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文[1]对文[2]关于虚功原理的一个反例提出了不同看法。我们指出,如果把文[2]的反例中的铅直壁取消,而把一维约束曲线向x<0的区域作奇延拓,使小球约束在曲线 ...  相似文献   

2.
是虚功原理的反例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纭 《力学与实践》1988,10(3):51-53
文[1]给出了平衡条件 Q_j=0(j=1、2,…s)的一个反例:约束在 y=x~2,x≥0上的质点 m,若选y 为广义坐标,则在平衡位置 y=0上,Q_y=δW/δy=-mg≠0;文[2]继续给出例证:约束为(?)或 y=x~3,若选 y 为广义坐标,在平衡位置 y=0上,同样有 Q_y≠0.文[3]指出:导致矛盾的原因很简单.即在平衡点附近的可能位移,如用广义坐标 y 表 ...  相似文献   

3.
<正> 文[1]对文[2]提出的应力互换定律在平面应力分析中的第3种应用,即快速检查斜交微面上应力的合理性提出商榷,并将文[2]图5中的剪应力26MPa 改为-23MPa 后,作为反例.然后应用应力互换定律得:  相似文献   

4.
文[1]中有一些错误的推导和结论,现指出如下:1.错误及其来源文[1]在"对任意动点和任意相对定点的相对动量矩定理式"讨论中引用了文[2]中的(3)式,由于文[1]的某些符号规定不符合习惯,故把文[2]中正确的(3)式引用成文[1]中错误的(18)...  相似文献   

5.
<正> 亮体非线性应变分量的研究十分重要,文[1]在这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其在推导壳体非线性应变分量的一般公式时,对略去“微量”后是否会影响公式的一般性未作说明,因而文[2]给予补充,借助张量分析,得到了正交曲线坐标系下壳体非线性应变分量的表达式,使其更加完整,所得结果与文[3]完全相符.如学生对张量分析比较陌生,按这种分析方法讲解,就会使  相似文献   

6.
文[1]给出过设位移为双三角级数用虚位移原理求解平面问题的两个例题。文[2]指出了[1]的错误,给出了一种正确解答。文[3]也对[1]作了讨论,找到若干种(见其表1、2)能使[1]的解答成立的特例。但[2]的解答带有"l+ ...  相似文献   

7.
胡海昌引入两个函数F和f,把中厚板问题归结为两个不耦联的方程 但边界条件是耦联的。本文拟讨论两个问题。 1.边界条件的解耦问题 方程(1)和(2)的求解难易,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边界条件能否解耦。文[1,2]都曾提出把边界条件化为先后两个问题。下面仅讨论固支边情形。 文[1,2]均把固支边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8.
用内时本构方程分析弹塑性梁的循环加载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 Valauis 的内时理论[1],在文[2]的基础上讨论了弹塑性梁的加载,卸载和重新加载的过程及响应,同时描述了循环加载下弹塑性梁的基本特征,一般地给出了稳定循环的弯矩——塑性曲率的曲线。  相似文献   

9.
文[1]探讨了极限分析法的一些问题,本文对文[1]提出下述商榷意见. 1.文[1]中所建立的新上限定理和新下限定理是错误的.今举例说明:设选取的σ_ij~*和ε_ij~o处处满足条件σ_ij~*ε_ij~o<0,则不论对于什么结构,也不论该结构承受什么样的外载,只要这些外载与某一参数成比例地增加,那么根据文[1],立即可以得出该结构的真实极限载荷值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均等于零.这就是说,该任意结构不受外载时就会发生流动,显然这结论是有问题的. 2.根据文[2]的论证方法和所得结果,可以改正文[1]的错误.正如文[3]所述,文[4]存在着原则错误,因此,文[1]以文[4]为基础而建立的有关定理就不可能正  相似文献   

