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表面张力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十二烷基二胍醋酸盐(DBGA)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规律;基于荧光光谱数据用Stern-Volmer方程和热力学方程计算得到猝灭常数(KSV)、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Kq)、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及结合热力学常数;采用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研究DBGA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DBGA与BSA有较强相互作用力,其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荧光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并且随着温度升高,结合程度减弱;DBGA与BSA作用对蛋白骨架结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荧光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酸度、温度和反应时间条件下,硝基苯对牛血清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发波长λex=280nm,发射波长λem=342nm,浓度为0.05 mol·L-1,pH=7.5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猝灭效果最为明显。计算289,304和318 K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25×104、1.00×104和0.833×104L·mol-1。通过Gibbs-Helmholtz方程对其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进行计算(ΔH=-10.7 kJ·moL-1;ΔS=41.4 J·moL-1·K-1),表明二者之间是静电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硝基苯对牛血清蛋白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最后使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对其作用机理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丽春红2R(P2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2R-BSA体系的荧光猝灭机制为内源荧光猝灭,猝灭原因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体系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断出作用力类型;求出室温下荧光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同步荧光法证实丽春红2R对BSA构象未产生影响;分子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二者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吸收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一种噻菁染料与人血清蛋白及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数据表明,与血清蛋白结合后,噻菁染料单体的吸收峰发生红移,同时强度也有很大变化;还通过吸收光谱计算确定了噻菁染料与血清蛋白的结合位点数( n )。与人血清蛋白或牛血清蛋白结合后,噻菁染料的荧光量子产率增加。分析噻菁染料的荧光强度随溶液中血清蛋白浓度的变化得到了二者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 K a)和自由能变化( ΔG )。根据表观结合常数( K a)可以判断,人血清蛋白比牛血清蛋白与噻菁染料的结合更强。  相似文献   

5.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与牛血红蛋白(Hb)的相互作用。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察到,随着DDAB的浓度增大,Hb在406nm处的特征吸收峰强度下降,且峰位蓝移,说明DDAB导致血红素辅基微观环境变化。由荧光光谱研究可以得出随着DDAB的浓度增大,Hb在340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说明导致色氨酸荧光淬灭的血红素辅基与色氨酸的距离增大。由Scatchard方程计算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DDAB与Hb之间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圆二色谱的研究进一步表明DDAB使Hb产生轻微的二级结构改变,α-螺旋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素钠与牛血清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荧光淬灭相关方程分别计算了淬灭速率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 确定了BSA对荧光素钠的淬灭机理及作用方式, 根据能量转移理论求得荧光素钠与BSA的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率, 结合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素钠对BSA构象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荧光素钠的淬灭程度与BSA浓度成正比, 据此建立一种荧光素钠测定蛋白的方法, 线性范围为0.15×10-7~15× 10-7 mol•L–1, 方法具有高灵敏度, 检测极限为0.146×10-8 mol•L–1, 文中还考察了不同pH值和干扰物质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 用于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与考马斯亮蓝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Ch iralcel OD-H)手性柱上对联二萘酚、联二萘酚胺和联二萘胺对映体的分离作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在流动相正己烷中,不同的醇类添加剂及醇类添加剂的浓度以及温度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当流动相为正己烷-正丁醇(90∶10,V/V),流速0.5 mL/m in,温度25℃时,联二萘酚、联二萘酚胺和联二萘胺对映体在Ch iralcel OD-H柱上的分离度Rs分别为2.27、2.40和9.28。研究了空间立体结构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其手性识别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应用荧光光谱技术,对尿素与牛血清蛋白在30℃水溶液中的结合作用及造成牛血清蛋白变性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取了尿素诱导牛血清蛋白变性时相对荧光强度和峰位的变化规律.用Pace等提出的公式分析了相对荧光强度数据,得到了牛血清蛋白变性时的伸展分数fu随溶液pH值和尿素浓度的变化规律.求出了变性平衡常数Ku,伸展吉布斯自由能△G...  相似文献   

