碳电极(GCE)置于0.01 mol·L-1甘氨酸的[Bmin]PF6离子液体溶液中,于0~2.0 V电位间以50 mV·s-1扫描速率进行循环伏安扫描10圈,从而制成通过C-N共价键结合的甘氨酸修饰玻碳电极(Gly/GCE)。将此修饰电极置于0.1 mol·L-1氯化镍溶液中浸泡6 h,镍(Ⅱ)就吸附于甘氨酸修饰层上,制成了吸附着镍(Ⅱ)的Gly/GCE,记作Ni(Ⅱ)-Gly/GCE。此电极在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Ni2+/Ni3+电对的媒介作用对葡萄糖产生无酶催化氧化反应,导致在+0.55 V(vs.SCE)处氧化峰电流明显增高,电流响应值与葡萄糖浓度在1×10-6~2×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3×10-7mol·L-1。据此,提出了测定葡萄糖的计时电流法,并应用于血清样品中葡萄糖的测定,所得结果与用Dimension RXL-MAX自动化分析仪的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Pd-Au复合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Pd-Au/GCE),研究了芦丁在Pd-Au/GCE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该修饰电极对芦丁的电化学氧化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用循环伏安法(CV)对芦丁进行了测定,其氧化峰电流与芦丁的浓度在2.5×10-6~7.5×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1,检出限(S/N=3)为1.0×10-7。方法可用于市售芦丁片中芦丁含量的测定,标准加入法的回收率在87.7%~103.1%之间。  相似文献   

11.
王毅  于浩  简选  贺小芳  齐广才 《分析测试学报》2012,31(12):1581-1585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肼在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石墨烯修饰电极对肼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在BR缓冲溶液(pH 7.0)中动态安培法检测肼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8~4.4×10-7mol.L-1和4.4×10-7~1.3×10-4mol·L-1,检出限(3sb)为9.9×10-9mol·L-1,利用该方法测定了模拟水样中肼的含量,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纳米氧化镍修饰电极电化学测定水中痕量砷(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沉积了氧化镍纳米粒子,制备了纳米氧化镍粒子修饰玻碳电极(NiO-GCE).采用交流阻抗法和循环伏安法对固载纳米氧化镍的玻碳电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在pH 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0.9 V电位处,NiO-GCE对砷(Ⅲ)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氧化峰电流与砷(Ⅲ)的浓度在1.5×10-6~3.8×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5.0×10-7mol·L-1.  相似文献   

13.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银掺杂聚L-精氨酸修饰玻碳电极(Ag-PA/GCE),研究了芦丁和抗坏血酸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芦丁和抗坏血酸同时测定的新方法。在pH=2.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于140mV·s-1的扫速下,芦丁产生一对氧化还原峰,其氧化峰电位为0.552V,还原峰电位为0.491V;抗坏血酸产生一个氧化峰,峰电位为0.281V。芦丁和抗坏血酸的△Epa=0.271V,用氧化峰不需分离可直接对芦丁和抗坏血酸进行同时测定,在最佳条件下,芦丁和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分别5.0×10-7~2.0×10-5 mol·L-1和2.5×10-5~5.0×10-3 mol·L-1,检出限分别为1.0×10-7 mol·L-1和1.0×10-5 mol·L-1。方法可用于复方芦丁片中芦丁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涂覆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离子液体([BMIM]PF6)-木质素磺酸钠(LSS)修饰玻碳电极(GCE),然后在其表面同位镀铋膜,研究Pb(Ⅱ)和Cd(Ⅱ)在该修饰电极上的阳极溶出伏安行为。实验表明,Pb、Cd在该修饰电极上分别于-0.44V、-0.73V产生灵敏的溶出峰,Pb(Ⅱ)和Cd(Ⅱ)分别在3.0×10-8~1.0×10-6mol·L-1和2.0×10-8~8.0×10-7mol·L-1浓度范围内与其溶出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4.1×10-9mol·L-1、6.9×10-9mol·L-1。该修饰电极制备简单,重现性好,用于河水中铅和镉的测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备纳米银-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Ag NPs-GN),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纳米银-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Ag NPs-GN/GCE)。在p H 4.78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CV)和方波伏安法(SWV)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在Ag NPs-GN/GCE和GN/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二者对对乙酰氨基酚的氧化还原反应均有电催化作用,而且复合纳米材料Ag NPs-GN具有较单一GN更好的催化效果。