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偶氮胂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pH条件下(pH=2.0~9.0)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偶氮胂Ⅲ对BSA荧光的影响,通过计算获得作用机理的诸多信息。结果偶氮胂Ⅲ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偶氮胂Ⅲ与BSA间的结合常数在pH 3.0~5.0最大,结合位点数为1;pH=3.5和4.5时偶氮胂Ⅲ与BSA色氨基酸残基间的结合距离在4.10 nm左右;两者主要靠静电引力结合;金属离子Mg2+、Ba2+和Ca2+对两者结合作用有影响。结论偶氮胂Ⅲ及偶氮胂Ⅲ-Ba2+、偶氮胂Ⅲ-Ca2+可作为优良的光谱探针,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3.
在pH 7.40和离子强度0.15 mol/L的模拟生理条件下, 托拉塞米(TOR)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荧光产生较强的猝灭作用. 从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猝灭作用的影响及猝灭常数判断该猝灭作用是TOR与BSA形成基态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过程. 文中计算了TOR与BSA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和相关的热力学函数. 在最大猝灭波长342 nm处, 荧光猝灭程度(ΔF)与托拉塞米的浓度成正比,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2~5.0 mg/mL和6.3 ng/mL. 本文还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 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据此提出了以BSA为探针快速测定痕量TOR的荧光光谱新方法, 适用于服用TOR后尿样和片剂中托拉塞米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可形成基态配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距离。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红边激发荧光位移法(REES法)及圆二色谱法(CD)共同研究了山柰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pH7.40的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分子对接的结果表明,山柰酚的B环插入到BSA的ⅡA结构域中的疏水腔内,与色氨酸残基(Trp212)的距离为12.96,维系药物与蛋白质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通过荧光光谱法测得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性相互作用,结合位点为1,与分子模拟结果一致。同步荧光光谱及REES法的研究表明,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BSA的色氨酸残基处于运动受限的微环境中,而适当增加山柰酚的浓度能够改变色氨酸微环境的流动性,进而对BSA的构象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圆二色谱的定量计算结果也表明,一定浓度的山柰酚与BSA的相互作用引起了α-螺旋含量的显著降低,从11.91%降低到1.67%,对BSA的二级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7.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水溶液中除草醚(N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P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运用位点模型计算298 K、308 K、318 K时结合常数K_A分别为6.97×10~4、5.25×10~4 、4.96×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98、0.92、0.96.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为主;运用F(o)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NP与BSA的结合距离r为2.19 nm;用同步荧光技术初步考察了NP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山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山姜素猝灭BSA为静态猝灭过程,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山姜素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考察了Mg2+、Ca2+、Zn2+、Cu2+等金属离子对结合作用的影响。热力学参数研究发现静电作用力为山姜素与BSA的主要结合力。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山姜素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r0为4.07nm。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结果表明山姜素对酪氨酸残基的微环境产生了影响,使其疏水性增强,而对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40),应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不同温度下尼泊金乙酯钠(Ethylparaben Sodium,EPS)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的机制.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分别表明:尼泊金乙酯钠对BSA内源荧光有明显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二者的猝灭作用是由于尼泊金乙酯钠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的.运用双对数方程求得291、310 K时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23×106、3.63×105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9和0.84.运用热力学方程得出热力学参数(ΔH,ΔS),通过ΔH0,ΔS0可知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或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尼泊金乙酯钠对BSA结构的构象会产生影响.本研究为EPS的毒理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0.
可可碱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光谱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可可碱(T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8℃、30℃、40℃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68×10^4、1.58×10^4、1.45×10^4L/mol,结合位点数咒分别为1.04、1.03、1.03。实验结果表明:TB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探讨其相互作用机理,TB主要以静电力与BSA相互作用;研究了TB对BSA构象的影响,BSA的荧光主要源于色氨酸残基。同时研究了Cu^2+存在下TB与BS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雷尼替丁(Ra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an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测定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观结合常数KA,KA分别为5.64×105 L·mol-1(12℃)、5.38×105 L·mol-1(25℃)和5.15×105 L·mol-1(37℃),Ran与BSA以摩尔比1∶ 1结合.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37℃时给体(Ran)和受体(BSA)之间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分别为E=0.20和r=2.51nm.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Ran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利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Ran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光谱法与分子模拟技术研究杨梅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边激发荧光位移(REES)法、圆二色谱(CD)结合分子模拟技术共同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杨梅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阐述了相互作用机制.分子模拟结果表明,杨梅素与蛋白在亚结构域II A的疏水腔内结合,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和氢键.依据荧光猝灭法判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并得到不同温度下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出作用力类型,并且计算出杨梅素与蛋白的结合距离,与分子模拟得到的判定结果基本一致.通过紫外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以及REES法获得的信息讨论了相互作用时BSA中色氨酸(Trp)微环境的变化;并利用CD谱的测定结果定量计算了BSA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15.
16.
利用光谱法研究了盐酸法舒地尔(Fasudil Hydrochloride,FSD)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FSD能有效猝灭BSA内源性荧光,属于静态猝灭机制。FSD与BSA结合比例约为1∶1,结合位置主要在BSA的亚螺旋域IIA中。FSD的加入导致色氨酸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减弱,继而引起BSA的构象产生变化。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FSD与BSA之间结合距离r=4.35 nm;结合热力学参量进行分析,FSD与BSA结合的作用力类型主要是静电引力,反应是自发过程。Cu~(2+)、Zn~(2+)的加入降低了FSD对BSA结合亲和力,缩短了FSD在血液中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三七总皂甙对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应用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中药三七 的有效成分三七总皂甙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采用对蛋白质红外光 谱酰氨Ⅰ带和酰氨Ⅲ带进行曲线拟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浓度三七总皂甙对 BSA二级结构的影响,发现随着三七总皂甙浓度的增加,蛋白分子结构逐渐发生了 由螺旋向折叠的转化。a-螺旋结构减少了3%,β-折叠结构增加了约5%,其它二级 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红外差谱和荧光光谱的结果为药物与蛋白质的作用引起牛血 清白蛋白溶液构象的变化提供了佐证,紫外光谱反映了单体皂甙与蛋白质的结合常 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用光谱法研究了抗结核药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初步探讨了PZA对BSA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并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作用的位点数n和结合常数K。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常数确定了PZA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实验条件下PZA与BSA相互结合时,能量授体-受体的结合距离。并用同步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ZA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型氟喹诺酮药物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求得它们在16℃和26℃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1=9.0×103 和K2=1.73×103,结合位点数分别为n1=0.89和n2=0.74。根据不同温度时的结合常数 ,求得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热力学参数(26℃) :ΔHm= -51.44kJ/mol,ΔGm= -8.05kJ/mol,ΔSm= -0.145kJ/(mol·K)。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 ,测定了实验条件下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 ,能量给体 -受体间的作用距离(r=4.74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074) ,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依诺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实验表明 ,依诺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结合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 相似文献
20.
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BSA与NFLX及OFLX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Forster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能量给体-受体间的距离,根据荧光猝灭谐绘制了猝灭曲线,确定其猝灭过程是静态猝灭,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曲线测定NFLX-BSA和OFLX-BSA络合物的离解常数,并详细研究了10种阳离子,4种阴离子与药物对BSA竞争结合的影响,推测了药物与蛋白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