10.
文[1]基于书[2]中介绍的三个广义位移的板弯曲理论,提出了一种边界单元法。虽然文[1]中的两个数字例题与精确解符合较好,但从基本概念上说,文[1]对书[2]有重要的误解。首先是在计及横向剪切变形的梁、板理论中,由切向力形成的力矩m_x,m_y,是否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增益系数的数学定义、物理意义以及频率约束下增益系数的求法,采用文[1]提出的算法,求解频率禁区约束下的离散变量结构优化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于广义几何规划问题,对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皆采用二阶缩并,化为对数变量空间中的约束二次的二次规划,采用文[7]的广义二次规划解法求解之。算法收敛快而稳定。  相似文献   

13.
弹性半空间内的突加竖向集中力所产生的表面位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Heaviside单位阶跃函数H(t)表示的竖向集中力作用于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的内部,关于半空间的表面位移,C.L.Pekeris采用与L.Cagniad同类型的数学方法,反演表面位移的拉氏变换式,得出了泊松比等于1/4时表面位移的精确解。仔细研究Pekeris的论文,可以发现文的推理欠妥,误用了错误的一阶贝塞耳函数积分式。文[2]只有结果报道而无推理过程,由文[1]得不出文[2]的结果。关于文[1]中的疑点,至今尚未见到人们的校正。本文的目的是重新研究Pekeris的课题,并推广文[2]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引言当研究等厚圆柱壳体在孔洞(孔边曲线为Γ)附近的应力集中问题时,常采用文[1]中的方法,即先在远离孔洞处将柱面沿母线切开并展成等距坐标系α、β的带孔(孔边曲线ν,与Γ对应)平面部分,再转换成新的坐标系统ρ、θ,然后在此坐标系下研究应力分布。文[1]认为实现α、β与ρ、θ之间坐标变换的解析函数为  相似文献   

15.
文[1]对文[2]一书习题5.9关于拉扭联合作用下实心园杆的塑性屈服条件的公式...  相似文献   

16.
1.引言薄板弯曲问题和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边界配点法,通常都是选用双调和方程的各类特解序列来构造试函数。在弹性力学教本中出现过的三类特解序列都可用来构造试函数。文献[2]以多项式级数为试函数,使用混合法分析过薄板强度。文[3]在边界配点法中使用了两种试函数——多项式级数和双曲三角函数。文[4]提出了一种产生双调和多项式的方法。文[5,6]使用的是双曲三角函数。文[7]综合了极坐标系中各种  相似文献   

17.
<正> 上官飞同志在本刊1987年第3期发表的《关于力的功的定义》[1]一文中,对孟昭礼教授及作者等在文献[2]和[3]中提出的关于功的定义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讨论.所得结论是“通常所表述的功的定义是严格的,完整的,而似乎不须再作补充或修正”.本文作者对此不敢苟同,现将我们的看法进一步阐明,以作为对文[1]的答复.首先,文[2]、[3]中指出,接触力的作用点这一概  相似文献   

18.
重根特征向量导数计算的直接扰动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1 引言特征导数计算方法在结构工程和控制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方面的文献已不少了,文[1]是较早探讨这类计算方法的文献之一.文[1]只适用于非重根情况,且又无法利用有限元矩阵的稀疏、带状特点提高计算效率.文[2]首次提出了一种特征向量导数的简化计  相似文献   

19.
张鸿庆同志在文[1],[2],[3]中建立线性算子方程组一般解的代数结构,并利用文中的方法导出横观各向同性体的著名的胡海昌解和其它一些重要方程组的一般解。 在文[2]的推导中,出现有形如;符号的意义请见文[2])的算子.但是作者对这种形式的算子是否是整算子(即是否可除)并未说明和讨论.容易看出,要保证文[2]推导过程和最后结果的正确,它们必须是整算子.然而,我们发现除了算子方程组的维数n≤3外,一般不能保证它们是整算子(即不可除).  相似文献   

20.
上官飞同志在本刊1987年第3期发表的《关于力的功的定义》[1]一文中,对孟昭礼教授及作者等在文献[2]和[3]中提出的关于功的定义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讨论.所得结论是“通常所表述的功的定义是严格的,完整的,而似乎不须再作补充或修正”.本文作者对此不敢苟同,现将我们的看法进一步阐明,以作为对文[1]的答复.首先,文[2]、[3]中指出,接触力的作用点这一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