用方波伏安法测得对乙酰氨基酚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7~5.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3.0×10-8mol/L。建立了片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的新方法,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在碱性条件下用NaBH4还原氧化石墨烯(GO),成功制备水分散性良好的石墨烯。用制备的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福莫特罗酒石酸盐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优化DPV条件下,福莫特罗酒石酸盐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3.64×10-7~1.64×10-4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78),检出限为7.89×10-8 mol·L-1。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具有响应时间快、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可用于福莫特罗酒石酸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将氧化石墨烯(GO)、多壁碳纳米管(MWNTs)和羧甲基壳聚糖(CMCS)超声混合后滴涂到玻碳电极(GCE)基体上得到修饰电极(MWNTs/GO/CMCS/GCE),采用循环伏安法(CV)考察NO2-和L-色氨酸(L-Trp)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计算得MWNTs/GO/CMCS/GCE的有效面积为3.243 0×10-6cm2,电极膜表面积明显增加,加速了电子转移,有利于被测物质的吸附和富集。结果表明:NO2-(在pH 4.7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和L-Trp(在pH 4.0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在该修饰电极上分别有明显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两者的浓度依次在1.0×10-7~3.5×10-1 mol·L-1和1.0×10-8~2.7×10-1 mol·L-1内与其相应的氧化峰电流值之间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依次为1.2×10-8,5.0×10-8 mol·L-1。方法用于腐败生菜中NO2-含量和模拟样品中L-Trp含量的CV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分别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聚合方法在石墨烯纳米片(GN)的表面聚合一层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石墨烯复合修饰玻碳电极(PABSA/GN/GCE)。研究了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电极(PABSA/GCE)及石墨烯单层膜修饰电极(GN/GCE)相比,复合修饰电极PABSA/GN/GCE显著提高了对UA和AA的检测灵敏度和分离度。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H7.0)中,UA和AA的峰电位差达344 mV,表明PABSA/GN/GCE能实现对UA的选择性测定。UA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0×10-7~8.0×10-4mol/L,检出限为4.5×10-8mol/L。该复合修饰电极用于尿样中尿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步电沉积方法,依次将普鲁士蓝膜(PB)和纳米铜(CuNPs)电沉积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相应的修饰电极(CuNPs/PB/GCE)。考察了实验条件,并采用循环伏安(CV)法和差分脉冲伏安(DPV)法研究了芦丁在CuNPs/PB/GCE上的电化学行为,求解了相关的电化学参数。最佳条件下,采用DPV法,芦丁的还原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8~1.0×10-4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S/N=3)为2.8×10-9 mol/L。结果表明,电极表面PB和CuNPs的存在有效提高了芦丁的电化学响应。该修饰电极的选择性和重现性好,可以应用于水样中芦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在玻碳电极(GCE)上采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硫堇(PTh)得到PTh/GCE修饰电极,并利用聚硫堇层共价结合和静电作用吸附金纳米粒子(AuNP′s)制得AuNP′s/PTh/GCE修饰电极。然后通过将ss-DNA/AuNP′s/PTh修饰电极置于cDNA杂交液中,于42℃杂交制得ds-DNA/AuNP′s/PTh修饰玻碳电极,实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探针在AuNP′s/PTh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固定,制得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Fe(CN)6]3-/4-溶液中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交流阻抗谱技术(EIS)对DNA的固定和杂交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在1.0×10-10~1.0×10-6mol.L-1的浓度范围内,该传感器可对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草丁膦乙酰转移酶基因(PAT基因)片段进行检测,检出限(3s)为3.2×10-11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