9.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岩白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岩白菜素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sv为1.905×104L.mol-1;岩白菜素与BSA反应的结合常数为2.083×104,结合位点数为1.由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岩白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主要为静电作用.实验还发现随着岩白菜素的加入,BSA的猝灭值与岩白菜素浓度在1.5×10-5~1.5×10-4mol.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2.0×10-6mol.L-1,可用于岩白菜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在0.1moL/L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人血清蛋白与烟碱的相互作用。荧光滴定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使HSA的内源荧光猝灭。通过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计算,证明了这种猝灭为静态猝灭机制。尼古丁和HsA形成1:1稳定复合物;考察不同温度和酸度下的猝灭作用,进一步证实其静态猝灭行为和疏水作用机制。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相互作用引起HSA构象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提示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卡络磺钠CSS (Carbazochrome Sodium Sulfonate)与牛血清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 测定了结合常数(K=1.32×105 L/mol) 和结合位点数(n=1.28). 依据Fo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 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4.896 nm)和能量转移效率, 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CSS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曙红Y与牛血清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及分析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pH 2.53的介质中,曙红Y与牛血清蛋白(BSA)作用形成复合物,最大吸收峰从513nm红移到529nm,曙红Y荧光光谱发生显著变化,最大发射光波长540nm(最大激发光波长308nm)荧光猝灭,其猝灭程度与BSA含量成正比,线性范围0-2.5mg/L ,相关系数0.999,检出限2.8μg/L(3σ)。作者研究了反应条件、干扰物质及进行了样品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光谱法研究Cu2+与肌红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及圆二色(CD)谱研究了Cu2+与肌红蛋白(Mb)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Cu2+使Mb的紫外吸收增强, 峰位蓝移, 说明Cu2+与Mb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 Mb的特征荧光峰猝灭, 且随着温度升高猝灭常数Ksv降低, 表明Cu2+对Mb的荧光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 由van′t Hoff方程计算出ΔH和ΔS分别为-11.60 kJ/mol和33.77 J·(mol·K)-1, 得出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力; 并依据Fö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2.56 nm. 同步荧光光谱表明, Cu2+对Mb的构象产生影响, 使色氨酸残基的疏水性下降. CD光谱测得加入Cu2+后, 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使α-螺旋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谢幸秦 《应用化学》2020,37(5):604-610
在生理条件下,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别研究氨基硫脲芳基铱抗癌物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确定作用机制,讨论结合力类型,并研究共存离子对结合常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间甲氧基苯甲醛4-苯基-3-氨基硫脲芳基铱(TSC-Ir-6)配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性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二者相互作用时的热力学参数,其结果表明TSC-Ir-6与BSA的结合是一个自发过程(ΔG<0),且体系ΔH<0,ΔS<0,其相互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位点约为1。共存离子的存在使TSC-Ir-6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明显增大,结合力更强,提高了其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可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荧光光谱技术,对盐酸胍与牛血清蛋白在30℃水溶液中的结合作用及造成牛血清蛋白变性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盐酸胍诱导牛血清蛋白变性时荧光强度和峰位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出伸展分数fu,变性平衡常数Ku,伸展吉布斯自由能△Gu,衡量蛋白质对变性剂稳定性的参量△GH2o,衡量蛋白质变性协同性的参量m和变性中点C1/2.研究结...  相似文献   

16.
联萘酚与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联萘酚(BINOL)与固体支撑双层类脂膜(s-BLM)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联萘酚通过氢键、疏水作用与s-BLM发生相互作用.随着相互作用时间的延长,联萘酚/s-BLM体系中的氧化峰电流先增大后减小,表明联萘酚逐渐破坏s-BLM的整体性,诱导膜内部形成微孔通道.联萘酚的浓度越大,联萘酚分子通过s-BLM的渗透时间越短.此外,随着卵磷脂浓度和胆固醇含量的增加,s-BLM的膜电阻变大,联萘酚渗透通过s-BLM速率减小,导致其对s-BLM的渗透性能减弱.  相似文献   

17.
荧光素与牛血清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与分析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最大吸收峰的波长480nm,比荧光素红移9nm。该法简便、快速,线性范围宽,干扰少,灵敏度较高,用于牛血蛋白样品测定的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8.
19.
在0.1 mol/L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体系中,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人血清蛋白与烟碱的相互作用.荧光滴定表明这种相互作用使HSA的内源荧光猝灭.通过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计算,证明了这种猝灭为静态猝灭机制.尼古丁和HSA形成11稳定复合物;考察不同温度和酸度下的猝灭作用,进一步证实其静态猝灭行为和疏水作用机制.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相互作用引起HSA构象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提示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相似文献   

20.
光谱法研究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 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技术在蛋白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 借助于光谱技术不仅可以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而且可以探讨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