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天佑  王莉  张丽荣  徐家宁 《化学教育》2022,43(14):100-104
回顾了吉林大学无机化学学科教材建设的历史,从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后我国的第一部无机化学教材的编写,到该书第2版、第3版的修订,到配套的无机化学实验教材及无机化学习题集、无机化学习题解答的编写,处处凝结着无机化学教师们智慧的结晶,形成了厚重的历史积淀。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顺应新时代要求、新兴的编者队伍在教学实践中成长壮大,编写出全新的无机化学教材。经过几代教师的努力,无机化学教材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多层次、系统性、立体化、高质量的精品无机化学教材体系,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教学计划的需求,在全国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鲍浩波 《化学教育》2015,36(24):12-17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高校无机化学教科书主要采用译著或国外原版教材。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无机化学教材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短暂繁荣期。现在高校广泛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源于我国在1977-1990年间编写的4部教材。2000年之后,虽然无机化学教材品种数明显增多,但精品较少。未来的无机化学教材编写应当考虑基础无机化学与中级无机化学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及加强教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刘迎春  段丽颖 《大学化学》2016,31(12):17-20
为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从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上述改革和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
姚光庆 《大学化学》1997,12(4):59-61
无机化学教材新进展———近期国外无机化学教材评介姚光庆(北京大学化学学院100871)无机化学是一个近年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几乎各个学科。从本世纪50年代起,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对无机化合物微观结构和反应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理论模型的发...  相似文献   

5.
史启祯 《大学化学》1999,14(6):10-13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于1998年5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它是在第一届应化专业教材建设组指导下出版的唯一一本专业基础课教材,也是在化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出版的第一本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合并教材。这里简要介绍本书的写作思路,对新时期理科教材编写工作进行探讨。  1991年在嘉峪关举行的应用化学专业教材建设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决定编写《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及与之配套的实验课教材,并将其作为重点教材列入高等教育出版社“八五”计划。  归纳委员们在那次会议上的发言,他们想象中的《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杨芳  陈玉焕  孙姣  杨春  刘晓莉 《化学教育》2022,43(4):117-123
以河北工业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无机化学课程为例,从教材设置、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对比探讨,以期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无机化学新的课程体系,能为国内高校本科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本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姬鸿斌  陈青 《大学化学》2002,17(4):64-64
一部新型的改革教材———《现代化学基础》(胡忠鲠主编 ) ,于 2 0 0 0年 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是一部面向 2 1世纪工科近化工类专业的大学基础化学教材 ,适用于地质、矿产、冶金、材料、环保、石油、热处理、过程装备等专业。  几十年来 ,国内基础化学课程一直分为普通化学或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即四大基础化学 ,教材也相应出版四大基础化学教材。近年来有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结合、物理化学与结构化学结合的教材相继问世。工科近化工类专业长期一直开设普通化学和物理化学 ,有些还开设了有机化学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郝洪庆 《大学化学》2014,29(5):25-28
针对大一学生初学无机化学表现出的不适应,从目标与方式、教材特点、知识点、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4个方面分析了无机化学课程和中学化学无机部分教与学的主要差别和问题,结合我们近年来的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给出了教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多层次、立体化、系统性无机化学教材新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校联合、主讲执笔、博采众长"的教材建设原则下,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教师完成无机化学教材23本,实现了"多层次、立体化、系统性"无机化学教材新体系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创建《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立体化教材的实践表明,要强化新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发挥培育创新思维的功能,要使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就必须坚持开放、求新和个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